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校園超連結】鍾孝昇/走莖的季節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8/09 第5982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校園超連結】鍾孝昇/走莖的季節
【章魚法官來說法】張瑜鳳/繼承篇:生命登出,訴訟繼續?
 
 
 
心情札記
 
【校園超連結】鍾孝昇/走莖的季節
文/鍾孝昇/聯合報
畢業典禮的隔天清晨,我依舊準時抵達校園。不到七點,天邊的雲未完全散開,我已站在花圃邊,握著水管,為那一盆盆熟悉的植物澆水。

這是我每天的習慣。日復一日的工作早已內化為一種本能,然而今天的心情卻有些不一樣——有一點空蕩,也有一點失落,因為孩子們畢業了。

那群總是在清晨或下課後自動來幫忙的孩子,不論是餵狗、打掃動物之家,還是澆花、拔草,他們都會靜靜地、熟練地接下我手上的工具。如今,只剩我一個人穿梭,整座校園彷彿也安靜了幾分。

不過我知道,學校的動物保護社的精神一代代有人承接。今年最年輕的社員,是一位才剛入學沒多久的小一女孩,不太會綁鞋帶,卻已能靈巧地把狗糧倒進盤子裡。這一年來,她和學長姊一樣,把社團當作是自己的責任與榮耀,做得有聲有色。

我澆著花,走過熟悉的草莓盆栽,忽然發現那些我種了好幾年的草莓,竟悄悄地「走莖」了。

走莖是草莓的無性生殖方式。每逢夏季,高溫加上雨水,植株便會長出一條條細長的匍匐莖,從母株延伸出去,像一隻尋路的手,伸向旁邊的盆子。只要它接觸到泥土,便會嘗試扎根、繁衍,成為一株新的草莓苗。

這幾年我一直用這種方式拓展校園的草莓園。為了提高它們的存活率,我會撿來幾塊石頭,把剛伸到新盆子裡的走莖壓住,讓它緊貼泥土,便於生根。學生們也常幫我壓莖,動手時還笑著說:「老師,人家是揠苗助長,我們是壓莖助長耶!」

那一刻,我被這句玩笑觸動。

教育,不也像是一場漫長的走莖過程嗎?知識與經驗如同植物的養分,從一代老師傳給一代學生,再從這些學生傳向下一代孩子。走莖,是不斷地往前延伸、冒險、落地、成長。

而畢業典禮不正是那一塊壓在走莖上的石頭嗎?象徵著一個階段的固定與扎根,讓曾經懵懂的孩子,終於從一根細細的藤蔓,變成能夠立足泥土的獨立個體。

孩子們離開了,卻也不是真的離開。他們像那一盆盆從母株分離的新苗,帶著我們曾經教給他們的一切,落腳在更寬廣的世界。也許某天,他們會成為那個幫助別人壓莖助長的人,讓這份生命的延續,不斷傳遞。

走莖的季節,我低頭看著腳邊的新苗,忍不住想像它的未來。這些今年夏天新扎根的草莓苗,也許會在明年春天結果,也許不會。但那又如何?曾經走出來,曾經生長過,便是一種勝利。

水聲滴滴答答落在土裡,我回過神來,繼續澆花。雖然少了那群熟悉的身影,但新的種子,已悄悄發芽。

【章魚法官來說法】張瑜鳳/繼承篇:生命登出,訴訟繼續?
張瑜鳳/聯合報

少子化後,繼承世代來臨

父親節到了,最著重儀式感的媽咪,趕緊請哥哥妹妹出個主意慶祝一下。

「媽咪,爸爸的刮鬍刀已經有好幾把了,別再送了。」妹妹建議,「送生髮水還差不多,不過效果也不見得好。」

「爸爸不愛吃蛋糕,每次都是買我喜歡的口味。」哥哥還真老實。

你們說得都沒錯,爸爸雖然沒什麼品味(挑老婆的眼光除外),但我們總是要盡點心意。

「哪像我,母親節之前都會先預告我喜歡的禮物及愛吃的餐廳,是不是很體貼啊?」

「這是情勒吧?」哥哥妹妹低聲回應。

裝作沒聽見的媽咪,故意高聲問爸爸:「你有什麼意見?」「都可以。」果然是千篇一律的回答。

爸爸和媽咪的父親都已經去做神仙了,每年這個時候,總是有點失落。還好我有乾爸,也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好老師,更很開心有你們這一對兒女,才可以快樂地過父親節。

「是嗎?」爸爸晃了晃手中正在翻閱的《經濟學人》雜誌,「這一期的報導,有提到少子化的問題,分析的角度很不一樣喔!」

少子化現象,除了學校減班、國力大減、勞動力不足之外,還有什麼問題呢?「這些都是老問題,新的問題,是他們被稱作『繼承世代』。」爸爸說。

一人可能獨擁親族全數財產

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世代成長之後,拚命工作,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也創造了許多經濟奇蹟。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過好日子就得努力,而且絕對會有收穫」,所以懶惰的人會被瞧不起,別人加班、你卻準時離開辦公室,鐵定排除在長官的愛將名單之外。「讀書、再讀書,工作、再工作」就是我們奉為圭臬的至理名言。

「可是我總是哪裡好混就往哪裡去。」哥哥自己承認,「努力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而且不一定有收穫……」

爸爸的臉色開始難看起來,妹妹趕快扯了一下哥哥的袖子,哥哥卻渾然不覺,繼續說:「現在大家都說,努力工作還不如努力投胎,如果可以繼承很多財產,就不用這麼努力啦!」

眼看爸爸快要爆發了,媽咪趕快滅火,「欸,你說的那篇《經濟學人》文章,不就是在探討這個問題嗎?」

所謂的「繼承世代」,就是因為少子化,夫妻往往只生一個小孩,如果同一代的兄弟姊妹都是頂客族或不婚族,可能到第三代以後,就只有一個繼承人。那麼這個孩子就可能繼承上一代的所有遺產(包括他父母、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的遺產)。爸爸說:「就好像是現在的小學生一年級入學,往往是六個大人陪著去。講遠一點,到最後可能是一個人繼承三棟以上的房子。」

這樣大量的財產落在一個人的身上,可要懂得如何處理。如果不夠謹慎小心,被詐騙的機率會大幅增加(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人可是金融投資業者眼中的好客戶呢)。縱使因為如此,子孫爭奪遺產的官司大為減少,但也擔心年輕人只想等繼承、不願努力,這真是令人憂心的社會風氣啊!

繼承了財產,也繼承了法律責任

「以前有三妻四妾的情況,後代子孫眾多,如果生前沒有處理好繼承問題,就會上法庭。」媽咪分析,「這樣子的民事繼承糾紛,如果時間久遠、涉及到好幾個世代,畫起繼承系統表,就像大榕樹一般的盤根錯節,承受訴訟的過程真的很繁瑣。」

「『承受訴訟』?」妹妹好奇地問,「那又是什麼制度?」

「當一個人死亡時,財產上的一切權利、義務,除非具有專屬性,像是慰撫金的請求,不然都會由被繼承人所承受。」哥哥解釋,畢竟也是法律系畢業的,還是懂得說明最基本的法律常識。

「如果死亡的人剛好在法院有民事訴訟,原本的訴訟程序還是要進行,只是需要由繼承人承受訴訟,讓繼承人繼續進行訴訟,成為新的當事人。」哥哥繼續說明。

「那誰來聲請承受訴訟呢?」妹妹問。

「原則上,法院會希望當事人自己聲請繼承人承受,不管是繼承人這一方,或是對造,因為訴訟不能懸而未決,」媽咪解釋,「如果沒有人聲請,法院為了讓訴訟可以繼續往下走,可以職權裁定命繼承人承受訴訟。」民事程序繁瑣的地方就在此,有時候要鋪天蓋地向戶政機關調閱資料,尋人任務很難一時半刻完成。如果有遷出國外的,還涉及國外送達,非常花時間。

「如果是刑事案件的被告呢?人都死了還要被判刑嗎?」妹妹繼續問。家中有三個法律人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妹妹問到飽。

「假使偵查中的被告死亡,依照《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6款,應該為不起訴處分;如果案件起訴到法院,依照《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則是不受理判決。」爸爸出面回答。「這些都是從程序上將案件做一個結束,法院事實上也無從確認被告是否構成犯罪。」

「每個人遲早會登出世界,」媽咪說,「因為有終點,所以每一個過程才無比可貴。」我們家居然在父親節討論遺產以及死亡問題,阿公阿嬤若是知道了,一定會罵我們討晦氣。不過,談論這些,正代表我們願意提早正視這些問題,其實也不用太避諱,只是遣詞用語要稍微注意一下長輩的臉色。

「無論如何,先去吃一頓父親節大餐吧!」媽媽下結論,「吃飯皇帝大。」

●關鍵思考:訴訟中若當事人死亡,會依照民事或刑事程序,分別處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