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當代散文】鄭聿/快逃

聯副電子報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22 第853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鄭聿/快逃
聯副/獲獎之後,不再日常的生活
【海天遊蹤】方秋停/布魯日的鐘聲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鄭聿/快逃
鄭聿/聯合報
快逃。(圖/吳孟芸)
有個迷因圖是,一棟商辦大樓的窗戶裡,某人雙手拿著「快逃」的牌子,此時無聲勝有聲,舉牌的勸世動機濃厚,自我犧牲的意圖強烈,似乎在提醒外頭的眾生:這份工作反正我是逃不出去了,但你們那邊還來得及……

烈日照在大樓的玻璃帷幕上,唯一沒有反光的舉牌人,身上全是人性的光輝。

逃確實是個好題目。光探討「逃避有沒有用」就能衍生不少影集,看過一部動畫叫《擅長逃跑的殿下》,講述鎌倉時代的北條時行,有高超的逃跑技能,讓他躲過滅門,也躲過幕府追殺。在他的故事版本裡,有路堪逃直須逃,還必須一邊回頭張望那個漸行漸遠的起點跟初衷。網路常出現的悖論句子,也可套用在這:如果你想逃,就要停止逃──聽起來貌似有邏輯,又不太合邏輯。對於在乎成長曲線跟戲劇張力的人來說,逃是抵達終點前的必經轉折。止步在逃的斷尾殘篇是進不了故事的。

這幾年我也在這個題目裡。剛離職的時候,朋友問我的第一個問題,通常是離職之後要幹嘛──容我稍微修正此問句,以凸顯他們實際的預期:離職之後,接下來要找什麼工作?

還得是工作對吧。不得不工作是吧。在我這個年紀,穩定的工作是生活標配,像下雨撐傘,吃飯用筷,工作是四兩撥千斤的器具──四兩的薪資,就能撥弄千斤笨重的自己。也是在我這個年紀,才有些資本反過來思考,假使不撐傘不用筷,能不能一樣躲過大雨且吃飽飯……那個騎上高速公路與眾逆向的我,到底是怎樣慢慢成型的?

朋友的下個問題,將回到事件的源頭:為什麼要離職?

雖然我對外都說想專心創作,但真相不會那麼簡單。難道我還不明白茶包不要回沖太多次的道理嗎?一再把自己丟進熱水,經過無數次等待,彷彿在拖延著什麼,卻不願面對逐漸稀釋的時間、能力跟本錢……想繼續泡茶的決心,不算是正面回答朋友的問題。

至今離職快三年,朋友早就不在意我接下來要幹嘛了。我此刻的人生狀態,在他們看來是一團霧,好像有什麼正在裡面發生,卻始終不見輪廓。霧終年不散,他們走進來又走出去,留我在原地。

後來心生感觸,在副刊發表了一首詩,不提失業或沒有工作,我經過計算、避免難堪,最後謹慎篩選的詞是「無業」;無業比較中性,不是失去也不是待業,無業是不知道要往哪裡去,可人還在車上。

無業的好處之一,理所當然多了一點空閒,但不會太多。畢竟我的個性在投資風險評估裡,偏穩健保守成長型,就算是虛擲時間,也不敢丟得太遠。另一項好處是何時出門全是自己的決定,見紅便休的社畜們大概能明白,錯開假日人潮是多麼舒心又有優越感的一件事;即使如此,當我每次看到那些「上班時間的大眾運輸閒人」,仍不免發出讚嘆難道大家都中了樂透財富自由了嗎,又會同理他們是否跟我一樣無業,在匆忙的路口寸步難行,只好坐上捷運,不一定有目的地,而是花點小錢,就有不斷前進的感覺。

無業的壞處是,待在原地也會一直耗損的。

那是焦慮的搖鈴,在沒有固定薪水進帳或喪失成就感的當下,鈴聲好似催眠秀的暗示,我會開始反射性做一些多餘的行為,例如搜尋跟自己相同的名字,瞧瞧平行宇宙的我如何過活:有一位是教物理的,社群都在轉貼勵志雞湯文。一位童軍團團長。一位年輕房仲。一位寫歌做音樂。一位不確定做什麼,但根據過去的學歷應該很聰明。有一位年紀很小,仍在求學,尚未出現任何職業傷害,樣子健康活潑,已收過很多次生日祝福……

喔,還有一位在幫人降妖驅魔。

如果找他施法袚除我的心魔,不曉得他會不會直接請我離開……

其他跟我名字相近的,搜尋系統也建議我瀏覽他們的人生。點進去,列上來的全是只許成功沒有失敗的經歷。搜一次緊箍咒一次。不過我算是很擅長自我說服兼碎念(男性說教不是最該用在自己身上嗎):拜託我離職不就是想把握時間嗎?假如又煩惱要不要找份工作或多接案子,導致心思混亂無暇創作,豈不兩頭落空;我既然是個茶包,一個平庸的茶包,能不能好好專注泡熱水,別整天想著冷熱交替一心二用,又不是在泡溫泉!

然而,無業的深處是什麼呢?

把一顆石頭丟進水裡,沉下去是必然的,甚至無須告訴自己沒關係,因為這就是世界運作的模式。可是,說我毫不期待有天它突然違反常理而浮上來嗎?漣漪已經消失了,還能用什麼方法確認存在的意義?我盯著鏡中的這個人,彷彿盯久了便可以走進去,去探索相反的際遇、顛倒的命運,企圖從裡面打開外面。我始終打不開。無業是仍然願意好好待在車上的狀態,一旦不執著了,下車了……這種深陷下去之時刻最是走險,我轉而探究有無神祕的力量在牽引,或是好奇我也有信仰的話會變成怎樣的人。於是跑了上百間宮廟,沒出現神蹟或太多感應,只覺得繁麗的廟體都森羅萬象、每一爐焚香異常好聞;學了紫微斗數跟塔羅,又半途而廢;讀了幾本藏傳佛教的書,其中一本是明就仁波切的《歸零,遇見真實》,尊貴的當代禪修大師著書的起因,也是想拋開原有的頭銜而祕密出走。得到更多領悟的他提供了一些內在修行跟解方,我寫在詩裡,不怎麼積極在生活中實踐;我隱約著迷於被困住的精神擬境,越描繪不出未來的輪廓,越沉浸式體驗──怎麼,那個騎上高速公路的人還不迷途知返嗎?

明就仁波切說:「旅途中如果遇到一堵牆,永遠要先把你的背包丟到牆後,因為這樣你一定會跟著翻越那堵牆。」

丟沒問題,可是要丟出什麼?所謂的背包於我是工作,還是創作?逃會不會只是個幌子,人生轉折的動詞改成「換」會不會比較中性:換個環境,換個身分抽離,換顆腦袋重新思考,不必再討論逃避有沒有用可不可恥難不難堪;換到遠一點的地方,以另一個角度、拉開雙方距離,回頭觀察原本該是目標的東西。例如離開台北。

寄居台北的人大半都想過總有一天要搬走吧,這個下雨潮濕不下雨悶熱的城市,令人發作的不會只有濕疹而已。反覆的破天氣加上反覆的挫敗感,很容易失去社交的黏性跟身體覺知。

一度也想離開台北的我,其實還真的曾經離開過。

當年的我高中一畢業,就生產線似的北上成為大學生,接著順時針轉去花蓮繼續念書,再重返家鄉高雄當兵。為了找份正職工作,指針又擺回十二點鐘的位置──台北對我而言,曾是一個眺望未來的起點,也是跟某任分手讓我歸零出發之所在,代表舊的回憶跨過了午夜,即是嶄新的一天。

直到現在。總之這個台北我是離開過一次了,如今再來一次嗎?現在是好的時機,還是壞的念頭?泡茶之所以失敗,不是不夠,就是超過;在短暫的時限內,我似乎在等待一個把自己拿起來的精準瞬間。

記得學塔羅的那陣子,看過某種牌叫「事後塔羅」,是傳統偉特的牌面再延後幾秒,也就是賦予了人物一條時間線,有了後續的動作跟發展,讓解牌的人獲得更多訊息。

如果那個快逃的迷因圖也延後幾秒,舉牌人是否就不必受限在大樓窗戶的框架裡?可能他也有機會逃走?可能換下一張牌,寫著「留下來陪我」?而我這幾年的無業跟任性,彷彿濃縮在那幾秒裡,成為一封多出來的訊息,為了遞給未來的我。

一班誤點的列車,一台按住延長鍵的電梯,一份帶回家卻留給室友的會議餐盒,延遲的結果將改變這個世界的現狀,或許避開了一場災難,或許是使人巧遇相逢,使人重新理解自己──但我就別用這種過於勵志又正向的語氣來收尾吧,因為不去想著某件事,才是讓它發生的方式。


聯副/獲獎之後,不再日常的生活
聯副/聯合報
朗誦作家:楊雙子、金翎

主持人:黃麗群

時間:7月25日P.M.7:30-9:00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孫運璿紀念館╱共同主辦

地點: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捷運小南門站3號出口)

免費入場,歡迎聆賞!

孫運璿紀念館臉書同步直播,歡迎上網收看!


【海天遊蹤】方秋停/布魯日的鐘聲
方秋停/聯合報
布魯日聖母大教堂。(圖/方秋停提供)
車停布魯日時,天微雨,跟隨眾人腳步穿過霧氣濃重的綠林,放眼只見一道道曲橋起伏於路與路之間。自石牆側邊走過,風靜寂,陽光露出為牆圍裡的草坪補光,或自樹梢量測群樹被大西洋海風吹斜的角度,幾回彎轉,便走進那中世紀古城。

布魯日為隸屬比利時西法蘭德斯省的港口城市,通行荷蘭語,歷經複雜的興衰演變,目前為世界文化遺產。史書實際展開,行入其中,便得於牆垣、渠道間感受前人的步履與思維。

靜謐之牆相繼湧入好奇目光,一進貝居安女修道院,時間彷如靜止。入院便見一牌上寫著:「這是布魯日最安靜的地方。」提醒遊客切勿喧譁。修道院建於1245年,由法蘭德斯伯爵夫人開始籌建,現為天主教本篤會修院。

據說十三世紀時有群未婚婦女和寡婦組成名為Begijnen的宗教團體,她們雖非正式修女,卻自願住在修道院內且承諾終身不嫁,安於貧窮生活並履行關懷弱小教旨。如今居院的修女大多終身不離修道院,導遊解說時,正好一輕裝婦人牽著狗經過,應是此境中人。

薄陽照亮雲層,人心因啟蒙而清朗,院前水仙、鬱金香靜靜開著。樸素的磚牆、小徑周圍,草葉隨興自律地生長。再往前走幾步,湖中有白天鵝悠遊,為馳名的愛之橋湖。伴隨此湖有則淒美的愛情故事,據說羅馬人初征高盧時,老水手女兒明娜與她心儀的戰士相戀,卻因命運捉弄無法結合。結局雖然悲慘,真愛卻成祝福,民間盛傳情侶只要一同走過橋上,便得永恆之愛。

馬蹄踐踩鵝卵石街道,身上鈴鐺錚錚鏦鏦隨步搖晃,路邊山形牆接連運河風情,感覺今昔時空交疊環繞,優雅寧靜並帶有活力。多少神職人員、藝術家及商人旅客曾經來此,於水岸間留下難忘行跡。

半月啤酒廠坐落巷中,隱藏在紅色磚牆裡面,酒廠自1856年創立至今,一彎新月含藏浮出人面是經典招牌。清水良麥加上虔敬心意,此處釀造的啤酒感覺特別清洌甘醇,暢飲一杯,記憶更愈顯明。

串串鐘聲於耳畔響起,時如輕雷時如樂音,叮叮噹噹敲開時空縫隙,散布來自天國的祝禱……路邊被剪禿的樹枝橫接一排排新枝,春天正在路上。建於十三至十五世紀的古鐘樓位於市廣場南側,高83公尺,為由四十七口鐘組成的編鐘,每十五分鐘響一次。據載當年拿破崙兵臨城下,大鐘同時響起,淹沒法軍隆隆的砲聲。

聖母教堂頂著藍天,挺身護衛這溫馨小城。行於古城區,自任何房樓縫隙或街巷彎轉出,皆可見那赭紅尖塔連著淺棕色高樓。聖母教堂樓高122公尺,為市內最高建築,大祭台後面的唱經樓有瓦盧瓦王朝最後一任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和他女兒勃艮第的瑪麗的墳墓。南部走廊大禮拜堂裡保存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布魯日聖母〉。聖靈集會,地靈人傑,行於歐洲,豐饒視野且讓人滿懷敬意欣喜的,是隨處可見的藝術家手筆。

浮雲環繞市集廣場,日照於樓牆上移行,車伕拉緊韁繩,馬兒奮力前奔,達達馬蹄豐富去來的路,予人一種輕快、沉重之感。駿馬拉車帶人追懷往昔,榮耀與戰亂化成一座座雕像、紀念碑。

市政廳屬晚期哥德式建築風格,帶有的角樓反映當日繁榮,內含木穹頂天花板和歷史壁畫,優實內涵使這1421年完成的建築至今耐看。聖血聖殿初建於十二世紀,藏有亞利馬太的約瑟收集的聖血。聖救主主教座堂建於十世紀,十九世紀祝融之後重建。聖潔與黑暗交織,神人精采會集,神靈悠久,人間短暫,信仰與永恆的追求相應連綿。

於街坊間來回行走,腳痠痛遊興仍強,不同於荷蘭到處奶香,比利時的商店街瀰漫著甜味。或許該找家巧克力專賣店,找尋合適的含量比例,細細品味那精緻的苦與甜。

鐘聲揚起,一波波人潮乘船而去復歸返岸上。細雨飄來,船上有人打起了傘,經拱橋下便彎低身,雨絲斜畫,建築倒影於河上泛起一圈圈細紋。方才用餐的啤酒餐廳就在一邊。運河環繞,保存世代相承的生活型態。船未靠岸,雨已歇止,天笑開,房樓和樹都變年輕了。

午後盡是自由時間,得空於城中繼續悠遊,黑棕、灰白馬車絡繹不絕,蹄聲清脆而沉重,驀地想到今天是復活節,不經意的巧合讓此行寓意更深刻。傍晚雨絲又來,馬蹄疲累,市集人潮消退,洗去鉛華與人煙,街坊恢復一些純粹的生活顏色。趁著人少排上馳名的鬆餅店,於路邊捧著那烘壓過的麵糊,連著風雲一起入口,未曾遇見的滋味於是加進記憶。

夜宿舊城老旅店,窗外屋簷起落,遠近鐘聲漸地沉寂,夜來得既晚且短。夢中我當把握時機,繼續於此悠久古城神遊……


  訊息公告
再見重複訂房!區塊鏈如何為民宿業者打造更安全的預訂系統
區塊鏈作為一種分散式資料儲存技術,具備多項特性,其中「不可重複記錄」的特性能夠確保資料的唯一性與完整性,並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以下從交易的發生、驗證與打包等流程來探討,區塊鏈是如何確保每筆交易僅被記錄一次,進而避免重複紀錄。

簡單卻不簡單!臥虎藏龍的台式甜品豆花
「豆花」是台灣最平易近人的街頭甜品之一,曾被搬上國宴款待各國政要;看似樸實無華的一碗公,但台灣人品賞豆花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口感要吹彈可破,糖水要甜而不膩,配料從花生、粉粿到芋圓繽紛到眼花撩亂,而且不少台灣人一開口都有自己的「豆花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