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達賴喇嘛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被認定轉世化身的光與影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Sports觀點報】提供知名運動評論家的精彩體育賽事評論文章,讓你輕鬆瞭解比賽及體育界相關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24 第13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達賴喇嘛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被認定轉世化身的光與影
沒有它,這個世界就沒有角色扮演遊戲《龍與地下城興亡史》
荷蘭,和你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社會住宅是荷蘭社會安全網的一環

新書鮮讀
達賴喇嘛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被認定轉世化身的光與影
圖/聯經出版
書名:《【亞洲人物史7】近世帝國的繁榮與歐洲〔16—18世紀〕》

內容簡介:帝國競逐走向盛世、統御廣土眾民、東西文化交流新頁

  《亞洲人物史》第七卷進入十六至十八世紀,這是一個帝國興衰、知識變革與文化交流激盪的時代。此時,鄂圖曼帝國、薩法維帝國與蒙兀兒帝國在西亞與南亞霸權崛起,明清更迭改變東亞政治格局,日本從統一、擴張進入「鎖國」體制,朝鮮在戰爭與學術發展間尋找自身定位,而東南亞各國則在海洋貿易與歐洲殖民影響下經歷變遷。

  本書收錄影響此一時代的政治統治者、宗教領袖與思想家,如以伊斯蘭神祕主義教團教主之姿立國的伊斯邁爾一世、力挽狂瀾擊退日軍的朝鮮名將李舜臣、自覺知識分子責任的黃宗羲,以及飄洋過海來到東方的耶穌會傳教士。他們在動盪與變革的世界中,或開疆拓土,或魄力變革,或開創思想,形塑了亞洲歷史的重要篇章。

  這是個帝國競爭與文化交融的時代,草原與農耕文明持續對抗,貿易與戰爭交織出複雜的世界網絡,學術與宗教思想亦在東西交流中發展。這些人物的行動與思想,不僅改變了當時的世界,也影響了今日亞洲的文化與歷史進程。

  【本卷主要人物】

  阿拔斯一世/蘇萊曼一世/卡蒂普・切萊比/阿克巴/沙勿略/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李舜臣/光海君/李滉(李退溪)/李珥(李栗谷)/鄭氏一族(鄭成功等)/康熙帝/黃宗羲/達賴喇嘛六世/良淵王

作者介紹:三浦徹 ,1953年生。御茶水女子大學名譽教授。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修畢。專攻阿拉伯、伊斯蘭史。主要編著有《伊斯蘭世界的歷史發展》(放送大學教育振興會)等。

搶先試閱:〈被認定轉世化身的光與影〉

轉世化身的認定,主要是由過世高僧身邊的親信和宗派上層來主導。他們會從前任的遺言、遺體的

變化、生前的關係人(親信或師徒)的證詞或預言、占卜、天地變異、宗派公認的巫師所做的神諭、各種徵兆,來尋找轉世出現的場所和時期。照這樣的方式縮小候選人的範圍,最終認定一個人。這和血統主義或實力主義都不同,是一種靠著宗派教團的權威和神聖性來進行搜索、認定(或者最終承認)的過程。也就是說,這樣的作法除了有宗教性極為神聖的高次元作為之外,以穿透世俗的看法來說,也有許多當權者能夠恣意妄為的空間。因此伴隨著認定的過程,就宿命性的必定會出現疑義或混亂。達賴喇嘛的世系也不例外,更不如說,正因為是西藏最重要的世系,所以才成為充滿困難和波瀾的「認定的歷史」。

在本章中,我要介紹達賴喇嘛的世系當中最錯綜,且最後以悲劇結束的「達賴喇嘛六世」為中心的歷史。從這兩位六世的一生中,想必可以逐漸形塑出「達賴喇嘛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達賴喇嘛六世(一六八三—一七ま六年)

被隱藏的「偉大的五世」之死

一六八二年,達賴喇嘛臥病在床,他將後事託付給身邊的親信後,就撒手人寰。在五世最晚年負責攝政的桑結嘉措(一六五三―一七ま五年)很快的便著手開始五世的葬儀與搜尋轉世的工作,不過卻是徹頭徹尾的祕密進行。這位擔任達賴喇嘛政權行政的攝政,是學識淵博的幹練之人。他當時只是三十歲的俗人政治家,無法為失去「偉大的五世」的宗教政權掌舵。因此,在下一個達賴喇嘛成為成人能自立之前,他便決定要隱瞞「沒有達賴喇嘛」的狀況。

五世死後三年,在門隅(西藏南部地方)的達旺附近,有一位少年祕密的被認定為轉世化身。在喜馬拉雅山南麓、西藏與不丹的竹巴噶舉派政權的邊境地帶,這位少年的家世為出身不丹中央藏傳佛教寧瑪派高僧貝瑪林巴(一四五ま―一五二一年)的後代。利用了寧瑪派的網絡,從門隅地區選出轉世化身,讓和碩特汗國成為達賴喇嘛政權的後盾、但同時也是眼中釘,再加上勢力急速擴張的清朝,整個局勢都可看出攝政察覺到北方外部勢力後所擁有的企圖。

達賴喇嘛六世即位

攝政將少年偽裝成其他高僧的轉世,命令他與家人一起搬到達旺更北方的錯那宗。之後的十二年,他都在錯那的寺廟,以住持的身分進行修行。到了一六九六年,外界突然獲知他是達賴喇嘛的轉世,他便在次年被送往西藏中央。他獲得班禪喇嘛五世(一七三七年)授予沙彌戒(在成為正式出家僧前的見習僧之戒)和「倉央嘉措」的法名後,在一六九七年燃燈節(宗派創始人宗喀巴的忌日)終於在拉薩的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儀式,即位成為達賴喇嘛。

但是在華麗的即位背後,其實當時歐亞大陸的東部情勢,以西藏的立場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在五世的晚年,達賴喇嘛政權受到準噶爾部的噶爾丹汗(一六四四―一六九七年)的支持而受到關注,但噶爾丹在和清朝的紛爭途中死,透過噶爾丹,長久以來隱匿五世之死的攝政受到康熙帝嚴厲的究責,對年輕的倉央嘉措來說,突如其來要背負的「五世的遺產」,實在太過沉重

⏩⏩閱讀更多 聯經出版 三浦徹《【亞洲人物史7】近世帝國的繁榮與歐洲〔16—18世紀〕》

 
沒有它,這個世界就沒有角色扮演遊戲《龍與地下城興亡史》
圖/堡壘文化
書名:《龍與地下城興亡史:沒有它,這個世界就沒有角色扮演遊戲》

內容簡介:《怪奇物語》主角們在地下室瘋狂遊玩的桌遊,《龍槍編年史》、《黑暗精靈三部曲》、《柏德之門》、《灰鷹》等小說與遊戲的原始設定,改編電影《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全都出自於這間打造出《龍與地下城》的公司,TSR。

由戰爭遊戲愛好者蓋瑞.蓋格斯和戴夫.亞奈森共同創作的原版《龍與地下城》角色扮演遊戲,由TSR於1974年發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遊戲類型——角色扮演遊戲。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間,TSR快速崛起,推出了多個版本的《D&D》、無數遊戲設定、雜誌、電子遊戲,以及由瑪格麗特.魏絲、崔西.西克曼和R.A.薩爾瓦多撰寫的《紐約時報》暢銷小說,甚至還有一部電視劇!但到了1997年,一連串失敗的決策與項目使TSR瀕臨滅亡——最終由其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拯救,即打造了集換式卡牌遊戲《魔法風雲會》的威世智。

  作者經過深入研究、大量採訪核心人物,以及獲取祕密文件,從中挖掘出此書中的精彩內容。書中揭示了TSR興起與衰落的真相,帶你深入其位於日內瓦湖的總部,見證美術視覺設計與作家如何重新定義劍與魔法的奇幻流派,同時也揭露了高層管理者如何親手毀掉自己的成功——不重視頂尖創意人才,忽視粉絲,累積巨額債務,甚至簽下最終令他們連一張明信片都無法印刷出版的交易。這本書,就如同TSR所出版的冒險故事一樣深具史詩與奇幻氛圍,記錄了創造角色扮演遊戲世界的傳奇公司,從無比興盛,到衰落至極的歷程。

身為資深遊戲玩家,以及影視愛好者,編輯這本書的過程,先讓我看到了那個時期對於遊戲,對於創意是如何純粹與直接,接著又看到只靠著熱情,會遇到什麼困境,接著,則是沒有帶著熱愛來經營一個要面對眾多粉絲的產業,會是多麼危險的事情。

  這本書,是在講一款遊戲是如何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也是在講遊戲產業的商業經營,其中包含的諸多風險,也講了一個產品要真的能賣,能推廣到全世界,除了資金以外,必定需要一種狂熱,一種熱愛。

  從《龍與地下城》,到其衍生的小說、改編、漫畫推出的過程以及中間遇到的起起伏伏,再到《魔法風雲會》在TSR快要消失前出手收購後,那些感人的舉動,我想,無論是從遊戲玩家、商業經營,或是自我實現的角度來看,這本書,都有許多值得玩味之處。

作者介紹:班.瑞格斯 ,作家、教師與Podcaster,和凡人、野獸和不死生物皆為朋友,也是一位歷經風霜卻依然英勇的桌上角色扮演遊戲(TTRPG)產業歷史學家。他畢業於波士頓大學,主修歷史與英語,並在阿爾維諾學院(Alverno College)取得教育碩士學位。他的文章曾刊登於遊戲期刊、書籍與部落格。他的桌遊Podcast《Plot Points》已邁入第十年,其作品曾發表於全國最受歡迎的恐怖遊戲雜誌《The Unspeakable Oath》以及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此外,他於在Geek & Sundry發表的文章,常常是該網站最受歡迎與分享數最高的專欄之一。他與妻子Tara以及兒子定居於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市,並繼續教學工作。

搶先試閱:〈《龍槍》的成功「改變了我的人生」〉

TSR是一間公司,發掘天才並付錢給他們來創造世界,讓我們其他人可以生活在其中。這間公司知道,需要擁有優秀頭腦的人來做這項工作。它不遺餘力地尋找擁有創造力的靈魂來雇用。然而,它在留住這些人才上卻不夠謹慎。一旦這些世界被創造出來,管理階層的態度似乎是,這些優秀的腦袋可以用較便宜的勞動力取代。所以,《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和具開創性的遊戲設計師會被發掘、培育,隨後讓他們離開這間公司。這種情況就發生在戴夫.亞奈森和蓋瑞.蓋格斯身上。這也將是瑪格麗特.魏絲和崔西.西克曼的命運。

瑪格麗特.魏絲說,《龍槍》的成功「改變了我的人生」,因為它讓她離開了TSR。

為什麼魏絲想要離開?她在公司的工作,讓她從一名圖書編輯搖身一變成了《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為什麼公司無法說服她留下?多年來公司發掘她,培育她,且多年來以作家身分推銷她。公司在讓魏絲繼續創作《龍槍》小說這方面,有著既得的財務利益,為什麼卻無法做到呢?

當我問魏絲為什麼離開時,她立刻提到洛琳.威廉斯。她明確覺得威廉斯將公司帶往了錯誤的方向。她說:「蓋瑞離開後,公司的創意精神似乎消失了。他真心在乎《龍與地下城》。他被驅逐後,管理階層似乎只關心賺錢,卻沒有任何真正的執行計畫和想法,同時還把錢花在揮霍浪費的計劃上,像是翻新辦公室和提升個人利益,如巴克.羅傑斯。」魏絲補充說:「我和洛琳的互動並不多,但每次互動,我都覺得真心不喜歡。」

此外,TSR根本沒有付給瑪格麗特.魏絲應得的報酬。魏絲和西克曼提出了另一個系列作品,名為《闇黑之劍》三部曲。這個系列講述的是一個男子,出生在每個人都有魔法力量的世界,但他生來卻沒有這種能力的故事。公司決定放棄這個提案。隨後魏絲和西克曼便將《闇黑之劍》三部曲投到班騰出版社。幾個星期過去了,這對夥伴的經紀人雷.普克納打電話給魏絲說,班騰想要提出一個報價。

魏絲說,「哇歐!這也太酷了吧。」

普克納說,「他們想一次把三部曲簽下來。」

魏絲說,「很好。」「而且他們會付你3萬美元。」(幾乎是今天的7萬5千美元。)

魏絲對這個數字感到興奮。她說:「我們之前寫的小說,只從TSR那裡拿到一點點錢,所以三部曲有3萬美元似乎是筆好生意。」

魏絲興奮地對普克納說:「3本書3萬!」

普克納回說:「不、不、不。那是一本書的價格。」

魏絲說:「我的天哪!」

魏絲說,即使當時她是暢銷書作家,且作品在公司陷入困境時幫助公司維持營運,她每年也沒有賺到3萬美元。公司付給她的薪水就跟貨運工人或初級平面設計師差不多。

她打電話給崔西.西克曼告訴他這個好消息,然後他們決定離開公司。這一切的資本主義計算既殘酷且迅速,班騰出版社提供他們每本小說的價格,比他們的年薪還多。這是個事少錢多的工作,誰會不接受這個報價呢?

在TSR取得成功,意味著魏絲和西克曼可以離開TSR。

當美術視覺設計賴瑞.艾爾摩聽說魏絲和西克曼將為班騰出版社撰寫奇幻小說時,也想參與其中。他們能不能讓他為他們的第一本小說繪製封面呢?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在日內瓦湖工作的美術視覺設計來說,他們將為紐約的出版社繪製奇幻小說封面視為功成名就的機會。設計他們的小說封面對艾爾摩來說,絕對會讓他的聲望有所提升。由班騰為他們出版,對魏絲和西克曼來說也是類似的提升,當她回應艾爾摩的請求時,心中想著的是摩天大樓和時代廣場。她說:「我不知道,賴瑞。這是一間很大的紐約出版社。」但她不會忘記他的請求。

後來,班騰讓這對搭檔飛到紐約。在這座城市,高聳的塔樓觸及天空,地鐵列車如龍般在地穴咆哮,班騰的大人物們請他們出去吃午餐。

來自密蘇里州獨立市的瑪格麗特.魏絲,當時她在一座如此絕對、宏偉且終極的城市,與一位重要的出版人會面,在東岸你只需要說「這座城市」,每個人都知道你說的是紐約。她描述了那天她在紐約市吃午餐時的情緒狀態,只用了一個擬聲詞來形容:「哇!」

儘管周遭環境壯麗,與帶她出去吃午餐的權貴們的威風姿態相符,但她並未忘記被困在威斯康辛州日內瓦湖的賴瑞.艾爾摩,他正在謝里丹泉路的舊棉花棒工廠裡作畫。

但這裡有著摩天大樓、美食和西裝!這些大人物會怎麼看待賴瑞.艾爾摩呢?他們會說他們從未聽說過他嗎?他們會不會嘲笑她這個鄉下人,居然以為她在威斯康辛州鄉下那位畫精靈和龍的朋友,在紐約市能夠功成名就?

魏絲回想當時「帶著恐懼和不安,我說,『你知道嗎,如果可能的話,賴瑞.艾爾摩真的很想做封面……』」

其中一位大人物回道:「天啊。我們本來想先問你是否有辦法讓賴瑞.艾爾摩來設計封面的!」

艾爾摩被雇用後不久,也離開了這間公司。

《闇黑之劍三部曲》於1988年由班騰出版,同時還有一款名為《闇黑之劍冒險》的角色扮演遊戲。每本書的封面都是由賴瑞.艾爾摩設計。從這些書可以看出,如果當初TSR選中它,整個產品線可能會是什麼樣貌。顯然,會有一套三部曲小說,以及一系列以這個世界為設定的冒險模組。但這一切都沒能實現,魏絲和西克曼已經離開了。

然而,就像往常一樣,TSR不會就這樣放過他們。

⏩⏩閱讀更多 堡壘文化出版 班.瑞格斯《龍與地下城興亡史:沒有它,這個世界就沒有角色扮演遊戲》

 
荷蘭,和你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社會住宅是荷蘭社會安全網的一環
圖/前衛出版
書名:《荷以永續:荷蘭的創新之路》

內容簡介:|This is so Dutch|創立於2011年的荷蘭冬天,現今臺灣介紹、討論荷蘭最重要的平臺【荷事生非】,全新作品,專注在「轉型」、「社會」、「環境永續」三大面向!

荷蘭,和你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跟著荷事生非,穿梭低地國的過去,來到現在,迎向未來,讓我們看他們的歷經的變遷和轉型,如何創新.怎樣永續!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我們很常以一雙充滿美好想像的眼睛,看到世界(特別是歐美)各國令人讚賞的一面。不過,除了自由、寬容與商業創新等一眾美好詞彙,荷蘭更深層的社會面貌究竟是如何呢?

  從近千篇文章精選,最核心關鍵的22篇好文。

  分別就轉型.社會.環境永續三個面向,討論荷蘭的光明與陰暗,荷蘭的職場、對待多元性別或許沒有比較平等,對待職業婦女也有自己的問題。打醒你對「荷蘭的月亮比較圓」的美好憧憬後,本書收錄一個較少被媒體報導的話題──荷蘭人深入骨子裡的運動文化。如果你好奇荷蘭人除了騎自行車還擅長什麼運動、他們瘋哪些運動賽事,以及在哪些運動賽場上表現亮眼,請看書中詳細的整理。

  在荷蘭,環境永續理念已深植於社會各個層面,成為國家政策和日常生活的核心思維。我們將從多角度探索荷蘭如何體現永續發展,包含循環經濟的推動、與自然共存的空間型態,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的能源轉型策略。

  首先,荷蘭是全球最早將循環經濟納入政策規劃與實踐的國家之一,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完全的循環經濟。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荷蘭政府發布了2023∼2030年的國家循環經濟計畫。我們也將看到荷蘭與自然共存的傳統與創新:自古以來創造許多獨特的空間型態,像是風車和水上住宅。早在15世紀,荷蘭人就利用風車調節水位,擴大土地面積以進行農業活動和定居;荷蘭風車不僅是排水工具,更是輔助農業和工業生產的重要設施。

  在能源轉型方面,荷蘭政府於2017至2018年間啟動了大規模的能源改革,並且訂定至2030年的離岸風電路徑規劃。荷蘭的能源政策變革不僅是出於氣候目標的考量,還考慮到經濟效益和長期投資的穩定性。期待讀者們閱讀後,對永續發展的實踐能獲得更多新的思路與啟發!

  本書描繪了荷蘭人與荷蘭社會如何順應自然環境變化,以及歷經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層面的變遷。荷蘭不僅從過去到現在充滿了轉型和改變,從現在到未來也持續在轉變。在轉型過程中,荷蘭人如何展現社會與環境永續的創新。

作者介紹:Nakao Eki Pacidal ,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2009年至荷蘭萊頓大學從事歷史學博士研究,之後定居荷蘭。現從事文字創作、翻譯、原住民運動。已出版小說《絕島之咒》、《韋瓦第密信》等,翻譯書籍《故道》、《野性之境》等。作者還包含陳亮宇等28人。

搶先試閱:〈安居,可負擔住宅的百年追求/李沛恩〉

如果說社會住宅是荷蘭社會安全網的一環,那麼這個網子的最後一層便是「Skaeve Huse」。Skaeve Huse 的概念來自丹麥,意思是「替有特殊需求族群提供的特殊房屋」,有著獨立出入口的單層貨櫃屋,外觀簡單,屋裡設有一套臥室、衛浴設備和廚房等。這種社宅的入住者被描述為:「在鄰居眼中是個不遵守社會秩序的人、在社工眼中他們陷入困境,而對於住房協會來說,他們是個麻煩」。這些租客被轉介來此租屋,通常是因為其本身的精神疾病、藥物成癮等問題,導致被認為缺乏社交能力、無法與人共處。貨櫃屋周圍設置圍籬而自成一

個社宅中的小社區,在這裡這些人能與他人保持距離、減少外界刺激,但又不真的離開社群。住房協會聘請有社工背景的工作人員協助管理,包含日常訪視、連結社福資源,希望能藉此輔導這些入住Skaeve Huse的居民,最終回歸鄰里生活。

與時俱進的社宅出租機制:與NGO 合作發展租賃新型態建立更包容的居住生活

當我在社區內拿手機想拍下貨櫃屋建築時,馬上有路過的居民伯伯關切、問我來這裡做什麼,尤其對我拍照的舉動保持警戒。我趕緊表示我只拍了建築外觀、沒有拍到任何人。Place2BU 社區的社區經理彼得(Peter)帶我參觀時,解釋說前陣子曾有荷蘭媒體進來參訪,結果跟居民發生衝突,一方面是住在這裡的人,基於一些社會處境,很敏感地拒絕自己的照片被曝光在任何媒體平臺上。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喜歡外人來這裡「窺探社宅生活」,讓人感覺很像動物園內的動物。

儘管荷蘭大多社宅與普通住宅無異,但有著特殊定位及外觀的Place2BU社區,卻浮現出被鄰里議論的標籤化問題,尤其是社宅周遭的部分住戶擔心,社宅居民對附近的整體環境和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彼得向我透露,他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擺平在社區公共空間的喧鬧滋事事件;但有時讓他更無奈的是,那些讓他不得已報警處理的案件中,妨害社區安寧的不是社區居民,而是附近的年輕人以刻板印象認為社宅本身就治安鬆散,因此半夜常來這裡飲酒喧嘩。

為了促進社會融合與支持,彼得服務的住房協會,在另一處不遠的MIXIT 社宅中進行一項實驗計畫——社宅結合社福資源的生活輔導。具體來說,社宅內三成的住宅單元由幾家非政府組織(NGO)承租,由這些NGO 擔任社宅二房東,再各自媒合租客入住,並負責追蹤租客的日常生活,持續給予關懷與心理支持,例如:其中一家輔導患有精神疾病的病友重新建立社會連結。當這份租約到期時,NGO評估租客的身心狀況是否仍需要有人居中輔導,假如租客仍需要關懷,則NGO 持續以二房東角色給予協助;假如他們認為不再需要介入,便會建議後續由住房協會直接與租客簽約。這一機制賦予了租客重新掌握自己生活的希望和機會,增強了他們重返社會的獨立性。

此外,社區內也安排具社工專業背景的生活輔導員,每天定時探視住戶,讓住戶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們。一位生活輔導員向我分享,在少數極端案例中,生活輔導員可以在較緊急的狀況下強制入內訪視。

聊到一半,恰巧一位居民經過並自我介紹說到,他過去有大約50多年的時間在外流浪,來到這個社區住下來後,生活逐漸步上軌道,也滿意現在的生活。

除了安置特殊群體的居民,這處社宅另外七成的住宅單元則對外招租。住房協會要求每位申請者必須在資料中附上動機信,描述對於社區的想像、是否願意付出時間打理社區公眾事務等。公告發出後,他們收到近4,000件申請,並邀請其中400位申請者進行一對一的10分鐘面試,最終選出合適的人選入住。如預期般,社區居民在入住後開始定期舉辦聚會、活動,像是社區課程、電影之夜;公共空間設置的玩具角,亦時常見到家長帶小朋友前來與玩伴一起玩耍放電。

結語

以荷蘭社宅的發展脈絡來看,從滿足最低生活所需的工人住宅開始,到公私部門協力投入社宅興建,以協助經濟弱勢家戶獲得棲身之所,再到現今有更多銀髮長者、身心障礙友善的多元社宅出現,顯示荷蘭住宅政策隨著時間推移不斷進步,回應著持續變動的社會需求。Skaeve Huse的出現,也顯示荷蘭透過多樣及包容的住宅政策接住每個需要幫助的人,確保民眾無論其背景如何,都享有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

回頭看看臺灣的社會住宅發展,雖然起步較晚、目前還在拚數量的階段,卻也能在大多社宅內看到對於品質的重視,例如邀請社福單位進駐、以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推動社區營造、社宅公共藝術等。期許未來,臺灣也能在社會住宅的數量和分布上取得更大突破,實現人人安居樂業的願景。

⏩⏩閱讀更多 前衛出版 陳亮宇等28人《荷以永續:荷蘭的創新之路》

 
這樣用英文罵人,超酸卻不失禮!這 6 個毒舌句學起來
有時候真的太想吐槽某人欸!但又不能直接罵出口,怕得罪人或氣氛尷尬對吧?今天就來教你幾句英文裡「表面客氣、實則超酸」的句子,讓你用母語者的方式,酸得優雅、罵得有禮貌。

一人扛2500頭牛!經濟動物照護危機誰來顧?
以乳牛來看,鄰近的日本平均每1000頭乳牛就有1位獸醫,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從事大動物獸醫工作多年,他觀察,若以相同比例計算,全台12萬頭乳牛,需要120位大動物獸醫,實際執業人數卻僅50人左右,相當於1人照顧近2500頭牛,人力出現明顯落差。人才短缺,讓牧場動物福利亂象頻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