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位心臟專科醫師 William Wilson 在一次運動過程中,親身經歷了心臟病發作的驚險時刻。他希望藉由分享這段經驗,提醒大眾:心臟病發作的症狀不一定劇烈,很多人會因此延誤就醫,甚至錯失黃金搶救時間。
63 歲的 Wilson 醫師,平日生活規律,不抽菸、愛運動,自認健康無虞。然而就在 2018 年的某一天,他與妻子一同在健身房運動時,突然感到胸口有壓迫感,並伴隨明顯出汗。當下他以為只是運動過度或太累,並未警覺異常。
「不是劇痛,也不是刺痛,就是一種說不上來的不舒服。」他回憶道。而除了出汗、胸悶,他還出現一種「壓倒性的厄運感」,這是一種類似恐慌的情緒徵兆,往往在心臟病發時悄悄出現。
他還提到另一個鮮少被注意的警訊:突然產生想上廁所的衝動。這並不是偶然,而是因心臟病發作時,自律神經受到劇烈干擾,導致腸胃與泌尿系統產生異常反應。
令人震驚的是,即使擁有專業背景,他仍花了約 10 分鐘才接受自己正在心臟病發的事實,並告訴妻子前往急診。幸運的是,他及時送醫,成功避開危機。
為什麼專業醫師也會延誤就醫?
Wilson 說:「我們都以為自己了解疾病,但當危機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心理上的『否認』反而讓我們更容易忽略警訊。」
這種情況稱為「健康幻覺」或「過度自信偏誤」,即使是專業人士也會陷入「這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的陷阱,進而錯失黃金救援期金享。
心臟病症狀不只「胸痛」!這些警訊別再忽視:
-
胸口壓迫、悶脹(不一定劇痛)
-
流冷汗
-
頭暈、噁心
-
呼吸困難
-
突然情緒焦慮、恐慌感
-
突然想解便或解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年約有 1800 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球死亡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些數據顯示,心臟病不分性別與年齡,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高風險族群。
因此,當你或身邊的人出現上述症狀時,請立即撥打 119 或尋求急救支援。如醫師指示,也可服用阿斯匹靈預防血栓,但需排除出血性心臟問題,否則恐有反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