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文學台灣:台北篇 之2】舒國治/台北的文藝厚度,扎根在六十年代

聯副電子報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1/18 第693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學台灣:台北篇 之2】舒國治/台北的文藝厚度,扎根在六十年代
【慢慢讀,詩】方聲/老人與海不無聊
【生活筆記】董還主/公園裡的鐘
【聯副不打烊畫廊】林文莉/彩墨作品〈花下之趣〉

  人文薈萃

【文學台灣:台北篇 之2】舒國治/台北的文藝厚度,扎根在六十年代
舒國治/聯合報
電影《亂世佳人》原著《飄》。(圖/舒國治提供)
六十年代初,正準備要大量興建四樓公寓以前,台北市還是個平房的城市。寫信的地址,都寫的是什麼路多少號,沒說幾號之幾。後來有樓房了,地址的寫法就變了。

平房,然後每家的廚房,燒的是煤球。不燒飯炒菜的時候,煤球爐的餘溫,還用來溫著煮水的水壺。當然,有電話的家庭極少極少。我家附近都是稻田,稻田邊立著一個孤零零的電話亭,那種畫面,真是很宮崎駿。這個電話亭的位置,差不多在於今日信義路與敦化南路的交口。

那是一個地處熱帶的城市,但很少人家有電冰箱。夏天吃冰,只能吃店裡或攤子的冰,像刨冰。若家裡有冰箱,是那種木頭外表的,不插電,只能從外頭買冰塊回來,放進箱子裡去冰別的東西。

路上汽車也不多。私家車尤其少。公共汽車、軍隊的吉普車則多見。腳踏車就多了,但也不見得是人人買得起,也就是說,如車被偷了,那真的會像電影《單車失竊記》那樣的恐慌極了。三輪車則很普遍,是用勞力餬口的一種工作,四十年代末早有了,一直要到六十年代起,才由「計程車」來取代它。

家庭與學校都有體罰。父母親打小孩,老實說,滿普遍,但稱不上家暴。那時也沒這個概念。老師打學生,凶狠的,老實說,還真凶狠。我們都被教鞭抽過,也真痛,但那是老年代,孩子的精神素質比較厚實,不會往心裡去,打過就忘了,不大有恨老師的。也沒有所謂的「日後留下了陰影」這種情況。

在家中的體罰,叫「棒頭出孝子」。在學校裡的體罰,則是「恨鐵不成鋼」。

那個年代,極重視升學。小學畢業,要考初中。初中畢業,要考高中。高中畢業,要考大學。便為了這些「要考上好學校」,於是要管教極嚴。另外,就是補習班林立。學生進補習班,便為了考上好學校,以備日後獲得好職業。八十年代初,美國的電腦業有極高比例是台灣留學出去的,和早年的聯考教育有關。

當年的補習班一條街,現在還看得到,便是南陽街。離火車站不遠。補習下了課,要吃東西,此處小吃也很多,牛肉麵在六十年代的興旺,與這裡也有關係。

六十年代的娛樂,很靜態。看小說與聽廣播劇成了居家式的娛樂。看小說,不大會買,多半是租書店租來看。這是不少文藝愛好者或日後寫作者少年時吸取養分的絕好地方。主要是看武俠小說或言情小說。當然看巴爾札克或托爾斯泰,或《亂世佳人》,也多半是租的。租書店,打開了人們的文藝眼界。尤其是言情的眼界。像金杏枝、禹其民,是租書店最歡迎的作家。寫《塔裡的女人》、《北極風情畫》的無名氏當然也是。平鑫濤早年辦的《皇冠》雜誌,租書店是它最好的棲地。後來皇冠出版社捧紅的作家瓊瑤,當然也是租書店的明星。然我小時候,在租書店看的,多是費蒙的《賭國仇城》。算是文字版的film noir。

聽廣播劇,也能教人癡迷。廣播電台的發達,很幫助國語的推行。台北人普通話說得好,不管他籍貫是安徽、是四川、是浙江、是福建,都能把普通話說得中規中矩,便有不少是因為聽廣播。收音機,打開了人們的文藝耳界。除了廣播劇培養了人們對故事情節的探索興趣,流行歌曲更是撫觸了大夥內心的吐訴。〈五月的風〉、〈晚霞〉、〈永遠的微笑〉、〈小小羊兒要回家〉、〈情人的眼淚〉,我們一遍又一遍的聽,熟得不得了,是自己放唱片的嗎?當然不是。是來自各家各牆的收音機。

後來台北的流行音樂產業如此世故,作曲人、寫詞人、製作人如此豐強,五、六十年代的收音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到了1962年,「台視」成立了,是台灣第一家電視台,於是娛樂的項目更豐富了。

因為台視,捧紅了一個教燒菜的節目,這位教燒菜的廚師,叫傅培梅。由於她的《電視食譜》,使台灣這個島上大江南北的人更認識了彼此省分的菜。尤其是本省同胞更開闊了他吃菜、做菜的眼界。

其實在傅培梅之前的五十年代,三民書局就出過好幾冊《媛珊食譜》,寫書的人,叫黃媛珊,她是京劇大師齊如山的兒媳婦。黃是廣東人,但嫁到北京的家庭,她不但會做粵菜,會做北方菜,其他各省的風味,她也毫不含糊。這就是那個年代的優勢,大家對大江南北的風俗,皆樂意擁抱並將它融合得很好,就像普通話的例子一樣,一說上,就要說得很到位。

正因為大江南北、各地的薈萃一爐,使得台北的餐館菜肴十分豐富。而中南部上台北讀書的學子愈來愈多,開始接觸了外省食物,開始多嘗了北方麵食,並且開始吃上辣了。

牛肉麵在六十年代於台北如此興盛,和眾多學子之外食也頗有關係。

各省的菜裡,其中以川菜最成為流行的庶民館子菜。因為價廉物美,像15元的菜牌下有:螞蟻上樹、魚香茄子、麻婆豆腐。20元的菜牌下有:回鍋肉、宮保雞丁。30元下的有:蝦仁烘蛋、蔥爆牛肉。於是四人去吃,各點一個菜,白飯任你吃。每人吃得像一桌小筵席,卻所費不多。

八十年代以後,日本全國最喜愛的一道中菜,是「麻婆豆腐」。他們的麻婆豆腐經驗,不是來自四川,是來自台北的四川菜餐館,而那時間是從六十年代開始。

六十年代,有一樣東西從日本傳到台灣,便是泡麵。這是由一個移民到日本的台灣人發明的。台灣最早的泡麵,那牌子叫「生力麵」。

說到食物的大江南北,不能不說街頭巷尾開的賣豆漿、燒餅、油條的早點店。這種典型的全民式早點店,早自五十年代就蔚然成風,但六十年代是它的黃金年代。而台北郊外的永和鎮,便因有兩家生意超級興隆的豆漿店,於是後來各地開店者皆喜自稱「永和」兩字,好像永和就是豆漿店的同義詞一樣。其實各處街頭巷尾皆有佳鋪。

桃源街的牛肉麵,永和的豆漿,還有武俠小說,這三樣東西是六十年代台北文化的重要記憶。如去問七十、八十年代的留學生,他的台北記憶,一定不會遺漏以上三項。六十年代的確是武俠小說的黃金年代。金庸的書那時還不准進來,台灣的武俠作家,是臥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上官鼎、東方玉等,及稍後的古龍、柳殘陽。據說,早年寫一部二、三十冊的武俠小說,就可以買一幢房子。

古裝武俠片,亦是六十年代的顯學。香港邵氏出品最多,最重要的導演是張徹,編劇是倪匡。當年由王羽演的《獨臂刀》系列,不知迷倒了多少年輕氣盛的學子。

還有一種片型,在六十年代初,也極風靡,便是「黃梅調」片。尤其是1963年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把整個台灣迷得天翻地覆。大街小巷都在唱它的插曲,飾梁山伯的凌波來台灣時,竟有無數的老太太搶著要送她金鍊條什麼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音樂與歌詞太過動人,太多人都看了不只一遍,歌也能朗朗上口。這部片子對太多人的音樂與文藝薰陶教育,絕對太大太大。而黃梅調這種地方戲曲,又比京劇、粵劇、梆子、秦腔等更平易近人,卻又南北融合,造成它的親和性溫暖了無數緬懷故園鄉土的渡台百姓。

古裝片,一直是最永恆的題材。武俠片、黃梅調,或鬼片。1964年日本導演小林正樹拍了一部《怪談》,震驚了台灣的電影界與藝文界,大家說:「我們是產生過《聊齋》的民族,但為什麼國片拍的鬼片就拍不出人家那種水平?」

事實上,不只鬼片,人家的劍道片、武士片,都比我們的武打片超越太多。台北看日本片一向有淵源,早期對日本文化的接觸與對日本美學的吸收,可以說是極充分。問太多知識分子或學者,哪怕經歷過抗日的苦難歲月,對日本之怨恨無法很釋懷,然而說到日本電影,仍是相當讚賞。

1972年,與日本斷交,從此不准日本片進口。那些看慣日本電影的人,突然一下子沒得看了,倒有些失落呢!但日本黃金年代的電影,像稻垣浩的《宮本武藏》,像黑澤明的《七武士》、《用心棒》,像小林正樹的《怪談》、《切腹》,甚至小林旭演的《南國再見》、《東京飛龍兒》,山本薩夫的《牡丹燈籠》(1968),中村登的《愛染桂》(1962),勝新太郎演的《盲劍客》,松山善三的《卿須憐我我憐卿》(1961),早就看在眼裡、深深烙印在心中矣。

可以說,日本的風俗與日本美學,台灣人早就頗深得三昧也。

六十年代是大興土木的年代,尤其是四樓公寓。如今的台北是樓房滿布的城市,這也是六十年代的功勞。人們住進了公寓的樓房,開始進門要脫鞋了,那種穿著鞋子在屋裡走來走去的歲月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慢慢讀,詩】方聲/老人與海不無聊
方聲/聯合報
落山風呼嘯過後

大尖山下牧草地暫時很安靜

鎮上伯勞鳥列隊電線桿電纜等風再起

最後一撥灰面狂鷹蹤影消失於更藍的穹頂

在此等候的是不怕沒事做的看海老人

他們有為了吃魚而釣魚的自由

因為聽得見海面上的微浪對陽光輕聲細語

看得見東方海面初升的月光如酒後的桅桿

慶幸還有力氣推排筏下海的卵石灘

不用愧對那隻又舔出整尾魚骨頭的貓

就巴掌大的魚一尾也好

在霞光接引月亮升起前可下鍋油煎鮮魚

這裡躍出寧靜的是旗魚追鬼頭刀而鬼頭刀追飛魚

而老人已經懂得感恩與謙虛的道理

午覺醒來便有海平面上各式雲垛塗上金黃色彩

不動的雲朵下有忽隱忽現排筏在收網

怕就怕沒法撐過沒魚上鉤的時間

在這半島,老人與他的海絕不無聊

至多,再複習一遍外地人以為他不會讀的小說

港口碼頭邊雜貨店外水泥地很火燙

拖得動折疊椅的老人躲入大葉欖仁樹蔭下尋夢

夢見自己是全然伸展手腳的那老貓

許久沒現身的椰子蟹像他走向被月光點亮的海邊

晚飯後油亮的嘴唇還可喝完沒泡沫的半瓶溫啤酒

趁孫子沒跑開前說獅群出沒的海岸在他曾去過的遠方

不在這總要等年輕人回來的南方的南方


【生活筆記】董還主/公園裡的鐘
董還主/聯合報
這條路上有一座小小的公園,裡面既沒鋪草,也沒種花,也許應該叫廣場,但是當地人都說是公園。進了公園的大門迎面豎著一個時鐘,好像對你說「歡迎」,請你進來,又好像說「對不起」,要你止步,很特別。

多少人只是從時鐘旁邊經過,轉過臉去看看鐘面上的數字,那種規規矩矩的數字已經很難從鐘面上看到。儘管已經沒有人倚賴它準確報時,它依然認真盡力,從不敷衍馬虎,這更是很少見了。

時針分針無聲轉動,好像推磨流出麵粉,好像放唱片流出音樂,好像地球轉出晝夜。上學放學的時間,學生在這條路上,由低年級變成高年級。傍晚時分,父母用嬰兒車推著他們的子女,或是子女用輪椅推著他們的父母,幾世代安居樂業,令人羨慕。

終有一天,我注意到公園門口有個小小的牌子,寫著上午幾點開放,下午幾點關閉。所謂大門,其實是可以轉折通過的欄杆,人人自動遵守規定,這個牌示既是鎖也是鑰匙。我忽然明白那個鐘屹立不動的意義了,不禁又向它多看一眼。


【聯副不打烊畫廊】林文莉/彩墨作品〈花下之趣〉
聯副/聯合報
林文莉彩墨作品〈花下之趣〉。
「林文莉□彩墨 林彥良□漆畫 周妙文□陶藝」於福華沙龍(台北市仁愛路三段160號2樓)展至2月1日。

  訊息公告
小小橡皮筋用途多
橡皮筋便宜、耐用而且有各種不同用途,在地球上的每個家裡幾乎都可以找到。然而,就這樣一個簡單的東西而言,橡皮筋有著非常有趣的歷史。

台灣1983黑豚當主角!勝勢豬排推出「5款黑豬套餐」
在民眾熱烈關切豬肉來源之際,來自日本的「伊勢路-勝勢日式豬排」,以台灣黑豚血統的「1983黑豚」為主角,全新推出5款黑豚套餐。由於1983黑豚在市面上數量稀少,且每個月僅屠宰2次,因此將採不定期限量供應。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