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看不見的寫作課:學員篇】吳銘豪/第一堂課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8/06 第5732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看不見的寫作課:學員篇】吳銘豪/第一堂課
【繽紛迴力球】梁純繡/乏味,可陳
【青春名人堂】騷夏/落地
 
 
 
今日繽紛
 
【看不見的寫作課:學員篇】吳銘豪/第一堂課
文/吳銘豪/聯合報
圖/Ivyy Chen
優秀的團隊總會有一位傑出的豬隊友

國中時期,我是個不愛寫作文的學生,寧可被罰跑操場,也不願坐在椅子上盯著一格一格小方塊,思考如何填上適當的文字。

老師會請作文得高分的同學站起來朗讀自己的文章,我前座及後座同學經常被點名,但從來沒點過我。為了滿足一次虛榮心,我用「超級賽亞人3」公仔換取前座男同學稿紙上的姓名,兩人互換名字。

優秀的團隊總會有一位傑出的豬隊友。老師在講台上唱名發作文時,喊到「吳銘豪」,我便興奮地走過去,接下稿紙後將目光直接瞄準分數。以往看到低分數就像看到書包裡有書,一點也不稀奇,但這次它不該是我的名字啊。當我走回座位坐下時,再度聽見自己的名字。

「吳銘豪,這裡又有一篇作文是你的名字。」老師誇這篇寫得真好。

全班同學都在座位上歪七扭八地抖動,只有我跟他直挺挺地站立著,被老師的眼神網住,動彈不得。自作聰明的下場就是跑操場圈數加倍,真是賠了公仔又折腿,再被國文老師這樣訓練下去,都可以加入田徑隊了。

後來,我詢問那些作文得高分的同學,原來他們假日會參加作文班,也會閱讀課外讀物。我向他們借了教材來看,開始對作文有一點興趣,就一點點。

如今離開寫作二十餘年,期間從未再次動筆寫作過,直到耳聞「非視覺文藝」與耕莘文教基金會合作開設「文學引路班」。

寫作功力沒提升,想寫作的心卻提升了

自從視力漸漸模糊,生活色彩也隨之褪去。雖然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活動可參加,但都有一項不是門檻的門檻--需要視力。運動需要視力,旅遊需要視力,觀展需要視力。

在確認文學引路班的教學方式後,決定參與此課程。多虧上課教材是以電子檔案方式呈現,讓視障者透過電腦報讀軟體閱讀,並可透過電腦打字進行寫作,而非使用紙張書寫,讓我不需再望著密密麻麻小方格發愁。

不同以往參加過的任何團體課程,寫作班內有多位志工。從搭捷運的引導、教室座位的協助,簡直比每天朝九晚五相處的同事溫暖貼心。在公司,由於視力關係,曾經請同事幫忙操作系統報名內部課程,他丟出一句:「你自己用。」我翻開腦中黑名單手冊,刻上他的大名。

記得第一次的課堂作業是要寫一篇三百字的短文,我不斷查看字數統計,寫完一句話就關心一次字數增加了多少,猶如幫小花盆澆水,每灑水一次就期盼它迅速成長。寫作功力沒提升,想寫作的心卻提升了,公車上、捷運上、走路時,總在思考如何完成一篇理想的文章。

每位寫作班學員都會收到一份整合大家作業的電子檔,在使用報讀軟體閱讀同學們的文章時,腦中畫面飛回到國中教室,看見學生輪流起身朗讀自己用心完成的作品。雖然不是每篇都寫得好,但大家都努力朝著同個目標前進。

二十幾年過去,對於寫作沒有多大的進步,依舊會歪著頭、托著下巴,想盡辦法將目標字數填滿,不過沒關係,現在寫得不好,不會再被罰跑操場。

●「看不見的寫作課」專題由耕莘文教基金會、「非視覺文藝」視障者團體與繽紛版合作策畫,並邀請繪者撰寫「替代文字」(Alt text),敘述自己為文章所繪之景象,幫助視障者在透過相關工具文字轉語音輸出後,可以「收聽」本次插畫。

Alt text替代文字:

文/Ivyy Chen

這張圖展示了一張寫作稿紙,其上的方格整齊排列,彷彿等待被填滿。然而,一格格稿紙在被撰寫後像是生長出了一棵棵小樹,綠意盎然。

這幅畫面象徵著作者一點一滴地將文字寫出來的過程。每個文字都如同澆灌小樹的水滴,逐漸讓它茁壯成長。稿紙代表了過去的寫作方式,而小樹則象徵著作者在填滿方格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創作心血。這與文章中的作者經歷相呼應,從不愛寫作文的學生,到在非視覺寫作班中重新找回寫作興趣,這段過程中的轉變就如同稿紙上那株小樹的成長,象徵著耐心、堅持和創作的成果。

【繽紛迴力球】梁純繡/乏味,可陳
文/梁純繡/聯合報
拜讀繽紛版Emily Chan所寫〈乏味的樂趣〉一文,文中提到「乏味婦女俱樂部」,成員都自認平凡,過著無聊的生活,我思及自己亦屬之,有遇到同道的慰藉,且讓我說說自己日常的單調吧。

親友常問我:「退休後都做些什麼事呢?」我不加思索回答:「煮三餐。」「那不是很無聊嗎?」我先點頭然後又搖頭。何也?日日忙於廚房,的確會累、會煩,然而,我又是多麼眷戀在家用餐的自在充裕,可以掌控食材的踏實感,還有食物帶來的能量。

比如說,飢腸轆轆時,不用頂著酷暑或寒冷出門尋找商家,不需排隊等候用餐,進食氛圍從容寧靜,品嘗的是食物天然的滋味,而不是由各式添加物堆砌而成的假象美食,這些都是我甘願當「煮」婦的誘因。

家人心中的菜單,我胸中自有譜,他們各自忙碌,我對他們的關愛只有在餐桌上呈現;看到大夥兒一邊享受美食,一邊眉開眼笑,我知道他們會因此有精力在崗位上努力,也就更樂於執鍋鏟了。

縱然一人在家,我也為自己張羅麵線拌茶油、荷包蛋、燙青菜、排骨蘿蔔湯。樂音輕揚下,品味著自我認可的佳肴,佐一本心儀之書,此刻,不只歲月靜好,還興起「帝力於我何有哉」之感。

日日夜夜,我以料理三餐為主軸,日子如白開水單純,「人生很多時候,不過就是好好準備一餐飯。」我服膺這句話。

到「琅琅悅讀」搜尋Emily Chan所寫〈乏味的樂趣〉:https://bit.ly/3HlweRh

【青春名人堂】騷夏/落地
今日登場/騷夏/聯合報
上台說話一直是我的罩門,公開活動的前一天,我總是噩夢,夢的內容大多是前往演講路上的各種交通事故:班次誤點、車子壞掉、被狗追……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走路走到橋斷掉,夢裡的我狼狽游泳上岸,可是衣褲鞋襪都濕掉了,我在夢裡掩面,那等等怎麼上台?或是一直在高樓層奔跑,要跑到演講的教室,跑不到,無法落地。翻來覆去天就亮了。

寫作從個人變成公開,對我來說,一直都有切換鏡頭的問題。看起來只是把個人電腦變成投影,但怎樣把抽象的創作,講得不那麼「天人感應」,是我一直在摸索的事。

「文學引路」課程組成的學員,一半明眼人一半視障生,所以課前助教曾提醒,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投影片,需要提前寄出純文字講綱,並且希望講課節奏比平常再放慢一些些。本來說話就很慢的我,收到這樣的需求,首先是鬆一口氣,再來是思考若不依賴投影片,該怎麼準備我的上課內容呢?後來想想,我沒有做太大的調整,因為作品對我來說,就是寫作者個人生命經驗的回放,能「往心裡看」應該比看課堂上老師寫了什麼還要重要。

那麼,寫作的初學者,要怎樣把發生過的事件「調閱」出來呢?這大抵就是我談創作的主旋律了。我腦中的「檔案室」應該是沒有歸類亂七八糟,不過沒有關係,要用的東西找得到就好。

我很喜歡舉空間當作例子:你從哪裡來?你今天怎麼來?上完課要去哪裡?你的人生想去哪裡?空間可以是一個區域、一間房子,甚至是一張餐桌,可以從餐桌的小事談起,吃了什麼?為什麼好吃?餐桌一定有一起吃飯的記憶,和誰吃?誰愛吃什麼?從此就可以貫串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就會有過年的回憶,你家怎麼過年?我家又怎麼過年?用空間切入便能寫出時間和人間。

空間也可以談搬遷的故事,或是你家人遷移的故事,你現在住的房子,在你還沒居住之前是什麼樣子呢?你為什麼會搬來了,你想過你會搬走嗎?

我也會請學員們一起站起來,鬆鬆久坐的筋骨,身體也是一個空間,或許可以談談身上疤痕的故事?我一定會提到我臉上的青春痘疤,那時吃了或敷了什麼奇怪的偏方,延伸去想還記得自己十七歲時的樣子嗎?可以形容一下是怎麼樣的年輕人嗎?當時有沒有哪位偶像/哪一首歌/哪一部電影或政治新聞事件是你的重要標記?

談我之所以為我,談我從何來、我從何去,專注自己便能覺得被愛,有一種被接住的感覺,這也是我喜歡寫作的原因,像是一種安心的落地。如果這樣的分享,別人也喜歡,那就太好了,我也是被接住的人。

 
 
 
訊息公告
 
 
 
 
《56種喝采》試著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幫助對方
《56種喝采》算是得獎電影中很親民的那種,一點也不悶,過程很多趣味,背後卻是沉重的議題,很多思考空間,我這個商業電影觀眾也覺得挺好看。這部片子讓一般人用輕鬆的方式認識了亞斯伯格症跟家人的狀況,且面向還蠻多的,不是簡單一個答案,都是權衡取捨,起起伏伏,有歡笑有痛苦,這些五味雜陳很真實卻又不硬,電影拍到這樣真的不容易。

「海外突發疾病」理賠四大重點流程 全面升級旅平險
近期日本爆發了由A型鏈球菌引起的嚴重感染症,俗稱「日本食人菌」,致死率高達30%,造成赴日旅遊的旅客人心惶惶;加上近期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出國旅遊的旅平險保障更是不可少。旅遊平安險是保障旅客在海外面對各種突發情況的重要保障,除了常見的意外受傷和行李損失,旅平險還提供「海外突發疾病」的理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