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今文觀止 卷2】張作錦/馬寅初,大陸錯批他一人,多生幾億人

聯副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8/21 第856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今文觀止 卷2】張作錦/馬寅初,大陸錯批他一人,多生幾億人
【聯副不打烊畫廊】李貞慧作品〈遙想〉
【慢慢讀,詩】須文蔚/粉色合果芋——給安妤

  人文薈萃

【今文觀止 卷2】張作錦/馬寅初,大陸錯批他一人,多生幾億人
張作錦/聯合報
馬寅初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畫生育的最早倡導者之一。(圖/取自維基)
今年,中國大陸的大學畢業生1222萬人,比去年1179萬人增加了43萬人。自1990年以來,北京政府已取消「統一分配工作」的制度,改由學生自由擇業。但謀職並不容易,雖云「自由」,恐怕也是一種「壓力」。

中國「廣土眾民」,歷朝歷代,大多數時間,人口一直是個問題。

1964年筆者初次以記者身分到大陸採訪,我要求訪問的第一個官方機構是「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他們派主管部門負責人接待我,當時大陸很封閉,很難獲得「新中國」內部的消息。國際間盛傳大陸有「殺嬰」的問題,人權加上人道,駭人聽聞,我直截了當問有無此事,對方很誠實的回答我,的確有這樣的事,都是在偏遠的農村裡。當時大陸實行「一胎化」政策,一個家庭只准生一個孩子。莊稼活很重,很累人,農村需要青壯勞動力,如果家中只有一個女兒,以後誰來耕田?誰來鬆土除草?誰來收割?他們不得已,只好忍心把自己親生的女兒殺了,祈禱下一次生個男孩。但若天不見憐,再生一個女兒呢?這個問題誰能解決?

有一個人說,他能解決「殺嬰」的悲劇。他是人口學家、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

他的方法是,讓一對夫妻可以生兩個孩子。

一胎化是當時大陸的「國家政策」,且是毛澤東欽定執行的。馬、毛兩人的意見不免有了衝突,在當時那種「高舉紅旗」的言論環境下,自然容不下馬寅初這樣的人。偏偏馬又有知識分子對真理的擇善固執,而毛又有權威不容挑戰的政治性格,這一場對抗就必然要發生了。

馬寅初,1882年出生在浙江紹興。據說他生於馬年、馬月、馬日、馬時,加之姓馬,五馬齊全。民間有一種說法:「五馬齊全,必定不凡。」後來,馬寅初果然驗證了這句話。

馬寅初的經歷,是那個時代不少知識分子的縮影:他曾留學美國,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哲學雙博士學位。1915年九月,他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邀,出任北大經濟學教授。1920年,他到上海創辦東南大學商學院;1928年十月,成為中華民國立法院立法委員,第二年當選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長、財政委員會委員長,同時兼任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49年八月,他被任命為浙江大學校長。

中共建政後,馬寅初曾任中央政府委員、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51年五月,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

1953年,中共辦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果是:截至當年6月30日,中國人口總計達六億多,預計每年增加1200萬到1300萬,年增長率為20□。

這次人口普查引起了馬寅初的關注,他對普查結果表示懷疑。經過三年的調查研究,他發現中國人口的年增長率在22□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到達30□。如此發展下去,五十年後,中國人口可能達到二十六億。由於人多地少,到時候,中國人恐怕連吃飯都成問題了。

於是,馬寅初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控制人口與科學研究〉一文。1955年七月,第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馬寅初把文章作為發言稿,提交浙江小組討論,徵求意見。但是,由於多數代表或不表態,或表示反對,他收回發言稿。

1957年二月,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會議上,馬寅初再次就「控制人口」問題發表看法。據留存的講話稿顯示,毛澤東當時表示贊同,說:「這一條,馬老講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1957年六月,馬寅初將他的《新人口論》作為一項提案,提交第一屆人大四次會議。

同年7月5日,黨媒《人民日報》全文發表《新人口論》。文章從十個方面論述了為什麼要控制人口,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問題。核心主張是:控制人口,計畫生育,普遍推行避孕,反對墮胎,提倡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

但是,毛澤東對人口的看法又發生了變化。據《陳雲與馬寅初》一書記錄,1957年7月9日,毛曾講:「人口問題,目前還不嚴重,可以達到八億時再講人口過多。」

1958年,毛發動「大躍進」運動,要求「趕英超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更提出:「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造出來。」這些話,都可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找到。

既然如此,控制人口就沒有必要了。毛的想法一變,下面的人立即跟著變。但馬寅初卻相信自己的認知和見解,堅持自己沒有錯。沒有錯,何須變?

當時,一場由毛澤東發動,旨在讓所有知識分子俯首貼耳的「反右派運動」,已經席捲全國。於是,有人批判馬寅初借人口問題,搞政治陰謀,有人說他的《新人口論》是配合右派向黨進攻……

據〈馬寅初「人口論」遭批判始末〉一文記載,毛的大筆桿子陳伯達在北京大學六十年校慶大會上,指名道姓地說:「馬老要為《新人口論》作檢查。」這是批判馬寅初的先聲。

1959年廬山會議上,中共元帥彭德懷因向毛澤東講真話,被打成「反黨集團」頭目。之後,全國掀起「批判右傾機會主義」高潮。

1959年夏天,馬寅初隨人大視察團赴外地視察回到北京。周恩來代表毛澤東、黨中央找他談話。因為馬不服輸,認準了理,談話自然是談不攏。最後,周恩來近乎用一種哀求的口吻說:「馬老啊,你比我年長十六歲,你的道德學問,我是一向尊為師長的。1938年你我在重慶相識,成了忘年之交,整整有二十年了啊。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呢。這次,你就應我一個請求,寫一份深刻的檢討,檢討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也算是過了社會主義這一關,如何?」馬寅初對周是了解的,不到萬不得已,周是不會說這番話的。馬在友人和真理面前,選擇了真理。他對周恩來說:「吾愛吾友,吾更愛真理。為了國家和真理,應該檢討的不是我馬寅初!」後來,馬寅初寫了〈重述我的請求〉一文,嚴正聲明:「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的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槍匹馬出來應戰,直到戰死為止,絕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所投降!」

後來毛澤東也看了〈重述我的請求〉,向祕書口授道:「馬寅初向我們下戰表,堪稱孤膽英雄,獨樹一幟,也可以說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馬爾薩斯姓馬,他也姓馬,有人要捍衛他的外國祖先到底,有什麼辦法?看來,馬寅初不願自己下馬,我們只好採取組織措施,請他下馬了。理論批判從嚴,生活給予出路,此事不可手軟。」這以後對馬寅初的批判就升級為政治鬥爭和人身攻擊了。一夜之間,上萬張大字報貼滿了北大校園,甚至連他家的院子裡、書房裡及臥室裡,都貼滿了大字報。「馬寅初不投降,就教他滅亡!」的口號聲在北大校園內此起彼落。

1960年1月3日,馬寅初被迫向教育部提出辭去北大校長職務。不久,他又被免去全國人大常委的職務。還規定馬寅初不得發表文章,不得公開發表講話,不得接受新聞記者訪問,不得會見外國人士和海外親友。以戴罪之身,遭到軟禁。至此,近八年的人口論爭畫上了句號。

觀察中共四十幾年來的人口政策,有下列的演變過程:

(一)放任階段(1949-1971)

五○年代毛澤東提倡「人多好辦事」,鼓勵多生育,對於馬寅初及其他學者要求控制人口的建議置之不理,以致形成五○年代和六○年代的兩次人口高峰。直至七○年代,毛澤東才覺醒到中國人口太多的問題,而修正人口政策,但是人口激增的態勢已無法扭轉。

(二)三胎化階段(1972-1973)

中共迫於人口迅速膨脹的壓力,開始推動節育。1972年限制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人數不得超過三人,違者新生子女不能申報戶籍,無法取得布票及口糧配給;已有子女三名以上婦女如再懷孕強迫人工墮胎。1973年八月,中共在「國務院」設置「計畫生育領導小組」,正式將人口規畫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計畫」。

(三)二胎化階段(1974-1978)

1974年提出「晚、稀、少」的計畫生育口號,要求育齡婦女晚婚、生得稀疏、生得少,並提倡「不論是男是女,兩個恰恰好,三個太多了」的口號,試圖降低人口增長率。1978年並首次將「國家提倡和推行計畫生育」的條文載入新《憲法》。

(四)一胎化階段(1979年以後)

1979年初,由「國務院計畫生育領導小組」擬定《計畫生育法》並責由各省、市、自治區分別訂出節育獎懲具體辦法。對只生育一個孩子之夫婦,除可領兒童保健費之外,年老退休時亦可加領退休金;城市居民在住房、農民在耕地分配方面,可享受較優的待遇。「一胎化」正式成為中共的人口政策。1981年二月,中共為進一步組織各方力量,以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將「計畫生育領導小組」升格為「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冀圖有效控制人口增長。

1960年一月,馬寅初辭去北大校長職務。隨後,全國人大罷免了他的人大常委職務,他發表文章的權利也被剝奪。此後,馬寅初從中國政治舞台和學術論壇消失近二十年。

辭職之後,馬寅初立即搬離北大的宿舍,回到東總布胡同自己的舊宅。人口問題沒法研究了,賦閒在家的他,將全部心思投入到對農業問題的研究上。1961年至1965年,他寫成約一百萬字的《農書》,完稿後從頭到尾修改了一遍,又包裹收藏起來。

1966年五月,文革開始後,中共發起「破四舊」行動。據〈馬寅初和他的《農書》〉一文記述,一天早飯後,馬寅初把家人叫到客廳說:「近來我一直思考一件事情,總猶豫不定,現在我決定了。今天,你們都不要出去,我們全家自己動手來破『四舊』。這樣做,雖然可惜,也非常痛苦,但不這樣做,又有什麼辦法呢?與其讓別人燒,不如自己燒!」

這一天,馬寅初一百多萬字的《農書》手稿,被扔到熊熊爐火中,化為灰燼。

現在無事一身輕了,馬寅初於1982年5月10日逝世,享壽一百零一歲。

大陸記者賀吉元在〈馬寅初與毛澤東人口問題的一場論爭〉中說:

粉碎「四人幫」後的第三個夏天,主持「平反冤假錯案」工作的中央組織部長胡耀邦在認真審閱有關馬寅初的材料後,動情地說:「當年毛主席要是肯聽馬寅初一句話,中國今天的人口何至於會突破十億大關啊!批錯一個人,增加幾億人。我們再也不要犯這樣的錯誤了。共產黨應該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學家和知識分子了。」

在人口問題的爭辯中,毛澤東在權勢上贏了,馬寅初在知識上贏了。

馬寅初教導學生 知難而「進」

張作錦

馬寅初曾在文章中寫道:「我平日不教書,與學生沒有直接的接觸,但總想以行動教育學生,我總希望北大的10400名學生,在他們求學的時候和將來在實際工作中,要知難而進,不要一遇困難便低頭。」

在教育園地辛勤耕耘六十多年的馬寅初,在教育管理與實踐中探索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經驗。他認為,教育和辦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切合實際要求、服務社會的專門人才。他一直視教學為根本,指出「學校裡最重要的事就是讀書上課,凡是有條件的人都應當到第一線上去給學生講課,並力求把課講好」,更認為「誤人子弟是最大的罪過」。


【聯副不打烊畫廊】李貞慧作品〈遙想〉
聯副/聯合報
圖/福華沙龍提供
●「風月絮絮──李貞慧、魯漢平作品展」即日起於福華沙龍(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160號2樓)展至8月26日。

【慢慢讀,詩】須文蔚/粉色合果芋——給安妤
須文蔚/聯合報
母親沒把綠手指遺傳給我

讀不懂光合作用的語言

看不穿泥土與節令的故事

總聽不到繁花的交響詩

於是她給我一株粉色合果芋

春暖不見花開,到夏天

綠葉嫣紅成一張張笑臉

是她的叮嚀

溫柔的叮嚀


母親在臥室牆上多掛了一株

當一本存在朝陽裡的摺子

茂盛而垂下的枝葉

粉紅的唇在風裡搖曳

說著好多她沒說出口的話

為粗心或挫敗的孩子儲存

永遠可以重新插枝再生的機會


母親走後,我小心翼翼

照料兩地的植栽

冬天時葉片綠得有些灰

就是我的想念與擔憂

謝謝妳總常陪我回家

陪著想念老伴的爺爺

一起坐著聽老生戲

一起餵口渴的盆栽

讓她的氣息在葉子裡流動

告訴我們愛從來沒走遠


妳說我沒把綠手指遺傳給妳

四季在生死與疲勞中輪轉

想起陽台上的粉色合果芋

從未放棄在盛夏綻放粉紅

整理好一小盆盛開的新葉

交給妳一組密語

願奶奶溫柔的叮嚀

在妳窗邊日日夜夜呢喃


  訊息公告
雇主拒勞工七種假最高可罰30萬 這三種假…勞資爭議最多
北市勞動局近期接獲多起勞工投訴「當育嬰假結束,準備回到職場,卻發現原本的位置不見了。」經查發現,皆因雇主未讓勞工「恢復原職」,呼籲雇主,依法如果未讓勞工「恢復原職」,依法可開罰2萬至30萬元不等。「性別平等工作法」中,有七種假別是雇主不能拒絕員工申請的。

共和黨又想賣國有地 面積數百萬英畝
美國聯邦參議院共和黨籍議員正在重啟出售數百萬英畝聯邦土地的計畫,當作總統川普龐大減稅和支出法案的配套,勢將引發內訌。該提議將要求土地管理局和美國林務局確認並出售橫跨美西11州共220萬至330萬英畝的公有地以興建住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