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真覺得自己很沒用
兒女年幼時,我們經常開著車,帶著外婆、媽媽以及單身小妹全台到處玩,擔任司機的就是我家老公。
抵達目的地,歡喜入住旅館,準備四處遊玩,老公卻說:「開車腰痠背痛,只想睡覺。」要我們自己去玩。少了他同行,難免悵然若失,覺得很對不起他。
悄悄立下心願,學會開車,出門旅遊就可以幫老公分擔。偏偏拿了駕照後,家裡沒一個人敢坐我開的車,缺乏練習機會,駕照成了皮夾裡的裝飾品。
有回跟朋友去澳洲中部沙漠自助遊,因為不熟悉租借的四輪傳動車,意外在前往棕櫚谷的沙漠遇險,車輪陷入沙中,怎麼也開不出來。超過攝氏四十度的高溫,只有一棵小樹勉強可遮蔭,飲水只剩下最後一瓶,前無村落,後無來者,必須儘快脫險,否則小命不保。
男生要我們女生開車,讓力氣大的他們推車,我和另一女伴搖搖頭,「我們不會開車。」那時真覺得自己很沒用,莫非要坐等曬成人乾嗎?就在我們曬得頭昏眼花,車輪卻愈陷愈深之際,幸好神兵降臨,一個帶隊校外教學的老師和學生們齊力搬車,總算脫困。
返國後,找了教練帶我道路駕駛,心驚膽跳練了幾趟,還是不敢單獨開車。
突然有個機會,朋友要帶媽媽和外甥去紐西蘭自助遊,我跟朋友再三保證我會開車,可以跟她換手,她才勉強答應同行。
到了奧克蘭,找妥民宿住下,朋友建議我先熟悉車子性能,以便隔天路上可跟她換手。我們就在社區附近練習,但正和剎車、油門糾纏不休時,前方突然出現一輛大卡車,朝我直直駛來。朋友連忙叫我往路邊停靠,我卻整個人傻在駕駛座,停在路當中動彈不得。以為要客死異鄉之際,卡車司機緊急剎車,得以倖免於難,朋友這也才知道,我在國內很少開車經驗,為保她家老小的生命安全,她只好自己辛苦,怎麼也不敢讓我的手碰上方向盤。
意外狀況激發我的潛能
當我們早起離開溫泉小鎮羅托路亞,準備趕往北島尾端的城市威靈頓,搭渡輪去南島的皮克頓,出發沒多久,朋友的眼疾發作,引發嚴重頭痛,根本無法開車。這麼一來,我們勢必無法順利趕到碼頭搭船,一張船票一千多元,延誤行程事小,船票錢泡湯那可損失嚴重。
我考慮再三,覺得自己也有責任,只好硬著頭皮對朋友說:「如果停在路邊休息,很可能誤點。要不然,我慢慢開,至少可以保持車子前進,等你休息夠了再換手。」
朋友實在頭痛到眼睛張不開,只好無奈地答應我試試看。
大略熟悉幾個基本操作,調整坐姿,握緊方向盤,我跟上帝禱告,迎面不要有來車,後面不要有追車,這樣我就不會緊張。禱告完,鼓起勇氣緩緩催油門,上路,沿路風景再美麗,我也是目不斜視,緊緊盯著前方,就這麼一路開下去。說來奇妙,上帝似乎派了天使為我擋道,整條馬路前後只有我一輛車。
大約過了四十多分鐘,坐在副駕的朋友悠悠醒轉,看我們全車安然無恙,瞄了我一眼說,「不錯嘛!我看妳回台北就敢開車上路了。」
當我走下駕駛座,才發現自己渾身僵硬、肩頸痠痛,兩條腿幾乎都邁不出去了,因為我緊張得幾乎保持一個姿勢開車。
末了,我們及時趕上渡輪。而我回到台北以後,竟然真的不怕開車了。有回在住家附近跟朋友錯車,她搖下車窗跟我打招呼,「怎麼樣,我說得沒錯吧!你現在車子開得很好了。」
的確,旅行不怕出狀況,因為在意外狀況中往往能激發出應變的潛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