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點開臉書、IG,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一一鋪開:昨天美食,今天出國,明天曬恩愛……人人能為自己打造美好形象,卻使得我們愈來愈無法面對現實生活裡的不完美。漸漸地,即使內心有苦、有憂鬱的情緒,都不能,也不敢說出。 於是,有了「微笑憂鬱」的出現。不同於傳統憂鬱症,愈來愈多人即使有憂鬱問題,也仍戴著微笑的面具如常過生活,甚至將所有角色扮演得完美無瑕,內心卻無比煎熬。 洪培芸心理師在《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中,為我們深度剖析微笑憂鬱的生成,哪些族群容易有微笑憂鬱,以及如果自己或身邊的人有微笑憂鬱,又該如何面對。在網路發達的年代,帶領我們一同正視這個所有現代人都可能面臨的心理危機。 現代人的心理危機,除了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另外,也往往無法如實地察覺,並接納自己的各種暗黑情緒。弔詭的是,一個人愈是逃避暗黑情緒,暗黑的情緒反而如影隨形。邱淳孝心理師的《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教我們如何藉著暗黑情緒,既療癒自己,也更理解自己,而後者,能讓我們在人生路上,少些顛簸,多些自在。
全台第一本,探討現代人禁錮自我的牢籠:微笑憂鬱 他的嘴角只能上揚,不能向下;只能微笑,不能流淚。 他看起來那麼快樂,嘴上掛著哈哈哈, 心裡卻想著:「我好想死……」 周慕姿(心理師;《情緒勒索》作者)、海苔熊(心理學作家)、涵冷娜(許乃涵,演員)、蘇益賢(臨床心理師)__誠摯推薦 他幽默風趣,是人見人愛的萬人迷;她經濟獨立,是公認的女強人。 他/她家庭美滿,萬事俱足,應該不會有憂鬱的情緒…… 你也這樣認為嗎?或者,你也是別人眼裡的開心果,只能獨自把淚吞? 愈是樂觀開朗、正向堅強的人,愈可能是用陽光的一面,覆蓋內心的陰影 螢光幕上的喜劇演員、團體裡的幽默大師,都有著不被允許的脆弱及憂鬱。甚至我們的生活周遭,有些人悄悄殞落了,我們卻事後才知道,原來那個看起來很完美的他,那個你以為很了解的他,平時的開朗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掩蓋憂鬱、佯裝堅強的面具。因為我們常常這麼想: ˙要是突然不笑或表現出心情不好,會嚇到人。而且,我不想麻煩別人…… ˙雖然工作穩定、經濟無虞,但我還是不開心。這樣的煩惱讓人知道了,會被討厭吧? ˙身為老闆,我不能有半點軟弱遲疑;遇到壞客戶得忍氣吞聲,員工態度不佳也要容忍,否則會被起底,發文抹黑。 ˙身為偶像,他不可能有半點不完美,也不能談戀愛,違背我們的期待和想像。 社群媒體盛行的年代,標榜正向思考、積極生活的文化裡,我們爭相在網路上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彷彿生命裡僅只美好,沒有悲傷與黑暗。這樣的文化,加之人們對他人美好形象的不實際想像,使得愈來愈多人內在的憂鬱問題一再被壓抑,只能笑著流淚,甚至連自己都對自己偽裝,不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在國外已被大量討論的「微笑憂鬱」,儼然成為當代人最容易纏身,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洪培芸心理師針對此現象,以親切好懂的文字,從社會環境、角色期待與心理狀態切入,探討對象涵蓋資優生、明星網紅、老闆、同志、不擅表達情感的男性,乃至長照家庭及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為我們打造一帖鬆綁「高情商」束縛、解放不合理期待的良方。 作者簡介: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也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也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寶瓶文化)。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 ˙粉絲專頁:「洪培芸 Matilda 的心理觀察」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華人文化習慣用「恥感」教養孩子: 當孩子受傷、哭泣,大人常說:「羞羞臉,哭成這樣,再哭就沒人要囉!」這讓孩子不但無法認識情緒,更會否定情緒,甚至一再內化,將自己的情緒貼上負面的評價與標籤,特別是暗黑情緒。 你也會這樣嗎? •「我太憤恨了,但我不能表現出來,不然別人會覺得我很難搞啊。」 •「我竟然嫉妒我的好朋友?我怎麼那麼小心眼?!」 •「我真的很討厭他,我默默在心裡詛咒他一千遍,怎麼辦?我好邪惡!」 •「我一直哭,停不下來。我太沒用了,我好糟糕。」 當你心裡滋生一些暗黑情緒,你是否總習慣性地質疑與指責自己?但那就像是你身體已經受傷,卻仍往傷口上灑鹽般殘忍。因為暗黑情緒除了提醒你辨識當下的危險或需要外,更大一部分,可能是來自久遠以前你心裡所埋藏的傷,或是原生家庭不適切的教養模式……暗黑情緒下的傷口,需要你上藥、包紮;暗黑情緒下的你,需要你疼惜與擁抱。 曾見過數以百計個案的邱淳孝心理師,也曾在青少年時期,走過一段被暗黑所圍困的憂鬱、痛苦日子。他曾藉著咬自己,以度過那段煎熬,而鏤刻在血液裡的孤寂與無助,他未曾遺忘,因此本書的書寫,他期待是一道光,照進每個人心裡的荒蕪,以及讓內心荒蕪的人理解,你並不孤單。 正面情緒,幫助我們「向外」與人連結; 而暗黑情緒,幫助我們「向內」更深地認識、療癒自己。 這份認識,能讓你更自在與強大。 作者簡介: 邱淳孝/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與心理師 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現為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有18位成員)。 現專職於心曦接自費個案。服務形式有個別諮商、伴侶/家族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 專長:親子議題、情緒困擾、關係議題、團體動力、性別議題、性諮商、阿德勒心理學。 曾任天使心團體帶領者;喬治高職、開平餐飲輔導員;成德國中、陽明高中擔任輔導老師;中崙諮商中心、台大心輔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擔任諮商心理師。 也曾於公視、大愛節目擔任心理專家,並曾於新竹教育中心、台東地方法院、三重郵局、純青基金會、空軍台北大隊、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以及各高中職、大學等擔任講師,並於失戀花園、康健等網絡平台撰寫文章。 著有《與孩子,談心》、《曖昧:我們之間,是愛嗎?》(電子書)。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並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探索人性充滿好奇與熱情。 臉書粉專: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https://www.facebook.com/sincerepika/
考量肺炎疫情,線下活動暫時取消。
我們徵求書籍的出版稿件→ aquarius@udngroup.com,郵寄的稿件,若需退稿,請附上回郵信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