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自在與悟境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出版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2/07第104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聖嚴法師法語: 我們的環境從來沒有好過,也沒有那麼壞過,就看自己怎麼看待。......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自在與悟境
•推薦活動:法鼓文理學院 12/25終身學習菩薩行工作坊
法鼓山人基會 藝術自在–自在的藝術
•焦點報導:法鼓山結合醫學談「四善」 安和社會人心
別再逃了 勇敢報名探索你的壞與why

 
我們的環境從來沒有好過,也沒有那麼壞過,就看自己怎麼看待。
| top |
■ 自在與悟境

解脫自在就是開悟,迷和悟是相對的,在迷之中的人,不知道悟是什麼,而對悟了以後的人,他當然也不覺得悟是一個真實的東西。在迷中不見悟,悟後的人也不以為自己是悟。這便沒有執著,叫作真自在。迷的人是有「我」的,那個「我」是什麼?是「我」和「我所有」。其實分析一下,這個「我」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有「我所有」才是存在。第一,我們的身體是「我的身體」,不是「我」。至於我的錢、我的家……這些都是「我的」。並沒有一個真正是「我」,並沒有可以指得出、可以感受得到的「我」存在。所以,把「我的」當成「我」就叫迷。

最近我遇到一位年紀很大的商人,他退休後告訴我:「我現在解脫自在了。」我問:「你怎麼解脫自在呢?」他說:「我將職務、財產全部給我兒子,所以我沒事了!」我又問:「你的兒子是不是你的?」他說:「兒子當然是我的,誰也搶不走。」我說:「你解脫不了!因為你的兒子還是你的啊!」諸位想想他解脫了嗎?如果還有一個「我的」觀念,有一個「我的什麼東西」,那麼你還是迷人,並不是悟者。因此,凡夫是住在煩惱之中,所以不得解脫。

而小乘的聖人,他住於解脫之中,好像是解脫,但不是大解脫。真正大乘的佛、菩薩的大自在,是心中無我。例如《金剛經》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其無我、無人、無眾生,並不是說就沒有行為、沒有行動,而是以他的慈悲、智慧幫助任何一眾生,這才是真正的叫作「自在」。

我們要把佛號當成是大海中的一片浮木,一定要緊緊抱住,否則浪頭一打,就沉入海底,很快就會淹死了。

--- 摘取自《禪與悟》

法鼓文理學院 12/25終身學習菩薩行工作坊

身處多變的時代,在保持社交距離中,如何由自身安頓到關懷創新,如何從擁有到放捨,歡迎您來共學菩薩的安心之道!

......詳全文

 
法鼓山人基會 藝術自在–自在的藝術

藝術反映出一個時代的文化格局, 示現當代的思維與社會實況, 並總能在?移默化中啟發人性。 邀您來聆聽鄭治桂老師的藝術解析, 在藝術中發現自在的美好。

......詳全文

 
 
法鼓山結合醫學談「四善」 安和社會人心

從如何「善生」開始,論及與生命切身相關的善終、善待與善處等議題,法鼓山安和分院於12月每週日下午2點,線上直播及重播四場講座,與民眾共學「樂活善生•尊嚴善終」。5日開講場次,再度邀請擅於說故事的常哲法師與林峰正醫師,敘述深入淺出,值得推薦親友觀看。......詳全文

 
別再逃了 勇敢報名探索你的壞與why

法鼓山世界青年會將於2022年1/21(五)~1/23(日),連續舉辦3場「壞why派對」,邀請18~40歲的學生、職場工作者,藉由心靈探索、剖析書寫、故事分享、情境引導等等方式,一同找到對治習性的解方,相關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看更多

 
 
法鼓山版權宣告/隱私權聲明/聯絡我們
加入法鼓山噗浪 加入法鼓山 twitter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版權所有 © 2012 Dharma Drum Mountain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No.511 一本書,為你翻開無數祕密構成的人生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出版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2/07第55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台】 一本書,為你翻開無數祕密構成的人生
【新書搶先報】 《我不是自己的》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搶鮮報】
【馬路消息】 我們要徵文


「坦白講」一直都是《壹週刊》最受歡迎的專欄,每一則以第一人稱寫成的「我」的故事,都是無數小人物的真實人生,有悲歡血淚,有搶奪有寬恕。新書《我不是自己的》便是集結當年這些小人物的故事,不管過多少年,予人的感傷、感動與唏噓都依然強烈。
人們一般遇到記者多少有所防備,然而資深人物記者陳函謙卻有著不一般的能耐,讓受訪者到了她面前,就想掏出一切傷痛與祕密──負傷者療傷,負罪者告解。邀請你讀讀這本動人的好書,看看他人的人生,也順道回首自己的。
同樣能讓陌生人一步步緩緩卸下心防,訴說起自己的需求與過往人生的,還有李佳庭社工,她與無家者互動所寫下的《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一書,不但包裹著無數的溫柔同理,還不乏淚中帶笑的幽默。


 

Top
.




購書去→


沒有人定勝天的命,又要怎樣「做自己」?

 


《壹週刊》最受矚目專欄「坦白講」浮世眾生的破碎與縫補人生
 


詹宏志:「赤裸裸的真實,真實到你幾乎不忍直視。」

▍他們死過千百回,
▍遍體鱗傷的不只是肉體──
▍關於噩夢、匱乏、軟弱,
▍及其後的妥協、醒悟與寬恕。

˙他是盲人按摩師,卻被客人要求「做黑的」,同事被騙走百萬元,他只覺得自己不被當人看。
˙他是徵信社老闆,看盡同業為賺暴利設局抓姦、謀財害命,依然勸和不勸離,只因他懂家庭破碎的艱辛。
˙他是讓父母罰單、貸款繳不完的公子哥,直到跑車開到睡了一場長達九天的覺,才驚覺與死亡擦身的自己,過去玩的不是花天酒地,而是命。
˙「你已經砍我三刀,不可以再殺我了!」她在鄭捷隨機砍人時,為按求救鈴而被砍傷,如果重來一次,依然要奮力阻止。
˙「騙扁小子」黃琪、曲家瑞的老二情結、非法賺進百萬元的國中生、十二歲開始下海養家的性工作者、災害過後,一大家子裡的倖存者……

平凡的小人物,個個過著如戲的人生。在欲望與生死的邊緣,有人堅持有底線的尊嚴,有人交出自己的靈魂,向魔鬼做交易。
記者,逃亡者,出櫃者,為父頂罪,慣竊,關懷者,無法選擇父母的孩子……百餘則真實人物故事,收錄自《壹週刊》長期最受矚目、百萬人次點擊專欄「坦白講」與「壹號專題」。

詹宏志、盧郁佳|專文作序
林立青、范立達、陳又津、董成瑜、萬金油 鄭進耀|動容推薦



作者簡介:
?壹週刊?陳函謙
1976年生,畢業於師大國文系、清大中文所。
喜歡聽故事、說故事,十八歲時覺悟自己的作家之夢終要幻滅,於是立志當記者。
曾任職中國時報市政組、壹週刊與鏡週刊人物組共十餘年,以及四年全職媽媽。
擅長小人物採訪寫作,合著有《有故事的人,坦白講》。目前任職於鏡傳媒。




 

Top


購書去→

4年來,一個年輕社工與無家者最淚中帶笑的互動,但卻沉重的一本書。

「我們只能讓個案不要死而已……」
李佳庭社工的吶喊。

   


•擔任街遊導覽員的無家者只要一沒接她的電話,她擔心得摩托車一騎,秒衝無家者住處……
•以前在街頭骯髒、肌黃乾瘦的無家者,現在白淨的在她眼前好好吃飯,她心裡暖成一片。
•當無家者對她說:「這是我來台北幾十年,過得最好的時候了。我有住的地方,有東西吃,有穩定工作,還有人陪。我好到不能再好了。」短短幾句話,讓她毫不猶豫決定繼續在這條路拚搏。

無家者只要有一丁點的改變,都能讓李佳庭渾身熱血又感動,但她也曾被無家者破口大罵到蹲在西門町大哭,夜裡留在辦公室,被拿著大鎖的個案找上門來……她的心火熱滾燙純粹,但她也總不免自我懷疑,尤其當她協助的無家者緩緩步上軌道,卻又瞬間滑落時。
這是一本很真實的書,它不避談尖銳或刺痛,無論是冰冷不健全的社工體制,或無家者不盡然是善良的天使、安貧樂道的哲學家,以及好煩好累好無力,無法再僅依靠燃燒熱情與體力而翻轉弱勢者的出走社工。
但李佳庭也帶給我們,她所念茲在茲,渴盼自己一再貼近的──我們能否以更有尊嚴、尊重且柔軟同理的方式去正視與理解無家者,以剝落他們身上的標籤,以及我們眼裡的偏見?她也希望我們不吝對人伸出雙手,一如書名所述,在人生道路上失速墜落,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發生的。




作者簡介:
李佳庭社工
1990年出生,2017關鍵評論網的「未來大人物」。
2012年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工作組,同年考上社工師專技高考合格。2014年進入「芒草心慈善協會」,在協會負責遊民外展社工及街遊專案社工,之前曾任新北市遊民外展中心社工。
目前在芒草心負責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的遊民外展社工,以女性街友為服務大宗。

臉書:李利嘎




Top

我們徵求書籍的出版稿件→ aquarius@udngroup.com,郵寄的稿件,若需退稿,請附上回郵信封。

Top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