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沒臉書沒IG 郭強生調出自己聲音

藝聞電子報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7/06 第1736期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直接訂閱
深度評論 沒臉書沒IG 郭強生調出自己聲音
郭強生「尋琴者」 獲聯合報文學大獎
戲劇最大力量是陪伴 「人間條件」破280萬人次收看
102歲出版長篇小說「嶗山悲歌」 張祖詒破金氏世界紀錄
演藝團體紓困案 貸款上限六百萬
臺灣文學傑出博碩士論文獎,開始徵件
韋爾比亞音樂節 LINE TV上架
差26天103歲 張祖詒長篇小說出版
□田千春迷注意!北美館宣布「顫動的靈魂」延展至十月
賣書與CD 獨立書店 疫情中出發

  深度評論
沒臉書沒IG 郭強生調出自己聲音
記者陳宛茜/專訪/聯合報
「曾經覺得這個世界嚴重走音,也許只是因為沒有找到聆聽的方式。」年少出道、停筆多年,經歷人生的千迴百轉後,郭強生在中年完成代表作「尋琴者」,終於「找到自己的聲音」。他表示,小說中的每個角色代表他人生的不同階段,彼此詰問、往復迴旋。「尋琴者」就是他對人生與創作的追尋,是「人掙扎著活下的紀錄」。 大學剛畢業,郭強生便以短篇小說集「作伴」受文壇矚目,一如「尋琴者」中 ......

郭強生「尋琴者」 獲聯合報文學大獎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第八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出爐,小說家郭強生以「尋琴者」獲獎,是首位以中篇小說奪得此獎的作家。「中篇小說自成一種美學與韻律。」郭強生表示,台灣的中篇小說「消失太久了」;他把中篇小說比喻為「鋼琴奏鳴曲」,希望為小說的讀者帶來另一種精緻深刻的美學經驗。 聯合報文學大獎僅設一名,獨享獎金一○一萬,是台灣常態型文學獎中獎金最高者。今年邀來王 ......

戲劇最大力量是陪伴 「人間條件」破280萬人次收看
台北28日電/中央社
吳念真作品「人間條件」1到6集上周連續6天線上首映,累積觀看次數超過280萬人次。吳念真說,觀眾看戲就是對表演藝術工作者最大的鼓舞,也證明了表演藝術最大的力量是陪伴。 綠光劇團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人間條件」全系列生活化的取材,平實的對白和真摯的人情味,擄獲海內外戲迷。吳念真說,當初決定線上播出,就是希望雖然劇場關了,但「讓戲還是繼續演,只是換一種形式」,在這段新冠 ......

102歲出版長篇小說「嶗山悲歌」 張祖詒破金氏世界紀錄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這是一個老人家寫的老故事,放一點老笑話、老掌故。」電話裡的張祖詒思路清晰、語帶幽默,聽不出來已是近103歲的長者。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嶗山悲歌」今天出版,可望打破金氏世界紀錄中男性作家的年齡紀錄,成為全世界最年長的男性作家/小說家。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目前年紀最長的男性作家是來自美國的吉姆□唐寧。其著作「恥辱的另一面」於2016年完稿出版,當時他是102歲又170天。張 ......

演藝團體紓困案 貸款上限六百萬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疫情重擊藝文活動,至今還看不到演出曙光,文化部與文策院、信保基金、台灣銀行、合作金庫合作,今起開辦為藝文團隊量身打造的「演藝團體紓困貸款專案」,最高六百萬元,由政府提供十成信用保證及一年全額利息補貼,估至少六千多家藝文團體符合資格。 文化部長李永得說,紓困4.0中有不少紓困貸款,但多由公司申請,而藝文團體多半非以公司形式成立,收入的期程與結構也與一般公司不同,難 ......

臺灣文學傑出博碩士論文獎,開始徵件
國立臺灣文學館/聯合新聞網
為鼓勵臺灣文學研究風氣,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傑出博碩士論文獎」提供博士論文8萬元、碩士論文5萬元,歡迎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且為教育部立案之公私立大學校院畢業之博碩士,以臺灣文學為主題之學位論文(不包含以文學作品替代之學位論文)提出申請,今(2021)年度申請期間為7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 臺文館長蘇碩斌表示,論文獎的目的是希望鼓勵國內致力臺灣文學研究的博碩士生發揮創 ......

韋爾比亞音樂節 LINE TV上架
本報訊/聯合報
歐洲最負盛名的瑞士韋爾比亞音樂節,每年夏季吸引各地愛樂者參與。音樂節影音已在LINE TV數位劇場上架。 該音樂盛會除有公認的樂壇巨匠,也有國際大賽得主,曾參與的知名大咖包含阿格麗希、郎朗、紀新及近年國際大賽新秀特里福諾夫等。特里福諾夫是目前最火紅的年輕鋼琴家,在此音樂節演出李斯特、德布西等名家作品,亦有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24首前奏曲」;俄羅斯鋼琴家紀新不到 ......

差26天103歲 張祖詒長篇小說出版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這是一個老人家寫的老故事,放一點老笑話、老掌故。」電話裡的張祖詒思路清晰、語帶幽默,聽不出來已近一○三歲。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嶗山悲歌」今天出版,可望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全世界最年長的男性作家/小說家。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目前年紀最長的男性作家是美國的吉姆.唐寧。其著作「恥辱的另一面」二○一六年出版時他是一○二歲又一七○天 ......

□田千春迷注意!北美館宣布「顫動的靈魂」延展至十月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打破東京森美術館創立以來觀展人數紀錄(66萬)的藝術展「□田千春:顫動的靈魂」,5月初移展北美館亦是大受歡迎,許多觀眾看完都表示還要二刷、三刷。沒想到該展開幕才兩周便強碰台灣三級警戒、北美館從5月15日起停止對外開放,藝術迷擔心就此錯這場「一生必看一次」的展覽。所幸北美館今天宣布,「□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將調整展期至10月17日。 北美館表示,向展出藝術家與合作機構協商 ......

賣書與CD 獨立書店 疫情中出發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三級警戒期間,實體書店苦撐,位於台北泰順街的獨立書店「永樂座×失戀排行榜」逆勢操作,於六月卅日試營運。這是台灣首間結合租售二手CD和二手書的新形態書店,不僅集合紙書、CD兩種夕陽產業,還選在疫情最嚴峻時刻開張。 「疫情更讓我們體認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重要性。」店主石芳瑜表示,書店正扮演著此一網路無法取代的角色。 書店由愛書人石芳瑜和 ......

  訊息公告

該買疫苗險?先釐清兩盲點、四關鍵 讓保險效益最大化
全台針對年長者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但目前已有12位長者注射疫苗後猝死。對此,台灣《保險法》權威、北宇管顧總經理劉北元表示,一般民眾在規劃疫苗險前,應釐清「疫苗險的理賠標準」,以及「自身醫療險保障是否足夠」兩大盲點,並評估四大關鍵,確認有需求再投保,才能發揮效益。

洞察消費場景打造酷體驗 5G勝出關鍵
想要在5G世界推動跨領域融合雖非易事,不過團隊領導人如果能夠摒棄舊有以規格及技術為先的工程師態度,轉換成以顧客體驗及消費場景為重的設計師角度,那麼不管所面對的是遠程服務、零接觸服務、還是無人化服務,我們在探索5G市場商機的時候就不至於走岔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文學相對論7月 二之二】陳輝龍vs.吳妮民/夢的散步:地景篇 偽裝橋梁搭建術

聯副電子報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7/06 第710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7月 二之二】陳輝龍vs.吳妮民/夢的散步:地景篇 偽裝橋梁搭建術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7月 二之二】陳輝龍vs.吳妮民/夢的散步:地景篇 偽裝橋梁搭建術
陳輝龍、吳妮民/聯合報
陳輝龍(左)、吳妮民水墨畫像,李默父繪。(圖/陳輝龍提供)

空間往往伴隨時間一起更迭著

●陳輝龍

81小姐:

喔,這次這個,會叫作「夢的散步」,是借了日本漫畫家柘植義春的漫畫書名《夢的散步》。

那是1972年出版,卻無法被歸類成漫畫的異常繪本。

千篇一律的描繪著「我」在各荒僻溫泉晃蕩的故事,雖然非常寫實,但作品呈現的超現實感,讓(即使看不懂原文對白的)讀者,也深深的陷進去,一起身處其中走不出來。

一直喜歡他的表達,雖然說一直到休筆很久以後的這幾年,世界才注意到義春先生作品在夢境與現實轉換的強度。

看來,這就是一種典範。小說也一樣,不是都得臣服於舊有的系統裡(例如:長、短篇,寫實、超現實這些有的沒的分類),才能夠構成被閱讀的敘述狀態。所以我們拿來借用一下,也算是種啟示。

題目的事,先講到這裡。

●吳妮民

63先生:

你提到柘植義春的漫畫,我讀了,情節相當超現實,彷彿是從夢境中擷出一段,無法用常理解釋。然而置身夢裡的我們,卻可以理解這些不合理的脈絡,我想,腦真的很神奇吧,所有現實生活的遇合、情感,大腦負責消化、再詮釋,吞吐成夢的片段。

相較於夢境中的漂浮感,是現實中的「時、地、人」幫助我們在世間的認知定位(orientation),給予感官上一種時空的錨點。評估病患認知功能,最常問的有:「現在是什麼時候?」、「你現在在何處?」,以及「這個人是誰?」。定向力的障礙(disorientation)是從時間開始的,接著是地點的迷失,最後,連人也無法辨識。

輝龍哥,我們的時代座標是很明確的。

你誕生的1963年,與我出生的1981年,是時間上的兩個不同節點。而空間往往伴隨時間一起更迭著。最近發生的例子,大概是台南後火車站的舊站體拆除吧,我還記得2000年,剛剛提著行李來到這城市,走出後火車站地下道那惶惶的模樣——這個四十四年來銘刻在成大人回憶裡的地景,從此消失,許多人前往拍照留念,網路相片標註著:再也無法走過的地下道。

或許,是一種關於存逝的眷戀。

你生命中也有什麼地景,是難忘的嗎?

逼真的虛實架橋工法

●陳輝龍

81小姐:

非常湊巧,而且是許多巧合的交疊。

那個下午,我們漫無目的散步進到一座叫「中央公園」(跟長篇《多出來的那個人》尾段的重點場景同名)的小森林區裡,明朗而且色澤豐富的許多植栽,尤其是數量可觀的樹,即使已經稍微熱的天氣,一層一層經過的時候,情緒居然有清涼氣息,除了一些說不太出來的小因素之外,我想,階調多層到無法計數的區塊風景,應該是這種潔淨情緒主要的感染源。

混雜重疊的整齊雜木林,深綠色的,針葉林和橄欖青的闊葉樹交雜的那一整面的鳥瞰。

氣候,在『中央公園』好像也不能成立的樣子,如果以原來的季節交替方式,在這裡也行不通。

  ──《多出來的那個人》

這個「湊巧」剛好是我「翻譯畫面進入劇情」的常見作業術,雖然我們的遇見,實景和小說剛好相反,在時間上。

如果說,小說家的故事書寫,有個人擅長工具的話,那「畫面運用」,可以算到我這邊。

在公園,我們繼續邊走邊聊,多半是我小時候在這個港城市生活的瑣事。

經過水塘模樣的人工湖上的橋之前,群聚的鴿子們朝我們的方向疾馳過來,妳有點驚訝的閃避動作,讓我有點想畫下來的衝動,雖然沒有。

(這跟前面的雜木林景色一樣,看到許多現實元素時,總覺得「寫」,往往來不及在即刻裡,存取該存取的。因此,筆記本還是畫了許多被誤解成「速寫」的小說零件,一直以來。)

俯衝的鴿子導致了驚嚇,兩人因為這個,笑了不短的時間,並導致在橋上的步驟變得很緩慢。

「過了橋,前面就是高雄文學館了。」

妳邊問我知不知道文學館的存在,我們邊走過橋。

走到「文學館」的建築物前,換成我驚訝了。

這個瞬間,有種沒來得及跟妳講的恍惚幻覺感。

好幾天,一再的在恍神空檔顯影,雖然都短促閃爍。

當天,目睹小學中年生的自己,蹲在靠樹叢的間隙裡,架起簡便畫板,設法把公園樹幹到葉脈的大小風景,用水彩描繪下來,看起來固執的寫生小孩。

除了那個盡情投入畫面的小學生,更靠近那棵大樹旁,竟然也看到,經常在舊名字叫「兒童玩具圖書館」逾時流連到被管理員驅趕、那個高年級或更大一點的自己。

那時候圖書館裡的自己,不看任何純文字的紙本。

卻看過大部分的圖畫繪本,甚至為了看完那一套幾十本套裝的漫畫百科全書,經常性的超過閉門時間,而被不同館員用不同方法趕出門的影像,也一併夾在短促的幻象裡。

這些短畫面的透明塊狀物,不是那種d□j□ vu的視覺複習感,而是前面說的複數型「湊巧」之一。

散步後。沒多久,文學館就找到我,企畫從幾禮拜一次閱讀我小說的讀書會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的《重翻照相簿子》攝影展。

1970年代森林小區的洋房圖書館裡,讀過巨量繪本的少年,十年後竟意外地用「畫面」當工具,寫出馬上被刊出的第一個短篇,最近好奇,統計了1984年〈下弦月〉裡對話句數量,三千多字裡,少到只有五句,而且有三句還是喃喃自語。

文學館讀書會裡,讀者問了關於我小說「現實性」構成的「超現實性」的驚奇趣味。

這個,在不同的場合,經常被問到。

讀到2020年的《69號線的離開》,剛好和〈聽說柯川來過〉拿來解釋。

這兩篇,都彙整了龐大實況在故事裡,雖然有長度差,但,字數卻很剛好。

〈聽說柯川來過〉,沖繩島日常生活裡,從反美軍駐在、琉球鬥牛,甚至那棟「亞東旅館」都是實存事物,這些寫實紀錄中,唯一的偽裝,僅有「薩克斯風手來過了嗎?」這個謎而已。

〈69號線的離開〉,藉著獵人頭公司尋人啟事,從杭州柳營路的live house跨到台南柳營小站,這些地點、路名、爵士酒吧,甚至開場的爵士女伶,全部從真實世界到這裡來集合,當然,也有讓人困惑的「69」號火車,在故事裡異常穿梭。

「收集濃度80%以上的現實素材,剩下的20%,只要搭出幾座穩固牢靠的偽裝橋,一一連在需要的位置之間,這樣,超現實就會合理成立在讀者的想像裡。」

我這樣解釋。

●吳妮民

63先生:

謝謝小說家分享逼真的虛實架橋工法。

看來前身是兒童玩具圖書館的高雄文學館,對你而言是重大的地景,雖然,我的眼睛只看到了它的今生。變動快速的城市裡,同樣的地點,對不同世代的人來說,感受與記憶是不一樣的。

我很喜歡你九○年代寫過的隨筆〈September之後〉,那篇文章以懷念的口吻,追想十幾年前的自己於八○年代中山北路上的散步路線。順著長長的中山北,一路走下去,會有林蔭大道、鰻魚飯、畫廊、唱片行;有時你在永漢書局的咖啡座寫作,可以望見窗外搖曳的楓香。在充滿秋天氣息與緬懷光暈的小品裡,我讀見一個初上台北漢聲雜誌社打工的少年探索城市的好奇、精神世界的初展,也讀到了一個時空殊異的台北。

幼年的我,從來不認識中山北路是這麼美麗而富異國風情的,身為台北長大的孩子,我訝異地發現自己彷彿不存在於那段時空——中山北路對八○年代的我來說,意義是圓山動物園與兒童樂園。

魔幻時刻般的印象,如夢的畫面:母親帶著尚幼的我到動物園。我們會在閉園前進入,會向攤販買大大的裹有黃金炸衣的熱狗。父親則和我共同乘坐兒童樂園的飛車,起飛前,畫面被母親以鏡頭捕捉。

那時,相機是昂貴的,只有沖洗,沒有數位。父母有一段時間必須向工作單位登記,借公家的相機回家,才能在周末拍我。照片對於他們的意義,是我的成長。

相較於此,七○年代的你,已從海員父親手中得到了返航禮物,一部相機。這讓十幾歲的少年,有了一個探看世界的觀景窗。

我好奇,那麼年輕的你,是用什麼方式觀看人、事,以及地景的呢?

十幾歲的自己,並不擔心跟大家長成不一樣的未來

●陳輝龍

81小姐:

最近,1986年攝影展《照相簿子》攝影集要重新出版,由於不是完全復刻,因此,花了不少時間進行隨筆作業。

一開始,我就決定刪除舊版全部內文,更動、增加照片後,以現役小說家的觀點,去看這一批「年輕攝影者1980-1990拍下的台灣全島徘徊照片」。

作業期間,很多次被靜照裡「持續動作著」的畫面故事感刺激到,幾十年過去,終於領悟到少年的那個我,想用畫面講故事的創作行為。

「文字畫面化」是大部分人以為困難的,現在這個寫小說的自己,依然沒有更替、繼續著這種技術,即使,拍照和小說完全是兩回事。

《重翻照相簿子》完工後,某些模糊地帶好像解開了。創作心的一致性,不會因為拿取媒材不同而有差異。

先前在文學雜誌提過,第一次攝影展被柯達公司贊助的事。好像開玩笑說了:「如果當時Gibson贊助我吉他的話,那年會先開演唱會的。」

不過,光想到要做出強大敘事功能搖滾樂這件事,現在就覺得鬆了一口氣,幸好那時候(充其量)只是個「失敗的搖滾少年」而已。

不只這個,剛剛妳講到家裡要拍家庭旅行照,還要跟公司借相機這件事,我也是很大以後才意會到,剛剛發育成少年的那個我,能夠擁有一台職業級的單眼相機,其實是有多數人沒有的,這個非社會常態的好運,讓我在把升學當作唯一出口的中學悶局裡,像擁有什麼祕密武器似的,以這個為理由的正當性,走了跟大家都相反的一條路。

《重翻照相簿子》裡,特別找出來1980年拿到相機,拍的第一卷膠捲,唯一成功顯影的那張。

看起來是日出或黃昏的帆船剪影沙龍照。

不過,照片放大後,發現是一早淡水河海交口處,漁民的捕撈瞬間。雖然用了想要的構圖,卻因為還不熟悉曝光指數運用,當然達不到預料的效果,更慘的是,這卷底片,除了漁船工作中的這幾格,其他全曝光異常,什麼都沒了。

這個時候,班上正忙著模擬考。

這件事,我特別記得,因為請假北上到淡水,導師甚至打了恐嚇意味的電話勸告我媽。

那時候,十幾歲的自己,並不擔心跟大家長成不一樣的未來,實話說。

●吳妮民

63先生:

我觀察到,許多創作者,早在意識到行動的意義前,就已開始「創作」了。翻開你過去的攝影集《照相簿子》,會赫然發現,這些純淨的鏡頭,透露著你生命中最初的關懷,那甚至比你第一篇小說創作還早。

畫面常常在非常荒偏的地點,彼時的北淡線盡頭、南橫的山路、雲林的牛墟、花東的車班;人物是孩童、獨眼獵人、咧嘴笑的牛販、坐車老者。有時也在囂鬧的城裡,我看見撕開了資本主義虛象的小男孩,或者表情淡漠的都市人。很難想像,那全是由一名年僅18至24歲的少年攝下,孤獨的鏡頭似乎連空氣的質感都讀得出來,反映著觀景窗後面的那人——這是他對社會及世界的觀看及詰問。

對於畫面早熟、敏銳的你,後來持續地將對空間及被攝者情緒的感知能力,化成文字,寫入小說。我也知道現在的你仍然喜歡步行漫遊,以手機鏡頭筆記城市。散步這件單純的事情,往往和目睹地景變動連結在一起。日本散步文學作家永井荷風,與後來昭和年間的川本三郎,都寫過老東京,並且都承認,城市變動太快,消失的地景和時代,文字是證明它們曾經存在的一條途徑。

記錄消逝的一切,不免有些傷感。這種感傷的氣質,也曾灌養了你的文字書寫嗎?

一直回顧早期作品這種事,能免則免

●陳輝龍

81小姐:

「感傷」啊,念頭上,我倒是沒那麼愛寫。

雖然有人說早期的那幾本小說,主角們都很憂鬱,假如不是妳們醫學科系講的那種3D(depression, dementia, delirium)的疾病定義的話,那要怎麼定義「憂鬱」?實在滿傷腦筋的。

不過,直覺上,「感傷」的悲意看起來比較輕鬆一點,「憂鬱」則嚴重度多很多,而且,不像「感傷」多半使用在瞬間的行為舉止這種小意識上,「憂鬱」多半用來設定角色的人格特質。

所以,用另一個大人的眼光,來看當時幾乎都在照相中的那個少年,拍下了的「什麼」;還真的會有一種大人感的恍然大悟,原來這些照片中的每個人(貓或其他動物),真的都被拍照者的憂鬱情調,唆使成類似的憂鬱感了。

雖然,不想做成感傷,可是,憂鬱好像更麻煩了一點。

妳講「孤獨的鏡頭似乎連空氣的質感都讀得出來」的那個拍照少年,似乎就是這種意味。不料,竟也把這種當時的無意識,帶進初期小說裡了。

話說回來,在不知道技巧、風格的最初狀態,很有可能是作品最sweetie(最親、也最甜蜜)的時候了。

面對著自己已經熟練的故事製作,或許,不能只靠外來的維他命滋養,尤其是以寫實為基礎的小說作業態度,似乎得一直回顧最初那顆熱騰騰的心,才不枉費當時入行的那份愛意吧。

(只不過,一直回顧早期作品集的這種事,我想,應該能免則免。有點像看到自己的學生照一樣,可愛歸可愛,但總是尷尬額頭上的那顆痘子。)

八月《文學相對論》張國立vs.傅月庵 將於8月2-3日登場 敬請期待!


  訊息公告
該買疫苗險?先釐清兩盲點、四關鍵 讓保險效益最大化
全台針對年長者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但目前已有12位長者注射疫苗後猝死。對此,台灣《保險法》權威、北宇管顧總經理劉北元表示,一般民眾在規劃疫苗險前,應釐清「疫苗險的理賠標準」,以及「自身醫療險保障是否足夠」兩大盲點,並評估四大關鍵,確認有需求再投保,才能發揮效益。

洞察消費場景打造酷體驗 5G勝出關鍵
想要在5G世界推動跨領域融合雖非易事,不過團隊領導人如果能夠摒棄舊有以規格及技術為先的工程師態度,轉換成以顧客體驗及消費場景為重的設計師角度,那麼不管所面對的是遠程服務、零接觸服務、還是無人化服務,我們在探索5G市場商機的時候就不至於走岔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