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野生動物救援筆記】綦孟柔/最大和最小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3/27 第5399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野生動物救援筆記】綦孟柔/最大和最小
謝文賢/出書前夕的晚餐日記
熟悉的地方
 
 
 
心情札記
 
【野生動物救援筆記】綦孟柔/最大和最小
綦孟柔/聯合報
圖/TANK

「你覺得什麼動物最難醫?」這大概是野生動物獸醫都被問過的問題。一開始,我會說任何動物都很難醫,牠們又不會講話!有飼主的動物可以憑藉飼主的觀察得到一些蛛絲馬跡,野外的野生動物就醫,則像面對一名酒醉病患--喝到爛醉,走路被石頭絆倒再撞到電線杆後躺在路旁,好幾個小時後被人發現倒在路邊,送到醫院還沒酒醒,一副「我是誰?我在幹嘛?我在哪裡?」的模樣,而醫護人員只有一條線索,就是「他倒在路邊」,其餘都要靠獸醫師抽絲剝繭,釐清牠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野生動物獸醫要面對上千種的物種是「難」,上千種物種不會講話是「難上加難」,難上加難再加難就如同M型化社會的兩端,「體型最小」跟「體型最大」的物種是我認為最為考驗人體極限的醫療。

小於二十克的動物

任何小於20克的動物都很考驗眼力還有手的穩定度。

這天診療台上來的是一隻6克的東亞家蝠,6克跟我們比「讚」的那根大拇指差不多大小--試想把你的心肝脾肺腎腸胃道膀胱腦袋瓜子統統裝到大拇指裡面,全身該有的神經血管一根也沒少,光要看清楚牠的眼睛鼻子嘴巴在哪裡就夠吃力了,還要試圖幫牠把斷掉的指骨給接回去。

這時候什麼骨折的SOP都派不上用場:理論上,骨折病患在麻醉前要確認骨頭斷的方式、身體是否有其他狀況;大部分骨折是撞擊造成的,可能體內還正在出血,驗血是必要的過程,除了釐清當下的身體狀況,也提供後續麻醉期間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但是,驗血的血量至少要0.1cc,一隻6克的蝙蝠最多只能抽0.06cc的血液,所以驗血這一項先跳過。接著,通常我們會透過X光來確認骨頭斷的型態,6克蝙蝠的指骨大概只有1mm,拍了X光也看不清楚,所以X光也跳過。而手術需要在麻醉下進行,麻醉需要麻醉監控,但什麼氣管插管、靜脈留置針、體溫計、血壓計、心電圖等等,統統都比蝙蝠本人還大,全部都得跳過,最後只剩下獸醫師、都卜勒(可以聽心跳)、針頭(用來固定骨頭)跟蝙蝠,用最快的速度,靠著獸醫師的視力將骨頭對準斷端--動物愈小,獸醫師的手穩定度要愈好,僅僅1mm的差距大概就像是你的食指接去中指的誤差。年輕時,我還可以憑藉著左右眼視力1.5自豪地處理蝙蝠的病例,如今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從沒近視,老花眼似乎快要找上門,每次看完蝙蝠都覺得眼睛好痠。

大於五十公斤的動物

任何大於50公斤的動物都很考驗人員的體力和腰力。

只要超過50公斤的動物就很難單靠一個人進行物理保定(用正確的方式抓著讓動物不要動),波爾山羊算是超過50公斤但可以人員保定的動物,但個性稍微不受控的山羊,仍能輕易地把保定者甩到三米外,所以大部分時間需要鎮靜或麻醉才能進行醫療。

野外的大型野生動物都不太能直接打針,這時候要使用吹箭麻醉。吹箭是項功夫,除了要具備準確度,吹的力道也要拿捏,氣要從丹田運出,箭才不會後繼無力。更要預測箭插入動物皮膚的角度,必須要是90度,箭才不容易被皮膚彈飛。順利入針後深度要夠,否則阻擋藥劑的軟塞推不開,但入針太深會造成過度傷害,所以這名吹箭人員平常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核心以控制吹箭的距離、角度、深度。

動物倒下之後,看動物大小來分配搬運的人力,平均一個人負責20公斤是最合適的,抬得動又不至於太多人影響行動。視動物的形狀會需要不同的抬法,像草食動物肢體很硬,比較好抬,靈長類像是紅毛猩猩,關節活動度大,抬起來軟趴趴就需要不同的技巧。

由於動物體型大,不見得能夠上診療台作業,有時候會在地上處理動物,這時就要不斷地起立蹲下,彎著腰工作。舉例來說,為了幫一隻紅毛猩猩量肛溫,你會看到兩三個人趴在地上,有人幫忙抬起後腳、有人撥開毛、有人趴在地板看肛門到底在哪裡……除了動物本身需要多人作業,獸醫師們還要把設備搬到現地作業,往往一次的檢查耗掉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完成之後只想坐下來好好地喝杯珍珠奶茶,全糖謝謝。

●本文作者創辦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投入花東地區野生動物救援及環境教育。若您願意一起參與,請見:https://www.wildonetaiwan.org

謝文賢/出書前夕的晚餐日記
謝文賢/聯合報
兩年前,我有兩本書出版,正在後製之際,恰好也要出書的幾個朋友約了我吃飯,聊聊書。

確切日子我已不記得,大約也就在三月底、四月初之交,早春時節,日子剛要暖。飯局是晚餐,一位對我們很照顧的朋友說要請客,地點就在他家。朋友家是老社區,戶數不多,公設比高,社區庭園裡種了好些樹,樹都高老,鬱鬱蔥蔥,走在其間,步伐不自覺地會慢下來。而房子是新裝修的,燈明几淨,格局清雅,頗有一點侘寂之美。白日,大窗子接來的天色是綠的,到了夜裡,主人家把窗簾拉上,屋外的黑進不來,屋裡的光,茸茸的。

餐廳裡有張原木長桌子,厚而沉,邊角處理圓滑,我們造訪時總被安排坐在那裡,我喜歡摩挲那桌面,像撫著一塊溫潤的石頭。主人的座位身後是一口小窗,窗台上擺一隻花器,插著三兩枝瘦草,姿態相異,如無聲對話。那是女主人的巧手,襯得屋子安靜。兩人沒有孩子,倒是都受孩子喜歡。

我進門的時候,約好的人都到了,音箱裡逸出的音樂輕得落不下地,空氣裡散著幽幽的熏香氣味,一面白牆充當螢幕,投影畫面緩慢地變換,像另一扇窗。

女主人在料理台後面忙著,男主人勺起茶葉,剛要放入茶壺肚子裡,其餘朋友已經坐定,幾個人熱絡而並不嘈雜地談著什麼話題,都轉頭看我。

坐吧,餐還沒到。男主人說。

主人家也擅料理,不過,那晚他們安排了外面餐廳的食物,等待餐點送達的時間裡,我們嗑著瓜果,配著朋友據說半斤就要價幾千的茶湯,聊著閒天。

時間悠然,肚子微餓。

在座五、六位都是作家,男主人更是暢銷作家,其中兩位朋友那年是第一次出書,我們輕鬆地交流著與出版社交手的經驗,討論著版稅優劣、新書推薦人選、宣傳活動,偶也回頭望向過去。

一本書要出版,真是簡單,看看市場上有的都是些什麼書;而一本書要出版,又真是不簡單,看看你們磨了那麼好幾年,都差點要放棄了。

合約都簽了,校對也校了,出版在即,我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地聊著。那兩位朋友的新書我們都挺看好,時至今日也已經得到證明,而那時我們還只是相信。

至於我的書,至少還有我自己相信。

餐點到的時間遲了一些,都餓,趕緊擺盤吃開,一時無語。主人家品味高,上桌的料理確實風味挺美,那時台灣第一波的大傳染還沒到,大家都以為疫情就要挺過去了,那一餐吃得還真能有幸福感。

氣溫緩降下來,音樂聲還在空中飄,每個人的嘴裡胃裡都充滿了氣味,主人家的燈光暖亮輕黃,配著咖啡甜點,我們碎碎地聊著,不知夜深。

與其中一位朋友同路,回程時,我順道載一程,車上與她聊著第一次出書的心路歷程,自然是酸苦參半,又有哪個不同。

夜深至極處,已是凌晨,路上沒車沒人,我們車行很順,滔滔不絕。

剛滑下一道斜坡,深夜裡急光一個電閃,我心覺不妙。

一個多月後,書剛出,收到超速罰單,版稅先少了一千八。

熟悉的地方
文/柯俊銘/聯合報
目前的社會少子化嚴重,許多學校收不到學生面臨倒閉。但在我工作的地方(監所),卻看不到這個問題。前陣子在疫情影響下,不僅「生意興隆」,且出現許多年輕的臉孔。

某日機關開封,我走到新收舍房拜訪近幾天報到的「客戶」,確認有無前科,發現他們普遍是毒品案的累再犯。翻閱到阿志(化名)的資料,年紀剛滿二十歲,初次進來圍牆內,我擔心他水土不服,所以交代管理員先帶出來關心。

「您好,我是心理師。」「老師您好。」初次見面,這位小老弟面帶微笑,態度有禮,不像以往碰到的「新鮮人」總是一臉愁苦或怯生生。在噓寒問暖後,我便開始了解背景及犯案經過。

他說先前在一間小工廠擔任作業員,雖然薪資不高,但日子還過得去。然而,疫情肆虐之下,大環境不景氣,由於沒有訂單,老闆選擇關門,他被迫失業,後續求職也不順利。返鄉待業期間,巧遇兒時玩伴,受邀至住處聚會。幾杯黃湯下肚,問到近來發展,不禁大吐苦水,對方聽完慫恿他吸安解悶。當下雖知違法,仍在好奇心作祟下嘗試。豈料,用沒多久遭遇警方收網,由於採尿呈陽性反應,檢察官裁定要觀察勒戒,就這樣直接收容進來。

「這幾天適應得還好嗎?」「很好啊,我對這裡很熟。」「什麼?」對於他的回應,我有些訝異。探究原由,竟是從小就常跟著祖母到機關探視吸毒被關的祖父和父親,只是當初是在接見室隔著玻璃對話,現在則是置身當中,所以「有股說不出的親切感」。

「這或許是宿命吧!」見他自我解嘲,我趕緊回:「您可別這麼想。」之後,除了給予鼓勵外,也告知會轉介社工提供就業資訊。

在毒癮家庭中,很容易看到「犯罪世襲」的出現。希望透過教化力量和社會資源介入,幫助這位少年未來走出不一樣的路,而非繼續複製父執輩「毒來毒往」的人生。

 
 
 
訊息公告
 
 
 
 
米奇版權奇遇記:迪士尼早期創作將成公共財
迪士尼公司招牌卡通人物之一米老鼠米奇,將首度納入「公眾領域」。1928年上映、將米奇介紹給世人的短篇電影「汽船威利號」,將於今年底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失去版權保護,這使粉絲們、著作權專家與有意掠奪米奇的人納悶,出名愛打官司的迪士尼如何反應?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很有結構的不同元素交織
最無法從預告看出來,也是我最欣賞的一點,是《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如何把許多元素組合在一起,且不是一直線的劇情,有不同的故事穿插,從不同層面取得資訊,且一定要看到最後才能把每一塊拼圖都拼上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