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約會暴力是一步一步變得嚴重,加害者等待獵物完全落入圈套後,才會脫掉「愛與關心」的面具,暴露出隱藏在後的「心理虐待」。】 《都是李雅莉》是一本漫畫,Q版女主角加上陽光男主角,但作者卻是以親身經歷畫出了遭受的可怖「約會暴力」。 什麼是「約會暴力」?其實就是一種精神控制。外人看來往往輕鬆,「你可以分手啊!」這便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因為遇到這種恐怖情人,箇中折磨絕非分手就好,常常有更難堪、更艱辛的、更可怕的要去面對。更何況犯錯的是暴力者! 從書的內容和所收的許多讀者迴響,你會發現,「約會暴力」,任何人都有可能遇上,可能是自己,可能是身邊的人但我們卻不曉得。都是李雅莉。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李雅莉」。 除了約會暴力,另一種更直接,更令人不忍,需要大加撻伐的是性侵。由陳潔?所書寫的《不再沉默》,訴說的是在他三歲,最需要他人照料時,他卻在奶媽家被四個人性侵,且被迫住在一起三年……勇敢的他,凝視這段過往,且自我療癒。
「精神控制」就是一種暴力。 你或我,或者身邊的每一個人, 都有可能在最不設防的親密關係中, 以為是愛,卻成了「約會暴力」受害者。 ◎第一本「約會暴力」受害者的親身經歷! ◎韓國網路平台發表,獲得200萬人共鳴! ▌「李雅莉」是誰?▌ 是你在路上擦肩而過的普通人;是「約會暴力」受害者。 這本書畫的,全是她親身經歷。 •他從限制妳的行動開始,讓妳遠離家人和朋友,檢查妳的手機和信,規定妳穿什麼,不准妳參加聚會…… •他說都是因為愛妳,卻在妳不知不覺中,逐漸加重對妳的限制和控制。 •他辱罵妳之後,哭著跟妳說對不起;他揍了妳之後,下跪求妳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不管妳想不想要,把妳當成性玩物…… •他把妳的自尊踩在腳下,讓妳自責都是妳的錯,害妳以為沒有別人會愛妳。 •他對外戴上「好人」的面具,所以這個恐怖的他,只有妳看得到,沒人相信妳。 •這樣的折磨,一直重複…… 有一種叫「PUA」的把妹課程,竟然以「鼓勵女方自殺」為終極挑戰!而根據研究,台灣未同居親密關係暴力案件,三年間增加約66%,青少年約會暴力盛行率更高達36.8%! 「李雅莉」的故事不是別人的事。「李雅莉」就在我們身邊。 作者簡介: 李雅莉 •可能在路上擦肩而過的普通人。 •「約會暴力」的受害者。 她把親身經歷畫成漫畫,在網路上發表,獲得200萬人共鳴、迴響。 她害怕自己會曝光,所以戴著「李雅莉」的匿名面具說故事,然而,這個世界上,早就有數不清的「李雅莉」了。
三十年,他一直等待有個人對他說: 「不是你的錯。沒有一個小孩應該經歷這些。」 一個性侵受害者自我療癒的故事。 一個伴侶支持性侵受害者走過黑暗的真實故事。 賴芳玉(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撰推薦序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吳佳璇(精神科醫師/作家)、許皓宜(心理諮商師)、蘇絢慧(心理諮商師)心疼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三歲那年,奶媽一家四口性侵了我。整整三年,如同禁臠。每當父母來奶媽家看我,我總是用盡力氣,全身抽搐地哭喊:「可不可以帶我走……」但,沒人聽我說。 然而,比性侵更大的傷害與失落是, 我是我父母的困難,我是一個多餘的東西。 五歲後,我回到家,多麼渴望從此不再害怕,多麼渴望父母的愛與擁抱,但他們只給了我最冰冷的忽視。 三十年後,我希望藉由「面質」去釐清當年的傷害,父母對我說:「你記錯了。」「你太小了,不會記得。」「他們只是太粗魯。」 三到五歲,我像是一個坐牢的孩子,五歲後,我仍然身處牢房,一直到遇見我的妻子。 這是陳潔?的親身經歷,字字句句,都讓人疼痛。他鼓起勇氣,回頭凝視那被遺忘在黑洞裡的三歲的自己,去釋放當時的恐懼、憤怒、哀傷與無路可走的絕望,而妻子的傾聽、理解與陪伴,給了他長年黑暗人生裡的第一道光。他希望這本書也能成為那些受著性侵之苦的孩子與成人,眼眸裡的一道光。 作者簡介: 陳潔?(陳三郎 Felis Simha) 一九八○年生,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童年時期經歷許多創傷,二○一四年中旬,開始追尋自我療癒的歷程,在部落格「給安娜的信」書寫自己的過去(writetoana.blogspot.com)。 使用「陳三郎」之名參與許多社會運動,包括二○○八年樂生貞德舍拆遷,二○一二年士林王家強拆事件,以及二○一四年苑裡反瘋車運動等。參與社會運動的經歷,啟發其一系列現代藝術的創作,包括二○一○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樂生我家」,二○一二年在「沉默的目擊──國際人權紀實攝影展」聯展中,展出士林王家強拆照片紀錄。以士林王家強拆事件為主題創作的「怪物的故事」,二○一三年展出於高雄市立美術館,二○一四年展出於台北眾藝埕,並於二○一三年在雲林虎尾厝沙龍展出「拆除現場」。 因為童年時唯一的傾訴對象是一隻牧羊犬,所以,成年後不停在生命中追尋動物的眼睛。二○一○年出版以動物為主角的兒童繪本《馬公的公馬》。二○一二年開始創作動物的陶瓷雕塑,出版《無盡藏──小魚刻印•陳潔?作鈕•瓷印集》、《人間一團土──小魚篆刻•陳潔?製鈕•瓷印集》、《吃飯配菜──三十個瓷印•小魚刻印•陳潔?作鈕》。二○一四年以「Felis Simha」之名,創作自身童年孤獨及幻想中的動物朋友的繪畫,發表在網頁felissimha.com。 期許自己能持續創作,無論是以文字或其他形式,因為他想告訴童年曾遇創傷的倖存者:只要勇敢去追尋,便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曾獲獎項 2015 佳作,《宇宙列車456》,「2015桃園插畫大展─漫遊上太空」插畫競賽,桃園市政府,桃園,台灣。 2013 入選,《怪物的故事》,2013高雄獎,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 2011 優選,Leprosy Stories in Taiwan: Losheng Sisyphus,20min|max Kurz電影展,Ingolstadt,德國。 2010 優選,《樂生我家》,2010臺北美術獎,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2010 首獎,《馬公的公馬》,菊島故事繪本徵選,澎湖,台灣。
★陳柏青《尖叫連線》台北•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0年6月23日(二)19:00-20:30 地點:青鳥書店(100 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玻璃屋2樓)
★陳柏青《尖叫連線》台中•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0年7月11日(六)15:00-16:30 地點:新手書店(403 台中市台中市西區中興里向上北路129號)
我們徵求書籍的出版稿件→ aquarius@udngroup.com,郵寄的稿件,若需退稿,請附上回郵信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