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當代英語世界最負盛名的華裔小說家哈金傾情力作──《通天之路:李白》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英文單字總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TOEIC Power多益單字報】教你從字首、字根和字尾學起,輕鬆背單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3 第 1510 期
 
 
 
   

•當代英語世界最負盛名的華裔小說家、美國國家書卷獎、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得主、旅美華裔作家哈金,傾情深度力作──《通天之路:李白》。通天之路,一場浪漫卻注定墜落的逐日之行,書寫古代最具傳奇色彩的詩人傳記。

 
 

親愛的讀者 您好:

英文文法有道理!文法有理•英文無痛,遠離死背魔咒,揮別文法噩夢

2012年《英文文法有道理!:重新認識英文文法觀念》帶你重新認識十大語法觀念,一轉過去對語法的誤解或不了解,出版至今狂銷5萬冊!

今年更與國中、高中教師聯手打造深入淺出的《英文文法有道理!:入門版》透過條列式、表格化、圖像化說明觀念搭配歌曲、電影、小說中的摘文讓學習更輕鬆有趣!

☛ 講題內容:
•英文老師總是說:「英文就是這樣用,沒有為什麼,請記起來!」
•但是英文文法真的沒有道理嗎?你是否對於這些規則有很多疑問?
•如果你曾經想要理解文法,那麼這本書告訴你英文文法的為什麼,英文文法也是有道理的!
•翻轉所有舊的、誤解的英文文法觀念,你就會豁然開朗,英文文法真的不用死背硬記!

▼主講|劉美君 老師(本書作者)、呂佳玲(苗栗縣公館國中英語教師)
▼時間|2020年1月5日(日) 14:00~16:00
▼地點|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3樓演講廳 (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39號)
▼參加辦法│https://linkingunitas.com/yVS7s
免費入場,13:30開放入場,請於13:30-14:00依報到順序入場(現場開放300名座位;額滿請於現場候補)
▼主辦單位│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聯經出版

   

1/5 坦然面對自己的真實《吾業遊民》 新書分享會 朱剛勇 X 林立青…>> more

   
 
作者/張佳瑋
作者/徐吉軍
   
  
通天之路:李白

通天之路:李白
The Banished Immortal:A Life of Li Bai

作者:哈金
本名金雪飛,195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服役五年。在校主攻英美文學,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英語系,1984年獲山東大學英美文學碩士。1985年赴美留學,並於1992年獲布蘭戴斯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著有詩集《沉默之間》、《面對陰影》和《殘骸》;另外有短篇小說集《好兵》《光天化日》、《新郎》和《落地》;長篇小說《池塘》、《等待》、《瘋狂》、《戰廢品》、《自由生活》、《南京安魂曲》、《背叛指南》、《折騰到底》;論文集《在他鄉寫作》。2011年起在臺灣陸續出版中文詩集包括《錯過的時光》、《另一個空間》、《路上的家園》。

短篇小說集《好兵》獲得1997年美國筆會/海明威獎。《新郎》一書獲得兩獎項:亞裔美國文學獎,及The Townsend Prize小說獎。長篇小說《等待》獲得1999年美國國家書卷獎和2000年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並入圍普立茲文學獎,為第一位同時獲此兩項美國文學獎的華人作家,該書迄今已譯成二十多國語言出版。《戰廢品》則入選2004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入圍2005年普立茲文學獎。

譯者:湯秋妍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學士,上海復旦大學文學碩士。現任美國衛斯理學院東亞系中文講師。已在不同華語期刊發表過數篇英語文學的翻譯作品。譯作包括哈金長篇小說《背叛指南》、《折騰到底》。

※   ※   ※

通天之路,一場浪漫卻注定墜落的逐日之行

盛唐最傳奇、浪漫的詩人李白,其詩句在華文世界幾乎已成朗朗上口的日常用語。由於詩人才氣超群,作品傳誦已久,關於李白的生平與逝去,總有許多穿鑿附會、媲美神話的浪漫傳說:據聞太白金星下凡的他,是中國第一位大量使用月亮意象的詩人;他飲酒作詩的信手拈來、自由奔放,為他贏得詩仙的美名;關於他的死,更是眾說紛紜……

旅美華裔作家哈金,綜覽漢學相關研究,用作家之筆融入情節鋪陳和生動對話,同時以學術研究之清晰論述加上嚴謹考究,完成了一部宛如小說般有趣易讀的非虛構傳記。從史料上記載李白各個時期經歷事件之轉折為軸,輔以李白流傳後世之詩作,在千年後,還原創作當下的時空背景,勾畫出一個完整鮮活的李白。

哈金以自身在英美詩歌方面的訓練解讀李白詩作,力求簡潔,但維持敘述的流暢性,進而將盛唐的李白和作品與現今世界連結,讓讀者感同身受,並得到理解上的欣賞和情感上的體認。歷史真實的李白、詩人自我創造的李白、歷史文化想像所製造的李白,都在此書中娓娓道來。


國內知名作家、學者一致推薦

專文推薦/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哈金自己也是詩人。他曾經夢想從詩歌裡建構他的「自由生活」。世事多變,他竟然以英語小�u創作在歐美掙得一席之地,但一種屬於「詩」的悸動恐怕從來縈繞他的心中。他曾經出版數本詩集,多年之後,終於直面李白,叩問作�d詩人在唐代──以及當代,或任何一個時代──的可能與不可能。

共同推薦/
王聰威、李有成、高嘉謙、陳榮彬、單德興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   ※   ※

一、出身

我們談到李白時,應該記住有三個李白:歷史真實的李白、詩人自我創造的李白,以及歷史文化想像所製造的李白。理想中,我們的目標應該是盡可能多地呈現真實的李白,同時試圖理解詩人自我創造的動機與結果。但我們也必須瞭解,由於李白一生史料稀缺,這一野心勢必受到局限。

近幾十年來,好幾份李白年表相繼問世。它們的內容和方法都非常類似,列出詩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但這些年表的主要依據仍是詩人自己著作中提供的資訊,而這些本應是詩人自我創造之形象的來源。李白中文傳記的每位作者都根據這些骨架填充血肉,試圖重述李白的一生。這些傳記本身也相互引用。其中三本最突出、最有用的也成為我的主要資料來源:周勳初的《李白評傳》、李長之的《李白傳》,以及安旗的《李白傳》。在英國,亞瑟•威利(Arthur Waley)七十年前出版了《李白的詩歌與事業》(The Poetry and Career of Li Po),儘管書中的資訊現在看來不夠完整而且有些過時,但這本專著仍顯示出扎實的學問以及合理的判斷,所以我也使用了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此外,近幾十年來,馬鞍山市的李白研究所定期發表學術論文,有一些也幫助我構建我的敘事。和那些年表相似,這些學者們所使用的資訊大部分也來自李白自己的詩文創作──數百年來,大家根據李白的作品整合出很多關於李白生平的故事或情節。不過,根據李白族叔李陽冰說,他的詩「十喪其九」。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李白作品都來自他的追隨者魏顥和李陽冰編寫的兩本文集,約一千首詩文,這些應該只是他作品的一小部分。

李白自己的文字是我們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但他的一些朋友在其詩文中也描寫過李白的樣貌與個性。在李白同代人眼中,他形象不俗、個性豪邁。魏顥曾描寫過李白眼睛炯炯有神、嘴型有力:「眸子迥然,哆如猛虎;或時束帶,風流蘊藉。曾受道籙於齊,有青綺冠帔一副。」「青綺冠帔」指黑色的絲繡方帽,是當時道士的典型裝扮。這篇文章之後的幾個世紀,大家描寫的李白肖像都跟魏顥這段話類似。高適詩中也曾寫過李白:「李侯懷英雄,骯髒乃天資,方寸且無間,衣冠當在斯。」亦讓人聯想到一位正直坦蕩、打扮入時的豪客。李白經常形容自己是「逍遙」人,雖然又與他一直期待自己成為的朝廷重臣的形象不相符合。他那些豪飲狂醉的傳奇故事也揭示了他天真任性的一面。杜甫曾寫他「天子呼來不上船」,感歎他愛酒之甚。在另一首詩中,杜甫寫李白「自是君身有仙骨」,跟高適形容李白的「骯髒」也相稱。

現在我們還有一件非常珍稀的文物,使我們對李白的個性和才能有更直觀的感受:李白有一小段書法尚現存於世,上面有二十五個漢字。這是目前所知李白留存在世的唯一墨寶,毛澤東特別喜愛,私藏把玩多年才於一九五八年將其送還給故宮博物院。在中國傳統上,書法是展現一個人修養與才情的窗口。從字跡可以猜測書寫之人的個性,甚至體質。李白這段卷軸上寫著:「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應是某時應景之作,前後文也不詳,但作品中李白的字遒勁有力、壯逸優美,僅從書法本身的獨特美感上說,也能感覺得出書寫之人必定體格強健、性格灑脫自信,擁有不凡的氣質。

現在我們所掌握的關於李白童年和家庭背景的資訊太少,儘管歷代的李白研究者們都在努力還原他的生活。李白自己作品中幾乎從未提起他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尤其令人震驚的是,他一個字都沒寫過自己的母親。據說,她母親不是漢人,是少數民族,甚至可能是土耳其人。當時唐朝沒有明確的邊界,西部的廣袤疆土上生活著蒙古人、波斯人、突厥人和維吾爾人。這些西方王國自己的疆域也不斷在變化,其中一些國家部族長年征戰,各個王朝此起彼伏。不同種族的人長久混居在一起,彼此通婚的情況不可避免。李家在西域這種環境中居住多年,後來才遷回四川。有研究者認為李白只有一半漢人血統,長相也像外國人──這一點還沒定論,但我們知道他同時代的人應該看得出他有部分胡夷血統。不過那時的唐朝相對寬容──甚至比如今的中國還要開放──社會和朝廷不排斥外國人前來發展,甚至軍隊中都有高級將領出身異邦。

李白雖從不談論母親,但我們仍可猜測她應該非常健康耐勞、充滿活力。她為李家生育了好幾個孩子。李白是排行靠後的小兒子,尚且精力充沛、到處撒野,可以想像她那些年長的兒子們有多強壯。我們知道李白有一個胞妹,名喚圓月,也許是和家人一起遷回四川的,也可能後來出生在內地,她嫁給了一個當地人。在四川江油,她的墓地坐落在綠色的灌木叢中,至今保存完好。李白也有一個弟弟,或許出生在四川。在返回內陸之前,李家曾住在碎葉城(現今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的托克馬克(Tokmok))。這個地區在唐朝屬於隴右道的安西大都護府管轄。李白父親生意做得成功,主要經營穀物、麵料、葡萄酒、乾貨、生活器具及紙張。紙張在唐朝已廣為應用,根據原料還細分為諸多種類,比如麻、稻草或樹皮做的紙張。竹子造的紙光滑結實,最受歡迎。通過絲綢之路,也就是那條著名的始於漢代(西元前二ま六年─西元二二ま年)的連接中國、印度、中亞、阿拉伯、非洲以及歐洲的貿易路線,紙張傳到了阿拉伯,然後是歐洲。李白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名商人,他的駱駝商隊滿載著中國製造的貨品運往西方,也把來自西域的貨物長途漫漫地運到中原內陸──有毛皮、草藥和乾果。父親去內陸做生意時常常帶著幾個大兒子,教他們學習業務。李家沿長江擁有好幾處商貿站,後來他們的生意不斷擴張。有證據顯示他家積累了相當大的財富。

李白父親名叫李客,這個名字聽來比較不同尋常、有外國人之感。當時大家不會叫這樣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異鄉人」或「外來客」。我們甚至不確定他家的「李」姓是不是真的。有人認為,這個姓氏很可能是李白父親回中原後給自己起的。給自己改姓在唐朝很普遍──人們希望借此來攀附名門,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算一種社會生存的手段。李白一生都聲稱自己是皇帝的親戚,因為皇帝也姓李。李唐皇帝也修改了皇家歷史,好聽起來更像正宗的漢人。其實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母親是鮮卑人,是河北南部韃靼的一支。但後來皇帝和宮廷史官一致說唐皇室最初來自甘肅和山西之間的關隴──因為河北李家是少數族群,而關隴李家是高門望族,社會地位尊貴顯赫,是來自中原的正宗漢人。這可能部分解釋了皇室為什麼不否認李白與他們同宗──他們的家譜都有自我編造的嫌疑。

李客為人機敏且深謀遠慮。李白在自己一首詩的序中提到過父親,說他很有學問(基本上是自學的),熟悉典籍,並教授孩子們學習。李客說自家族譜在搬回內陸的旅途中遺失了,但他們確實是偉大的李廣將軍(西元前一八四─一一九年)的後裔。李廣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唐朝前八百多年,他駐紮在中國西部邊疆,抵禦外敵入侵──主要是來自中亞的匈奴人。世間流傳著許多讚美李廣英勇事蹟的詩歌和故事。有一首詩寫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陰山是西域到中國內陸的必經要道,「飛將軍」是匈奴人給李廣起的綽號,因為他的部隊總是神出鬼沒、行動如飛。司馬遷記載過一個故事,說李廣有一次和部下看見草叢中有一隻虎。李廣向老虎射了一箭。後來待大家去查看時,發現那不是虎而是一塊棕色的岩石──一支箭插在上面;然而大家怎麼使勁都拔不出來,將軍的力量大到已將整個箭頭都射入了石中。李廣一生捷報頻傳,對漢朝廷非常忠誠,但中央政府從未公平地嘉獎過他,也不允許他返回內地。最後年過六旬的李廣因不堪來自各方的折辱,在前線自刎而亡。

李客說自己是李廣將軍第十六代血親之一,別人也不能完全否定,因為李將軍在西部的確留下了一支血脈。李客這麼一說還有更多好處,唐皇室修訂的族譜表明李唐祖先與李廣將軍也是同宗,都來自中原的關隴。所以李客聲稱,他家與唐朝皇帝有某種親戚關係。按照這個排行,李客甚至來自於這個家族中較為年長的一支,比皇室輩分還高。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李白曾暗示,依據家譜,玄宗皇帝其實是他的侄孫。

這樣篡改家譜的行為給後代的研究帶來困難。為了和皇帝沾親帶故,「李」姓在唐朝確實極其普遍,大家都希望自己出身尊貴(當今世上約有一億人姓李)。每當李白旅行時,他總能遇到姓李的人。出於習慣和禮貌,他會認可自己與他們的親戚關係,特別是一些有權有勢的官員,李白會稱他們「從兄」、「從侄」或「從叔」,甚至獻詩給其中一些人。結果,李白的「親戚」遍布各地,卻真假難辨。

李白四歲時,父親帶領全家人徹底告別碎葉,遷往內陸。他們跨越天山山脈,又穿過沙漠戈壁,半年後才到達四川。李白一定記得那場旅途的艱辛,因為他在詩歌中經常展現出一種李白作品獨有的廣袤荒野形象。〈關山月〉是李白最著名的邊塞詩之一,開篇就描寫了這麼一幅雄渾的景象:

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


──〈關山月〉



^TOP
    
 
   
    尋找德古拉的足跡 布拉索夫
羅馬尼亞的中部城市─布拉索夫,是國內較著名的旅遊景點,全因城郊的布朗城堡,相傳是德古拉伯爵的原型弗拉德三世的根據地。

冬日不怕冷 保暖有訣竅
我發現年紀大了,一到冬天,不管在室內或室外,都比年輕時更容易覺得冷。不過,久而久之,我也發現幾個有效的對策,在此分享給每個怕冷的人。
 
  
聯經出版公司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
關於內容請洽
聯經出版公司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阿布/漫步在診斷的森林

聯副電子報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英文單字總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TOEIC Power多益單字報】教你從字首、字根和字尾學起,輕鬆背單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1/03 第656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阿布/漫步在診斷的森林
【聯副不打烊畫廊】宮山廣明版畫作品 〈Tiger lily 96〉
尉天驄/愛到無所執,萬事皆釋然 ──重讀歌德《浮士德》有感
【2020數感盃 青少年數學寫作競賽 示範作】林達陽/愛與孤獨的證明

  人文薈萃

阿布/漫步在診斷的森林
阿布/聯合報
圖/Hanna Chen
回到那文字尚未出現、原始而無法分類的世界裡,充滿著感官才能捕捉的資訊。

感官很難標註也無法被命名,名字以外還有更多可能性,

只有走進去才能夠體會,那是因為我們漫步在其中……

進入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以後,學的第一件基本功就是為精神症狀編碼(coding)。眼前之人的一言一行一喜一怒,皆被歸類於幾個主要的觀察架構底下:或情感,或行為,或思考,或知覺,再用醫學詞彙加以命名。D□j□ vu、Jamais vu、catalepsy、perseveration,第一次見到那些描述症狀用的異國詞彙,像是雨林裡某些稀有的熱帶鳥類,我們隔著距離仔細觀察,並偶爾撿拾飄落地上的華麗羽毛。

醫學的進展會不會也像生物學的命名體系呢?疾病的臨床表現與百年前教科書寫的並無太多不同,但隨著遺傳學、病因學的研究,醫學開始能用各種不同的特性去定義疾病。從細節處再發掘細節,物種被拆解成許多工筆描繪的細部特徵,諸多特徵再指向命名的地圖上特定的位置,如林奈的命名法,錨定在某一微小特徵的不同、無限多的分支勾勒出一幅龐大的譜系。我們沒辦法用神的全能視角完整描繪一個疾病的全貌,只能用繁雜的細節去捕捉、去無限逼近它的各種姿態,只為了能夠為疾病命名。

世界上還沒有其他生物能發展出像人類一樣複雜的語言體系。語言讓人能夠溝通,知識與資訊得以傳遞,讓智慧累積,終究慢慢發展出文明。語言是人類的火,在黑暗中產生出光,我們因為光的照耀而得以辨認世界,草木的影子從此自黑暗的背景裡被分離出來,有了自己的名字。

或許人有為萬事萬物命名的天性,命名是溝通的開始,也是認識的起點。

有研究者認為使用的語言會決定我們對這世界的認知。那些命名,建構在我們對於各種細節的區分,每個名詞皆是把某項事物從混沌中獨立出來。愛斯基摩人對於白色、對於雪、對於海豹皮與皮下的油脂,所能夠動用的字彙會比我們豐富得太多;亞馬遜叢林的原住民部落用來描述一株植物或一種昆蟲翅膀上花紋的形容詞,恐怕超乎我們形容一只iPhone手機或是一個柏金包的全部詞彙。

是先有名字還是先有分類呢?華文的親族詞彙繁多,叔伯姨嬸姑舅堂表各有不同指涉,但在英文裡就用簡單的uncle、aunt、cousin幾個字來統稱;或許西方人多生活獨立,故幾年一次的婚喪禮遠房親戚聚首時簡略稱呼即可,但華人社會需要創造那麼多的名詞去捕捉意義,以滿足社會定位家族關係裡親疏遠近的需求。

嬰兒的命名或許是許多人一生中第一件社會性的儀式,在許多不同的文化裡都是如此,我們甚至認為名字的筆畫部首,能鑲嵌進命運裡而影響吉凶。終於擁有自己的名字,代表開始與母親分開,從此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命名是一種創造,一種誕生,有命名權力的一方,在語言裡幾乎是神。

但有了名字,也意味著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一片混沌的時代了。那時世界尚未被命名,沒有名字的框限,草木得以自在生長,萬物是一片豐饒的森林。然後分類帶來了命名,命名也像是一種馴服,名字確立界限,像是宣告所有人:你有了名字但同時名字也擁有了你,從此「你」不再是和你類似的「他們」之一,再也不能轉身回到群體的背景裡。你就是你。因為命名,而有了分別,而有了意義。

所以醫學上的各種診斷,也是一種命名嗎?

疾病的命名是進化的,隨著我們認識越多,命名系統就越顯複雜。或許現代醫學的發展,與日漸繁複的分類命名脫離不了關係。

醫學生時代念過的肺癌,只簡單根據病理組織型態分型,每種癌症再依照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程度、是否遠端轉移作為疾病嚴重程度的區分;然而現在的肺癌的分類又加上了各種基因檢測,以預測藥物的療效。這是個人化醫療或精準醫療的夢想:透過無限精細的分類,讓每個疾病都在命名的網絡裡擁有自己的定位,而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最終,每個人身上的病也都和自己一樣,擁有獨一無二的名字與個性。

但精神醫學的診斷系統是動態的,可以逐漸擴編,也可能慢慢緊縮。先前定義的疾病可能不再被視為疾病(諸如同性戀、跨性別),現在未被注意到的現象,也有可能在未來被列入診斷(如因應網路、手機興起後的各種行為成癮)。

這也是最為旁人所擔憂的:會不會我與常人的不同之處,在精神醫學的視野底下都會被定義為可能的疾病呢?

大體來說,精神醫學所期望的,和其他醫學專科出發點並無不同,都是根源於生命中的受苦;若僅是單純與多數大眾不一樣,並不會直接就被診斷為疾病。這也是為何專科醫師口試時非常重視來診主訴的前因後果,即使症狀完美符合書上的診斷準則,若是無法清楚的了解眼前的個案是因為什麼原因前來就診,大概還是無法通過考試。

在所謂「正常」與疾病之間通常都沒有一條明顯的交界,那是一條綿延的長路,每個人都在其中,有各自能欣賞的風景,也可能承受著別人無法看到的困難。或許沒有完美的「正常」人吧,嘗試去定義何謂正常這件事本身就相當可疑,教科書或許可以告訴我們診斷,但無法代替每個人自己回答生命「是不是過得好」這樣的問題。

診斷是標籤紙,是地圖上用紅筆標註的記號,每個人都是形狀不一的島,按圖索驥,讓我們在相互對話的標準上,快速的定位島的地點與輪廓。但島上會不會有草原,或是一整座茂密的森林呢?居住著怎麼樣的人種,有什麼樣的慶典或市集?他們也會戀愛嗎?春天的草原上,會不會盛開著野花?這些是超越地圖的範圍以外的事,在地圖薄薄的一張紙上並不會被記載,但不表示它們就不存在。

或許我們都需要一點標籤,在茫茫的人海上將自己定錨。農曆年前去廟裡拜拜,一張印有十二生肖的黃紙上寫著,太歲當頭坐,無災恐有禍。每人分配到十二生肖四種血型十二種星座,通勤時聽禮拜一早上的廣播,在講著每周星座運勢。水瓶座,幸運色白色,工作上會有意想不到的進展,但慎防爛桃花。我們心甘情願(或不情願)的被分類到那些陌生人的隊伍裡,有人選擇星座,有人選擇診斷,希望那些標籤能解釋生活中過於複雜的問題。

名字與分類可以告訴我們許多資訊,但沒辦法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根據命名,我們知道花,知道季節與陽光,但有更多是超越名字以外的世界。我們該如何形容春天快要來臨的時候,風吹在臉上、或陽光落在皮膚上的感覺呢?或是一隻飛過的藍鵲在林間灑落的陽光中一閃而逝?彷彿漫步在森林裡,我們或許可以辨認出每一棵樹木、描述土壤質地、等高線、氣溫與雨量,但全部的名詞加起來也不會是一整座森林所能提供給我們的所有感受。

這已經超出了文字的領地,回到那文字尚未出現、原始而無法分類的世界裡,充滿著感官才能捕捉的資訊。感官很難標註也無法被命名,名字以外還有更多可能性,只有走進去才能夠體會,那是因為我們漫步在其中。


【聯副不打烊畫廊】宮山廣明版畫作品 〈Tiger lily 96〉
聯副/聯合報
宮山廣明版畫作品〈Tiger lily 96〉
●「對話──宮山廣明素描□版畫」於福華沙龍(台北市仁愛路三段160號2樓)展至1月12日。


尉天驄/愛到無所執,萬事皆釋然 ──重讀歌德《浮士德》有感
尉天驄/聯合報
尉天驄。(圖╱本報資料照片,文訊雜誌提供)

這是尉天驄教授二○一四年初重讀歌德《浮士德》後寫的一首小詩,隨信寄給好友奚淞先生,當時雖然還沒出車禍,但已透露些許晚年心情的感懷。現蒙奚淞先生慨允,一起刊出,以表誌念。        ——尉任之

奚淞:

阿昌一同!

寄上歌德的《浮士德》。這是歌德一生對人生的體驗和反省。第一部作於一七七三年,時年二十四歲。是屬於人生的浪漫時期。第二部寫於一七九七年,人生之磨鍊、智慧之增加,故對人生充滿悲苦和喜悅,故P.29之「獻詞」,別有感慨。該獻詞第三行之「又」字表達了他殘餘之猶疑和堅定。因此,我在讀後乃為之作一銘言,用以自我安慰。其詞曰:

逝者日已遠,良朋日漸稀,舉目四處望,茫然無所得。

淘盡恨與怨,淡泊心自安,愛到無所執,萬事皆釋然。

(無所執:《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天驄 二○一四、元、十三

   

●尉天驄教授於2019年12月17日安詳辭世,謹訂於今日午後二時至四時於辛亥路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至真三廳舉辦告別式。


【2020數感盃 青少年數學寫作競賽 示範作】林達陽/愛與孤獨的證明
林達陽/聯合報
"If a tree falls in a forest and no one is around to hear it, does it make a sound? "-George Berkeley


確實有過這樣的困惑

如果一隻蝙蝠,或海豚

被關入一只吸音良好的房間

牠覺得自由嗎?

或者牠會察覺世界不能理解

而感到敬畏


確實也曾走入荒山峽谷

谷裡的你看見了高,還是深的感覺?

在不愛的人面前你看見消逝的刻度

還是花在凋謝

天空底下你會怎樣描述熱?

山屋裡失眠的你如何祛除冷與幻覺?

打開燈,光從什麼角度照射讓你聯想太陽

影子落在身後,你在意它縮短又拉長或者

有沒有某一瞬間

你能感知它的重量?


孤單的時候偶爾

我以為自己置身曠野

能夠恨了嗎?

如果拉滿一張弓,你能不能想像一箭之遙

是怎樣的地方

或許是一片垂直斷崖

崖底的樹林有纏繞小徑

樹林裡落滿了葉子,我沒有去數

認為樹林是茂密或蕭條、樹葉增加與減少

仍有一部分取決於───

上次,我是與誰走進這片林地


那時世界仍有春日的茂密──

(當我輸入「茂密」,電腦根據數據判斷

顯示這裡要寫:貓咪

換毛的季節裡我們曾為同一隻貓過敏

打著噴嚏,紅了眼睛

但顯然貓並不清楚這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貓咪後來不見了,那我呢?

穿過樹林五十步,湖邊有一小屋

以前我們總說這五十步是有意義的

來回五十便是一百

兩個五十也是一百

五十步笑一百步

「來此寧靜生活的他

嘲笑終究要回到樹林以外世界的我們」


我彷彿仍能聽見妳這樣說,像轉述別人的

故事

貝殼一般的牙齒輕輕咬合

在風的潮汐裡發出微弱的聲波

微弱是相對而言

「微弱」是比妳的唇比我的喉結更平的一條

弧線

我坐下來,空無一人的深山裡

試圖說話但覺得徒勞

沒有人知道,那時我們發明那麼多的符號與

定義

那麼努力記錄的蛛絲馬跡

也不過想證明

在蜘蛛幾何複雜的織網與馬匹奔跑來回的軌

跡之前

世界簡簡單單

曾有人走過大山大海

在此歸納經驗與想像,砍樹造屋

私密而熱切地動用全部勇氣

嘗試要在群星與眾神的注視下找尋一種

關於愛的定律


【2020數感盃 青少年數學寫作競賽】倒數兩周!

為推廣學生跨域學習並掌握數學知識與文字能力,數感盃競賽開放國高中職生投稿新詩、專題報導與短篇小說,總獎金高達54萬,暑假(適逢2020東京奧運)還能到日本東京數學參訪喔!

報名投稿至1月21日(二)23:59

競賽官網:https://pse.is/KWUSL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科技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承辦單位:數感實驗室


  訊息公告
尋找德古拉的足跡 布拉索夫
羅馬尼亞的中部城市─布拉索夫,是國內較著名的旅遊景點,全因城郊的布朗城堡,相傳是德古拉伯爵的原型弗拉德三世的根據地。

冬日不怕冷 保暖有訣竅
我發現年紀大了,一到冬天,不管在室內或室外,都比年輕時更容易覺得冷。不過,久而久之,我也發現幾個有效的對策,在此分享給每個怕冷的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