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當代散文】方秋停/翩飛蝴蝶斑

聯副電子報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為您建立以簡馭繁的思考邏輯,解讀會計、財務、金融等趨勢走向,掌握財經專業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1/08 第793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當代散文】方秋停/翩飛蝴蝶斑
【慢慢讀,詩】楊小濱/地獄電影院
【剪影】王岫/郊野的孤挺花
【客家新釋】葉國居/添飯
幾米/空氣朋友

  今日文選

【當代散文】方秋停/翩飛蝴蝶斑
方秋停/聯合報
「慢性病是你自我認同的一部分」,或許所有疾病皆是人生必經過程,病是漫漫長路,藥劑鋪出前途。考驗人的意志和體能,看人如何重新定義、呼喚幸福!」(《慢性病心靈處方箋》)

生命彎轉有時突然、有時則經長期演變、慢慢發生……

關節持續疼痛,骨科、復健皆無療效,只好轉換醫院做進一步檢驗。深夜的醫療大樓好是空曠,一管管血液自體內抽出驗血站隨即關閉,人潮已退,四圍沉寂,如末班車駛過的車站。抽完血忘了按壓,血自前臂滲流到手腕,趕忙找人協助,欲奔下樓卻遇著上樓的電扶梯,階梯如浪逆襲,讓人一時慌亂了腳步。

回家等候報告,心情繫於雲上,好不容易熬到回診那天。免疫風濕科前擠滿患者,文明越進展人體越脆弱,那樣多人自體防護機能亮出紅燈,各自承受莫名的苦難!候診螢幕調動著桃紅色序號,憂懼於周遭隱隱現現!

權威醫師自電腦點出檢驗報告,研究一會兒說道:「妳可能患有紅斑性狼瘡」

紅斑性狼瘡?我皺起眉頭,不知此疾多嚴重!

醫師接著說:「沒關係,我們開始用藥!」

生命突然闖進怪客,卻不知為何方神聖!

回程趕忙點開手機打上關鍵字,一頁頁讓人驚心的敘述出現眼前:

紅斑性狼瘡是種因免疫系統錯亂,誤判自體細胞為入侵物而進行攻擊,導致全身發炎的疾病……

為何罹患這病?腦中一片空白,只見小舟受急流衝擊,卯足氣力拚命划動仍無法改變去向!身體隱然成為戰場,崩壞正在發生。回到家連忙躺下,讓腫脹的肢體乘坐舟上,夜氛流動,痛與傷,沮喪和迷惘浮在水面……天邊無星,漆黑中似見霧氣自漣漪當中生出,飛螢銜露逆飛,記憶微光於眼前畫出明暗曲線──病源何時潛藏體內?曾以何種形式喻示它的存在?

疲憊的意識忍不住回想所有可能病灶──幾時開始對光過敏,生長南台灣,炎炎夏日哪天不吸飽陽光,黝黑肌膚不曾喊疼。之後陽光曬少,身體偶爾出現紅斑,時如點狀時如銅板或相連如鏈,引來陣陣搔癢與疑猜。蝦蟹鹹蛋芹菜和豆腐、床單枕頭甚至暫棲茶几上的塵埃皆被懷疑是禍源。猶記大二暑假返校帶營隊,活動未半,脖子至胸前整片紅疹猖獗浮出,原因不明,只見綠蔭當中垂掛著一條條毛毛蟲,當下認定是蝶的幼蟲讓我過敏,從此避行樹下,遠離蜂蝶及一切看似毛蟲的生物。

此疾年年復發,天候轉熱渾身便不對勁,清明至端午前後,驟雨陽光幾次交接,匿藏體內的精靈便自後背或臀部鑽出,於我身上灼出一道道傷疤。常於初夏一趟北行南返路上、或當饞食幾顆荔枝之後,靈異鐘聲便就敲響。蟬噪林間,隨著芒果熟成鳳凰花紅豔,暑氣總吹起我一個又一個搔癢的夏天!自知體內帶有癢的因子,於陽光下轉紅,月出時變暗,如曠野焚起一起起灰煙,諭示狼的出沒,亦像荊棘負載肩上,扛起卸下,刺入拔出都疼。

指尖持續滑動,與紅斑性狼瘡相關的資料一筆筆自手機屏幕跳出,疲累目光繼續往下讀:

紅斑性狼瘡名稱源自英文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Lupus指狼,1851年因有醫師認為病人臉上的紅斑是被狼咬而命名。

蝴蝶狀紅斑因狼之傳說更顯詭異,天熱時看似紅豔的雙頰,竟是異常體質發出的警訊!

狼瘡病症複雜多變如狡猾魔術師,戰神手指之處即刻淪為戰場。皮膚科醫師多以蕁麻疹視之、因其反覆發生如風,中醫稱為風疹、復因隱沒迅速也稱「癮疹」。清代《醫宋金鑑、外科心法》稱之為「鬼飯疙瘩」,認為病患是因汗出受風或露臥乘涼造成。啊,風霜雨露皆成肇因,呼吸躺臥皆有發病可能。

腹前背後或雙腿內側,一團團堆累整片,沐浴時水柱沖下,奇癢便自紅腫處竄出。身體有恙,一切皆成禁忌。鴨鵝茄子筍和南瓜,花生咖啡巧克力……與美味的關係須得重整。

類固醇、奎寧、免疫抑制及消炎止痛劑按時服用,臉變渾圓腰身加粗,病情卻未明顯改善。紅斑性狼瘡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症狀類似,兩惡結伴做亂栽贓對方,不知兇手是誰。醫師初判我可能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兩種相似病症似兩張難解籤文,神靈不願明示,只能慢慢解讀確認。先是關節疼痛發炎,一場敵我不分的混戰,造成全身到處是傷。膝後緊繃,直彎明顯灼熱,手指每節皆痛,肌腱韌帶也都遭殃!

生命旅程突然移往特別車廂,不禁好奇同車者有誰、他們如何應對與感受?杏林子一生受類風濕性關節炎之苦,曾述自己天天面對各類疼痛、雷諾瓦罹病仍然繼續作畫,堅持「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信念。疼是警訊,引導人與身體進行對話。仙人掌因乾旱而堅忍,伸出利刺以禦外侵,最美的花總生於極端嚴酷處。每處疼痛皆藏密碼,提供契機助人堅強心志!

服用劑量被迫增加,日子於病痛與藥劑拉鋸中渡過。夜裡睡與醒頻頻協商,求於側臥半躺間暫時棲身。好不容易熬至清晨,迎接我的仍然是痛。腿連膝至肋骨皆等我檢視最新狀況,腳能移動便試著彎曲膝蓋,暗自估量痠疼指數。牙刷你好嗎?雙手捧得起水否?蹲坐能否順利站起?階梯你好,腫脹的腳踝於其間慎重巡禮,越是痛苦為難,舉跨一步越具深重意義。踩一步停一會,之前匆忙而今緩慢,生活步調轉成慢動作,於是將細節看得更清楚。庭前的花兒早安,陽光濕度是否剛好?缸裡魚兒,你受傷的尾鰭可能順利擺動?日子說不上太壞!吃藥睡覺和走路,日子剩下這幾件要事!水腫、腸胃不適、耳鳴、視力異常……病毒與解藥於體內激烈攻防。

入夜,高樓的窗每扇擁有幾顆星?一隻鳥兒匆匆飛過,於方格間留下飛行痕跡。之前以為雛菊不會怒放只會微張,卻於鄰居盆裡見著燦爛開放,於是將北向植栽拿到戶外,期盼它變強壯!秋天是怡人季節,我該好享受。魚兒排列缸前,以其身姿彩色宴饗我,鳥兒於不遠處鳴囀,何其欣悅自己還能聆賞這一切。不惑、知命、耳順……,年歲加予人的不只衰老病痛,還有聰慧與悟性。

肌肉鬆弛少些疼痛,便能將日常事務緊握些,經風雨試煉,對陰晴將有不同感受。太陽按例巡行,晾出的衣衫吸飽陽光,於架上婆娑起舞。時間如水珠浮出旋即墜落,樹枝伸手似想要抓住什麼!

紅斑性狼瘡病症多變,每人情況輕重不一,從毛髮脫落、肌肉痠痛、心膜發炎至精神異常……撲克裡暗藏著鬼牌,不知接下來將翻出哪張?前路潛藏更尖銳荊棘,閉眼見著魑魅張牙舞爪,兩眼張開又似平靜。小舟持續漂流,據說前方多激流與漩渦。

漫漫前路,風蝕岩壁,一起起沙丘對應新月,苦難讓人將命運聽看得更清楚!天天對著自己點名──眼耳口鼻心、肺、喉嚨膝蓋、還有全身大小關節……你們都還好嗎?還好便於月曆上貼個笑臉,記錄天候般寫下身體狀況,時將寫滿病症與憂懼的紙張塞回抽屜,勿讓它露出。

類固醇加加減減,始終無法自藥單裡去除。一次次將那黃色藥丸置入切割器,中線對正含刀蓋子往下壓,手勁剛好切割越來越準確,心底竟有莫名成就感。吃藥成為生活重要儀式,頻和活躍抗體協商,求它理性平靜!

六月,鳳凰花又開滿樹,橘紅色蝴蝶斑棲停我臉龐兩側,一開一闔,款款舞動,沾點眼藥膏嫻熟地輕輕擦拭,明知無效還是行禮如儀!

藥物時加時減,這病可有盡頭?

目前還好,不是嗎?

抽血、就醫,醫學中心雙向手扶梯持續湧動,熟悉去來,日子如常前進……


【慢慢讀,詩】楊小濱/地獄電影院
楊小濱/聯合報
電影是黑白的。女主角

光溜溜地逃出銀幕,

而觀眾們,迫不及待地

湧進劇情裡,扯爛

舞娘們的頭髮。

一場械鬥不知往哪裡衝鋒,

只有滿地的殘肢發出

幽幽的螢光。一頭牛

跳下天花板,倒地而死。

影院漂浮在天河的波浪裡,

像一座空曠的屠場。


【剪影】王岫/郊野的孤挺花
王岫/聯合報
圖/王岫
原想到安康郊野的台大農場,看看三十年前記憶中的稻禾和荷塘;沒想到那裡幾已變成一片廢棄農田,且已禁止人進入了。

只好到旁邊小山路走走。沒看到荷花,倒是在巷弄民宅前,看到一位阿婆黃昏中正在澆花。近似七、八十歲的她,種了不少盆栽,蘭嶼秋海棠特別多,但唯獨把兩株孤挺花種在隔壁沒有屋簷的洗石牆下的地面上。

想來阿婆是有經驗的綠手指,知道孤挺花愛日照;沒有屋簷,春暖的夕陽,能讓孤挺花更加鮮豔,不致像許多花種,一到下午後就垂頭喪氣的。

人說孤挺花的花語是「喋喋不休」,想來這僅是指其盛開時,花朵綿密擁擠成簇,好似在互相講話,聊個不停。其實我倒覺得孤挺花有個靜默孤獨而躲匿的心,植物園的孤挺花就是長在最不明顯的靠荷塘小島的邊緣區;遊客若非駐足,經常不知其存在。她的名字,不就是有個「孤」字嗎?她應該也是把所有與其他花種的競豔心事,學會放下,只挺立地和自己的夥伴,在角落綻放自我而已。阿婆大概了解她們,所以把她們另外安置在隔鄰的洗石牆下。

現在已少見的洗石牆作為背景,拍下的孤挺花,竟然覺得像彩繪在牆上似的,與房舍結合成一體了。郊野的阿婆,好像也知道擺設的意境之美。

(本欄歡迎投稿,文長以300字為度,附照片一幀,稿寄:lianfu@udngroup.com)


【客家新釋】葉國居/添飯
葉國居/聯合報
小姪孫黏答答地,假日回老家與我形影不離,用餐時,他興沖沖地要幫我盛飯。哇,他才四歲,乍聽之下感動不已,塵封的回憶瞬間被敲醒。他墊高腳尖盛了一大碗,飯匙在碗緣修了又修,發出的聲響,彷若是一種遙遠的撫慰。

那是阿公還在時,每一頓飯都是我先盛好,再請他用餐。阿公坐定,眾人跟進。家裡人多,大人上桌食,小孩子則端至屋簷下坐在檻上吃,成群麻雀等著落地的飯粒覓食。一樣這個家,同樣的場景,五十年後起了質變,如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大人先盛好飯,請小孩先上桌,我依舊端著飯碗在屋簷下吃。唯一不改其志的是屋簷下的麻雀,好像牠們才有真正的文化傳承,依舊唧唧喳喳,眈眈向著碗口,伺機而動。小姪孫想法單純,他不知道我的食量是多是少,惟此舉讓人窩心,讓我重溫那遺落的一幕,美好的天倫。

遙想當年,祖孫間有默契,盛飯好手感,不嫌多也不嫌少。第一碗七分滿,第二碗飯就要憑感覺拿捏。看阿公胃口,也測其心情,通常這些元素會直接反映在食飯的節奏裡。設若餐桌上有喜歡或下飯的佳肴,竹筷頻頻起落,第二碗就要裝滿一些。又設若他是日心事重重,嚼起飯來索然無味,每嚼一口,陷落的面頰,就像捏皺的羊皮紙,明顯皺巴巴的,一雙眼睛像是垂落的鈕釦,這一頓飯必定減量。左手端碗,右手執匙,心中掂斤秤兩。猶清楚記得往事的枝微末節,阿公吃第一碗飯,經常會留下半口飯,接著就要我幫他盛第二碗,然後扒個精光。對於第一碗留下那半口飯,我未曾探究它,多年後竟長成疑團。

只要在家吃飯,為阿公盛飯像是責任在肩,無可旁貸。即便阿公去世,仍持續照三餐為他盛飯四十九天。一樣招呼他,阿公吃飯囉!不過已非七分滿,而是隆起一座山,滿滿地放在靈位前。我嘗想,設若阿公死後,真的回來用餐,老人家一定不習慣。我曾經作過一個夢,臨暗黃昏,他穿著一襲藍衫,走進食飯間,愣怔怔地在那碗飯前無法入手,怎麼就連個餘闕也不留,要如何放置菜肴呀!孰悉的七分滿隨人遠去,他連異議的機會都沒,最終愀然而去,一口也沒吃。我向母親提議,應該要七分滿,無奈習俗上拜飯就是要盛滿。前疑未解,又再覆蓋一層厚厚的塵灰。

人生就像家前茄苳溪水,奔流不復回。時間過了就過了,一如我對許多往事總是不求甚解。但偶見溪石青苔,又會猛然想起從前,小姪孫自告奮勇要為我盛飯,頃時往事如潮。年紀大了,雪泥鴻爪便在心中翻雲覆雨。乘時問老母親,拜飯為何要盛這滿。

「添飯添到滿,因為死人不用再添了!」母親像是百無禁忌,多年來心中的大霧頓時散了開來。

添飯,客家語,盛飯的意思。添,加也。拜飯那一碗,人死了,無以復加,於是滿滿的一碗。從前阿公那七分滿,留下半口,是還要再添加啦!老人家真是又智慧又有忌諱。現在每回小姪孫要幫我盛飯,我連忙囑咐他,千萬別盛得這麼滿。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圖/幾米

  訊息公告
骨質流失警訊 悄悄偷走行動力10個壞習慣
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長庚大學骨科教授暨長庚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文凌強調,維持行動力的重要性是無可比擬的,只是壞習慣依舊比比皆是,以下詳細說明臨床上觀察到最常見偷走行動力的壞習慣。

保險死亡理賠竟要被課遺產稅?三大重點注意:指定受益人很重要
林爸爸日前因癌症往生,申報「遺產稅」時,家人看著國稅局提供的「金融遺產財產清冊」上有5筆壽險型保單、3筆投資型人壽保單。奇怪,為何有些人壽保險死亡理賠免遺產稅,而有些理賠要列入遺產呢?心理浮起許多問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