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不昧紅塵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1/24 第5563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不昧紅塵
【青春名人堂】Emily Chan/地球並不宜居
 
 
 
心情札記
 
【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不昧紅塵
汪漢澄/聯合報
不昧紅塵。圖/江長芳

悲觀之腦 樂觀之腦

清末民初的學者詞人王國維有一闋〈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雲。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寫法由景入情,一波三折,極饒風致。「試上高峰窺皓月」是把自身眼界提升到了高處,因而能夠「偶開天眼覷紅塵」,跳脫小我的局限,從大局反觀世相與自我。然而「可憐身是眼中人」,看清又能如何?自己還是跟大家一樣身處這個可憐的世界。觀堂先生顯然覺得,人也許可以超越自我,但很難超越悲觀。

悲觀是什麼?樂觀又是什麼?由於中文的語言特性,我們對這兩個詞彙有著一定程度的誤解,常把「悲觀」與「悲傷」扯上關係,又把「樂觀」與「快樂」畫上等號。事實並非如此,在心理學的操作定義上,悲觀與樂觀都只是看事情的觀點,預測未來的傾向,與情緒沒有必然的關係。悲觀是「預期事情會往壞的方向發展」,有名的「墨菲定律」:「凡能出錯的就一定會出錯。」就是典型的悲觀。而樂觀則是「預期事情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因此,悲觀或樂觀並沒有所謂的好或壞,正確或錯誤。心理學研究發現,它們對人分別都有其益處以及缺點。樂觀讓人活力十足,行動力強,躍躍欲試,較能成事,但可能做出不顧後果的冒險行動,反而得到壞的結果。反過來悲觀的人因為預期結局不好,傾向於退縮被動,坐失良機,但因為把所有可能發生的不幸都先想過一遍,反可能先行預防,提高成功的機會。就算真的失敗,心理的創傷也沒有那麼大,這叫作「防禦性悲觀」。所以勸人家「樂觀一點,不要那麼悲觀」的這句話,是典型的因誤會而產生的無意義忠告。人的思考傾向與行為模式,盡皆出自大腦。那麼,悲觀與樂觀這兩種看來截然相反的思考傾向,是否由大腦的不同位置產生呢?針對這個問題,腦科學家多年來累積了許多有趣的研究發現。

從1950年代開始,包括羅傑·斯佩里與邁克爾·加扎尼加在內的許多腦科學家,數十年間利用動物以及「裂腦人」實驗,早已確定我們的兩側大腦半球雖然彼此合作無間,卻都有著獨立的功能以及特性。比方說,邏輯推理、問題解決與因果關係的抽象思考這些能力,是左大腦半球的特長,而空間概念、人際互動以及判斷他人的情緒,則是右大腦半球的本領。而近年的科學家發現,就連悲觀與樂觀,也有這種「兩邊分治」的現象。

一些有趣的「視野分割」實驗發現,人類的左側大腦半球對「正面」的視覺訊息(詞彙或圖像)比較敏感,特別地注意,右側大腦半球則對「負面」的訊息特別敏感而注意。來自聽覺的刺激也是一樣。心理治療中有一種稱為「認知再評估」的療法,是訓練一個人假想一些壞的情境發生,然後儘量在腦中探索其後發展出好的結局的可能,藉以讓過度悲觀的人變得樂觀一些。科學家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觀測腦部即時活動,發現這種「正向訓練」讓左側的大腦半球活躍起來。甚至不限於實驗的當下,平常用正子造影來測量那些反覆接受過正面思考訓練的人,也發現左大腦半球的額葉有著較高的代謝率。如果我們用不太科學的態度做個廣告文案的話,也許可以這樣寫:「左腦是樂觀的大腦,右腦是悲觀的大腦。」

不落紅塵 不昧紅塵

這在生物學上有什麼意義?我們不完全明白,但或許可以猜想一下。左大腦半球是自信的、行動的腦,右大腦半球是保守的、警覺的腦。前者追尋獎賞,後者預防禍患,兩者完美的配合,提高個體生存繁衍的機會。問題在於,大腦天生有著個別差異,並且它還是可塑的。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演化賜給我們的大腦禮物,就不斷地依據各人遭遇的環境與經驗而改變著。改著改著,有人偏向了悲觀一邊,有人就偏向了樂觀一邊。對個人來說,悲觀與樂觀的本身不是問題,它們分別帶來的情緒負擔與行為後果卻可能是個問題。拿悲觀來說,悲觀本身是預期壞事會發生,其實有其生存上的好處。但一個人若因悲觀導致痛苦絕望,甚而戕害身心,那就是演化始料未及的副作用了。

禪宗有個「野狐禪」的公案,出自唐代百丈懷海禪師的傳說:「師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隨眾散去。一日不去,師乃問,立者何人?老人云,某甲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對云,不落因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師云,汝但問。老人便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師云,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云,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後,乞依亡僧燒送。……」

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一字之差,差在哪兒呢?不落因果是脫離因果,由於沒人能脫離因果,是以誤認智慧可以讓人不落因果,就成了邪道。而不昧因果,則是智慧能讓人清楚知道身在因果,並且心知肚明何以落在因果,就上了正道。悲觀讓人能夠「偶開天眼覷紅塵」,看到「可憐身是眼中人」,但接下來的結局卻要取決於追求「不落」還是「不昧」。一心想擺脫(不落)人世的種種無奈不幸,不再悲觀的話,辦不到也沒必要,強求就只能痛苦絕望。但若我們追求的是理解(不昧)種種世相背後的緣由,以及自身情緒何以隨之起伏的道理的話,有了科學的幫助,倒真的有可能減少痛苦不幸,修成正果。

【青春名人堂】Emily Chan/地球並不宜居
Emily Chan/聯合報
地球並不宜居。今日登場/Emily Chan

不知不覺,在家連風扇也不用開了,忽然意識到,這是不用繳冷氣電費,也還沒要付冬天暖氣費的黃金檔期。

我從小怕熱,但父母都是刻苦耐勞的人,自然身教我們節約。小時候有個家規,夏夜氣溫必須高達三十度才可以開冷氣。從前沒有App查天氣,六、七歲的我會撥打查詢氣溫的電話號碼,若聽筒裡的錄音女聲說:現時氣溫三十度。我便會歡呼宣報:可以開冷氣了!然後把枕頭被子搬到爸媽房間(眾人合吹一台比較省),快樂地在地板給自己加個床位。聽著冷氣機的白噪音,我裹著薄被,吸入清涼的空氣,感覺有點奢華享受地入睡。

難忘的還有小學三年級,當時學校沒冷氣,盛夏的下午,我頭昏腦脹地聽著老師講解英文文法,悶熱的教室鴉雀無聲,窗外傳來對面工地打樁一下一下的巨響。整堂課我盯著黑板,什麼都聽不進去。那時不理解也不懂得描述自己的心情,現在回想,當年那個小學生感到無比的厭世。

青少年期在澳洲,夏天常有三十度以上的高溫,天廣地闊烈日萬里,教我煩悶憂鬱,躲在燠熱的房間氣得哭起來。這份難受無從訴說,明白到四季更迭乃自然現象,說了也無解。況且那麼多人愛夏日和暑假,我適應不良是自己有問題吧?

生存的難題,絕大部分都得獨自面對和消化。那時候我痛定思痛對自己說,現實是這樣的了,日子總有一半會熱,若我不能接受,每年起碼一半時間會非常不快樂,這也不是辦法。於是我花了很多年,逐步用各種方法調節身心,消弭對熱天的厭惡,儘量與夏季和解,馴服於地球的自然律。

今年過著過著,夏天又離開了,欒樹踏入十月開始變色,沿路的樹又紅又黃,美麗地灑下落葉。白天外出,走在蔭下金光閃爍,清風舒爽。晚上洗過澡吹頭髮,發現不冒汗了,真好。

我一邊吹頭髮一邊想,濕冷冬天來臨前,這有限的美好令人感動。接著忽然醒悟,地球上大部分地方、大多數時候,並不宜居!

寒帶地區若沒有暖氣會冷死;熱帶若沒有冷氣,重則熱衰竭,輕則身心渙散生產力下降。其實每當感受到熱或冷、乾與濕,感覺到壓力或沉重,但凡有感,就是不適。而僅有的適,皆由不適襯托出來的。即使腰纏萬貫,亦不能免於肉身的各種苦。儘管每年總有機構選出十大宜居城市,好像人間真有天堂,實情是我們一出生就在地球無從選擇,五十笑百步的比較而已。

當我手持吹風機得出這結論,居然有點豁然開朗。人生在世,有些人各方面都比較適應得來,有些人則相較困難,甚或一生都不會改善,那也不奇怪,因為地球根本不宜居嘛。我又不是蟑螂。

有人稱天地為Mother Earth,對啦她孕育萬物,供應豐富,可是同時也是磨人的嚴母。不過也沒什麼好說的,可能我也是個難以取悅的逆女。梳著已乾的頭髮,心想唯一的出路,大概只能愛她了。愛地球或愛生活,不因為她時常美好可親,而是在她難相處和讓人難受之時,仍然用愛與耐心包容她,捕捉並感謝她僅有的可愛之處。懷著這想法上床,我裹著薄被,呼吸著清涼的空氣,感覺有點釋然地入睡。

 
 
 
訊息公告
 
 
 
 
一滴水可循環用3.5次!台積電為何是環保優等生
台積電指出,位於日本熊本的JASM,「將『因地制宜』落實對環境的承諾。」因地制宜的承諾是什麼?台積電強調,JASM預計將有超過30種不同廢液處理程序,目前規畫之廠區用水回收率,為75%以上!」這個數字,比台積電訂定的2030年台灣廠區再生水替代率目標,還要高出15個百分點。

如何將呼叫量轉換成金流?先搞懂API收費機制
API收費是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可依據API的呼叫量多寡來計費,將流量轉換成金流,來支持API的開發維運。本專題就從技術觀點,來探討外部第三方API,與網站、App整合後,如何將API的呼叫量轉換為金流的原理,以及探討API供應商和App開發者相持不下的收費議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