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台61線「哥德式」七股溪橋 拚選國內最美公路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1/22 第42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udn.com聯合新聞網
今日爆報 台61線「哥德式」七股溪橋 拚選國內最美公路
新聞提要 最美日出秘境!基隆和平島公園 入圍金點最佳設計獎
花蓮復育 台灣原生植物重現
2020年太平山迎曙光全攻略 有最佳賞景點與交通管制
南國與萬國交會將登場 重現恆春古城歷史意義
恢復多樣性生態 花蓮農改場復育台灣原生植物
 
台61線「哥德式」七股溪橋 拚選國內最美公路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聯合報
台61線西濱公路台南「七股溪橋」跨越七股潟湖,施工兼顧生態及減碳,獲得「全球道路成就獎」環境減輕類首獎。

台61線西濱快速公路台南七股溪橋,是國內少見跨海的「哥德式拱橋設計」,也是國內最長的懸吊工法橋梁,在海上懸空施工,跨徑長達150公尺,保護潟湖生態也兼顧漁民生計,公路總局表示,因碳管理成績佳獲108年度「全球道路成就獎」的環境減輕類首獎,這是台灣工程首獲此獎,目前正在拚「台灣最美十大景點公路」票選。

西濱南工處副處長陳保展說,七股溪橋工程難度高,橋墩兩邊展開像翅膀的部分,是用鋼筋懸吊著模板,再以鋼筋打混凝土,一塊一塊接起來,這是全台最大的一座懸吊橋,全部在海上施作,使用的鋼筋粗,全部靠進口。

陳保展說,採用如此高難度工法,是為了保護潟湖生態,不做任何支撐,一般橋梁跨徑是4、50公尺,七股溪橋最長達150公尺,不落墩不做支撐,寬度也是為保留航道,一面施工一面給蚵船及觀光膠筏行走,兼顧漁民生計。

七股溪橋全長420公尺,通過七股潟湖、紅樹林,正參加公路總局舉辦的「台灣最美十大景點公路」票選,公路總局昨安排搭乘觀光膠筏,從海上角度欣賞七股溪橋之美,設計融入景觀元素,東西兩側各設觀景平台,黑面琵鷺造型欄杆、人行步道及登橋樓梯,橋上可瞭望潟湖,相當特別。

最美日出秘境!基隆和平島公園 入圍金點最佳設計獎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聯合報
基隆和平島公園有各種奇岩異石,日出絕美,企業識別入圍金點設計獎最佳設計獎。

基隆市和平島公園的企業品牌識別系統先獲2019金點設計獎標章,如今又從24國、3091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亞洲最具公信力的設計獎項之一「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12月5日將揭曉結果。

金點設計獎(Golden Pin Design Award)日前公布標章得主名單,和平島公園的企業品牌識別系統獲金點設計獎標章,也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

北觀處指出,和平島公園內海蝕地形景觀奇特,海岸線因長期受迎風面海蝕及風蝕影響形成,造就很多特殊地形景觀如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溝、海蝕崖、風化窗、獅頭岩、熊頭岩等,最知名的是豆腐岩和萬人堆(蕈狀石),各有奇趣,還有十大奇岩,都吸引不少民眾探訪。

美國中文網刊曾選出21個世界最美欣賞日出的拍攝秘境景點,和平島豆腐岩名列其中。

和平島公園由基隆在地團隊經營,目標是將公園推向國際。他們以美學作為品牌基礎,希望為20多年的老景點注入新生命。

企業標誌以「和」、「平」、「島」3個中文字作為設計發想,「和」是日出日落的絕美景觀;「平」是綻放在夜空下的千萬年奇岩;「島」則結合海浪與島狀,象徵大地之母孕育島嶼的豐沛生命力。

經營團隊將解禁的秘境和十大守護岩等意象,透過商標設計展現和平島不分晝夜都很美麗的意蘊,期盼民眾一看到就直覺聯想到和平島景象。

花蓮復育 台灣原生植物重現
記者王思慧/花蓮報導聯合報
花蓮農改場與君達休閒農場合作,復育台灣原生植物,恢復多樣生態。

台灣擁有豐富原生植物資源,卻因殺草劑濫用逐漸消失,加上原生植物和民俗療法有關係,甚至有保健功能,花蓮農改場除積極復育,還蒐集多種原生植物及建立繁殖技術,並與花蓮君達休閒農場合作,在「台灣香草香料園地」內,引入多種台灣原生植物,如仙草、艾草等,盼未來永續利用。

花蓮農改場昨在君達休閒農場舉辦「『原鄉原香』原生香料應用觀摩會」,包括以前水田邊可見的大葉田香、白花紫蘇、魚腥草、艾草等,還展示仙草、金錢薄荷、益母草、月桃、海埔姜、五葉埔姜、石薺薴、灰葉蕕、土肉桂等,都是原生台灣、有特殊香氣的植物,吸引在地農民觀摩。

花蓮農改場長杜麗華表示,台灣習慣使用殺草劑、噴灑農藥,許多原生植物被消滅,農改場復育的原生植物都較難看到,像大家最熟知的仙草,現今除了特別種植,野外已看不到。

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游之穎說,一開始在做農田周邊做植物生態調查研究時,發現竟都是外來植物,因此想把原生植物找回來並加以研究。

在東部特別種部分,游之穎表示,花蓮自然資源保留較完整,又有豐富原住民文化,像馬告、刺蔥等野生植物很多,阿美族也有吃野菜的習慣,像黃藤就只有阿美族食用,讓原生植物有機會延續。

2020年太平山迎曙光全攻略 有最佳賞景點與交通管制
記者羅建旺/宜蘭即時報導聯合報
一年從太平開始,太平山是迎曙光勝地。圖/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提供
到海拔2千公尺太平山上迎接2020年第一道曙光,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今天宣布,太平山元旦當天凌晨3點就會開園,入園即可獲贈紀念編號書籤。

同時,太平山迎曙光的全攻略也出爐了,推薦6處日出觀賞點,分別是:太平山莊觀景平台、蹦蹦車站起點月台、翠峰景觀道路(14公里處)觀日台、翠峰湖環山步道(0.8公里處)觀湖平台、翠峰湖環山步道3公里處、望洋山步道終點(1.2公里處)觀景台。

羅東林區管理處表示,太平山位於海拔2000公尺,向來都是賞日出的絕佳地點,在群山環抱之下,有時還會出現美麗壯闊的雲海宛若仙境,日出與雲海同時出現,繽紛亮麗的景緻美不勝收。

據中央氣象局預測資訊顯示,太平山2020年元旦日出時間預估在清晨6點30分到6點50分間,入園遊客可依入園時間、行車狀況、停車位置、景觀選擇等考量,選擇賞日出地點。

在交通管制上,羅東林區管理處指出,進入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第一條道路是「宜專一線」,全長25公里,若要再深入翠峰湖區,則須繼續接行「翠峰景觀道路」,全長16公里。

考量熱門欣賞日出點是位於翠峰景觀道路14公里觀日台,為不讓路幅不寬的道路交通打結,因此元旦當日實施「翠峰景觀道路部分時段單向通行」交通管制,即當日翠峰景觀道路一早開放車輛進入,行駛方向僅能往去程方向(往翠峰湖區),上午8點過後才可行駛回程方向,以免會車困難,造成交通阻塞。

上午6點30分起至9點期間,翠峰景觀道路入口暫時封閉,不開放車輛進入。若是遊客在翠峰景觀道路14公里觀日台欣賞完日出,因8點前管制車輛不能行駛回程方向,建議可往去程方向再行駛約2公里,抵達翠峰湖區,欣賞冬季才有的限定滿水位翠峰湖美景,行駛至翠峰景觀道路終點後再步行翠峰湖環山步道300公尺即可到達,或是到翠峰山屋品嘗熱飲及選購紀念品。而在太平山莊或蹦蹦車站賞日出的遊客,可就近到服務站販賣部或餐廳。

迎曙光可加碼到鳩之澤溫泉區打卡享優惠,羅東林區管理處表示,元旦當天上午11點前在鳩之澤溫泉區拍照分享至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FB粉絲團,可享大眾池(露天SPA、裸湯)每人優惠價150元(冬季原價250元),讓溫泉暖浴溫暖身心。

為了讓遊客能在鳩之澤溫泉區徐行漫遊自然步道、泡暖湯、煮溫泉蛋,元旦當日,鳩之澤溫泉區提早於上午7點開始營業。

同時,從太平山開始新的一年到來,也是象徵來年事事太平之意,因此,自2015年開始,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特別設計推出,限定限量款的編號書籤,讓當日入園遊客可獲得一張自己專屬的編號書籤,增加紀念性;而元旦第一位入園遊客除了可以拿到編號NO.0001的書籤外,也會獲得太平山福袋一份。

南國與萬國交會將登場 重現恆春古城歷史意義
屏東縣21日電中央社
屏東縣政府將於23日、24日舉辦「南國與萬國的交會:全球史視野下的羅妹號、牡丹社事件與十九世紀瑯嶠地方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重現恆春古城的歷史意義。

根據中央研究院資料顯示,1871年11月8日,由那霸航行至宮古島的琉球船「山原號」,因颶風漂流到台灣東南端的八瑤灣,上岸的倖存者誤闖牡丹社原住民的部落而遭到殺害。當時殺害琉球漂民的是高士佛社,勢力最強大的則為牡丹社,日軍因此將2社視為主要的攻擊目標。

中研院資料指出,1874年5月22日,日本軍隊在恆春半島的四重溪與牡丹社人展開激戰,不到幾天內,通往牡丹社和高士佛社的最後天然隘口「石門」被日軍攻破,迫使2社投降。

另外,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於恆春半島南端外海發生船難,船員登岸求生,因誤闖原住民領地遭斬首,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LeGendre)奉命前往調查,而後與琅嶠十八社大頭目卓杞篤(Tou-ke-tok)簽署和平盟約「南岬之盟」,這是台灣歷史上原住民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國際條約。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今天表示,研討會將安排2場專題演講、2場座談及4場論文發表,其中專題演講將分別由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歷史系教授Robert Eskildsen主講及牡丹社後裔面對歷史的在地發聲。

研討會首場座談將由台大醫師、長篇歷史小說「傀儡花」作者陳耀昌分享結合醫學專業及歷史考據的研究心得;第2場綜合座談將由Eskildsen及國立琉球大學准教授等多名學者,共同分享牡丹社事件的研究心得。

屏東縣文化處指出,4場論文發表,分別是「從萬國之眼觀牡丹社事件」、「史料走出新觀點」、「走進地域體會族群互動」、「歷史的牡丹社事件之外」,共14名發表者,都是國內外對於牡丹社事件、恆春半島研究有相當成果累積的學者專家及有志於鑽研這個領域的青年專業人士。

文化處表示,研討會在屏東縣政府舉辦,除學術相關發表,現場並展示牡丹社事件始末及其中重要人物等相關資料,還有在牡丹社事件「石門戰役」裡遭日軍砍頭的4名牡丹社人的頭骨如何輾轉成為英國愛丁堡大學解剖學博物館珍藏的歷史過程;另外,還有李仙得與卓杞篤訂定的「南岬之盟」等相關研究、考證成果。

文化處指出,研討會是地方與學術互相搭起橋梁的重要一環,將以恆春半島上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羅妹號事件」、「牡丹社事件」為軸線,重新建構歷史脈絡,重現恆春古城的歷史意義。

恢復多樣性生態 花蓮農改場復育台灣原生植物
記者王思慧/花蓮即時報導聯合報
大葉田香、白花紫蘇、仙草、山蘇等皆是台灣原生植物,花蓮農改場要加以復育,恢復多樣生態。記者王思慧/攝影

台灣擁有豐富原生植物資源,卻因生態破壞逐漸消失。花蓮農改場除了積極復育,加上原生植物跟民俗療法有關係,甚至還有保健功能,因此蒐集多種原生植物及建立繁殖技術;並與花蓮君達休閒農場合作,在「台灣香草香料園地」內引入多種台灣原生植物,盼未來永續利用。

今天花蓮農改場在君達休閒農場舉辦「『原鄉原香』原生香料應用觀摩會」,包括以前水田邊可看到的大葉田香、白花紫蘇、魚腥草、艾草等;還有金錢薄荷、益母草、月桃、海埔姜、五葉埔姜、石薺薴、灰葉蕕、土肉桂等皆有展示,也都是原生台灣有特殊香氣的植物,吸引在地農民前往觀摩。

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游之穎說,一開始在做農田周邊植物生態調查研究時,發現竟都是外來植物,因此想要把原生植物找回來並加以研究,將種源導入作物栽培,甚至入菜料理,發展為食農教育等。

在東部特別種部分,游之穎表示,因為花蓮自然資源保留比較完整,又有豐富原住民文化,像是馬告、刺蔥等野生植物很多,阿美族也有吃野菜的習慣,例如黃藤就只有阿美族食用,都讓原生植物還有機會延續。

花蓮農改場長杜麗華表示,推廣原生植物是第一階段,再來希望可進一步商業應用,或在保健植物上有更寬廣的運用,休閒觀光農場也能結合,作為第一線的教育平台;農改場做很多復育工作,移植到農田間,恢復多樣生態,同時讓「上了年紀」的物種可以回來,隨手可得便於利用。

在今天觀摩會中,秧悅千禧酒店主廚推出多種美味佳餚,如大葉田香水餃、刺蔥三絲炸春捲、馬告鮮蝦芝麻捲、艾草客家菜包、魚腥草薄荷茶、仙草茶凍等,以及農場最著名的有機香草茶,供大家品嚐。

記陳芳明老師去黃春明老師家吃飯
整個重逢的夜晚,他們時常談到各種近代史裡去,也常彼此玩笑。這樣的相處模式,讓人回想起芳明老師在《昨夜雪深幾許》中,以〈寬容比愛強悍〉為題,寫下他對黃春明作品的理解。

專家教你保/打造「保護」傘 留意三要點
人生各階段面臨的風險不同,保險需求也會隨之調整,在有限的預算下如何做好最佳的選擇和優先配置?可從穩定家庭經濟安全、建立健康醫療保障、提升老年生活品質等三大面向,進行思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