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智慧號誌推3年 中市交通還在塞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22 第47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udn.com聯合新聞網
中彰投焦點 智慧號誌推3年 中市交通還在塞
台中新聞 沒錢沒人沒政策 台中市數位治理局卡關
東勢實驗教育案廢止委託 地方嗆抗爭到底
彰化新聞 疣胸琉璃蟻氾濫/蟻害侵民宅 9縣市遭災
疣胸琉璃蟻氾濫/噴殺蟲劑?專家:愈殺愈多
南投新聞 埔里玩泥土做陶藝 盼延續「南投燒」
投縣遠距照護 可安排用藥、叫救護車
 
智慧號誌推3年 中市交通還在塞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躍升第二大城,汽機車數量約400萬輛,尖峰時間多條主要道路嚴重塞車。

目前僅交流道下4路28處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推出「智慧化動態續進號誌計畫」,導入先進即時交通預測及大數據分析,即時分配最適綠燈秒數。不過目前僅在高速公路交流道下的4條平面道路、布建28處智慧號誌,市區不少路段仍塞車頻繁,民代、民眾認為,台中全面性交通改善還有很大空間。

中市府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未來兩年將在五權西路、台灣大道持續布建,改善塞車問題。

中市府106年起分別在國道一號大雅、台中、南屯交流道周邊及中清路等4條易塞車路段,布建28處路口建置「智慧化動態號誌系統」,配合時段、路口間距的不同、主幹道車流量及支道車流量變化,將紅綠燈時間作最適分配,增加主幹道車流通行效率,降低支道車流對主幹道車流的影響。

葉昭甫說,以中清路為例,系統上線後,用路人可少停1至2次紅燈,由市區經中清路上大雅交流道,約可減少7分鐘車程。

未來增設五權西路、台灣大道

中清路的便當店業者指出,中清路近年的交通狀況的確有改善,以前塞車塞到根本無法停路邊買個便當,現在雖然還是塞,但不會像以前綠燈亮了,還要等好幾輪才能動。市議員楊正中則表示,台灣大道塞車問題,尤其假日整個慢車道幾乎停擺,光用智慧號誌無法立竿見影。他建議,市府要加速打通環中路以下的市政路,多開闢替代道路。

葉昭甫說,交通部將持續補助中市智慧運輸系統建設計畫,預計2020年在五權西路與文心南五路、美村路段,設置17處路口導入智慧化動態號誌系統。2021年在台灣大道導入智慧化動態號誌系統,改善整體交通。

學者:可與業者合作

不少專家學者建議市府,應將這些資訊加值後在觀光旅遊等實務面與民間合作,進行數位轉型,日後也能提供停車資訊、公車優化整合等,提供全市更便利的交通服務。

葉昭甫說,這些資訊多是公共資料,應開放給大眾使用,有助業者開發創新服務與衍生加值型訊息,樂見其成。

沒錢沒人沒政策 台中市數位治理局卡關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現階段數位政策定位不明確,還須邀產官學界研議,另財源和員額還須籌措。圖為台中市景。

後疫情時代,民生與政策加速數位化、智慧化,台中市數位治理局完成法定程序,2019年已可成立,議員關切市府至今沒有進一步動作。中市府研考會主委吳皇昇表示,推動數位治理目標不變,但現階段數位政策定位不明確,還須邀產官學界研議,另財源和員額還須籌措。

前市長林佳龍推動成立「數位治理局」,提出計畫要吸納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人才,協助市政數位服務,搭配「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落實台中智慧城市願景。

議員楊典忠、林德宇關切數位治理局進度,指去年已可成立,但目前仍看不到期程及進度。吳皇昇指出,數位治理局在林佳龍任內最後一個會期通過相關編制,但市長盧秀燕上任後盤點發現,未擬定數位政策,如果貿然成立恐定位不明,造成政策空洞。

吳皇昇說,今年已開始研擬數位政策,還須召開產、官、學研討會,聽取各方專家意見,數位政策擬定才能啟動成立,另需財政支撐,否則會面臨員額不足問題。

研考會資訊中心將從「數位民主」、「數位服務」及「數位行政」著手,進一步解決財源與員額兩缺的問題。

東勢實驗教育案廢止委託 地方嗆抗爭到底
記者游振昇、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地方團體、文化界人士昨齊聚東勢實驗學校預定地,要求市府維持實驗學校計畫。記者游振昇/攝影

中市舊東勢高工校區921地震倒塌,歷經10多年、3任市長,如何再利用至今未定案;原規畫辦東勢實驗教育學校,日前台中市府公告廢止委託,引發教育文史團體、24位里長與農會昨連署抗議,要求市府別再以環評、安全為藉口拖延地方建設,並揚言抗爭到底。教育局長楊振昇強調,是國教署要求做好環評、確認安全,中央才給補助。

舊東勢高工重建再利用過程一波三折,前市長胡志強規畫興建客家多功能文化園區,前市長林佳龍改為教育實驗園區,還花了1.3億元進行1、2期工程,但第3期工程近日喊停;教育局解釋,是國教署今年要求中市教育局須先做好地質鑽探,確認未處於地震區、安全穩固,中央才能給補助,只好停工。

台中市府7月10日公告廢止委託海聲人智學校教育基金會公辦民營實驗教育案,此案原本已預定今年8月招生。海聲華德福校長張宜玲表示,教育局突然廢止公告,中斷基金會4、5年來的努力,怒批「有這樣粗糙的政治嗎?」市府指園址位在地震帶是煙霧彈,教育局以少子化終止實驗教育,難以服眾。

在地團體發動連署,山城週刊社長吳鎮坤昨與社團人士聚集園區抗議;吳鎮坤指出,此明顯是政治考量,東勢本可擁有台灣第二所公辦民營實驗學校,讓養蚊子校地能被利用,也繁榮地方,如今希望破滅。

居民與教育團體共組「還我公辦民營實驗學校促進會」,準備長期抗戰、爭取到底。中市教育局指出,舊東勢高工1994年10月間校區因地層滑動,造成學校環山道路下陷10公尺,1999年921大地震後校舍損毀無法使用,位在地震帶上不宜就地改建,為維護學生安全才遷校。

教育局說明,地質不穩區若設實驗學校,仍有危險性;二期校舍整修工程時已啟動環評,專業意見指921地震後校區山坡地排水仍有問題,建議減少開發量體。

台中市府表示,從2019年評選後,一直未與海聲華德福完成簽約;目前園區二期環評作業預定下月完成,會視結論再決定園區是否再轉型。

疣胸琉璃蟻氾濫/蟻害侵民宅 9縣市遭災
記者劉明岩/彰化報導聯合報
疣胸琉璃蟻成群結隊,十分嚇人。

最近很多中部民眾都發現居家環境出現大量黑色螞蟻雄兵,比一般螞蟻略大,除會咬人,還會危害電器,這是本土種的疣胸琉璃蟻。近年來,疑因氣候變遷或者環境變化等因素,由南而北、由野外而室內,目前至少已有9個縣市遭到蟻害,農委會已全面接手防治,避免災情擴大。

研究疣胸琉璃蟻的專家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林宗岐說,疣胸琉璃蟻蟻巢屬多蟻后型,分布在海拔500至600公尺以下山麓竹林、雜木林、荒廢地及農園等環境,原本並不對人類居家環境造成影響。

但疑因從七、八年前,有外來族群進來台灣,也可能是外在環境變化,包括天氣變熱、耕作及蟲害防治方式,造成疣胸琉璃蟻北遷,以及由野外而進入室內的行為模式改變。

林宗岐說,疣胸琉璃蟻造成的蟻害,由南往北擴大到9個縣市,較嚴重的是台南、嘉義、南投、苗栗及彰化縣八卦山麓,另局部發生的有新竹、台中、高雄及雲林。

原本喜歡在隱蔽性高的環境築巢,族群數量增高時,則會侵入居家環境,在天花板、隔間夾板、電箱等居家設施築巢,而電線、水管及網路線都成了「蟻道」,如同高速公路侵門踏戶,進入室內。

彰化市八卦山麓安溪里的一些社區,就飽受疣胸琉璃蟻之害。彰化市民代表韓德生說,疣胸琉璃蟻在住家屋頂天花板內築蟻巢,如行軍般的在房內到處爬,碰觸蟻群時也會被咬,或在電燈開關內窩居,造成電燈開關失靈。農民在果園摘果工作時,也常有大量疣胸琉璃蟻落到衣服爬在身上,連汽車內也有蟻蹤。

農委會及環保署正視疣胸琉璃蟻害的重要性,今年共編列4500萬經費,提供誘餌及資材,進行全台全面防治。

疣胸琉璃蟻氾濫/噴殺蟲劑?專家:愈殺愈多
記者劉明岩/彰化報導聯合報
疣胸琉璃蟻成群結隊,沿著水管、電線等蟻道,彷彿走高速公路進入民宅。

疣胸琉璃蟻蟻危害,很多民眾以為使用殺蟲劑就可以防治,但研究疣胸琉璃蟻專家的彰師大生物系教授林宗岐說,用殺蟲劑防治只會愈殺愈多,除透過投放餌劑外,建議可用肥皂、硼酸混蔗糖水。

林宗岐說,疣胸琉璃蟻不會像紅火蟻一樣會主動螫人,但也會咬人,並噴出毒液,被咬到就會很不舒服,有人甚至會造成過敏;如果被咬,建議用清水清洗,發炎則要看醫生。

至於防治方式,林宗岐表示,疣胸琉璃蟻喜好居住於隱蔽性高的環境,聞到強烈的忌避氣味就會逃竄,以噴殺蟲劑防治,反而會四處逃跑擴張,且疣胸琉璃喜愛甜的液態物,一般顆粒的殺蟻劑對牠無效。

林宗岐指出,目前除農委會有提供含甜液態物的有毒餌劑餌站及資材外,民眾也可自製液態餌劑誘殺(3%硼酸混合10-20%蔗糖水),讓工蟻將含毒誘餌搬回巢內,交哺餵食蟻后和其他螞蟻,擒賊先擒王滅除巢內螞蟻。果園部分,建議農民加強清園、減少蚜蟲和介殼蟲提供蜜露給疣胸琉璃蟻。

林宗岐說,防治的目的在於控制族群數量及密度,控制在「不會危害、不會干擾」的程度,若將環境中的螞蟻全部殺死,生態系的循環中可能會出現別的物種取而代之,造成另一種失衡。

埔里玩泥土做陶藝 盼延續「南投燒」
記者賴香珊/南投報導聯合報
南投縣埔里中心湖觀光發展協會開課,教民眾認識「南投陶」。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燒」的南投陶歷史已逾200年,對台灣陶業發展有重要意義,但隨工業興起而沒落甚至瀕臨消失;南投縣埔里中心湖觀光發展協會取材當地鯉魚潭資源,教導「摸土玩泥」做陶藝,延續南投陶文化。

埔里中心湖觀光發展協會指出,多數民眾知道水里蛇窯、集集添興窯,卻不了解南投陶;南投陶又稱「南投燒」,已有224年歷史,在日據時期達產業高峰,民國後更與「大甲帽蓆」齊名,列為重要物產。

但隨工業興起,新材質器具出現讓南投陶沒落;協會承辦人黃鈺婷說,目前南投陶技術瀕臨消失讓人憂心,因此串連台灣工藝研發中心、南投陶藝協會,盼再現「南投燒」風華。

剛好埔里鎮鯉魚潭近日進行潭區整理,挖出大量質地細膩的泥土,現階段以半實驗方式做陶土測試,協會也邀請當地文史工作者梁志忠與陶藝家張乃夫、曾樹枝、廖先立及梁晊瑋等人授課製陶。

張乃夫說,鯉魚潭泥土可製陶外,周邊植物逾500種,天然資源是最棒的道具與教材,透過「摸土玩泥」讓更多人了解南投陶。中心湖協會表示,課程從認識南投陶與陶土材質、技法、作品設計等,就在鯉魚潭就地取材,培訓民眾製出屬於自己的南投陶,未來也研擬開辦體驗工坊,讓更多人投入開創文化與技藝兼具的陶藝作品。

投縣遠距照護 可安排用藥、叫救護車
記者黑中亮/南投報導聯合報
竹山秀傳醫院以資訊科技結合遠端醫療,幫助偏遠地區老人獲得即時醫療照護。記者黑中亮/攝影

南投縣山區是全台「無醫村」數一數二的偏鄉,隨遠距醫療的科技進步,不少醫療團隊每周一至周五固定時段,

在里民活動中心展開遠距行動醫療服務,南投縣衛生局也結合轉診制度解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讓偏遠老年患者不用下山就醫。

竹山秀傳醫院多年前與南開科大合作,開發「鄉村型遠距醫療服務系統」,以遠端視訊提供即時就醫服務;醫師指出,村內老人就診需求不同,包括病痛、跌倒受傷、遭蛇咬、被虎頭蜂螫傷等,遠距醫療最大困難在於無法將院內藥品全部帶出,僅能做初步處理。

和雅村民說,透過遠端緊急求救系統,幾秒鐘就能與醫院健康管理師說話,獲得緊急處理的醫療指示,也能透過遠距醫療系統進行特殊用藥安排,或叫救護車在最快時間內載往醫院急診,十分方便,解決以往醫療不便問題。

目前遠距照護系統遍及竹山、鹿谷、名間、集集、信義等鄉鎮,功能甚至可與在地診所、藥局連線,並設置AED與生理量測站,提高照護系統普及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也深入信義鄉,創建地利村門診部,組成牙醫團隊進駐;另埔里基督教醫院每周三、四2天派駐巡迴醫療團隊上仁愛鄉山區,推動全鄉X光巡迴暨癌症篩檢。

2020值得期待的智慧手機新專利
今年手機大廠已展開新一輪的競爭,拼的是「如何把手機鏡頭藏起來」。Oppo、小米都曾推出將鏡頭藏在螢幕下的原型手機,只不過至今都未能量產;華為的最新專利也希望「隱形」手機的前置鏡頭,即使今年未必真能問世,但無疑是目前最受關注的焦點技術。

六腳蒜頭生態公園 千屈菜花海網美拍照新亮點
嘉義六腳鄉公所今年特別選在-蒜頭生態公園生態池邊種植大面積千屈菜,因花形及花色像極薰衣草的樣子,筆者首見時還真誤以為薰衣草,這樣的色系絕對是網拍美照最佳題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