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孫安佐在泰國被下蠱 專家提2疑點打臉「是為脫罪」

星新聞電子報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6/04 第838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影視大代誌 孫安佐爆25歲幹大事!自認厭世:我需看精神病嗎?
孫安佐嗆爸「別做偷雞摸狗的事」 孫鵬回應了
孫安佐在泰國被下蠱 專家提2疑點打臉「是為脫罪」
孫安佐風波不斷「狄鶯孫鵬要負責?」 PTT網友分析曝1關鍵
宥勝性騷被判刑8個月 農田家宅圍帆布牆遮羞
發燒星動態 陳零九衰捲染毒案 二度發文吐無奈心聲「我是很糟糕的人?」
孫安佐泰國呼麻惹風波!陳鴻「慶幸不婚不生」:少了一半苦惱
港陸娛樂報 健康亮紅燈!張蘭認罹患白癜風登熱搜第一 額頭、頸部出現「塊狀白斑」
大陸拚復出!范瑋琪台上喊「感覺好像回到家」 陸網友反應曝光

影視大代誌

孫安佐爆25歲幹大事!自認厭世:我需看精神病嗎?
記者陳慧貞/即時報導/聯合報
孫鵬、狄鶯24歲兒孫安佐日前爆出在泰國疑似呼麻、私闖民宅被逮,他今(2)早露面受訪,澄清連日來引發外界的一切爭議,晚間他再開直播自稱「台灣鋼鐵人」,並以即興饒舌問網友:「覺得我需要看精神病,我直接問號,我需要看精神病嗎?」,隨後並喊話:「25歲的時候我就會幹大事!」 孫安佐在直播中裸身秀「老六拳」拳法,露出一身結實腹肌,聲稱「台灣鋼鐵人是我孫安佐,只是你們還不知道 ......

孫安佐嗆爸「別做偷雞摸狗的事」 孫鵬回應了
記者陳慧貞/即時報導/聯合報
孫安佐被爆日前赴泰國旅遊疑似呼麻、私闖民宅被逮,新聞曝光後,連日來引發不少爭議,他今(2日)一早出面受訪,對於日前媽媽狄鶯擅自對媒體發言感到失望,孫安佐表示和媽媽已和解,但對於爸爸孫鵬對他下符水一事,他無法諒解,還嗆爸「別做偷雞摸狗的事」,對此孫鵬也回應了。 孫鵬目前正拍攝大愛新戲,對於兒子的發言,他回應:「不好意思家務事佔用大家時間,由於我現在正在拍攝工作中, ......

孫安佐在泰國被下蠱 專家提2疑點打臉「是為脫罪」
編輯bian/綜合報導/噓!星聞
孫安佐日前被爆出在泰國吸麻出現脫序行為,媽媽狄鶯則透露兒子遭人下蠱,2日孫安佐獨自一人露面接受媒體訪問,稱自己被送到醫院後,被綁在床上,遭灌入不明氣體,不過有專家指出2疑點,打臉孫安佐被下蠱的說法。 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常往來泰國對下降頭等方面有所研究的陳奕偉,在看到孫安佐出面接受媒體訪問的畫面後,就直言他並沒有被下蠱,並透露下蠱是對方要與你有深仇大恨,在當 ......

孫安佐風波不斷「狄鶯孫鵬要負責?」 PTT網友分析曝1關鍵
編輯三月兔/綜合報導/噓!星聞
孫鵬、狄鶯獨生子孫安佐日前被爆4月赴泰國旅遊時疑似呼麻、私闖民宅被逮,新聞曝光後,媽媽狄鶯透露兒子被人下蠱,昨(2)日孫安佐則出面坦承被下蠱,引發外界譁然。對此,有網友則好奇地在PTT論壇好奇問「狄鶯孫鵬要負多少責任?」 近日有網友在PTT上以「 ......

宥勝性騷被判刑8個月 農田家宅圍帆布牆遮羞
編輯bian/綜合報導/噓!星聞
宥勝去年被控對工作人員性騷擾,遭依強制猥褻罪嫌起訴,今年5月台北地院判處宥勝8個月徒刑,而宥勝在台中的家如今已經圍起大面積帆布牆,似乎想要隔離外界的指指點點。 據「鏡週刊」報導,宥勝2021年在台中找到一片約200坪農地,以「買屋租地」的方式,在上面放了數個組合屋,成為一家4口的田園居所,不過如今宥勝陷入性騷風暴,不僅工作暫停,現在更被爆出宥勝在農田中的家,四周已圍起 ......

發燒星動態

陳零九衰捲染毒案 二度發文吐無奈心聲「我是很糟糕的人?」
編輯bian/綜合報導/噓!星聞
陳零九1日到私人招待所參加朋友的慶生會,結果遇到到警方搜索盤查,同行友人因身上有大麻電子菸被依現行犯帶回派出所偵詢,而他身上並未出現違禁品,警方盤查完後離去,2日消息被爆出後,他透過唱片公司回應「去朋友邀請的生日聚會,並不清楚其他賓客的事情,謝謝媒體朋友的關心。」之後自己也在社群發文吐露無奈心聲,3日又再發文問「我是很糟糕的人?」 陳零九對於近來自己屢捲入一些是 ......

孫安佐泰國呼麻惹風波!陳鴻「慶幸不婚不生」:少了一半苦惱
編輯三月兔/綜合報導/噓!星聞
孫安佐4月時在因泰國呼麻精神恍惚,甚至還擅闖民宅,遭當地警方逮捕,連日來媒體報導後,淡出演藝圈的陳鴻近日與「一線小生」陳俊生在聚會上相遇,兩人對近日孫安佐的新聞有感而發,直言慶幸自己不婚不生。 陳鴻昨(2)日罕見在社群平台發表長文,他透露近日在聚會上遇見陳俊生,感嘆寫下:「我們都很開心慶幸可以在中年後選擇做自己,享受孤單並不孤獨的生活,最近看到星二代的現象很不 ......

港陸娛樂報

健康亮紅燈!張蘭認罹患白癜風登熱搜第一 額頭、頸部出現「塊狀白斑」
編輯bian/綜合報導/噓!星聞
兒子汪小菲近來再婚,張蘭除了稱讚兒子是個好男人外,對於新媳婦馬筱梅Mandy也稱讚大嘴像元寶,像黃金萬兩,不過網友發現到張蘭的皮膚上出現一塊塊白斑,而她也坦承罹患白癜風。 張蘭直播時,網友發現到她額頭上出現一塊塊白斑,她透露是最近長出來的,而且脖子也有,大方承認患上白癜風,因為大陸知名 ......

大陸拚復出!范瑋琪台上喊「感覺好像回到家」 陸網友反應曝光
編輯三月兔/綜合報導/噓!星聞
范瑋琪先前因為連續失言、和網友筆戰等風波,導致她成為眾矢之的,戰別演藝圈逾2年,2022年才慢慢復出,不料後來又遇到陳建州(黑人)metoo風波,演唱會被迫取消,隨即又遇到至親去世,近來才又再次復出。本月初傳出她在大陸開唱,還在舞台中說:「好像回到家的感覺」,引發大陸網友熱議。 范瑋琪本月1日參加大陸南通的「夢之藍夢想音樂盛典」,舞台上演唱《最初的夢想》、《到不了》... ......

訊息公告

AI時代的勞動法挑戰與企業的法律義務
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工作可能被機器取代。企業在面對這種技術變革時,可能會考慮解僱無法適應新技術的員工。然而,這種解僱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以保護勞工的權益。

頑固型憂鬱症具家族遺傳性,一等親罹病風險增九倍?!
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情緒精準醫療中心李正達主任團隊研究發現,頑固型憂鬱症患者的一等親,大幅增加9.16倍罹患頑固型憂鬱症的風險,也增加了2至3倍得到其他精神疾病的機會,為首篇證實頑固型憂鬱症有基因遺傳風險的研究,並刊登於精神領域頂尖國際期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白樵vs.栩栩/文學是我的重生點

聯副電子報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6/04 第813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白樵vs.栩栩/文學是我的重生點

  今日文選

白樵vs.栩栩/文學是我的重生點
白樵vs.栩栩/聯合報
作家預備役時光

●栩栩:

寫作者和他所創造的世界之間必定存在著愛,否則,便難以為繼。但我想說的是,另有一種愛,如星火般,在眾寫作者之間流轉迢遞著。

醫者投身文化,著書辦報,在台灣自有一脈小傳統。自蔣渭水、賴和以降,老一輩如陳耀昌、王溢嘉、江自得,晚近的黃信恩、吳妮民、鯨向海、林育靖,後起之秀更有阿布、洪明道等族繁不及備載,說句能人輩出,應不為過。余生也晚,且論起身分,只能勉強算是沾了個邊,但無論就寫作或臨床而言,卻一直深受啟發。醫學素有藝術與科學兩面,與文學匯流乍看下似顯順水推舟,其實呢,隔行如隔山,跨領域可能遭遇的麻煩一件都不會少。回歸文學的賽道,怎麼跑、跑多遠雖全憑個人能力選擇而定,但有人陪跑,心理上便感覺強壯得多。

作家養成之路迥異,張愛玲名句:「出名要趁早」固然痛快,不過,大器晚成如松本清張、雷蒙•錢德勒,放眼文學史亦不算少數。若以我個人為例,體感上彷彿更接近舉全村之力。你我同在散文家阿盛門下習藝,盛師思想之開明,自不待言,更可貴的是深諳因材施教之道;同學們年齡不一,且背景才性互異,老中青同在一堂切磋,讚美和批評都來得直接。人各有所好,但閱讀偏好尤其難解釋,守備範圍類近,同時迎來欣賞和冷落不是不可能,氣質殊異,也未必就難獲青睞。作家面對面,如何理解生命情境和價值觀之多樣多變,始終是開啟對話的第一步。體認到這點,毫不誇張地說,全賴你從旁提點。你的私淑班資歷較我深厚,我也好奇,你如何看待這段作家預備役時光?

前些日子被意外推坑安•拉莫特《寫作課: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寫就對了》,寫作路上,最先來的永遠是送子的白鸛。

●白樵:

妳藏著一張集滿橫跨醫術與文學雙界能士的名單;多年以來,我則從不同發表場域,摘取有相同求學經歷者:隨政府遷台後赴歐深造久居巴黎的呂大明、世代震撼的邱妙津、早慧且風格獨特的周丹穎,小說家與譯者身分的周桂音,許久不見的林郁庭以及活躍本島文壇的張亦絢、朱嘉漢與林佑軒(甚至中國的費瀅)等。共享法國/巴黎經驗,其中包含「一法各表」精神。專業不同,居住區不同(巴黎尤甚),來往活絡交際場紛紛所形塑的,是異質的城市經驗。

如妳所問,我總對人與物理空間,或個體與群眾,彼此交錯相織,沁染的化學效應深感興趣。

真正以作家身分出道前,我曾流蕩於不同寫作群體。

最初是袁老師開設的生命詩(要在詩人如妳面前,提及寫詩過往令人害臊),與隨後的編劇課星座課。一開始純粹為了追星。首期課程結束前,鼓起勇氣寫短篇小說予袁老點評(即收錄在小說集的〈蕾拉〉),看作過往二十代的粉色心願人生清單打勾。

那時,寫作是相當私密的,個人的事。封閉,卻單純。間隔數月我生一篇故事給我的唯二讀者(另位是母親)。袁老課對我讚譽有加,課程告一段落,隨同學介紹,陸續上過一期耕莘辦的女性書寫(我是班上少數生理男子),很幸運地,期末作業受瑜雯主編賞識,由《聯副》採用,乃首篇發表文章。

影響個人寫作本體論的,則屬阿盛私淑班。

與妳看法相異,我以為盛師麾下學生按人口論,年紀職業跨幅大,但就根氣(無關資質,指對文學的品味與想像)而言相當接近(偶有突變者如�曮C)。我的作品起初造成某種疑惑。為什麼要寫翻譯體小說?面對提問,我的回應是:為何不(何況那是彼時的直覺書寫而非蓄意為之,像有人指著鼻子問你為何是你)?另外在此階段,文學於我成為開放的,公眾活動。可能是好勝心使然(或許此愛,是法國式的,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嫉妒),不願被淹沒在璀璨歷代作家名單裡,我開始投獎,有意識地定期投報,並為自身書寫找出明顯的差異化定位。

誠如伯格森(Henri Bergson)的政治本體論:歷史蕩蕩,時間,並非與空間呈現可公度性;它展現在差異、轉化與質變上。柏格森的命題不糾結於「為何是某物而非虛無」,而在「為何是此而非彼」。

我的文學本體,在寫作班裡,以差異的哲學型態誕生。

東京,我的療癒之都

●栩栩:

飛機準時著陸。櫻花季剛過,遊客卻仍未散去,人潮如蟻,像要將之前三年未能實現的旅遊債一次性補足那樣。

東京二十三區,千萬人日復一日循固定路線移動,上下班,出門採買日用品,周末近郊一日遊。東京的繁華,與距離感,令人在安心之餘時時湧現輕微的疲憊──我想,人群毋寧比移動更耗能。電車行進間,無意中瞥見一紙懸吊廣告,是日本眼科醫會向民眾宣導眼底鏡檢查的重要性,四十歲的眼底鏡,五十歲的大腸鏡……一站過一站,最終我們必將抵達死亡。

過往,我曾數度隻身參訪東京的靈園。都心的青山靈園,下町的谷中和雜司谷,以及號稱全日本占地最廣的多磨靈園。絢麗如東京,一入靈園,人煙依舊冷清,我按著墓地編碼來回尋覓踏查──一個台灣人大老遠跑去日本逛墓仔埔,這事乍聽下簡直莫名其妙,然而,抬頭望向墓碑上的名字:向田邦子、兒玉源太郎、矢內原忠雄……又彷彿不是全無淵源可說。

不過,今次我沒去靈園,去了亨利•馬諦斯展。當那些極富表現力的線條和色塊向我包圍而來,我忽然想起一條軼聞:馬諦斯原本學法律,之所以轉投向藝術的懷抱,起因於一場闌尾炎──接下來的部分尤其教我吃驚,十九世紀的法國青年患闌尾炎竟需休養達一年之久!現此時,這真是不可思議的。無巧不巧,馬諦斯也橫跨繪畫、雕塑、建築與剪紙等多面向。人如何將自己歸隊,換言之,建立身分認同,其中取捨與形塑牽連甚廣;這話雖屬後見之明,我卻以為,寫作班上的高度同質性不啻為一反向的刺激,使你將己身的特異徹底綻放。

作為姍姍來遲的你的讀者,我一方面想趁機向那些在我之前的讀者們致謝,另一方面,也深感閱讀之難絕不下於寫作。閱讀的門檻不見得來自語言或文化經驗,讀者是否有意識地鍛鍊胸襟與眼界亦十分關鍵。許多時候,翻開書,立感消化不良,往往起因於讀者先伸手給自己設了限。假若書寫涉及爬梳自我,那麼,閱讀正是為了在廣漠人群中指認各式各樣的老病殘窮畸零軟爛廢──而後,承認原來這些怪物不僅是你我的同類,也如實反映了我們。

文學的可貴,始終不在複製或繼承,恐怕也不曾許諾光明良善,是以,你之異質反倒為飢餓的讀者們鑿開一脈甘甜活水。

●白樵:

當妳同我說將赴日遠遊,滑稽地,我直覺認為目的地是京都。京都是我倆友誼密語,一種哲學態度,一種life style。身邊有朋友求學於此,有親族友人置產於此,但我總覺得最貼近京都氣質的,非妳莫屬。

許是每周在臉書見妳賜福吃瓜群眾的花道(非)生徒修剪插枝的素雅瓶栽照。可能是妳白皙膚色清新氣質而不喧譁的打扮。亦可能因為妳寫的富有幽默感的〈京都的舌頭〉。

感動於日劇《舞伎家的料理人》古巷底的所有浮晃光影。但不知為何,至今我仍未踏足京都。

大疫方休,前年十一月旅遊禁令解封,我火速訂了東京機票。近兩周充電期,原打算趁周末泊宿京都數夜,看心馳的寺院枯山水,最後卻發懶在滿是資本氣息的新宿與表參道咖啡館。

東京於我乃療癒之都。此話許多人聞之無不訝然。我總解釋:本是城市生,登山攀岩浮潛野營於我,唯有體乏心疲。永遠記得首次入東京之景:十幾年前經歷慘絕人寰的失敗情感,我感到一股強烈的,逃脫的迫切。我在璀璨的櫻花季末下午抵達,當單軌電車自羽田駛向品川,注視窗外閃逝的有條不紊單色寫字樓與玻璃華廈,我戴上耳機,滑開電氣團體perfume的〈spring of life〉,我閉眼感受強勁節拍,再睜眼,任己身化作音樂錄像裡,穿著雪白洋裝被高科技導管因通電驀然甦醒的少女賽博格。

新宿JR站洶湧,無人為何事停步駐足,腳步堅毅,神色漠然,嘗試讓自身融入,滑順其中。一種後現代液態生活方式,無關渺小,我讚嘆其中隱喻的匿名性與安全感。

東京的靈園我未曾訪。曾幾何時,相似場域於我已成禁忌。

只記得年少時,在莫斯科,偶有一兩回由語言課導師領隊,攜全班至十六世紀興建的新少女修道院附屬公墓作人文行旅。果戈里、布爾加科夫、馬雅可夫斯基、表演理論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沉睡於此。早秋下午的濃光帶霧,廣袤的金色哀林傍河地,如今回想,像一幀取自義大利超現實主義電影的鄉村景致。

我難以同理歐洲人蔚為風潮的墓園沉思。居巴黎期間,無論是葬有王爾德與普魯斯特的拉雪茲神父公墓,抑或莒哈絲與沙特波娃莫泊桑同在的蒙帕納斯公墓,我皆未涉足。

哀悼文學先行者,我用隱密而微的形式,像留連在阿赫瑪托娃之家的廳堂,或踽踽獨行巴斯特納克兩層樓宅旁高樹庭院的葉蔭縫隙間。

真正的自由

在我拘禁自己的書房之內

●栩栩:

若論熟諳風土人情,你我周遭師友中京都通著實不少,怎樣也輪不到我,不過,如果講的是一種氣質──比方說,腹黑或刻意地留白(這完全兩碼子事)──那麼,我就不客氣地收下了。

我所修習的池坊花道發祥自京都六角堂,儘管如此,至今我尚未正式拜謁過。雖慚愧,轉念想起疫後京都深陷觀光公害之擾,我的缺席於人於己反而是件好事也說不定。

近日學到一個新詞,重生點,典出電玩遊戲,原指遊戲中角色得以回血續命之地。猜想東京之於你大抵若是。日旅一周間,台灣餘震不斷,一夜動輒震上數回,海外收不到國家級警報,唯螢幕彼端此起彼落的地震文使我不致脫節。那既在場而又旁觀的一瞬,眼前景物川流,和你我皆心儀的日籍導演濱口竜介《睡著也好醒來也罷》中,震後人們試圖徒步返家一幕在腦海中重疊,不斷回放。過度放電的恍惚中,間或翻讀你的新作《莫斯科的情人》,想起同受我們鍾愛的安妮•艾諾,她曾言及無法在旅行所帶來的空白中待太久,特別是處於寫作中,「這種時候戶外是我的囚房,真正的自由在我拘禁自己的書房之內。」

新詞衍生出大量新造句。某日,腦海中翩然閃過一句:文學是我的重生點。文學是我的重生點嗎?我但願它是,卻不敢如此聲稱。我想,至今我充其量只能說文學讓活著這件事不無聊。僅止於此,卻又非常之足夠了。正因為這樣,那樣,種種記憶、文本及機緣巧合使然,當我悠遊於鮑曼的液態中,始終清晰感覺若干透明如蛛絲的線索,淺淺地,將我們繫住。

白樵。(圖/白樵提供)

●白樵:

我有一個確切的重生點,那是九年前冬夜在巴黎左岸的醫院。

有時會同友人們玩笑道:我今年滿九歲。只因人生在那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大病,一如所有精神分析心理治療派說法,徹底地被劃分為之前與之後了(我常常感覺喉際底下氣切疤痕的凹陷所在,像一座早先掘淺的墳,我已是隨身沾染死亡的人了,一個移動的靈園氣習者)。其中於己,最大改變,就是性格變得柔軟了。當妳知曉既存世間諸物能在彈指瞬息灰飛煙滅,許多事,早已舉重若輕。怨不再徹底怨,恨不那般恨。我想這是妳在醫療現場早已體悟的,如妳書名《肉與灰》揭示之道。

但我還是不懂得愛。

曾在文裡提過我無法將占有慾,情色以及友誼的混種與愛分隔若清,兩者於我,都僅似因緣聚合的疊加複合態(感謝去年電影《之前的我們》將因緣一詞廣傳四海)。最近正巧接觸到鳩摩羅什門下弟子僧肇的《物不遷論》。動與靜非對立概念(或許正如我所混知的愛慾雙生),端看觀測之所在。物之不遷,在於每一剎那存有的主體(可以是我是愛是慾),與下一個剎那存有的主體,早已非同質性。

這麼說傷痛哀亡愛無需愁煩。只因每一刻的我們,與下一剎那的自己早已徹底分離。生住異滅成住壞空。本體因剎那存在。僅道與真理不遷不移。

那文學是什麼呢?我從來不是療癒救贖派的信徒。

我想我倆皆從事創作的類別,散文,好似近期文人熱中引用的日式修物法「金繼」。那些壞朽的,碎裂的,被截斷的,都是不同時間切面的主體,而所謂作家,抑或所有跨領域創作者,必須以至高的俯瞰角度,依照神似超然的幻術大師角色,將那些處於不同狀態的主體塊相黏,相貼,相合(體悟因緣的疊加,洞悉疊加,復再現疊加之虛幻,而空乃真理)。

言靈可敬。

補物所用的金箔,是我們千錘百鍊的字,那以生命幻夢病苦哀勞萃取之物。


  訊息公告
AI時代的勞動法挑戰與企業的法律義務
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工作可能被機器取代。企業在面對這種技術變革時,可能會考慮解僱無法適應新技術的員工。然而,這種解僱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以保護勞工的權益。

頑固型憂鬱症具家族遺傳性,一等親罹病風險增九倍?!
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情緒精準醫療中心李正達主任團隊研究發現,頑固型憂鬱症患者的一等親,大幅增加9.16倍罹患頑固型憂鬱症的風險,也增加了2至3倍得到其他精神疾病的機會,為首篇證實頑固型憂鬱症有基因遺傳風險的研究,並刊登於精神領域頂尖國際期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