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No.426 Covid-19傳染風險下博物館擬定公眾開放策略(下)、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查尼的秘密小徑、一起真正的拿麼&


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9/01 第42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話題•話語
  Covid-19傳染風險下博物館擬定公眾開放策略(下)

博物館頻道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查尼的秘密小徑

博物館頻道

  一起真正的拿麼厲害─「Malmananu-拿麼厲害」特展側寫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動手動腳好有趣!南科考古館8/19下午辦理「動手動腳─考古發掘小尖兵」活動,參與的每一位小朋友身著考古裝扮,化身為小小考古員由館員帶領下,於2樓兒童廳外的沙坑區體驗文物發掘,如同置身於考古現場!每一位小小考古員玩得相當投入,直呼好有趣!

  「考古.工具.人-考古工作暨工具展」特展於上個月14日開展,考古館以考古發掘工作為主題,延伸設計了「動手動腳─考古發掘小尖兵」教育推廣活動,目的是希望透過導覽解說先讓學員們了解考古工作的歷程,再進入沙坑區域體驗考古發掘的樂趣。

  「考古.工具.人-考古工作暨工具展」特展自開展以來,民眾反映熱烈,不僅可以認識考古工作歷程每一階段所需的考古工具,更可以透過「做中學」的體驗項目完成專屬於自己的「考古發掘日誌」,參觀的民眾也喜歡在展廳內的考古工具開箱牆打卡拍照,留下特別的紀念。

文•圖/史前館

 


 

  上期提到當疫情成為常態時,博物館身為對外開放的公共場所,且兼具保存民眾文化記憶與紀錄、著重人民均享有文化權的任務及使命,接下來要如何兼顧公共衛生安全與日常營運?本期延續這個議題來討論相關改善策略。保存這個時代如何面對疫情的努力,也是博物館的工作。   

  疫情的擴散讓我們覺得病毒的力量無遠弗屆,不分國籍老少都有相同的感受。面對困難的歷史知識如屠殺、奴役等人權議題時,如何透過感受與同理不同群體遭受過的痛苦經驗,帶動相關省思,也是博物館應著力的方向。加拿大《秘密小徑》的創作歌曲與繪本,就是能夠引動關注原住民人權的媒介。

  透過展覽串聯與引動相關的關注、促成可能的發展,是博物館辦理展覽及活動最有意思的捲動。「拿麼厲害」這個展覽,由史前館擔任臺東展區的生成,這當中跟哪些部落朋友一起合作,而共同的關注又是甚麼呢?期待還沒看過展覽的你,趕快來卑南遺址公園感受唷!

 
 

Covid-19傳染風險下博物館擬定公眾開放策略(下)

文•圖提供/劉世龍

  上期談到假若疫情在未來成為常態時,則博物館該如何因應。本期接著探討其他幾項改善策略。

未來建築設計因應Covid-19的改善策略

  未來建築的出入口與空調的設計,都必須考量到隨時因應緊急狀態進行有效的管制。如何進行空間的有效分區隔間,包括出入動線與空調的高效率與除菌的系統設計,尤為重要。一旦發生部分區域的感染可能來源,就必須即時阻斷,採取隔離與殺菌消毒的策略。同時在展覽行為中,所謂的互動或動手做型態的展覽也必須納入考量之中,以下是需要因應的改善策略。

一、空調設計:如果未來疫情是週期性持續或是變種的擴散,那對博物館的觀眾參觀室內外出入口的改善,是否應有防疫的設計方式?作為觀眾公衛防疫考量的博物館場域,將如何提供人流進出的管制及有效抑制病毒的控制?

詳全▲TOP

 
 

透過孩子之眼看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查尼的秘密小徑

文•圖/盧梅芬


「秘密小徑」(The Secret Path)多媒體創作計畫網站(網頁取自)。

一、探索館展示歷史傷痛與同理

  2000年代中期以後,「difficult knowledge」、「difficult history」 (困難知識、歷史,或譯為難以面對的知識或歷史),逐漸成為博物館重要的研究與策展主題,包括集體屠殺、奴隸、隔離與人權等議題。教育學者Bonnell & Simon(2007: 65)提出此類展覽可以促進「親密相遇」(intimate encounter)。「親密相遇」不是「知道」(know)他者,而是「感受」與「同理」他者的經驗,進而串聯起我他。親密的重要意義在於,透過情感的經驗帶來道德與政治關懷,並引起批判性與反身性的歷史意識(註)。

  殖民時期,全球許多原住民族普遍遭遇到被迫離開自己的土地,以及接受同化教育而放棄自己的文化。在這個被迫離開家園與否定自己文化的過程,是由許許多多的傷痛故事所累積而成。

  史前館正值建築空間改造與常設展廳更新,其中包括將既有之教育資源中心轉型為探索館;探索館空間即設有一個展區,介紹幾個透過孩子之眼來認識原住民人權議題與歷史傷痛。

詳全文▲TOP

 

 

一起真正的拿麼厲害─「Malmananu-拿麼厲害」特展側寫

文文•陳軍鈞/圖•高信宗

  「Malmananu-拿麼厲害」原住民族主題聯合展覽於7月30日至9月20日在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展出,本次展覽是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及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共同推出,各自以「拿麼厲害」為主軸,並以專業人士、為部落與族群出力的有能力者作為核心內容,期待透過這檔聯合展覽呈現出當代原住民青年的多元樣貌。史前館選用malmananu此一郡社布農語為標題,意指「很努力的人」、「很有能力的人」,設定以花蓮、臺東六組部落青年/群體/單位作為展覽的核心人物。

  位於臺東市的建和部落,有一群年輕人因為過去在部落母語班、青年會受到滋養,而在大學畢業後決定返鄉、留鄉在部落裡工作。「讓弟弟妹妹們看到,以後你們長大有一個職業選項是留在部落工作。」於是就這樣慢慢形成Kasavakan Youth Organization(簡稱K.Y.O.)的雛型,從政府計畫案開始,目前培育了十位專案人員毋須煩惱生計,放心留在部落生活。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Malmananu─拿麼厲害
    活動時間:2020/7/30(四) ∼ 2020/9/20(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 「食」代力量:飲食啟動改變的在地力量
    活動時間:2020/8/21( 五) ∼ 2020/10/25( 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多功能教室
  • 卑南遺址搶救考古四十週年特展
    活動時間:2020/10/15(四)∼2021/2/28(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0/12/31(四)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主題活動:

  • 型糊藍染餐墊詳情查詢及線上報名
    時間:2020/10/18(日)14:00-16:00
    地點:康樂本館學術活動中心
    以前的人善用自然,衣服的色彩皆來自天然植物,「藍染」即是其中一種,活動中將介紹藍染的植物、製作過程,並運用糊染技法,結合自己的創意,親自染作獨一無二的餐墊,創造你的生活美學。
    活動費用| 酌收材料費200元|網上報名|活動洽詢| (089)381166#592、523
  • 「Malmananu─拿麼厲害」特展不簡單的特別企畫活動 詳情查詢及線上報名
    在每一個部落、每一處角落,都有著各式各樣離家回家、愛鄉返鄉的年輕人,從少年到青少年,從青年到中年,一路走來以彼此各自的堅持,創造他們與家鄉深度連結的未來,也以此反饋撫育他們生長的土地。「拿麼厲害!」這個特展,說的不只是他們奮鬥的故事,也照見你我對家鄉充滿愛恨情仇無怨尤的內心深處。透過特展系列活動,邀請大家看見各部落的厲害,一同參與在這份厲害。
    ◆9/10(四)14:00-17:30│崁頂部落蓋亞那農田小米鞦韆餐桌│DIY農田餐桌:油芒小米荖葉刺蔥花生紅藜,炒炒鬧鬧上菜囉!
    ◆9/07(一)14:00-17:30│崁頂部落蓋亞那農田小米鞦韆餐桌│DIY農田餐桌:油芒小米荖葉刺蔥花生紅藜,炒炒鬧鬧上菜囉!
    ◆9/23(三)14:00-16:00│拉勞蘭部落文化健康站│DIY蝸瓜樂披薩:親子共作體驗
    ◆10/02(五)14:00-16:00│建和部落鹿寮青創基地│射馬干X阿度蘭:在深谷與石堆中萌芽的種子──文化與土地的復育
    ◆10/02(五)16:00-20:00│建和部落鹿寮青創基地│Kasavakan鹿寮市集
    活動費用| 視不同場次類型與需求,或免費入場或酌收費用,活動洽詢| (089)381166#757
    網上報名| 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公務人員提供研習時數。

 》南科考古館 

  • 考古耕人.幻影紀事展
    時間:2020/6/6( 六) ∼ 2020/11/29( 日)
    地點:南科考古館二樓梯廳
    台南科學園區長達20 多年的考古發掘工作,映照著每位參與考古工作在地居民的生活,他們默默挖掘如同農人般辛勤耕作,其個人生命歷程可說與南科園區發展過程交錯疊合、密不可分。
    本展覽企圖透過影像的語彙、藝術的視角再次編寫南科考古人文風景, 希望能引發觀眾再次思考考古文物的在地意義,也看見南科考古館與在地居民再次交會的更多可能。
  • 考古.工具.人-考古工作暨工具展
    時間:2020/7/14( 二 ) ∼ 2020/12/13( 日 )(週一休館)
    地點:南科考古館2樓特展廳(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卑南遺址公園 

  • 2020卑南遺址公園定向闖關挑戰
    活動時間:2020/9/5(六)13:3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2020年卑南遺址公園結合4/18國際文化資產日與4/22世界地球日兩個重要議題,原定於4/18日辦理之「定向闖關挑戰」活動,因新冠肺炎疫情延至9/5日辦理。本次活動將首度以電子打卡方式進行,賽制為積分制,每個點位有不同的任務與積分,其中亦包含不同主題的闖關體驗,在時間內取得最多積分者便獲得優勝,優勝者將獲頒精美文創禮品。
    活動費用|定向活動報名費每組300元(含門票與活動相關講師及材料費),可獲精美參加紀念品。網上報名
  • 蒐藏時光百寶盒—博物館級無酸紙盒製作
    活動時間:2020/9/27(日)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博物館的典藏庫房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無酸紙盒,是專門為不同大小、材質、狀態之標本量身訂做,呈現具有展示及保存價值的萬用百寶盒。寶盒中存放的物件往往是最值得珍藏的,又或著是扣人心弦的美麗回憶,對你/妳而言,什麼是最想要蒐藏的呢?一起來親手打造專屬於自己的時光寶盒吧!
    活動對象|高中以上•一般民眾│活動費用│酌收活動費200元|網上報名|
  • 第十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巡迴 詳情及報名
    活動時間:2020/9/12∼12/5(六)14:00-17:00•卑南遺址公園、南科考古館
    史前館於9-12月辦理第十屆野望影展,將藉由最新、最優質的生態紀錄片,邀請大家一起認識地球生態的多樣性以及思考如何維持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為進一步了解影片所傳達的意念,每場影片同時規劃了活動與講座。
    ■卑南遺址公園(臺東市南王里文化公園路200)
    10/17 (六)14:00│藍色珊瑚礁
    專題講座/講師│鄭明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
    10/31 (六)14:00│超級蜂鳥
    專題講座/講師│許宸 (「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賞鳥男孩)
    11/7 (六)14:00│蟾蜍人
    專題講座/講師│呂縉宇 (生態研究導覽員)
    11/21 (六)14:00│地球奇蹟一日
    體驗活動/講師│卑南遺址公園環境教育教師
    南科考古館國際會議廳(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9/12(六)14:00│地球奇蹟一日
    專題講座/講師│李明安 (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資源學系教授)
    10/17(六)14:00│宇宙奇石
    專題講座/講師│何立德 (高雄師大地理學系教授)
    11/7(六)14:00│神秘雨林
    專題講座/講師│王瑞閔 (作家《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
    12/5(六)14:00│藍色珊瑚礁
    專題講座/講師│宮守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組研究員)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9年9、10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自己的糧食自己種


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東寫西讀
本期索引
2020/09/01 第3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粉絲專頁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小編微手記
如果斷網30天......
美國演員在推特上徵人到沒有電、沒網路的小島上生活30天。圖/推特
很多人只要手機不在身邊或斷網就會變得焦慮、惶惶不安,但如果去一個沒電、沒網路的小島城堡,住滿30天後可得到4萬美元(約新台幣117萬),你想不想去?

美國演員崔弗.多諾萬(Trevor Donovan)日前在推特貼出位於義大利利古里亞的托雷.斯科拉(Torre Scola)小島圖片,表示這個小島城堡距離海岸約160公里,沒有電或網路,但有可遮蓋的被褥、書籍、紙、筆和足夠的食物和水,他詢問有沒有人願意到島上居住30日。而且整個過程會直播傳送到全世界,如果參加者成功堅持30日就可獲得4萬美元。

計畫引來網友熱烈討論,有人認為挑戰不夠大,「30天不夠,起碼100天」,也有人稱是「好工作」,還有人已開始計畫在島上的活動,如釣魚、看書、自學吉他,當然也有猜疑心重的人說「發現30日後沒有船來接你」。

托雷.斯科拉是一個5角形的軍事堡壘,原本的設計是每個角落都有砲台,可容納8名士兵,1800年英法海戰時堡壘被摧毀,直至1976年才修復部分,也因其獨特的位置吸引許多遊客到訪。

好讀本周五問:
1.沒電、沒網路、沒手機,哪一個你最不愛?
2.你有自理生活的經驗或能力嗎?
3.有沒有注意過,你生活中最依賴的是?
4.假設就是你被選中要去島上生活,那一個月你打算做什麼?
5.凡事都有兩面,遠離網路手機獨自生活一段時間會有什麼好處?

●9月2日╱周三晚上10:00截稿,獲刊登者贈小禮一份,另選特別獎,神祕禮相贈,本期禮物將於10月初寄送。投稿由此去

 
閱讀知天下
自己的糧食自己種
文╱陳韻涵
每一區菜園以孩童姓名畫的分隔。圖/法新社
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食物短缺、蔬果價格飆漲,「玫瑰聖母聖殿」神父莫蘭結合教堂與社區資源,號召當地家庭與青少年籌組「El Chaparral」自給自足網絡,共度疫情下的糧食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讓薩爾瓦多的經濟陷入困境,蔬菜與水果價格高漲。莫蘭號召El Paisnal地區的107個家庭,籌組「El Chaparral」蔬果網絡,鼓勵青少年和成年人耕種蔬菜、水果,不僅能夠對抗市售的高價蔬果,也能確保家庭食物供應無虞。

「El Chaparral」蔬果網絡在薩國首都聖薩爾瓦多耕種,蔬果田地畫分根據參與的青少年姓名標示,菜園中另有部分食物專門提供給長者。

青少年種植的蘿蔔、辣椒、白菜、蕃茄、菠菜、西瓜和藍莓等蔬果,廣受當地居民喜愛。32歲的母親維多利亞.艾爾瓦林格帶著9歲的女兒希拉加入「El Chaparral」蔬果網絡計畫,母女倆沒事就到菜園裡忙碌。

艾爾瓦林格說:「這個活動致力讓社區孩童及青少年參與,我們教導孩子們團結的價值,期待他們長大後,成為樂於助人的成人。」

希拉親手埋下種子40天後,就能收成蘿蔔。她說:「我很開心,能把帶新鮮蔬果給我的家人,我們幾乎沒有錢,但我們有健康的食物。」

蔬果供應滿足後,還得尋找蛋白質來源。莫蘭招募失業人士到附近河流捕撈漁獲,再以實惠的價格賣給居民,銷售所得用以維持教堂運作。42歲的赫南德茲曾在藥局工作16年,但受疫情影響失業,遂投靠莫蘭團隊負責捕魚;29歲的奧瑪和另兩人專責機車宅配。

薩爾瓦多大部分教堂關門閉疫5個月以來,許多神職人員被資遣,但莫蘭的社區服務計畫不僅讓舊員工得以保住飯碗,還得招募新人。帶著保冷袋來買魚的神父拉哥斯說:「這是很棒的計畫,在艱困時期還能提供工作機會,甚至為教堂創造收入。」

 
話題補給站
媒體識讀—民主從思辨開始
文╱管中祥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寫實拍出媒體追新聞的一面,也點出媒體如何左右社會觀感。圖/公視提供
你應該聽過「焚書坑儒」的故事吧!據說,當年秦始皇為了統一六國的思想論述,聽從李斯「史書只保留秦國史書,其他國家的史書都焚毀」的建議,只讓民間保留醫藥、卜筮、農業等書籍,其他都得燒毀;為了防止知識分子批評他、散播不利言論,秦始皇也在咸陽殺了四百多人。一般認為,秦始皇之所以這樣做,是要清除對其不利的言論或建言,如此才能鞏固始皇帝的地位。

極權國家 利用禁言抓緊權位

不論歷史的真相是什麼,秦始皇是不是真的幹了這些事,上述作法在極權國家卻經常可見。極權者擴大及鞏固權力的手段,除了暴力,就是謊言與禁言,暴力讓人驚恐而被迫順從,謊言使人心悅臣服為其效力,而禁言就是打壓言論自由,讓事實真相及輿論監督消失無蹤,如此,便能緊抓權位。

同樣的現象不只發生在2千多年前的秦朝,歷世歷代的社會,不分區域、不分種族都曾發生。例如,希特勒除了透過秘密警察抓捕異議者、打壓人民的言論,同時也不斷編織謊言,讓人民效忠,甚至支持他對外侵略。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系的講座教授,同時也是維也納人文科學學院院士與美國大屠殺紀念館「良知委員會」委員的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在2017年出版《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的著作中,也提出類似的看法。他考察了德國、英國、波蘭、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發展,透過20個講次,分析各國暴政的起源、擴張,並提出人民該如何預防暴政的來臨、面對暴政的統治。

社群媒體 控制思想新新管道

除了傳統的暴力控制與造神運動,史奈德也特別指出,在資訊爆炸的當下,人們厭惡主流媒體的「腦殘」報導,進而厭棄與遠離,但卻又同時大量依賴網路資訊,我們所看、所聽、所思的內容受到社群媒體的影響,反而提供威權者新的思想控制管道,透過大數據分析資訊操控、散布各式各樣的假訊息,混亂人心。再加上人際之間越行疏遠,卻又沉溺在同溫層尋求溫暖,關上耳朵排除不一樣的意見,因此,不知不覺地提供了暴政得以滋長及擴張的空間。

當人們不願接觸異議、不願思辨、不願反思,「暴政」也就不必透過暴力,就能鞏固與蔓延。

追尋真相 與不同意見者對話

書中引述了知名作家,也是前捷克總統哈維爾的話:「如果維繫謊言是整個體系最重要的支柱,那麼也就不難想像,對這一切的最根本威脅便是活在真相之中。」除了走出溫暖又安全的同溫層,試著跟不同意見者對話,作者也提醒面對社群網路時代混亂又充滿詭詐資訊的方法,他說:

若我們對追尋真相一事嚴肅以對,就能利用網路掀起一場小小的革命;若你會自己查核消息來源,就不會轉發假新聞給別人;若你追蹤的是值得信任的記者,你也可以將他們所知的傳播給別人;如果你用推特轉發的消息,全都是遵循報導準則的記者寫的,你應該也比較不用降低自己的智商跟聊天機器人、酸民對戰。

關心社會 才能戳破謊言禁言

除了辨識資訊的能力,在民主時代,我們更不能只關心自己,而不關心社會,相反的,作為現代公民,要積極的參與公共事務,關心公共生活,面對不義之事要挺身而出,擁有更多的人際互動與連結。一旦我們願意關心社會,便能戳破謊言、打破禁言,才有阻擋暴政,實踐民主的可能。

●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想看更多好文可上聯合學苑

 
作文小錦囊
聯合報寫作教室系列314—句點的藝術
文╱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劉龢靚
如果讀過樂譜,你會知道五線譜上的休止符、小節號是用來標記「沉默」與「無聲」,即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停頓與終止的時刻。寫作和記譜相同,需要記號將無形的聲響轉化於有形的書面上;寫作時除了記錄聲音的字母、文字外,還有逗號與句號,用以記錄那些「無聲」的片段。

例如以〈快與慢〉為題,一位同學寫下的句子:「時間常常不夠用如果能夠過得慢一點就好了,我相信慢慢做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是比你趕工的品質好上幾倍,慢工出細活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去想去做,做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太差,慢慢的過每一天好像也是滿不錯的。」

我們會發現這句話出現「一逗逗到底」的狀況,造成將近一百字的超長句構。這情況會使讀者無法明確區分句子的意思,這時就需要適時添加「句號」,我的建議如下:

第一句是「時間常常不夠用,如果能夠走得慢一點就好了」,這句話要強調的是時間流逝太快,希望時間能夠變得更慢。因此和下文的「慢工」主題不同,需要以句號區別上下句的主題差異。接下來才開始說明「慢工」的重要性,因此改為「我相信慢慢做出來的東西,品質一定會比趕工的好上幾倍。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去想去做,做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太差,慢工出細活就是這個原因。」這段文字的第一句話是比較「慢工」與「趕工」的區別,可以拆成兩句話,讓比較的事物變得更加清晰。下一句的「如果」則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慢工」比起「趕工」更好的原因。最後一句話「慢慢的過每一天好像也是滿不錯的」應該是同學想要強調「慢活」的優點,但這與前文的主題不同,需要另外區分出來。

藉由適當的加上句號,我們可以更明顯地區分句子的主題、突出句中的關係詞,以及強化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論證關係,使得推論過程更具有層次感。這一層次感正是書寫的節奏,請同學試著多唸自己所寫下的句子,找到該停頓的地方,體會「句點」的重要。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精選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集結出版,選購電子書還可享66折優惠。

 
活動報馬仔
灃食食育教師大賽 首獎5萬元~~
為追求「飲食不再只是對美味或果腹的追求,更是全能教育的展現」,灃食教育基金會即日起舉行「灃食SUPER食育教師大賽」,歡迎用心推廣飲食教育的工作者,以「學校午餐」、「學校在地特色食材」、「台灣特色飲食文化」擇一為主題,設計出至少2節課(80分鐘以上)的飲食教育教案,老師可加利用灃食教育資源,激盪出更多的教學火花。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金獎獎金為5萬元,徵件至9月30日止,想知道更多活動詳情可到活動官網查詢,或電洽:(02)8692-5588分機5073。

 
訊息公告
2020上半年已經結束 大陸5G手機誰領風騷?
全聯成長的關鍵,就是買善美的、台北農產,兩個併購相差不到1年,我們因此開始做生鮮,但生鮮一定會賠錢,即使現在占了(業績)20%也不賺錢。我們生鮮已經賠了10年,就是為了要讓顧客因這些主力項目來全聯,養生鮮的客群。

Funny business其實一點都不好笑
Kevin和外籍同事聊天,聊到一個離職已久的同事,老外說:�粀e's been involved in some funny business.�籹unny business?Kevin以為接下來老外要講這事業有多好笑,越聽越可疑,原來這事一點都不有趣。
 
 
聯合報系教育事業部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 │ 電話:02-86925588 │ 傳真:02-86433968│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