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顫的枝上久違地開出了花
今年邁入六十一歲的阿姨,近幾年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因為曾經短暫當過電腦工程師,手機裡的各種軟體她學得很快:先是學會用YouTube放「吉卜力水晶音樂」、用Uber Eats點餐;後來我們替她辦了臉書帳號,她學會用臉書貼文、看影片,從此以後,我的手機訊息欄不時蹦出她分享的健康養生妙招或搞笑貓狗影片。
約莫是從去年開始,某次回家,阿姨有點害羞地向我們透露,她正在跟一個攝影師聊天。哪來的攝影師?她說這攝影師姓陳,住在台北,前陣子在她臉書底下留言,說想認識她。點開她的LINE一看,她和攝影師已經聊了將近一周。網路詐騙新聞看多了,我和媽媽一聽便知道是戀愛詐騙。我們嚴厲警告她,不要再和這個姓陳的攝影師聯絡,阿姨才訕訕地將他從聯絡人刪除。
隔了一陣子,阿姨又打電話來說那姓陳的攝影師陰魂不散,不知怎麼地又將她加回來了,而且兩人開始在夜間通電話。攝影師說要寄一箱保養品給她用,原價要八千元,不過看在兩人情分,算她五千元就好。你說我該買嗎?阿姨在電話裡問。我氣得顧不上即將開走的捷運,在捷運站裡隔著電話罵了她三分鐘──不是跟你說是詐騙了嗎?不能買啦!你跟阿公現在已經每個月都要跟媽媽預支生活費了,還要付看護的薪水,再被詐騙的話就真的沒救了。五千塊欸!能買多少東西?你自己去買一買DHC網購還比較實在。連珠炮似地念完後,阿姨笑笑說她知道了。下次回家,阿姨拿出手機,要我幫她把攝影師封鎖。
但是封鎖了攝影師以後,又有幾位男子輪番在阿姨的臉書貼文底下留言──一位寂寞的富豪、現居新加坡的單親爸爸、在敘利亞打仗的軍人……阿姨來者不拒,繼續在LINE上和他們聊天,分享自己的手做菜、傳全家合照,貼心註明「我是中間那個」;有時對方打來電話,親暱稱她「親愛的」,阿姨在房間裡咯咯笑著,身上穿著嬌俏可愛的新衣,亂顫的枝上都久違地開出了花。
我和媽媽仍舊不停告訴她,這些都是詐騙集團啦。躲在後面正在跟你聊天的男人,不知道是如何其貌不揚,不知道已經用這個手法騙過多少人了,阿姨總是嬉笑著說,是這樣嗎?原來是詐騙啊。但次數多了以後,我們也逐漸感覺,她或許從一開始就知道是戀愛詐騙了。不然為什麼每當對方終於開口要錢,她總能毫不猶豫,一手拿起老花眼鏡,一手熟練地在手機螢幕點下「封鎖」?或許是基數一多,對方本性畢露的時候也不那麼傷心了。中老年人的網路速食戀愛邏輯,原來和交友軟體類似。
詐騙犯的身影再次呼之欲出
有時我看著阿姨點開臉書留言,思考要和哪個帳號聊天,也不禁覺得,這場戀愛詐騙說不定是反過來的──如果早知自己受騙,就不會真的被騙了。她早就知道自己是在消磨時間。阿姨這麼聰明,和這些人戀愛,唯一要騙過的是自己吧。於是和她辯證這些究竟是不是詐騙,成了一場形式上的遊戲。
上周回家,阿姨又拿著手機和我們分享她最近的「新對象」,一個正在敘利亞打仗的華裔軍醫。我一面重複「這是詐騙啦」,一面滑動聊天紀錄,發現這段時間,阿姨每天向他鉅細靡遺報備生活細節:我爸爸去洗腎了,現在自己在家裡,做完家事正在休息,我剛洗完澡,這是我家的貓,我今天自己做了晚餐,下周末妹妹和小姪女會回來……而對方也一一回覆:親愛的好好休息、你做的飯看起來真好吃、真是可愛的貓……這位「華裔軍醫」的回覆似乎是從英文直翻,並不通順,我和媽媽眼尖發現他前後文不通地回覆「希望有機會煮飯給你吃,我也是個好酋長」,大概是錯把chef(主廚)寫成了chief(酋長)。
詐騙犯的身影呼之欲出,這場戀愛又要迎來同樣的結局,不過既然他還沒開口詐騙,或許還能在阿姨的聊天室裡再多留一陣子。但是這時我基於好奇心,隨手點開那人的臉書頭貼,看見底下幾個中年女性讚美的留言,心想這詐騙犯也真會選照片。我轉頭對阿姨說,你看,他也在騙其他人。這些人也跟你一樣。
「哪些人?」阿姨湊過來,我將那些女人的臉書檔案一一點開,舉起手機給她看。我原以為身經百戰以後,阿姨已經不會傷心,沒想到她露出落寞的表情。「也對,我什麼都沒有,他這樣的人不會愛我對不對?」阿姨說,我一時語塞,告訴她反正這軍醫的一切也不是「真的」啊。阿姨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點開LINE親自封鎖了軍醫,而且這次,她要我幫她把軍醫的臉書好友也一起解除了。
我有點猶豫,告訴她解除臉書好友以後,就再也看不到這人了。阿姨堅定地說沒關係,看著我按下「刪除好友」。於是那些「親愛的」,那些錯漏的字母,她仔細交代過的每一個日夜,隨著聊天室刪除,再次陷入空白,一切重新回到她自己。
當時我還不明白,既然早就明知是詐騙,為什麼還會難過?直到寫作的這時我才突然想通,對方是不是「真的」,跟自己是否曾經感覺被愛著,其實是無關的。
寂寞芳心小姐,你顯然是遇上詐騙犯了,不過請容我提醒,你一直都是非常、非常值得被愛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