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2年4月30日 星期六

【被遺忘的一本書】愛亞 /沒有走完《沒有走完的路》

聯副電子報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5/01 第738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被遺忘的一本書】愛亞 /沒有走完《沒有走完的路》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林夢媧/家神
【小品文】廖鴻基/拉拔

  今日文選

【被遺忘的一本書】愛亞 /沒有走完《沒有走完的路》
愛亞/聯合報
愛亞。(圖/愛亞提供)

小學圖書室的時光

童年事。記憶很是清楚,我和兩個姊姊站立在十輪軍綠大卡車上,雙手緊緊握著車斗前方的鐵槓,車子行駛時一直發出各種沉悶或昂揚聲音,是大車裡我們的少少家具碰撞,相伴著三姊妹的驚叫。由台中往新竹麼?不知道,也不管它。但怎樣都不明白的是在台中燒水能把廚房一大塊牆火燒成黑炭炭,連消防隊都給 ......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林夢媧/家神
林夢媧/聯合報
和母親住在一起的時候 她每天 都很累的樣子 因為一直照顧別人 無法停下 常常發脾氣 也常常哭泣 明明多年過去 我已經長大了 但我還是那個讓她 咬牙切齒 見面便打從心底微笑的 孩子 家裡因為有她 非常明亮 她總說 遇到什麼事就回家 休息 像是善於修補的 神明 後來我離開母親 也成為了母親 日日打轉於生活 不像母親 熟練而優雅 在日常中翩翩 起舞 半小時 便張 ......

【小品文】廖鴻基/拉拔
廖鴻基/聯合報
貪嘴後,嘴角一緊,你原本的自由自在轉瞬間變為壓迫的力道,你所有的行動開始受到限制,而且只能察覺到這股牽制你的力量,來自水面上看不清的一道陰影。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改變,你先是驚慌盲目地四下衝撞了一陣,但是無論如何衝撞,你嘴裡咬著的這一道幾近透明的線,始終保持彈性一直牽扯著你,無從擺脫。 無論你如何掙扎,牽著你嘴角的這一道線,還是強拉著你轉身,拉著你必須回頭面對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No.466 南科園區開發的見證──新港堂的設立、大解密,考古學家都在做什麼?、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5/01 第46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頻道
  南科園區開發的見證──新港堂的設立

博物館頻道

  大解密,考古學家都在做什麼?

回想•回響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從2019年開始,文化部邀集所屬館所以及諸多響應推廣閱讀的民間團體,以「走讀臺灣」為構想,結合「文本」與「文化路徑」的概念,推出許多有意思的主題走讀路線、講座及各式活動。今年度史前館也以四條路徑來響應,臺南這邊由南科考古館推出「鹿鹿絮絮話南科」,臺東這邊則由康樂本館推出「巨大的想像:東部巨石知識培訓工作坊」、「Kulumaha回家吧」、「尋找Happy Haipis紅嘴黑鵯─走讀鯉魚山•鳥瞰臺東市」以及講座活動等。

  這些活動都已陸續規劃辦理,希望疫情可以趨緩,大家平安健康,才有機會好好實體相見呀!

文/林頌恩
圖/史前館

 


 

  在你心目中,考古工作人員的形象是甚麼呢?應該是神通廣大、天賦異稟的人類吧,不然怎麼能夠長年從事史前遺址墓葬發掘的工作,還要跟看不見的打交道呢?

  南科考古館研究人員曾接獲南科廠商打來的電話,想委託館方辦理中元普渡,因為他們覺得,能夠發掘這麼多座人古墓葬的考古人員,應該法力強到足以跟孤魂野鬼交涉。術業有專攻,館員回覆請找新港堂協助。本期就來認識南科園區這座新港堂的故事。

  現實生活中的考古工作人員,出現在繪本裡面時,又是甚麼樣的形象呢?隨著不同畫風的表現以及繪本閱讀對象的年齡層訴求,依照故事內容的發展,就會呈現考古工作人員不同的工作內容,也反映出不同的形象。本期介紹的繪本跟網站,讓我們對考古有更多認識。

  當埋藏於地底千百年的文物出土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又可以透過甚麼方式將這些文物介紹給更多人知道史前人類的智慧與生活呢?大學生來博物館實習,參與動畫與商品拍攝,不只練習增強不同專業,同時也參與了考古推廣重要的環節。

  考古工作有著各種有意思的面向,絕對能練就神通廣大的本領呢。

 
 

南科園區開發的見證──新港堂的設立

文•圖提供/馬耀基朗Mayaw Kilang


新港堂外觀。

  南部科學園區臺南園區(以下簡稱南科園區)自1995年開始籌設,至今已27年,該園區位於臺南市新市、善化及安定三區之間,面積達1,043公頃,進駐的科技廠房包含有半導體、光電、積體電路、精密機械、生技及綠能等產業,亦分佈31處考古遺址以及一座宗教信仰場所──新港堂。從這些差異極大的樣態狀況,顯示南科園區開發的過程中,有其特殊之處。

  南科園區原是一大片甘蔗園,屬台糖道爺農場。另此區域還坐落有道爺庄、三抱竹等聚落。從考古遺址的分布、史前文化層序的連續性以及現代村落的位置來看,南科園區從史前至今非常適宜居住生活,正因如此,南科園區在規劃期間,除了牽涉到史前文化人的遺留發掘、現代人的村落遷居,還要處理「神界」的事務,新港堂的設立即為此事務的見證。

詳全▲TOP

 
 

大解密,考古學家都在做什麼?

文•圖/傅鳳琴


《考古學家都在做什麼?》畫風可愛

  考古學家都在做什麼?他們要如何知道地底下有「東西」?哈哈﹗「東西」當然指的就是博物館的展示品。這是大、小朋友參觀博物館最常問的問題。有人說,考古學家就像偵探,能從一堆廢土中抽絲剝繭,描摹出史前人的生命史與生活環境。考古學家都在做什麼?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這篇本文章特別蒐集介紹考古學家和考古工作的繪本,或許下次來博物館時會感覺更有趣。

  《考古學家都在做什麼?》這是一本標榜給小寶貝的工作啟蒙書,介紹孩子最感興趣與常接觸的職業,繪本裡的考古學家右手拿捲尺,左手拿圓鍬,身上穿著沾滿黃土的多口袋衣服,口袋裡還放滿各式各樣的工具,繪圖鮮豔可愛,文字生動描繪考古學家的工作,他們如何發掘古代的遺址。哇,原來當「考古學家」這麼酷!

詳全文▲TOP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文•圖/陳虹蒖


解謎闖關活動不只要練習解說,也有很多文書工作要處理

一、前言

  在寒假期間,蠻少工作室會收實習生,大多都是以長期為導向,而且大部分都在臺東以外的地方,此時住宿就成了一個大問題。而就在不抱希望下搜尋臺東相關實習機會時,史前館的實習機會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完美解決我遇到的困境。

二、風暴之子活動

  第一天由指導人員帶我們參觀卑南遺址公園內部區域,隨後我們就來到了實習生辦公區,主要負責有關一本小說風暴之子精華版的解謎闖關活動。

  一開始我們做類似家庭代工的工作,幫忙組合裝訂文宣,以便活動需求,老實說還蠻新鮮的,因為平常幾乎沒有機會做這類單一重複的動作。我們系上比較偏向發揮創意把所思所想轉換成作品。經過時間證明,我果然不太適合做這類的工作,因為對我來說很容易陷入昏迷狀態,但我還是靠著毅力跟認真的態度堅持下去。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直擊!博物館後臺」特展
    時間:2022/1/22(六)∼ 2022/5/2(一)
    地點:康樂本館第二特展室
  •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
    時間2021/11/18(四)∼2022/9/11(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特展室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教育推廣 

  • 專題講座-想像的過去社會,當代的性別關係
    活動時間:2022.05.17(Tue.)10:00-12:00•康樂本館-行政大樓2058教室
    講師│江芝華(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性別是當代重要的社會關係之一,性別認同更是近年來台灣社會重要的議題。然而性別關係的多樣性及流動性並非當代現象,而更可能是人類社會自古以來便不斷在體現的。過往的考古學研究受限於所處社會及學科本身的限制,往往將特定的性別樣貌複製於過往社會,更進一步僵化了我們特定的性別想像。本演講嘗試透過近年來的研究,說明當代如何影響著我們討論過去性別關係,而新的研究又是如何打開我們對於性別的想像。【活動詳情及報名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1年5、6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