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AV天后明日花綺羅為何整形?55歲老爸現身帥贏眾男星

哈日一級棒電子報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5/03 第132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最哈頭條 AV天后明日花綺羅為何整形?55歲老爸現身帥贏眾男星
為何日本人咬定福原愛出軌?衝擊性關鍵曝光
AV女優也中鏢!「最強貧乳蘿莉」安部未華子確診新冠肺炎曝情況
台灣防疫太成功!混血女星回日本被瘋狂採訪
最哈頭條
 
AV天后明日花綺羅為何整形?55歲老爸現身帥贏眾男星
記者陳建嘉/即時報導/聯合報
前AV天后明日花綺羅的55歲老爸亮相,樣貌極帥。圖/JKF提供
已退役的AV天后明日花綺羅,早前盛傳整形,由於外表精緻猶如洋娃娃,又有火辣身材,拍AV時卻又大膽直接,還曾登上「最想整型成她的女星」排行冠軍,最近她秀出自己老爸的昔日照片,以及兩人合照,高大帥氣的老爸,比現今許多當紅偶像都帥。

明日花綺羅向來與55歲爸爸感情好,先前曾在社群網站曝光4張昔日父女合照,狂讚爸爸是國寶級帥哥,也曾在自己的YouTube貼出帶父母來東京遊玩,隨後一起赴美容院、服飾店大變身的改造影片。由於明日花綺羅的老爸極帥,讓她的母親對改造過後的老爸,更是驚訝不已,還笑說她重新愛上老公了。

網友們對此也驚訝紛紛留言,「爸爸也太帥了吧」、「她幹嘛整形,她爸超帥欸」、「真的是基因好,爸爸可以加入傑尼斯吧」、「爸爸比一堆明星帥,直接出道拍雜誌一定可以」、「她爸也太帥了吧,當年根本花美男」。


為何日本人咬定福原愛出軌?衝擊性關鍵曝光
記者陳建嘉/即時報導/聯合報
福原愛、江宏傑正辦理離婚。圖/摘自微博
江宏傑與福原愛爆出婚變兩個多月後,日前已正式向法院遞狀訴請離婚,先前福原愛與被網友戲稱「橫濱大谷翔平」的學弟約會兼過夜,引發爭議,即便福原愛再三否認,不過台日網友都不買帳,嫁去日本多年的台灣人妻YouTuber「Mom Gaku」,也與日本老公分析,直接表明衝擊關鍵點就是2人之間的「距離」。

「Mom Gaku」的日本老公曾在台灣打工度假1年,提到台日兩地女生的不同,他認為台灣女生對人的距離很近,個性坦率有話直說又開朗,不過呢,在日本,即便是剛交往的日本情侶會有段距離,即使走在路上也不會靠得太近,影片中更以2人被拍下的照片舉例,距離竟在15公分以內,「這個完全是熱戀中距離」。影片言論一出,引來不少網友留言,「哇~那個距離恍然大悟耶,我之前都相信小愛的說法,因為台灣人看不懂XDDD走在一起的照片對台灣人來說真的不能證明什麼」、「聽到兩句重點,1.剛認識起在一起會距離2公尺 2.福和大谷男走路距離是熱戀中」。


AV女優也中鏢!「最強貧乳蘿莉」安部未華子確診新冠肺炎曝情況
綜合報導/噓!星聞
安部未華子。圖/擷自推特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不少藝人都中鏢,最近更傳出日本AV界也有女優確診,就是有「史上最強貧乳蘿莉」之稱的安部未華子!她的經紀公司於27日發布她染疫的消息,並宣布安部未華子已全面停工。

經紀公司強調在拍攝時都有遵守防疫守則,安部未華子因最近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就診後才發現感染新冠肺炎,而安部未華子也轉發公司聲明,表示很抱歉造成大家困擾,並陸續透露自己情況,表示有發燒、食慾不好、耳朵疼,注意力也無法集中等症狀。今日也持續更新,透露下午會在飯店內休養。


台灣防疫太成功!混血女星回日本被瘋狂採訪
記者李姿瑩/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加藤侑紀透過演講介紹台灣風土民情。圖/經紀人提供
曾經在台灣主演過「愛你一萬年」、「好久沒有敬我了你」的台日混血女星加藤侑紀,近年回到日本發展。隨著台灣防疫的傑出表現受到國際矚目,加藤侑紀不時被日本媒體採訪,希望她分享相關的台灣經驗。她最近更接受日本自民黨青年局邀請,透過演講讓更多日本年輕人認識台灣。

同樣受邀參與演講的,還有台灣駐日文化代表處代表謝長廷、副代表蔡明耀,透過這場活動,讓更多日本年輕人,從歷史、政治和觀光等不同觀點,發現更多的台灣魅力。

加藤侑紀原本就對台灣充滿熱情,對於能夠促進台日交流非常開心,恨不得把台灣的好全部說給日本人聽。她在演講中提到台灣人的熱情和善良,並舉了自己在台東的親身經歷。加藤侑紀提到,以前到台東旅行時,意外走進一家鳳梨農夫經營的商店,店家得知她沒見過鳳梨田,熱情邀請她隔天早上到田裡,看他們採收鳳梨。

加藤侑紀第一次看到鳳梨田,驚訝鳳梨不是長樹上也不是埋在土裡。熱情的農夫還削了好幾個鳳梨招待她,讓她打包帶走好幾顆新鮮鳳梨。現在因為疫情,加藤侑紀已經兩年沒有回到台灣,想起台灣道地小吃,她感嘆:「台灣飯糰,鴨血,鵝肉,滷味,這些在日本怎麼樣都吃不到,我都想念到流淚流口水也會夢到它們。」

台灣的自助餐也讓她念念不忘,住在台灣的時候她經常到住處樓下的自助餐買便當,因為怕胖總是夾少少的菜,自助餐店的阿姨誤以為她在省錢,怕她吃不飽,總是多夾菜請她吃,讓加藤侑紀很不好意思。待在日本的時間,加藤侑紀自修考上了日本的藥膳執照,希望疫情能早日解除,讓她重回最愛的台灣。


 
訊息公告
 
政府每年花17億清海廢 卻治標不治本
2019年10月下旬,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了「向海致敬」計畫,「1988公里海岸,每吋都有人管!」院長豪語和政策目標都喊得響亮,政府9大部會、15個機關嚴陣以待,準備好好收拾那些盤據在台灣海濱的海洋廢棄物。然而,政策啟動後,台灣的海乾淨了嗎?

台版兼六園超好拍 來聞香香DER世界
步入澄霖沉香味道森林館室內,空氣中瀰漫著沉香的淡雅幽香,心靈瞬間為之沉靜。另一側的日式庭園有曲橋、水榭、石燈籠,頗具禪意的松樹則像極綠色精靈舞動其中,令人彷彿飛到了日本般,無愧「台版兼六園」之美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文學相對論5月 二之一】張貴興vs.徐振輔/廢墟之下仍有野性(上)

聯副電子報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5/03 第703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5月 二之一】張貴興vs.徐振輔/廢墟之下仍有野性(上)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5月 二之一】張貴興vs.徐振輔/廢墟之下仍有野性(上)
張貴興vs.徐振輔/聯合報
張貴興(左)、徐振輔(右)。圖/張貴興、徐振輔提供

博物學家透過身體

向世界索求意義,

浪漫形象成為後世旅行者的人格理型,

足跡與文字則誘使人們前仆後繼地

航向燠熱的多島海……

熱帶雨林是想像力的釀酒槽

●徐振輔:

大三那年,我趁著學業空檔去了趟西藏和婆羅洲,被這個世界的文化與生物多樣性迷得神魂顛倒,如同鮭魚初次離開生長的河川,目睹大海。後來我多次前往兩地旅行,寫下一篇篇零碎文字。直至最近完成《馴羊記》,西藏的部分算是交代了,婆羅洲則還在醞釀之中。這時能和張貴興老師對談,羞澀之餘也興奮得發抖。

對一名自然觀察者而言,熱帶雨林是想像力的釀酒槽,只要不去揭開,放幾個月,裡頭就會長出神話。地球上有三大熱帶雨林群系,分別是非洲的剛果盆地、南美的亞馬遜河流域以及西太平洋的馬來群島。其中婆羅洲因為開銷較低、資訊完整、相對安全,經常是吾輩學生探索雨林的始點。回顧二十歲以後的日子,似乎隨時都在整理上一趟婆羅洲的記憶,並規畫下一趟的行程。雖不敢妄稱婆羅洲於我多麼意義重大,但那確實是青春回憶攀附的浮島,岸邊遍布愛與迷惘的腳印。翻閱早些年的旅行日誌,二十六歲的現在看來已是過分浪漫了。比方說,曾在砂拉越的森林裡寫下這樣的句子:

夜裡如果乘著長舟安靜等在這裡,或許會聽到雨林深處,榴槤墜落地上發出碰、碰、碰、碰的沉重聲響。那聲響透過霧一樣潮濕的空氣,穿過蟻巢、蛛網、犀鳥的樹洞、只開在夜裡的花以及高低錯落的植物層後,和河流的聲音混合傳入妳的耳朵。也許就像妳把臉貼在另一個人胸膛時,所聽見的那種野生動物般的溫暖心跳聲吧。

近年隨著閱讀興趣和心境的轉變,寫作上更加著重知識細節與批判觀點,不免回頭反省,過去是否也曾將婆羅洲視為偏僻、原始、封閉、等待誰來發現的奶與蜜之地?彷彿只要趕在現代化巨輪輾壓之前抵達森林深處,就能目睹人類與大地最初的互動模式;以為那幅圖景即是純淨的自然,靜止的烏托邦。

這當然是錯覺,尤其是一種瀰漫於北方國家的集體錯覺。其中隱含的假設是,原住民社會從降生以來就未曾改變,他們像一群沒有歷史的人──這恐怕是不少旅行者與殖民者的通病吧。但很顯然,這個島嶼早在數百年前就被牽扯進世界歷史的巨流之中了。

●張貴興:

婆羅洲的土、水和火孕育我這一代二十年,北漂尋找重生軀殼時,年輕的骨骸撒在那裡(借羅貝托.波拉尼奧之言:整個拉丁美洲撒遍被遺忘的青春骨骸),是狠心和無奈的訣別,也意味對內外世界「偏僻、原始、封閉」的焦慮和不滿。午夜夢迴,畸形靈魂依舊回歸,因為那裡有「流奶和蜜」。我對婆羅洲的祕戀,來自肌膚之親和資訊神交。前者,貓頭鷹夜鳴、煙霾蔽空、波羅蜜飄香,是胸腔的心跳,也是觸摸婆羅洲的情慾充血;後者,是家族樹的刨溯和雲豹的絕跡遊蕩。以文字墾植婆羅洲,挖掘的不止青春骨骸,更是歷史遺容(更多骨骸)和動植物魅影。

這塊土地,窮困落後,所以開銷較低。資訊有陰翳,因為是政商賊窟。利益的牽藤攀蔓,對某些人來說,不見得安全。馬來半島的中央政府沒有興趣整治這塊蠻荒地,只把她當作囚籠裡的黑熊,抽盡膽汁後讓她苟延殘喘或痛苦死去。她是一頭鼻子被牽著走的富裕的馱牛。她的子民不太會覺醒和反省。或者會,但現實的虎爪太血腥,需要勇氣和代價。離開砂拉越四十多年了,卻一直覺得沒有離開,因為時間緩慢,變化不大。

你割棄西藏《馴羊記》臍帶後,多次的砂拉越之旅,「蟻巢、蛛網、犀鳥樹洞、開在夜裡的花、高低錯落的植物層、河流的聲音混合」已經著床你的子宮,你準備在南海創設類似《馴羊記》的大巽他群島自然書寫。我充滿期待。

在地作家對婆羅洲(尤其砂拉越)的自然書寫,含糊而沒有系統,充塞著無人機的隨興和不流汗俯拾,較完整專業的是西方撰述。婆羅洲動植物掛滿西方人名字:霍氏縞靈貓(Hose's Civet),華萊士飛蛙,以新加坡之父(英國人)和砂拉越國王(也是英國人)命名的最大的花和最大的豬籠草,那條生物地理學的華勒士線等等。水、土和火培育的婆羅洲之子,對在地動植物有一套呼叫機制,大蜥蜴叫「四腳蛇」,鬥魚叫「打架魚」,大番鵲叫「盲婆雞」,孔雀魚叫「七色魚」,攀木魚叫「過山鯽」,豬籠草叫「猴杯」,而和叢林形成生命共同體的原住民更有難以理解和記憶的符號。如馬奎斯所言,「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仍須用手指指點點」,這種指指點點,蘊含禁忌、圖騰、文化和創世意味。西方博物學家考察團隊以贊助者或統治者大名為一朵花、一隻鳥命名時,也就蠻橫踏入你在〈你的名字〉描述的情況:「從15世紀開始,全球進入地理大發現時代,帝國艦隊帶著探險家航向各地,從遠方帶回一箱又一箱異國奇珍,激起歐洲社會的熱烈好奇。18世紀以後,這種觀察、命名、描述自然物的學問漸漸集成所謂的博物學(natural history),研究者則被稱為博物學家(naturalist)。在殖民擴張的背景下,這股博物學風潮不光源於學者自身的熱情,更是帝國強權為了辨識、爭奪、管理殖民地自然資源所促成的盛景。」

婆羅洲(砂拉越)歷史,正是一連串掠奪史和殖民史。你大學主修昆蟲學,讓我想起二戰後到婆羅洲考察卻一去無回的日本昆蟲學家鹿野忠雄。就像那隻來自台灣肆虐義大利無花果樹的象鼻蟲,為了讓牠更舒適的走入公眾語境,你於是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謎樣二節象。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婆羅洲,期待你對婆羅洲的詩意和謎樣書寫。

離開巢穴後才「破殼而出」

●徐振輔:

老師一提到華萊士,我內心就搖晃了一下。不光對我個人,對婆羅洲乃至於整個西方科學史,他都是極具重量感的名字。

容我先將時間倒轉,回到大二那年,醉心昆蟲的我懷著新鮮的感性、敏感的好奇,初次前往蘭嶼實現長久以來的慾念──珠光鳳蝶、椰子蟹、緋赤箭、長尾鳩、海蛇洞、分枝莎草蕨、球背象鼻蟲──我像個醉漢四處徘徊,伸手撫探。在生物地理學上,蘭嶼有許多偏向東洋界(Oriental realm)的生物類群,與台灣偏向古北界(Palearctic realm)的類群頗為不同。自台東富岡漁港乘船出航,所跨越的不僅僅是九十公里的大海,其中隱含更深邃的裂隙;到開元港上岸,鑽進小島山林,剎那感官沸騰,大腦翻開嶄新的一頁。那是一次越界的啟蒙、面向南方的振翅練習。返家後,我寫下散文〈請你告訴我那是什麼樣的藍〉,裡頭已提及華萊士與鹿野忠雄。當時還不知道,幾年後繼續朝南方前進,會在婆羅洲與這兩人再度相遇。

西方博物學史上,華萊士的地位值得與林奈、洪堡德、達爾文等人並列。一八五四年,三十歲的他離開英國,開啟驚險漫長的馬來群島考察之旅;四年後,他在德那第島染上嚴重的熱病,卻也靈光乍現,解開物種誕生的關鍵機制(從後見之明來看,那只是生物演化的其中一道謎語),隨後寫下一份九頁的手稿,飄洋過海寄回英國。當這份〈德那第文稿〉來到達爾文案前時,後者構思的演化論已臻於完成,只是顧忌社會氛圍,長年不願公開──萬萬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得出與自己相同的結論,並已精準簡潔地付諸文字。在驚駭與焦慮的驅使下,是年七月,那篇天擇學說的論文便於林奈學會由兩人聯名宣讀。

此外,華萊士還有一項值得銘記的成就,即是他依據多年觀察經驗,畫出一條穿越峇里島與龍目島、婆羅洲與蘇拉威西之間的地理分界,並描述兩側物種如何迥然相異。這條著名的華萊士線(Wallace Line)開啟學界對於生物地理學的狂熱興趣。日後鹿野忠雄到台灣和蘭嶼考察時,也惦記著相同議題,遂將一條界線向北延伸,劃開台灣與蘭嶼,成為了鹿野線。

博物學家透過身體向世界索求意義,浪漫形象成為後世旅行者的人格理型,足跡與文字則誘使人們前仆後繼地航向燠熱的多島海。一九九六年,英國探險作家謝韋侖(Tim Severin)便打造一艘與華萊士當年一模一樣的普拉胡帆船,複印一百四十年前的傳奇旅程,寫下如影如鏡的《香料群島之旅》。我亦曾幽魂附體,幾次刻意跨越華萊士線,感受世界扭轉後在胸腔凝縮而成的微型爆炸。幾年下來,書架上累積越來越多婆羅洲生物誌、民族誌、環境史與探險遊記,赤裸裸地反映出類似傾向。二○一八年,我與同儕發表一種產自沙巴中海拔山區的新種象鼻蟲時,依舊以華萊士命名。

對於如何行走、觀察、理解、記錄婆羅洲,我的潛意識似乎歸納出一套分類體系,將各種作品安置其位。直到碰見張貴興老師獨具風格的《野豬渡河》,著實給我一記當頭棒喝──創作沒有恆常的邊界,永遠存在更多可能性。其中一些充滿啟示,值得效法;另一些則讓人望之驚詫,無論如何模仿不來。

●張貴興:

二十歲前也嘗試像你拿著相機捕捉自然界。拍攝大自然(包括人物)的熱誠兩年後冷卻。冷卻的原因很簡單,看似精心設計的照片就像年輕時期的寫作,風花雪月,蒼白粗糙。「那是譬如翠鳥衝入水中叼起朱文錦,水滴飛濺;譬如綠繡眼站在一根彎曲的長花梗上餵食雛鳥;譬如冠羽畫眉跳進落滿櫻花的小水池沐浴。它們通常色彩飽和,背景乾淨,內容死板無聊。那些動物並不真正生活在照片的場景裡,只是被一些人工機巧暫時魅惑,引導至此。攝影者刻意隱匿被攝物和環境的互動關係,以一種俗劣美感創造幻想的脈絡,再不斷複印相同的影像」(〈年輕並且浪漫著〉)。的確,這種美到極致的攝像,像精美浪漫的理查.克萊德門,討喜逢迎。讀到你的〈年輕並且浪漫著〉,看到你捅破偽生態攝影的窟窿,更渴望看到你書寫或記錄婆羅洲。

教科書謊言和統治者摸頭,讓不少婆羅洲孵育的本土人士沒有破殼而出,思想和視野被限定在胚胎階段。這麼說,對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也許(包括我)不公平。我離開那個巢穴後才「破殼而出」。回顧婆羅洲,沒有谷歌街景車的肆意擅入,而是變裝成一隻囓齒類小動物,爬竄暗無天日的歷史遺骸中。

採集生態也是血氣瀰漫。年輕時經常一大早騎腳踏車到巴剎(市場)看職業或非職業獵者販售野味。常見的是野豬和猴子(長尾猴和豬尾猴),偶爾可以看到蟒蛇、四腳蛇或海龜(心臟從支離破碎的殘骸取出時還噗噗跳躍),面目全非的肉塊,通常是紅毛猩猩(當地叫「山人」)或蜜熊、長鼻猴之類保育動物(一大早警察還沒巡邏前販售)。這和當地小孩在彈弓(當地叫「拉士的」lastick)塗抹鳥血確保準度、大人宰殺從小養大的家犬果腹是相似的景象,但和華萊士槍殺紅毛猩猩製作標本又是另一回事。野生動物太會繁殖了,殺起來不手軟。野狗猖獗時,政府請伊班人用毒箭射殺,被激毒折磨的野狗,哀號響遍全鎮,驚心動魄。心中的婆羅洲,一向暗無天日。就像你在〈黑與金的洞穴〉提及的尼亞石洞,洞穴中的金絲雀、蝙蝠、塗鴉和四萬年前頭蓋骨,更吸引我囓齒類胃口。

屠殺導致的物種消失讓人麻木了,感覺長了繭。婆羅洲有一種生態奇觀,看不到文獻記載(也許有)。雨季前婆羅洲東北角出現蝙蝠大遷徙,從北方汶萊(可能來自烏魯淡武廊國家公園)南遷。蝠群像烏雲飛越老家上方,從傍晚到清晨,連續一個多星期,數量驚人。獵人的霰彈槍不必瞄,閉著眼也可以一槍打下幾十隻甚至幾百隻。小孩也用「拉士的」射擊,很容易命中。蝠群遷徙在非洲(覓食)和俄羅斯(過冬)依舊壯觀,但上世紀六十年代後,這種景觀在婆羅洲就少見了。即使有,也是零零散散,像野豬渡河潰不成軍。十分懷念傍晚坐在草地上觀看蝠群遷徙。入夜後,蝠群翱翔星月下,美得眼睛脫窗。夜行者蝙蝠也逃不過伐林、墾植和獵殺的禍害,遑論其他動物。或許這正是野生物種的命運和陰暗面。(上)

張貴興

華人,1956生在婆羅洲,1976定居台灣。歷練:華文小學→英文中學→師大英語→英文教師→2016退休。處女作《伏虎》(短篇,1980)。近作《野豬渡河》(長篇,2018)。老台北人。新南洋客。餘生:寫中文小說。

徐振輔

台大地理系碩士生,喜歡攝影、旅行、啤酒、貓貓。寫作主題包含北極、西藏、婆羅洲、螢火蟲,形式則在散文、科普、小說之間搖擺不定;攝影方面胸無大志,夢想是拍攝雪豹、獨角鯨、天堂鳥之類有些人以為是神話的生物。


  訊息公告
政府每年花17億清海廢 卻治標不治本
2019年10月下旬,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了「向海致敬」計畫,「1988公里海岸,每吋都有人管!」院長豪語和政策目標都喊得響亮,政府9大部會、15個機關嚴陣以待,準備好好收拾那些盤據在台灣海濱的海洋廢棄物。然而,政策啟動後,台灣的海乾淨了嗎?

台版兼六園超好拍 來聞香香DER世界
步入澄霖沉香味道森林館室內,空氣中瀰漫著沉香的淡雅幽香,心靈瞬間為之沉靜。另一側的日式庭園有曲橋、水榭、石燈籠,頗具禪意的松樹則像極綠色精靈舞動其中,令人彷彿飛到了日本般,無愧「台版兼六園」之美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