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陳牧宏/堤岸三首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03 第653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陳牧宏/堤岸三首
1.

雲動不動

花莖歪倒又挺直

月亮和水窪映照彼此

(孰更有皺紋

孰緊實)

船鳴愈遠愈清晰

天乾風燥

我卻腦霧大,眼圈黑更深

一頭霧水的

時間奔踩過去

迸裂開來,蝸牛稀爛

雲停下來

浪靜息下來。烏鴉海鷗爭食

不顧船桅船錨

蘆葦叢裡,金星冉冉升起

我不顧氣球

2.

歷史讓髖骨脛骨腕骨

折斷再癒合

左腳拖著右腳

右腳絆住左腳

我往前走,不退轉

工作生活

吃藥手術復健

我厭倦資本主義奔走

不歇的長短腳

如果我有鴨蹼翅膀

火山會比芥子更小?

我腦洞大開盛滿

罣礙恐怖,

眼耳鼻孔溢出

漁火鴉鳴魚腥。暈眩聽起來

像狗吠,忽遠忽近

非常飢餓

布宜艾利的

手風琴是老菸槍的肺

我深呼吸,母親的酸氣味

3.

醉醺醺的燈塔

探照光歪斜,海面暗這片

亮那片地拼湊起來

我睡在潮間帶

沙埋半我,浪淹沒另半我

暴雨盛半我,我嗆醒

我搖晃剩半的空虛

像引擎轟隆──

轟隆作響,漁船更靠近

我聽見白鯨

的心跳愈沉愈深

我撬開扇貝,袒胸露肚

月光凹凸積滿肚臍

懷孕的月亮

凝視著埋葬水手們的墳地

德勒茲,瓜達希

更拗口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我不認識他們

註1:Ciudad de Nuestra Señora Santa María del Buen Ayre,新鮮空氣之聖母瑪利亞城,今之布宜諾斯艾利斯。

註2:吉爾·德勒茲、費利克斯·瓜達希皆為法國哲學家;康斯坦丁·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俄國戲劇表演理論家。

 
徵求詩作

歡迎投稿各類詩創作,篇數不限,有圖亦可。也歡迎詩評賞析。

投稿事項:
•請將投稿作品以電子郵件寄至收稿信箱:udn.submit@gmail.com
•投稿字數不拘;投稿時請在信件主旨註明:投稿「每日一詩」
•如有圖片,圖檔格式為 GIF 或 JPEG(JPG),可配圖說文字。
•請附上署名(真實姓名或筆名)、個人簡介、作品部落格連結網址。
•「聯合電子報」保留來文刊登權利。因來稿眾多,恕不一一回覆選用與否。如有時效性或其他因素無法久候刊載之作品,請勿投稿。
•本平台以服務為主旨,因此除另有公布或活動徵文外,其餘無稿酬支付。
•請確認擁有所投稿件的圖文著作權,並確保無抄襲情事,如有任何侵權行為,一切法律責任概由投稿者自行負責。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舊金山書簡】施清真/百年輝煌──與我共讀《紐約客》

聯副電子報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03 第857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舊金山書簡】施清真/百年輝煌──與我共讀《紐約客》
幾米/空氣朋友
【慢慢讀,詩】陳牧宏/堤岸三首
【街貓手帳】林薇晨/街貓

  人文薈萃

【舊金山書簡】施清真/百年輝煌──與我共讀《紐約客》
施清真/聯合報
1925年2月21日,《紐約客》創刊。封面上,一位戴著高帽、手持單片眼鏡的男子正端詳著一隻蝴蝶。這位名為「提利」的紳士也成為了《紐約客�

▋《紐約客》創刊百年

周末午後,一如往常翻閱《紐約客》,讀著讀著,不禁心想:我已經讀了多少年《紐約客》?只怕已經超過四分之一世紀。而後又想:《紐約客》今年創刊一世紀,我這個四分之一世紀的讀者,算得了什麼?

沒錯,《紐約客》創刊一百年了。1925年,記者夫妻檔哈洛德□羅斯(Harold Ross)和珍恩□葛蘭特(Jane Grant)創辦《紐約客》,原本只想報導大都會的軼聞趣事,重心當然聚焦於人文薈萃的紐約市,百年之後,《紐約客》依然是紐約客的雜誌,一翻開雜誌就是紐約市當周的藝文活動和娛樂餐飲資訊,但報導觸角無遠弗屆,內容包羅萬象,兼具知識性與娛樂性,若說《紐約客》是文化指標,絕不為過。

▋影評毒舌犀利,小品精妙動人

不知道為什麼,閱讀《紐約客》之時,我始終從末尾的單元讀起。這個單元是評論,約莫十五頁,刊載書評、影評、樂評等,我不是每篇都讀,或說每篇都讀得通,比如說樂評、藝評、舞評,我經常讀得一知半解,但書評與影評就不同了。《紐約客》的書評人和影評人皆為一時之選,最出名的莫過於影評界教母寶琳□凱爾(Pauline Kael),凱爾幫《紐約客》寫稿寫了二十多年,文筆犀利詼諧、一針見血、好惡分明,她的見解或許不乏爭議,但她的影評確實是經典。

我沒趕上凱爾的時代,但我嗜讀安東尼□連恩(Anthony Lane)的影評,也絕不錯過亞當.高普尼克(Adam Gopnik)、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和徐華的書評。這些評論者都有獨特的風格,也各有好惡,他們不見得客觀,甚至毒舌,但誰說評論就得客觀?閱讀評論的樂趣之一,不就在於探悉評論者的觀點嗎?我始終記得連恩寫過一篇《達文西密碼》的影評,連恩憎惡《達文西密碼》,小說和電影都討厭,在這篇題為'Heaven Can Wait'的影評中,連恩譏諷說,一個思路清晰的聰明人若從早上十點開始閱讀《達文西密碼》,肯定十點零三秒就會察覺這書是「一無是處的廢物」。連恩在影評之末還說,影迷們若是想要折磨自己,無須效仿主業會的僧侶自我鞭笞,只要買張《達文西密碼》的電影票,保證兩個半小時受盡折磨。這樣的影評夠不夠毒舌?

讀了評論之後,我就翻到最前頁,順著次序閱讀各個單元,先讀「街坊閒談」(The Talk of the Town)。「街坊閒談」始終是《紐約客》的招牌單元,每期刊登三至五篇,篇篇都是小品文,題材多樣,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婚禮、紐約街頭的銀杏、下東城肉鋪的鐵鉤、裸體牛仔觀光秀、貴族小學的畢業舞會,幾乎什麼都可以寫,但如何在短短的篇幅裡寫得精妙動人,端視撰稿者的功力。「街坊閒談」沒有固定的作者群,供稿人不乏知名作家,但「街坊閒談」的退稿率據說是《紐約客》各單元之冠。閱讀這些小品文時,我時常心想,若有中文版的「街坊閒談」,作者可能是哪幾位?在我心目中,黃麗群、張國立、舒國治、李桐豪都是理想人選。

現任總編輯大衛□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有時也幫「街坊閒談」撰文,文章通常是單元的頭一篇,多半帶著政論性質,畢竟雷姆尼克曾是《華盛頓郵報》駐莫斯科特派員,是位資深的政治記者。《紐約客》創刊百年,迄今只有五任總編輯,各個都是出版界的傳奇人物。第一任總編輯哈洛德□羅斯創辦《紐約客》,羅斯辭世之後,威廉□蕭恩(William Shaw)接掌編務,在任三十五年,直到1987年《紐約客》經營權易手才交棒給羅伯□葛特利(Robert Gottlieb),蕭恩不願交棒,《紐約客》的作者們也認為不公,甚至聯名致函葛特利,請他不要接下總編輯一職,當年這事在出版界引發軒然大波,葛特利在回憶錄《嗜讀者》中曾詳述始末。而後葛特利交棒給蒂娜□布朗(Tina Brown),布朗在任六年後交棒給雷姆尼克,轉眼之間,雷姆尼克已經在任二十七年,出版界也已頻頻猜測誰會是下任總編輯。

▋從原爆到#MeToo,樹立「新新聞」寫作風格

歷任總編輯作風各異,各自在《紐約客》留下印記,從雜誌的「專題報導」單元可見一斑。《紐約客》的創刊初衷雖是繕寫都會人文風情,但自始至終不脫新聞色彩。1946年八月,《紐約客》以整本雜誌的篇幅刊登約翰□赫西(John Hersey)的專文〈廣島〉,揭發廣島遭到原彈攻擊的真相,讓世人一窺原爆的後果。蕭恩接掌編務之後,專題報導更趨向國際化,不再只是一份生活性雜誌。漢娜□鄂蘭撰述「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的世紀大審,楚門□卡波提的紀實報導名作《冷血》,瑞秋□卡森的自然文學代表作《寂靜的春天》,皆在蕭恩任內刊登。近來西蒙□赫許(Seymour Hersh)揭露阿布格萊監獄虐囚,羅南□法羅(Ronan Farrow)揭露重量級製片人哈維□溫斯坦性侵,亦是專題報導的代表作。

《紐約客》的專題報導通常從人物切入,就此牽引出事件的始末,著重對話,筆觸寫實,敘事具有小說色彩,而這正是「新新聞」(New Journalism)的寫作風格。這種寫作風格讀來暢快,但寫實不一定等同事實,因此《紐約客》設立事實查核小組,小組目前共有二十八人,雜誌的每篇文稿都必須經過事實查核,尤其是專題報導,記者交稿之後,事實查核員依據記者的採訪札記,逐字逐句查對,同時致電受訪者,確定記者並未錯誤引用。

但採訪過程繁複多變,即使記者寫了採訪札記、事實查核員逐一查對,依然難免疏漏,更何況不是每位記者都願意寫採訪札記,採訪札記的真實性也待考,事實查核員再有本事也無可奈何,珍娜□馬爾肯(Janet Malcolm)被控毀謗,即是一例。1983年,馬爾肯寫了一篇題為〈佛洛伊德檔案〉的專題報導,受訪人之一傑佛瑞□梅森認為馬爾肯對他的描述不實,近似毀謗,於是一狀告上法院,這個官司打了十一年,最後法院判定馬爾肯勝訴,從此之後,《紐約客》規定記者必須繳交採訪札記,對事實查核員的要求更高,在假消息充斥的今日,《紐約客》的堅持,令人感佩。

▋踏進文學世界的敲門磚

讀完專題報導,最後輪到短篇小說。「短篇小說」單元是《紐約客》的靈魂,海明威、艾莉絲□孟若、菲利浦□羅斯、威廉□崔佛等二十世紀英美文學名家,幾乎都在《紐約客》發表。新人作家若是未經出版社或是經紀人的薦舉直接投稿,被採用的機率不到百分之一,但若在《紐約客》發表,等於得到最佳背書,不但出書的機率大增,拿下文學大獎也不無可能,堪稱最理想的起步。至於怎樣的小說或是作家能夠得到《紐約客》青睞,則是大哉問。一般而言,《紐約客》偏好純文學色彩濃厚的作品,以我翻譯過的作家為例,艾瑪□克萊恩、妮可□克勞斯、鍾芭□拉希莉若有新作,《紐約客》十之八九都會刊登,但《紐約客》從未刊登安東尼□杜爾的作品,原因何在,不得而知。

《紐約客》的短篇小說是我的閱讀啟蒙,我在《紐約客》讀了〈斷背山〉,自此成了安妮□普露的忠實讀者,《紐約客》也讓我初識喬治□桑德斯、凱倫□羅素、李翊雲等當代小說家,礙於語言能力,起先囫圇吞棗,似懂非懂,走上文學翻譯一途之後,文學小說愈讀愈多,漸漸累積出一份閱讀的私名單,一拿到雜誌,我始終先看看當期刊登了哪位小說家的作品,感覺就像翻閱《九歌年度小說選》,看到熟悉的名字就欣喜,看到不熟悉的名字就期待,當年的啟蒙,如今已成指南。

閱讀《紐約客》,可別忘了經典封面和漫畫,若是興之所至,也可讀詩。近來《紐約客》數位化,致力經營podcast、電子報、數位典藏,每年十月定期舉辦「紐約客節」,邀集藝文界重量級人士演講對談,熱門場次的門票往往秒殺,堪稱盛事。這本創刊百年的雜誌不但不會暮氣沉沉,反而朝氣蓬勃。人們批評《紐約客》左傾、菁英色彩濃厚、獨厚特定族群,我反倒想問:哪一本創刊百年的雜誌能夠同樣歷久不衰,至今訂閱人數仍達一百三十萬?台灣有一本這樣的雜誌嗎?或說,台灣辦得出這樣一本雜誌嗎?我早已不是紐約客,但我依然閱讀《紐約客》,因為它是我的精神食糧,為我開啟一扇扇窗,帶領我瞧見不同地域的景象,讓客居異鄉的我,不至於落寞孤寂。生日快樂!我心愛的《紐約客》。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空氣朋友。(圖/幾米提供)
空氣朋友。

【慢慢讀,詩】陳牧宏/堤岸三首
陳牧宏/聯合報

1.


雲動不動 花莖歪倒又挺直 月亮和水窪映照彼此 (孰更有皺紋 孰緊實)
船鳴愈遠愈清晰 天乾風燥 我卻腦霧大,眼圈黑更深
一頭霧水的 時間奔踩過去 迸裂開來,蝸牛稀爛 雲停下來 浪靜息下來。烏鴉海鷗爭食 不顧船桅船錨
蘆葦叢裡,金星冉冉升起 我不顧氣球

2.


......

【街貓手帳】林薇晨/街貓
林薇晨/聯合報
平日經常通過的那條小巷,兩側都是古舊的步登公寓,並不長,但是因為這一家那一家都種滿了植物的緣故──有些是立在大門之外的高低盆栽,有些是從樓上陽台垂綴而出的枝條與鬚蔓──穿行其間,就總是有種綠蔭森涼的氣氛,連帶讓整條巷子也跟著延伸開來了。短短一截瀝青小路,令人感到無限清爽,於是不知不覺放慢了匆促的腳步。仲夏午後陽光斜斜,照在倒數著的門牌號碼上,十號八號六號,白 ......

  訊息公告
炎炎夏日想吃冰 降溫無負擔新選擇
每到夏季,氣溫動輒飆破35℃,這時來杯清涼的飲品最能解渴消暑!不過,含糖飲料不僅會讓人越喝越渴,還可能導致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風險。因此,越來越多人開始尋找更健康的解渴選擇,而水果便是絕佳的替代品,不僅天然低脂,還富含纖維與多種維生素,成為夏季健康飲食的好夥伴。

享受下載收聽的樂趣!
新牛津美語字典每年都會選出「年度代表字」,來歡慶當年度最重要的字彙。2005年的代表字是「podcast」(播客)──這是一種可隨時下載收聽網路廣播的軟體。播客在2005年可說是相對新穎的一種現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