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回音壁】周玉山/《今文觀止》猶未止

聯副電子報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1/19 第800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回音壁】周玉山/《今文觀止》猶未止
【心裡畫】李進文/有些故事──遙寄
【聯副文訊】《今文觀止》入選香港《亞洲周刊》2023年度十大好書

  人文薈萃

【回音壁】周玉山/《今文觀止》猶未止
周玉山/聯合報
孫中山先生像。(圖/周玉山提供)
張作錦先生的《今文觀止》,以報人的敏銳,貼近史家的筆觸,寫中國近現代的人與事,彌補台灣教學的不足,贏得讀者的目光,也讓我想起,與他在書店多次巧遇的情景。

張先生以九十猶健的體力,最近推出《今文觀止》的續篇,展現了龍馬精神。我展讀本書,歡喜讚嘆,所懷萬端,現敢補充孫中山先生的相關史實,就教作者與讀者。

孫中山與鄭觀應

多年前我初訪澳門,參觀鄭家大屋,感受到鄭觀應的財力。一八四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他誕生於廣東香山;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孫中山先生誕生於同地,小他二十四歲,受他影響有多大?

鄭觀應本名官應,有一個別號「杞憂生」。一八九六年六月十八日,孫先生從檀香山抵達舊金山,隨身攜帶黃梨洲的《明夷待訪錄》,卷端加一小引,署名「杞憂公子」,與鄭觀應的別號相近。另攜帶〈上李傅相書〉,即通稱的〈上李鴻章書〉,也與鄭觀應有關。

一八九○年代初,鄭觀應開始撰寫《盛世危言》,先後推出一八九四年的五卷本、一八九五年的十四卷本、一九○○年的八卷本。五卷本的〈農功〉篇,寫到孫先生:「今吾邑孫翠溪西醫,頗留心植物之理,曾於香山試種鶯粟,與印度所產之味無殊,猶恐植物新法未精,尚欲遊學歐洲,講求新法,返國試辦。」

其中「孫翠溪」即孫先生,「鶯粟」即罌粟,蒴果未成熟時,可提煉鴉片,有麻醉和鎮痛的作用,但吸食後成癮難戒。張作錦先生指出,孫先生在〈上李鴻章書〉也建議,中國自種鴉片,堪稱驚世駭俗。孫先生表示,這是一時權宜之計,在使英國人不勉而自禁,「勸種罌粟,實禁鴉片之權輿也」。

證諸一八九○年,孫先生致鄭藻如書,就提到「除鴉片之害」;一九一二年三月二日,他以臨時大總統的身分,頒布嚴禁鴉片令;又在陸海軍大元帥任內,設禁煙督辦署,主持禁煙,可知其根本的態度,但權宜之計,難免引來後世的評議。

一八九四年春夏之間,孫先生偕陸皓東到上海,請鄭觀應寫信給盛宣懷,引薦給李鴻章。鄭觀應果如所願,說明他對這位同鄉晚輩的賞識,要點如後:

——淑邑中孫逸仙者,少年英俊,曩在香港考取英國醫士,留心醫學,有志農桑生植之要術。

——欲遊歷法國,講求養蠶之法,及遊西北省履勘荒曠之區,招人開墾,免致華工受困於外洋。

——其志不可謂不高,其說亦頗切近,而非若狂士之大言欺世者比。茲欲北遊津門,上書傅相,一白其胸中之素蘊。

由此可知,孫先生與鄭觀應曾經深談,並示其〈上李傅相書〉,方能獲得後者的信任。值得一提的是,〈上李傅相書〉和《盛世危言》的部分內容相似,當非巧合。

鄭觀應在《盛世危言》的自序中,回顧學習西文,遠涉重洋,與外國人士交往,察其習尚,訪其政教,考其風俗利病得失盛衰的經過。「乃知其治亂之源,富強之本,不盡在船堅砲利,而在議院上下同心,教養得法,興學校,廣書院,重技藝,別考課,使人盡其才。講農學,利水道,化瘠土為良田,使地盡其利。造鐵路,設電線,薄稅歛,保商務,使物暢其流」。

鄭觀應有別於晚清的士大夫,科舉落第後,到上海經商,讀英文夜校,當洋行買辦,後來著書立說,成為另類的作家,可謂商學兩棲。孫先生則從未投身科舉,而是小留學生,後來習醫成名,又重視農功,亦無士大夫虛矯的身段,因此與鄭觀應一拍即合,成為忘年之交。

〈上李鴻章書〉的重點在第二段:「竊嘗深維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於船堅砲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由此可知,孫先生將鄭觀應的「物暢其流」,擴為「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保留了「人盡其才」和「地盡其利」。以上只是標題,至於內容,他多所發揮,酣暢淋漓,果如自稱的侃侃而談了。

孫先生的〈上李鴻章書〉,可謂《盛事危言》自序的申論,經鄭觀應過目而首肯,說明後者的愛才。不過,一八九五年的十四卷本,已修改一八九四年五卷本的部分內容。上述五卷本的〈農功〉篇,提到「今吾邑孫翠溪西醫」,十四卷本改為「今粵東有肄業西學者」。原因是孫先生於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正式對抗清廷,鄭觀應既非革命派,自然要刪文避禍。雖然如此,兩人的情誼,已在近代史上留下重要的篇章。

孫中山與李鴻章

孫先生與李鴻章的淵源,在香港西醫書院,一位是學生,一位是名譽贊助人,兩人無緣相見,近代史乃成今天的模樣。誠如張作錦先生所說,歷史不能重寫,只可供後人鑑戒。

西醫書院是一所五年制的醫學院,一八八七年十月,正式成立於雅麗氏醫院中,李鴻章稍後為名譽贊助人,孫先生則為第一屆學生。沒有證據顯示,李鴻章到過該校,但依傳統的說法,兩人可謂廣義的師生。一九一二年,西醫書院開始併入香港大學,成為港大醫學院,孫先生也就成為港大引以為榮的校友。我在港大校園,看到這位校友的銅像。

西醫書院獨立存在期間,共招生一百二十八人,只有五十一人畢業,孫先生的成績為有史以來最優者。我讀過的史料中,謂他畢業時,曾由恩師康德黎推薦給李鴻章,但未成功。不過,李鴻章曾經致函該校師生,非三言兩語,而是表達重視醫學教育的長文,當使孫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鴻章誕生於一八二三年,大孫先生四十三歲。孫先生誕生那年,李鴻章任兩江總督,後任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等,是晚清外交和軍事決策的要角。一八七○年代初,他一再指出,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因此「外須和戎,內須變法」,成為洋務運動的領袖。孫先生上書李鴻章,乃因後者是漢人中的權臣,又有廣義的師生之誼吧。

大陸出版的《孫中山選集》,由宋慶齡題簽書名,第一篇就是〈上李鴻章書〉,說明該文的歷史地位。第二篇為〈興中會宣言〉,與前文只隔五個月,但立意全然不同,展現孫先生的思想轉折。至於李鴻章,倒是一以貫之,始終拒見孫先生。

一九○○年七月,李鴻章復任直隸總督,北上路經香港時,港督卜力連夜派人通知孫先生,約定十八日上午十一時,與李鴻章會晤,但為後者所拒。宮崎滔天後來在《三十三年落花夢》中追憶,孫先生表示,李鴻章既無主義上的信念,又缺乏洞察大局的見識,且年已老邁,看透功名事業,總督勸止北上,多半不為其接受,但仍要考慮萬一的可能性。

當時的港督以為,從清朝分割兩廣成獨立國,正是好機會,但為李鴻章所拒。其實,孫先生是民族主義者,也不贊成此議,認為港督之說,是擴大英屬領土的利益範圍,到達兩廣的計略。孫先生更是三民主義者,追求國家的統一,且明言「就算漢人做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李鴻章與港督會晤時,透露可用漢族皇帝,取代滿族統治者之意。較之孫先生,他顯然落伍了。

孫先生的思想,有其演展的過程。一八八五年,他因中法戰敗,始決志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但是,鄭觀應和李鴻章的改良主義,讓他一度動念,而有〈上李傅相書〉。張作錦先生告訴讀者,這封信原有八千零三十字;莊政先生的統計,則為七千八百四十字。

一八九四年六月下旬,孫先生偕陸皓東行抵天津,持香港和上海友人的介紹信,拜訪直隸總督的幕僚羅豐祿、徐秋畦等,後者允諾相機協助,旋投遞〈上李傅相書〉。但是,李鴻章以軍務匆忙,拒絕延見,僅由羅豐祿代領得護照一紙,讓孫先生組農桑會出國籌款。

至此,孫先生更知清廷腐敗,無可救藥,乃於五個月後,創立興中會,成為職業革命家。十八年後,中華民國誕生,他擔任臨時大總統時,只有四十六歲。一九○一年,李鴻章即已過世,他若有知,是否後悔拒見這位績優生呢?

張作錦先生說得對,當時的大清帝國已百孔千瘡,無法彌縫,即使李鴻章見了孫先生,革命似乎也不能避免。革命血如花,林覺民烈士的遺文,就在《血花集》裡,將痛徹讀者的心扉千百年。一部中國近現代史,收納了千百位可歌可泣的人物,他們多半演出悲劇,令觀者掩卷太息,今後轉悲為喜,是我們的責任。

《今文觀止》猶未止,請龍馬繼續壯飛,讓人物次第復活,看事件真相大白,使讀者終於知曉,近現代史多麼豐饒。


【心裡畫】李進文/有些故事──遙寄
李進文/聯合報
圖/李進文
有些風景,始終學不會拒絕,例如借給雨和廣場一把眼淚。

有些心思縝密的林子善於把風,為了自由與野性──不該遭誰盜盡。

有些葉子,生來只為了提醒樹還活著;狠狠落下的每一顆水果,像拳頭,要將地球打爆似的。

有些夏花組黨結社,只是為了給你好看,要不就走著瞧。

你聽,你聽啄木鳥誦經──對著越來越大的空洞;要命的回音,四處飄零。

林子有潭,咳得深沉;有些倒影將你擺正,你發出微弱的水聲。

有些路啊,眼一閉腳一伸的瞬間,才察覺:盡頭是死去哪邊?

有些邊緣,一撕開,都是人。

有些炊煙,自天堂垂釣於蒼茫人海間,釣到一個家,慌忙一扯,斷訊了。

有些想寫──故事,故事啊一直停在鼻尖,像蝴蝶。

夏天,簡直如煙。有一天(譬如六月的第一個禮拜天)也有一人坐在窗與耍廢的坦克之間,咀嚼人民文獻,或者翻牆連線。


【聯副文訊】《今文觀止》入選香港《亞洲周刊》2023年度十大好書
聯副/聯合報
2023全球華人十大好書(非小說)揭曉,本刊專欄作者張作錦《今文觀止》入選十大好書之一,為台灣唯一入選的作品。

《亞洲周刊》2023全球華人十大好書(非小說)名單如下:

金觀濤《真實與虛擬:後真相時代的哲學》、鄭永年、楊麗君《中國敘事》、林小英《縣中的孩子》、郭建龍《失落的世界:新興國家發展的陷阱與教訓》、張小滿《我的母親做保潔》、金光耀《顧維鈞傳》、李歐梵《我的二十世紀—李歐梵回憶錄》、張作錦《今文觀止》、阿來《西高地行記》、張興軍《斷裂與新生》。

《亞洲周刊》指出,「張作錦的《今文觀止》以知識分子和文人的自覺,理清了近代的思潮脈絡,記錄了名人的文章言行,……以古喻今,思辨求索,對台灣重煥人文光芒很重要,對全球華人來講殊為難得,對島內青年彌補中國歷史的缺失更是關鍵。」「相對於吳乘權和吳大職叔姪在清初康熙年間編選的《古文觀止》,這本書所選用的『今文』更為廣泛,包括晚清半文半白體和民國白話文。其主要特點在於強調敘事的忠實和議論的懇切,與那些悠閒的『現代散文』有明顯的差異。這些文章精選出了曾經那些在關鍵時刻引起民眾共鳴的文獻,聚焦文壇史料,重新塑造了三十餘位時代人物的畫像,生動再現出他們的豐富經歷與時代印記。」(桂樨)


  訊息公告
用掌控感取代焦慮感,找回生活的節奏
從這幾年使用Action的經驗當中,我學習到最深刻的一課就是:不管是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上,如果想要用掌控感取代焦慮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絕對是把腦袋裡面雜亂的思緒、想法、計畫......,全部寫出來、視覺化到Action上。

老城甦醒 台中舊城區的文藝復興
台中舊城區,在清治時期曾是省城的預定地,亦是日治時期台中州廳的所在,管轄中彰投,更是縱貫線上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曾活躍歷史舞台,卻又一度褪去風華。幸好,近年一波波老屋再生、中央書局重啟、歷史建築修復、綠空鐵道啟用等,彷彿宣告台中舊城區的文藝復興時代已然來臨,為這座老城重新注入活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