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3年9月6日 星期三

李奕萱/對大海、生命的理性與感性:擱淺鯨豚救援志工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9/07 第5510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成為他者的過客】李奕萱/對大海、生命的理性與感性:擱淺鯨豚救援志工
柯凡/深情不悔
騷夏/中午吃什麼
 
 
 
心情札記
 
【成為他者的過客】李奕萱/對大海、生命的理性與感性:擱淺鯨豚救援志工
李奕萱/聯合報
圖/腦大

「該來基隆跟鯨魚游泳了。」在我第N次錯過擱淺鯨豚救援志工機會後,朋友訊息跳了出來。

在那之前,不是時間無法配合、剛好不在北部,就是志工班表已被填滿,還有一次填了班表,但輪到我前,鯨豚已離世了。只能說想當鯨豚救援志工,真的有點仰賴天時地利人和。

曾聽台南四草鯨豚搶救站的人員說,他有個朋友搬到台南,興奮表示想參加救援,結果直到那位朋友搬離台南之前,完全沒有活體鯨豚在南部擱淺;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位朋友一出國念書,立刻就有鯨豚進救援站。

「走!」不想再錯過,我回覆朋友,迎向第一次鯨豚擱淺救援。

和想像中不一樣的救援經驗

台灣的鯨豚救援分為南北兩區,北部由中華鯨豚協會負責,通常會送到基隆八斗子岸置中心,南部則是由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導,救援站在四草。

做鯨豚救援志工的難關除了時間,大概是交通。住在北投、沒有機車的我要去八斗子岸置中心,得去圓山或其他轉運站搭客運。第一次去時,客運在市區塞了一小時,我在車上乾著急,下車後又慌慌忙忙找不到入口,抵達時早就滿頭都是汗。

朋友在志工休息區等我,渾身散發在地住民的游刃有餘。他當時在基隆念海洋生物相關科系,在我各種錯過的這段期間,趁著地利之便,已參與好幾次鯨豚救援。

保定(幫助鯨豚浮在水面上、以免無力換氣)是一般人對鯨豚救援志工的印象,不過新手通常不會被安排下池,會先在岸上做紀錄。幸運的是,我去的是人手少的平日早班,再加上朋友非新手,就順帶獲得下水機會。工作人員熟練地指揮,沒有任何廢話,像工廠流水線一樣說明步驟:穿青蛙裝、消毒、戴手套和眼罩、再消毒、下池。

下水後,資深志工輕聲吩咐,這隻小抹香鯨身體會傾向一邊、靠在志工身上,所以太偏的時候要儘量扶正。我們這輪志工有四人,我和一個女生負責注意尾巴,不要讓它擦到牆面,朋友和另一個壯漢則在前面撐住頭部的重量。

那天小抹香鯨精神還行,可以繞著池子慢慢游動,水池不算小,但對這漆黑的龐然大物來說,簡直只是個水窪,游沒多少就要轉彎。第一次離鯨豚那麼近,我原本以為會很興奮,卻意外沒什麼感覺,只是有些緊張,手也有點痠。

時間過得很快,定時量心跳、呼吸次數外,就是把所有專注力放在鯨豚和自己的腳步上。等接替的志工來換手,出水池,脫青蛙裝,再打掃一下環境,結束兩小時的輪班。

我們準備離開時,剛好遇到獸醫來體檢、餵食,多待了一下。獸醫、攝影師和資深志工大陣仗下水,小抹香鯨卻不領情,不太願意吃眼前的透抽。空間瀰漫著一股腥臭,朋友說那應該是胃液的味道。

「有種沒做什麼的感覺。」我在池邊對朋友說。「那是因為妳沒有扛牠的頭。」朋友揉著他的手臂。

一回生二回熟……嗎?

最初想當鯨豚救援志工,一方面是因為從小就喜歡鯨豚,另一個契機則是讀了同學的野放經驗分享,她形容見到救援鯨豚回歸大海,內心無比感動。那種與生命的連結觸動了我,開始關注相關資訊。

不過現實當然沒那麼簡單,小抹香鯨幾天後就走了。「還以為牠狀況算穩定。」我難過地傳訊息給朋友。「怎麼會這樣覺得?」朋友淡定反問,似乎一點都不意外。參與更多救援及訓練後,我才真正體悟:「正是因為有問題,才會被沖上來,失敗是正常的。」

我的第二次救援在四草。那時恰好人在高雄橋頭駐村,一大早就看到四草收了兩隻糙齒海豚,緊急徵求志工。我望著還很空的班表猶豫:沒有機車、在南部形同廢人的我,有辦法去那邊嗎?但我聽說過,橋頭從以前就是高雄和台南的交通銜接處,代表沒有很遠吧?我盤算各種轉乘方法,直到搭上火車、公車、走到救援的白色帳篷前,才真的確定雙腳和大眾交通工具是萬能的!

帳篷內的兩隻糙齒海豚疑似是母子,救援人員讓牠們能看到彼此、減低不安,可是小隻的還是不斷哀哀號叫,掙扎要往比較虛弱的大隻海豚那邊游,讓人很是心疼。

糙齒海豚體型較小,一、兩個人就可以顧一隻,我和一個救援人員扶著大隻海豚,一邊幫海豚潑水保濕,一邊低聲閒談。他熱情又有問必答,滔滔說著以前救援的糙齒海豚有多膽小:「有一次卡車經過,聲音比較大,牠就嚇死了。」他跟我朋友一樣,是學生物的人,對生死司空見慣,閒談般對其他救援人員說:「明天搞不好會『中心見』。」──如果送到中心,剩下的工作就是解剖、去除血肉、留下骨頭。

晚上匆匆趕到的志工就不同了,他們和我比較像,對於生命的逝去,需要花時間習慣。一個資深志工也是從高雄來,載我回橋頭的路上,他細細訴說過去:他第一次參加救援就成功野放,可是下一隻卻在他懷裡死去,令他震撼不已;他也曾跟一隻救援的瓶鼻海豚很親近,可是之後卻得知這隻海豚因為太親人,野放後被人類小孩騎在身上,讓他不知該怎麼拿捏與救援鯨豚的距離。

這讓我想起每次關注救援消息時,那種複雜的心情──希望累積經驗,也有一點私心想要近距離接觸鯨豚,可是又知道,需要志工就代表有鯨豚性命垂危。

理性的研究人員、滿腔熱血的志工,不同角色的心境好不一樣。不過,或許正因為結合了這兩者,才能完成一次次的救援吧!

柯凡/深情不悔
文/柯凡/聯合報
我本在北部工作、前途看好,但因母親過世,擔心父親生活會頓失所依,興起返家照顧的念頭。新婚妻子為了圓丈夫盡孝的心願,竟然二話不說,隨我搬遷。

不料,回南部後竟是噩夢的開始,除了須重新適應生活外,兩個妹妹袖手旁觀、處處從中掣肘,更增添我們侍奉的壓力。妻子將所有的苦一肩扛下,導致身心俱疲,接連染上重症、罹癌,我看了很不捨,而她始終不曾說後悔嫁給我。

她原是個思想前衛的新時代女性,卻為了我甘心在家相夫教子,長期照顧脾氣古怪又挑食的公公,且在同一屋簷下相處三十多年--若沒有她的忍辱負重,讓我工作無後顧之憂,我不可能順利退休。

問她何以有如此毅力?她淡然回答:「公公是先生的父親,既然深愛丈夫,就該愛屋及烏、全力照顧好公公啊。」往後我唯有更加疼惜她,或許才能稍彌補這些年的遺憾。

話題徵文:愛的魔力

(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9月底)

為了仰慕或親愛的人,有時我們奮不顧身,為對方達成或大或小的心願,有時我們犯傻犯錯,事後或自嘲或懊惱。歡迎來稿分享你的故事。

文長35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愛的魔力」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騷夏/中午吃什麼
騷夏/聯合報
「中午吃什麼」的LINE群組,通常在十二點跳出橘色訊息。

「咖哩嗎?」「還是要吃計程車?」「不然基督教好了?」

討論午餐吃什麼的內容充滿只有群組內的同事才聽得懂的簡語,以上如果要白話翻譯,大約是:想吃慈祐宮附近的日式咖哩飯嗎?還是要吃公司巷口因為臨停方便,所以很多計程車司機會去吃的炒飯店?那裡料多飯也多,老闆動作又快。還是想吃八德路公車牌前的雞排飯?因為老闆篤信基督教,在每桌的玻璃墊下都放著不同的《聖經》語錄。記得上個月剛來的新同事,因為下樓的電梯擠不下他搭另一台,後來就和我們走失了,一度很擔心他會跑到鄰近的長老教會門口乾等,日頭赤炎炎,等到又餓又尷尬。

我也開誠布公地告訴新同事,經過一個上午辦公室的高壓蹂躪,中午吃飯是彌足珍貴的喘息時間,如果想吃什麼或是今天想一個人吃,千萬一定要任性做自己,特別是疫情以後,自己一個人吃飯,衛生又天經地義;連吃個飯都覺得被勉強,工作大概也會做不久。甚至,像是打遊戲一樣,可以隨時加入別的群組。

會一起吃飯的群組,不一定是同部門的同事,但一定有某種程度的氣味相投。「中午吃什麼」群組口味偏甜,這並不指飯後會來一杯手搖飲的意思,那是另外一群。偏甜是南部口味,例如感慨肉羹湯不會甜、嗜吃冰糖煙熏滷味、大推甜鹹甜鹹的滷肉飯、薯條會沾蛋捲冰淇淋這種吃法,比對各自來歷約莫都是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的子弟,我們都曾有看到北部的豬血會做成米血糕,上面加花生粉和香菜,嚇到不要不要的集體記憶,主因南部的米血糕多用禽血,雞血或鴨血鵝血,清燙,清蒸或煮成湯,只沾醬油佐薑絲。或是咬下蔥油餅瞬間發現裡面竟然沒有肉燥,就是真的只有麵皮加蔥!也是有感北部物價比較高的頭幾筆震撼教育,這些都是來自炎熱乾燥的南方,上台北讀書或工作,人生才第一次見識除濕機和烘衣機的我們,舌頭裡的飲食回憶。

當然也會偷聽隔壁桌的北部人同事,他們連假去南部吃了什麼?嘉義的哪間噴水雞肉飯、台南國華街必吃十家店、高雄鹽埕區鴨肉排隊很久……飲食習慣很容易戰南北,笑而不答是最好的回應。社畜的午餐時間,我只求安靜地「惦惦呷三碗飯」,當然偶爾也是會八卦、會交換情報:彼個誰人賣了自己那一份祖產的幾分地,換來買天龍國的一間小兩房,一間小籠子。

中午吃什麼?東西南北吃得開,吃什麼都好。

 
 
 
訊息公告
 
 
 
 
Way to go! 不是「走這條路」,教你如何「讚美」別人跟「回應讚美」
Way to go! 是一個口語化的表達,通常用來表示「對某人的稱讚、鼓勵或祝賀」。今天帶大家認識幾個讚美與被讚美時可以說的英文實用句,讓我們用英文學會更多讚美的表達,讓我們的言語充滿溫暖和善意,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被珍惜和被肯定的美好。

揪出傷害腸胃壞習慣 跟拉肚子、便秘、胃肚肚說再見!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從進食開始,到消化、吸收,以及最後的排泄,都與腸胃功能息息相關,每天吃的食物、飲食習慣及日常作息,都會直接影響腸胃功能,保健腸胃可不能忽視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這些壞習慣可能會傷害腸胃功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