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里鹿/從阿祖努力到曾孫終於開花結果的鳳梨栽培紀錄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6/06 第5446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里鹿/從阿祖努力到曾孫終於開花結果的鳳梨栽培紀錄
騷夏/和青江菜差不多
李明晃/不要說再見
 
 
 
心情札記
 
里鹿/從阿祖努力到曾孫終於開花結果的鳳梨栽培紀錄
文/里鹿/聯合報
從阿祖努力到曾孫終於開花結果的鳳梨栽培紀錄。圖/TANK

大家都知道的,歷史地理課本都有提到過的航海探險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在西元1492年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接著,哥倫布於西元1493年抵達西印度群島,在加勒比海上的瓜地洛普島發現了鳳梨這種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奇異水果。對這群在海上漂流、需要限制飲用水的航海員來說,上岸後吃到一片充滿水分和糖分的黃色果實,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在漫長的旅途中,他們終於能夠舒爽地解渴了!

哥倫布的航海紀錄上寫著:「它的形狀像松果,但大小是它的兩倍,而且味道很好。您可以像切蘿蔔一樣用小刀切割它,打開來呈現的果肉,看起來吃了會變得很健康。」

鳳梨這樣特殊的水果,在被哥倫布發現後的五十年間,於西元1548年的記載中,已經傳播到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的各個島嶼,大家皆開始種植,甚至擴散至整個熱帶美洲,抵達了法國人居住的馬丁尼克島,俗稱的花之島。這就是鳳梨這個純種熱帶水果被法國人知曉、被凡爾賽宮的主子們奉為上賓的開端。

讓—巴蒂斯德.迪.泰爾特,這位神父兼植物及鳥類學家,於西元1667年出版的《安地列斯群島通史》中,首度稱鳳梨為水果之王。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上帝為它戴了王冠。書本上是這樣記載的:「我在這裡可以明確地封鳳梨為水果之王!因為,它就是世界上最美麗且最美味的水果。正因為如此,國王們的國王--上帝在鳳梨的頂部戴上了如王冠般的皇室標誌。」

至此之後,歐洲的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布道時,只要有機會,便會一手拿著《聖經》,一手拎著稀有的舶來品鳳梨,宣揚這是上帝偏愛的水果,不但可以止渴,且餓了可以食用,生病可以用來醫治,其葉子還能做成纖維編織成衣服。

鳳梨成了專屬於貴族皇室的特供食材,在那個法國路易十四、十五的年代就是皇室才能使用的奢華代表。在這邊,我們就要來談談,關於一幅現存於法國凡爾賽宮之鳳梨肖像畫的故事。

鳳梨身為一種原產地離歐洲超級遠的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熱帶水果,一直到十七世紀後期才首次被引進法國宮廷、提供國王享用。當路易十四首次品嘗到這款來自熱帶雨林的異國風味時,立刻就陷入狂熱喜愛,並將其真正認證、冊封為水果之王!甚至曾經出現過一個太過浮誇的傳聞:當路易十四第一次拿到鳳梨時,太渴望品嘗它,以至於直接咬了下去,嚴重地傷了上唇(是有多狂熱?)。

路易十四的御用園丁讓—巴蒂斯特.昆提涅,則得到國王的命令,於西元1642年將第一株從新大陸運來的鳳梨苗孕育於盆栽中,無奈出生在熱帶地區的鳳梨苗,遲遲無法在凡爾賽皇家植物園的溫室裡本土育苗成功;畢竟,對鳳梨來說,凡爾賽宮實在是太冷了啊。事實上,連育種苗都很難活著抵達法國,就算成功地種到溫室盆栽裡,寒冷的天氣依然很快就殺死它們。

也因此,凡爾賽宮的花園裡,一直有著時不時從遠方運來的成熟鳳梨盆栽供國王、貴族們觀賞,最高紀錄是同時間種了四千盆之多!不意外地,鳳梨也成為了宮廷裝飾藝術的新寵,例如床罩壁飾椅布等紡織品、宮廷內部的壁雕設計、家具和藝術品的靈感來源等等。而在凡爾賽宮廷中最常見的鳳梨享用方法,則是拿來當冰品甜點調配--也就是鳳梨雪酪!

西元1690年,太陽王路易十四與西班牙的查理二世締結了一項新條約:將伊斯帕尼奧拉島割讓給了法國,並更名為聖多明哥,也就是今天的海地。海地原為印第安人部落阿拉瓦克族居住地。西元1492年哥倫布航行至此發現此島。想當然耳,這個島上種植了許許多多的鳳梨,凡爾賽宮廷內也就有了更多管道獲取水果之王鳳梨。

時光飛逝,路易十四的繼承者,他的曾孫路易十五的皇家園丁,在試驗各種催熟的方式之後,於西元1733年12月28日終於成功地培育出第一顆法國本土產的鳳梨呈給國王。路易十五二話不說地傳喚宮廷肖像畫家讓—巴蒂斯特.烏德里,將首顆本土培育的鳳梨,以皇室成員肖像畫同等級的概念記錄下來。很快,鳳梨也成為了路易十五喜歡的水果之一,並迅速蓋起一座專屬鳳梨培育、每年需耗費一千圖爾里弗爾(livre tournois,中世紀法國貨幣單位),大約等同於今日九十六萬五千元台幣的維護費用之新溫室,而這個溫室所培育出的本土產鳳梨,也成為當時法國皇室最流行的外交禮品。

直到西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在那個凡爾賽宮的年代,溫室裡的鳳梨們,一直都是以一顆鳳梨一個盆栽的模式在進行培育。也因此我們看到的那幅西元1733年所繪製之第一顆法國本土培育成功的鳳梨肖像畫,是一株長在大盆栽裡的帥氣鳳梨啊!

●摘自麥田出版《聽說勇者才有資格吃孔雀?》

騷夏/和青江菜差不多
騷夏/聯合報
交稿了,私訊問編輯還喜歡嗎?得到一個回答:「和青江菜差不多。」

「?」

未說先猜編輯今天心情應該很好,才會有興致想跟我講這種五四三,就像是擲筊得到笑杯,讓人不得不繼續問下去。和青江菜差不多,究竟是指喜歡還是不喜歡呢?自己也是編輯,有時候收到作者熱切寄來的稿子,冷感或熱切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我其實很喜歡「和青江菜差不多」這個答案。在我的理解,青江菜原則上不是一種太會樹敵的菜,菜飯多會用青江菜,煮軟還是很好吃。自助餐便當配菜也常出現青江菜,大概就是不上不下、普普通通,還可以接受的意思吧?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有人會不喜歡青江菜嗎?肯定是有。有沒有深惡痛絕的呢?我想應該也是有吧。想到家人曾說過的當兵經驗,青江菜在部隊吃到會怕,正和我交手的編輯是位男生,我忽然沒有信心了起來,該不會他也有青江菜吃到怕的陰影?他說:「和青江菜差不多。」指的是負面表述?

「到底?」我繼續追問。訊息很久以後才被已讀,接下來是一連串貼圖,我的解讀是,可能剛剛本來要和我聊天,忽然又忙起來了。

到底為什麼要問這種為難別人又為難自己的問題呢?看起來就像問別人:「今天穿這樣好不好看?」不是,我並不是期待得到男友視角或女友視角的甜蜜答案。編輯和作者之間微妙的關係,有時候並非像是雇用或是欠債人和債主,我會比較同意像是教練和運動員。我這樣問,其實想說的是:「今天我在單槓上轉了三圈,請問動作還可以嗎?」身為作者我要問的是這個。

「和青江菜差不多。」這個回答真的太高,幾乎要挑戰我生涯高度,不管是身為作者的我,或身為編輯的我都沉吟良久。抑或是稿子他根本還沒看呢?這只是編輯的機器人回覆,幽默創意,有贏ChatGPT。

我又交稿了,這次是另一家媒體比較不熟的編輯。

「請教稿子還可以嗎?如果有需要調整,再和我說,祝好。」這是我交稿信的慣性用語。

不熟編輯回信了:「不鬆不緊剛剛好,像是穿起來舒服的衣服。」

好、好、好喔,看來大家都很會。

李明晃/不要說再見
文╱李明晃(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園長/聯合報
不要說再見。圖╱李明晃(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園長)

外型看起來像貓咪的石虎,與家貓主要的區別在於耳後的黑底白斑紋,以及眼窩長長的白色條紋等。雖然兩者可愛指數不相上下,命運卻大不同:經學者推估,台灣石虎數量僅剩三百至五百隻,屬於瀕危狀態,而同樣是台灣原生貓科動物的「雲豹」,則已被認定滅絕。

石虎生活在淺山地區,面臨開發導致的棲地破碎與消失,加上是夜行動物,不時發生路殺事件,非常需要你我持續關注,並支持相關保育行動,為牠們爭取生存空間。

 
 
 
訊息公告
 
 
 
 
買紅茶、沙士也能減碳?解密超商「負碳商品」實驗場
如果用來抵換的碳權高於製造過程的碳排,就可稱為負碳商品。於是,全家「負碳商品專區」上,專挑有碳足跡標籤的產品,可以知道整個製程排了多少碳,所以大家熟知的麥香紅茶、黑松沙士和可口可樂等,在這貨架上就變身成了負碳商品。

原來這些beef跟牛肉都沒關係
最近很流行的一檔美劇《Beef怒嗆人生》,有些學生覺得很疑惑,beef不是牛肉嗎?「牛肉」這個主題有什麼梗呢?今天就來看看一下beef這個字,經常出現在美國人日常,但和牛肉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口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