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王意中《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新書分享會★★
★姜泰宇《洗車人家》新書分享會★
在《允許自己選擇愛》書裡,五子登科又帥氣迷人的男人來找馮以量,「諮詢」。一開始他拉不下臉掏心自訴,其實與妻小遙遠疏離。但是以量的涵容寬納使他很快地託以信任。對照當下的家庭狀況,他跟著回溯兒時──那天他跪下哭求爸爸不要離開他。他再也壓抑不住…… 「爸,為什麼你不愛我?」他哭道。 「生命裡頭很多『為什麼』是找不到答案的。」以量說。 我們不斷地問「為什麼」,想為自己的受困找出原因,但是確實,生命裡許多「為什麼」是沒有答案的。它就是發生了。它已經發生了。它就是會在那兒。與其把自己當成永遠的受害者,向別人索求同情,要不要換個方向,自問:「這個情況,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就像也曾重重受傷的以量一樣,邀請你同練習這麼告訴自己:「即便沒有人來愛,我也值得被自己去愛。○○,請放心,我會愛著你。」 是的,每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都值得被愛、被珍視,那是身為一個人的權利;但有時,父母自身的傷痛,讓他們無法傳遞愛給孩子,由李崇建和甘耀明所共同書寫的《薩提爾的守護之心》,細膩又動人地訴說大人應該如何先覺察與療癒自己,也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啊。
你明明渴望愛,為何盡是用恨在索求?
•薩提爾模式家族治療。 •馬來西亞家庭關懷及家族治療推手,完整重現家庭雕塑歷程。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 ●市面少見,專門解決兒童、青少年焦慮的臨床心理專書。 焦慮是警訊,提醒我們: 孩子內心在受苦,無法解決,需要我們更細膩去觀察、去瞭解、去協助。 孩子不說,不表示沒事。 ●焦慮未好好處理,將成為跟著孩子一生的噩夢! 「我警告你,如果你偷書被我抓到,你就完蛋了!」 書店老闆隨口一聲警告,卻在男孩心裡烙印上巨大汙點,引發害怕犯錯的無盡壓力。從此,他寫字一定要用尺才覺得工整,而寫錯字 ★資深心理工作者重磅專文推薦(詳見本書內頁推薦序): ◎「我沒見過馮以量,但我毛遂自薦為他的書宣傳。以量的坦誠與開放,讓我揭開書頁即震撼。」──李崇建(心理導師) ◎「作者並不以專家自居,小心翼翼接住一顆顆受傷的心靈,溫柔引導他們找回陽光。我看到一顆溫柔的心。」──趙文滔(伴侶與家庭治療師) ★感動推薦:周志建(資深心理師)、許慧貞(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入圍《最後抱他的人》作者)、彭菊仙(知名親子作家)、謝依婷(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 「以前我多麼想要快點離開這裡,現在它竟然屹立在這兒,等我回來療傷。原來我的家,也有充滿溫情的一面。為何當初我只看到恨與傷害?」──馮以量 ?把傷害還給過去,力量還給自己。? 十歲時,父親遺下巨債,離家出走;十三歲時,父親回家了,不久卻癌末過世;十八歲時,母親也罹癌走了……年輕的以量連遭重創,三度自殺未遂。但隨著由求助者成為陪伴許多脆弱心靈成長的助人者,亦幫助他明白了:心裡那個無底的黑洞一直都會在,那是自己的一部分──然而,我們能為黑洞點亮光。 在本書裡,他如實還原與協助對象的對話、互動歷程,引領我們不僅閱讀著這些真實蛻變,更深入諦聽自我內心。 •男人說:「我從小就告訴自己,長大後不要像爸爸那樣不負責任。可是,我現在卻把自己的家弄得一敗塗地!」 (其實,我們往往在複製與自己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模式。) •母親說:「請你修理我的孩子!」 (但孩子只是一面鏡子,反映了家庭互動的病態,並不是病態的本身。) ?愛自己,為何要允許?? 因為允許自己不再扮演受害者,寬容自己值得擁有愛,才能真正為自己負責,脫出桎梏,創造新生。生命裡的許多「為什麼」是沒有答案的,我們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把傷害還給過去,力量還給自己。 不是明天。就是現在。 作者簡介:馮以量 ──活著,就是離不開「生死」及「家庭」。我用這一生的心力在這兩大課題裡持續學習,至死不渝。 •資深輔導與諮商工作者、醫療社工 •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前副會長 •2009年新加坡總統頒發「醫療仁心獎」 •2011年《星洲日報》(馬來西亞最具影響力的中文媒體)讀者票選「最受歡迎作家」 •2011年入圍馬來西亞十大傑出青年 澳洲南澳大學社會科學(輔導)碩士。二十多年輔導領域與安寧療護實務經驗,輔導超過千對夫妻及青少年,陪伴超過千位臨終病人及喪親者,開設兩百餘場有關家庭關懷及臨終關懷深度學習工作坊,並進行過八百餘場演講(觀眾總計超過四十萬名)。 授權及參與三十餘場改編自《善終》的戲劇公演、十餘場改編自《把愛帶回家》(台灣版《允許自己選擇愛》)的戲劇公演。二○一八年,舉辦馬來西亞的首次生死特展。 曾任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安寧志工督導、新加坡雅西西慈懷病院資深醫療社工、新加坡善友輔導中心輔導員兼訓練部主管。 現為馬來西亞孝恩集團輔導與諮商顧問兼部門主管,並擔任馬來西亞已亮出版社執行長。 著有《允許悲傷》、《最好的告別》、《已亮的天空》、《尋找光和愛》、《陪你到最後》。 *書中主角們的基本資料已更改,作者只保留彼此的真實互動及對談。
愛是體驗性的,愛不是一個道理。 一本給父母、老師「應對」自己 與孩子的心書。 薩提爾:「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個問題。」 運用薩提爾的好奇對話,才能真正觸碰到孩子行為底下的聲音,接住孩子正在墜落的心。 當孩子犯錯或受挫,身為父母或老師的你,是否曾經: •指責、批評孩子? •對孩子說滿口大道理? •恐嚇孩子:「絕對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淚眼訴說:「我已為你犧牲一切。你就不能乖一點嗎?」 父母或老師的這些行為,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滿焦慮、生氣、害怕、痛苦,或自責、內疚等各種情緒,但是當父母或老師不自覺地落入建議者、說教者、壓迫者、指責者的角色時,這並無法真正協助孩子,只會將孩子愈推愈遠。 但孩子令人惱怒的行為,只是表象。孩子更需要被傾聽與接住的是他在乖張行為之下,那一顆以叛逆、爆衝或冷漠所包裝起來,但內在其實孤單、脆弱又惶恐的心。 運用薩提爾的好奇對話,能讓父母或老師真正觸碰到孩子行為底下的心,那也是孩子更內在、更完整、更想被傾聽的靈魂。不過,在過程中,父母及老師的內在傷痛可能會被挑起,因為在成為父母或老師之前,許多人早已是千瘡百孔,內心受傷的大人,因此,大人覺察自己,療癒與照顧自己的內在就更顯刻不容緩與重要。 李崇建與甘耀明繼《對話的力量》、《閱讀深動力》之後,兩人再度攜手。期待這本溫暖、動人的教育新作,能讓孩子與大人都被深刻理解,並擁有愛與被愛。 作者簡介: 李崇建 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曾於體制外中學任教七年,創辦「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曙光千樹」。目前為自由工作者,在「長耳兔心靈維度」開辦工作坊。 擔任台灣曉明女中特約作家;南投佳音、溪湖佳音教育顧問;台北貞誠文理補習班教育顧問;香港自然學校顧問;馬來西亞藝樹村人本幼兒學園顧問;馬來西亞小樹成長學員顧問;馬來西亞從上從善教育中心顧問;馬來西亞耕讀軒顧問;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中心顧問;新加坡耕讀園顧問;汶萊思學坊顧問;鄭州貝斯特學校品格教育總監;西安貝曼薩提亞中心顧問。甘耀明 曾獲國內多項的重要文學獎,目前專事寫作。 出版《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殺鬼》、《喪禮上的故事》、《邦查女孩》、《冬將軍來的夏天》,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博客來華文創作年度之最獎。而《邦查女孩》更獲2015台灣文學金典獎、「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2016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2016文化部金鼎獎、2016紅樓夢決審團獎。
★王意中《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1年2月21日(日)14:00-16:00 地點:到手心裡的小書店(桃園市蘆竹區桃園街164號) ★姜泰宇《洗車人家》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1年3月6日(六)10:30-12:00 地點:晴耕雨讀小書院(桃園市龍潭區福龍二段169巷181弄30衖90號)
我們徵求書籍的出版稿件→ aquarius@udngroup.com,郵寄的稿件,若需退稿,請附上回郵信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