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劉靜娟/一麻布袋依稀彷彿的往事

聯副電子報
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6/15 第672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劉靜娟/一麻布袋依稀彷彿的往事
【星期五的月光曲】侯延卿/抱怨完了,就可以面對生活
【慢慢讀,詩】廖偉棠/沉默如何顫動

  人文薈萃

劉靜娟/一麻布袋依稀彷彿的往事
劉靜娟/聯合報
圖/Hanna Chen

那時有首很流行的曲子,只記得其中一句詞「星星迷了路」。我打毛衣打得昏天暗地,日夜無光,感覺星星真的迷路了。阿霞的國語不標準,念童書給孩子們聽時,曾把狗爺爺過生日,念成狗牙牙過生日;現在她教孩子唱星星迷了路,即使把歌詞教錯,我也無暇糾正了……

每次換季整理衣服,都會在櫃子裡看到一件「壓箱」的絳紅色毛衣。

馬海,手織的,至少有三十年不曾穿了。氣候變遷,台灣的氣溫愈來愈高,這麼暖的毛衣只宜室外,進到室內坐不住;套頭的,又不好脫。

每次看著它,想著難道送掉?可是捨不得,我自己打的毛衣僅存這件了。不如在家裡穿吧,隨時可脫。結果,也只這個冬天穿過一次。

打毛衣是我這一輩子少數曾經沉迷過的「活動」。

剛進入《新生報》時,才二十出頭,見識少,人靦腆,經過編採大辦公室進出副刊室的那段路,走得有點艱難,幾乎目不斜視。

幸好認識了資料室、長我約十歲的儲姊姊。她是上海小姐,時髦、自信,與我投緣,就像個姊姊一樣「護衛」著我。

她在報社工作多年,先生又是報社主管高層,與同事們都很熟。有時她會說某某人不時借機會到副刊室,「只是外表稱頭,不要理他。」或某某人會跟著我到撿字工廠,「採訪本事厲害,稿也寫得好;但是愛玩會花錢,白相人一個,不適合做朋友。」白相人就是指愛玩會玩的人。

每次她這麼說,我就失笑,說她神經過敏。她應該「護衛」的倒是一位白皙甜美的女記者。她極有魅力,連她採訪過的一位科學大師,都為她忽忽若狂;更別說編採組那幫男人了。他們圍繞著她轉,說說俏皮話逗趣也是好的,也有人追求她,鬧出一些事。後來她寫了一本以那段日子、那些同事為背景的小說,在新聞界很引起騷動。

儲姊姊講話直爽嗆辣,與編採部同仁有「哥兒們」的交情,他們不時被損幾句,也只能笑笑。晚餐常五六個人吆喝著一起去吃,有時我也被她拉著同行。我生平第一次吃泡饃是在武昌街騎樓;吃刀削麵、貓耳朵麵是在中山堂前的山西館。因為她,我這個來自中部小鎮的土包子才多了一點味蕾經驗。

有時,我們兩人就近在中華商場吃水餃酸辣湯。有伴真好,一個年輕女孩單獨進館子吃飯,到底不自在。

儲姊姊講話很快,不時冒出幾句上海話。我是不懂,但即使罵人的話,從五官秀麗、穿旗袍的她口中說出來,有一點像在讀上海灘小說。還記得她說「阿拉上海人」那神氣的腔調。意思是我是上海人。

她織毛衣的速度也非常快,是我眼中的打毛衣專家:搭公車、看電視打,連在漆黑的電影院裡也能打。反正熟練,不必用眼睛。

我珍藏著幾捲英國毛線;十八九歲時英國筆友送的。我從來不敢奢想自己打,只有一捲黃色的,讓鄰家姊姊用機器織了。有一年,過年前給孩子買毛衣,看來看去都是龍料混紡,不是真正的毛織品,才興起自己來打的念頭。當然,也因為身邊有「儲老師」可隨時請教。

她建議我買馬海毛線來打;線粗,蓬鬆,用粗棒針很快就可以完成。而且,特別暖和。

首先,她教我如何把一捲一捲的毛線「盤」成球狀;還有,一定要拉出球心中的線頭來打,才不會毛線球亂滾。

然後,從兩針上兩針下打衣服的鬆緊下襬起,再一路平針打上去;每打一小段,我就攤開來審視,歡喜得不得了。

報社工作忙,帶稿子回家看是常態。那時,兩個兒子尚稚幼,雖然家有女工阿霞幫忙,打毛衣的時間畢竟極有限;所以,我要阿霞不必忙打掃,也不一定要煮飯,照顧孩子們就好;有時中午只麵包、麥片就打發過去。

為了打毛衣,我變得很珍惜時間,十分鐘二十分鐘都不輕易浪費;甚至希望像儲姊姊那樣,可以一心二用,拿起棒針,就打開電視機的拉門。可是,我哪有那個本事,能利用的頂多廣告時間而已。還得提防孩子忽然把棒針抽出來玩,害得我哀號。

晚上孩子們睡著了,我才可以專心「趕工」;織毛衣不會打瞌睡,我經常打到半夜,甚至曾打到清晨兩點。從來不熬夜的我,為了打毛衣破紀錄了。

這麼單調的一針一針的動作,為什麼會讓我如此沉迷?

就是單調,不必多思多想,人才能整個沉穩下來;尤其在慢慢熟練之後。

何況,從平針再學會打花,看著它「一暝大一寸」,再長成一尺,太有成就感了。

我最厲害的一件成品是淺金黃色套頭毛衣,花了二十多個「工作天」。長版,幾乎可以當迷你裙穿了;耀眼,配長褲非常帥氣。一位百貨公司的櫃台小姐很驚豔,問可不可出工錢,請我打?

當然不行,孩子的還沒完成呢。那時有首很流行的曲子,只記得其中一句詞「星星迷了路」。我打毛衣打得昏天暗地,日夜無光,感覺星星真的迷路了。阿霞的國語不標準,念童書給孩子們聽時,曾把狗爺爺過生日,念成狗牙牙過生日;現在她教孩子唱星星迷了路,即使把歌詞教錯,我也無暇糾正了。

我還對自己在晨曦中打毛衣的畫面很陶醉,想著慈母手中線;想著以後老了,白髮蒼蒼了,在窗前曬太陽,打毛衣,腳邊有一貓或一狗酣睡,或玩毛線球,多幸福!

打到眼中、心裡都是毛衣,在公車上看到好看的毛衣,研究著幾針上幾針下,問人家怎麼打,到站了都不曉得下車。

後來黃色的母子裝,兒子的也只完成一件,另一件只好買現成的。

這件絳紅色套頭,可能是次年織的吧?不記得了。V領,前襟打麻花,現在看看,覺得不可思議,原來我曾經那麼厲害。當然,包括接袖子,織領口,都得靠儲姊姊一步一步指導。

英國筆友送的毛線金黃褐與綠灰混色兩種,都很典雅。前者請小姑幫忙打了一件尖領套頭,輕便好穿;穿舊之後,給我們的狗套在身上擋寒流。綠混灰的打給母親穿,是開襟有領的。

有一天,把收在頂櫃一口多年不曾動用的皮箱拿下來,期望會在裡邊看到我那件金黃色毛衣;開箱,竟沒有。不像是捨得送人的衣服啊。

兒子的小毛衣也沒有,它倒是很有可能送給小妹的兒子。如今這些表兄弟都已「紛紛」跨過四十,甚至五十了!

再想到毛線存貨,從臥房的頂櫃中找出來,我的天!緊緊擠著壓著,竟然仍有一大袋!多大袋?相當於農家用的麻布袋。那時有多瘋狂,以為自己可以大幹一場嗎?它們沒有成為毛衣,只是收藏著依稀彷彿的往事。

最教我震驚的是,原以為打好曾穿在母親身上那件,竟然是半成品!只是打好了後面一片,一條袖子和一片半的前襟;打好的那片前襟是有口袋的。

年代久遠,記性不可靠,可能是我自我催眠,三年前一篇文章裡我竟然寫著,「毛線墨綠色帶灰紋,很高雅;但不是馬海,不能用粗針棒,前襟又要開釦,難度較高。一次一次請教同事後,才終於完成。母親幾次出遊,常會穿它,可見她對這件毛衣是滿意的。」

竟寫得「有腳有手」,真可怕!我是夢遊了嗎?還曾惋惜母親過世後,沒有把它拿回來作紀念呢!可以肯定的是,母親聽到我在為她打毛衣時,一定會說,「無閒無工,免遮爾(這麼)了時間啦。」

為什麼沒有完成它?打毛衣的熱度降低了?開襟、織口袋畢竟難多了。儲姊姊很有耐心,應該沒有被我惹毛才對。

後來她移民加州,過得很愜意,有時搭賭城的「發財車」去拉斯維加斯一日遊,玩吃角子老虎。「免費接送招待像我這樣的老太太。說是發財車,是釣遊客的錢,他們發財。」偶爾寫封航空信,薄薄的信紙上龍飛鳳舞;意猶未盡,再寫到周圍的空白處。副刊同事們讀得好笑,說這個人從年輕就率性,竟然每封信都要人家轉著讀。

她極力邀我們去玩,開開眼界。有一年副刊室兩位大姊參加了旅遊團,和她見了面;儲姊姊搶時間帶她們去觀光五星級大飯店。回來後,她們笑說飯店光是洗手間都很富麗堂皇。

這些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

摩挲著這件年輕時親手打的毛衣,想著歲月果然如梭,我一下子就老了。但是退休後,想都沒有想過毛線存貨,更沒想到重拾棒針。做不成沐浴在陽光中打毛衣的幸福老太太;倒是有一年曾在布拉格買了一個戴圓框細邊眼鏡、梳髻、打毛衣的老太太布偶。胖墩墩的,很可愛。小小擺飾,如今也舊了。


【星期五的月光曲】侯延卿/抱怨完了,就可以面對生活
侯延卿/聯合報
夏夏(右)、林蔚昀。 (圖/本報記者林俊良攝影)

5月29日的月光曲,由夏夏、林蔚昀朗讀作品,朱國珍主持。詩人夏夏最近出版散文集《傍晚五點十五分》,把平凡瑣事和疲憊到瀕臨崩潰的生活寫成如詩的記憶。林蔚昀在2013年得到波蘭文化部頒發的「波蘭文化功勳獎章」,去年出版的《憤世媽媽》應該列為在生活中奮鬥的媽媽們的聖經。這一夜,三位女作家暢談坐月子和家庭生活,已婚女性心有戚戚,已婚男性可以參考,即便單身讀者也聽得津津有味。

林蔚昀的老公是波蘭人,沒有坐月子的概念,第一次看到月子餐用的米酒、藥酒時,幾乎抓狂,「妳在哺乳,怎麼可以吃有加酒的麻油雞?」林蔚昀被老公指責,難道不怕孩子的大腦受損嗎?林蔚昀生兩個小孩,兩次月子都只坐半套,最後皆以夫妻吵架收場。她朗讀〈坐月子〉一文,文末提到,為了保持現有家庭的完整和獨立,只好割捨原生家庭的援助,才得以換取安靜的休息──不過,這份安寧,其實只是自我安慰的說辭。

「坐月子就是要讓心情好,度完假就心甘情願做牛做馬。」夏夏與男友從交往到結婚都處於長照的過程,忙於照顧父親,無法度蜜月,坐月子就成了另類蜜月之旅──夫妻同住月子中心當作度假。

約莫三、四年前,夏夏的父親因中風而失智,三個月後,母親因急性病症,病發三天就過世了。母親走得突然,來不及交代後事。一年多之後,夏夏為了重溫媽媽的味道,想學母親做年菜,尋找母親生前烹調用的金門高粱,才意外發現家中存摺、印章,竟放在收納灌香腸器具的櫃子裡(可見灌香腸在媽媽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林蔚昀朗讀〈女人的肖像〉,用35種「痛」表達女人的辛苦。當然,男人也有他們的辛苦。但有很多痛,只有女人會經歷到。由於社會壓力,女人好像不能抱怨。有人說,抱怨會讓心情更糟,應該用其他方式轉化心情。但是女人又不是聖人,已經有那麼多痛、那麼多苦了,為什麼還要壓抑自己?因此林蔚昀創立「憤世媽媽」粉專,希望以幽默的抱怨抒發情緒,抱怨完了再回頭溫良恭儉讓,照顧老公和小孩。

夏夏渴望擁有自己的房間,可是現實上無法達成。後來發現,寫作就是自己的房間。為了騰出時間寫作,她常一心多用,甚至在廚房裝設三個爐頭,務求每餐快速上菜。所有時間東掐西省下來,一周才擠出一個下午可以寫作,而且那個下午還很容易消失不見。例如突然要開會,或者連假(最痛恨連假),一有連假,那一周就沒辦法寫作了。她認為,寫散文是一種很好的發洩,寫詩則是滿足獨處的慾望。

林蔚昀婚後力圖維持家庭整潔,但發現努力也不會有結果。對她而言,家務就像薛西佛斯的神話。薛西佛斯不斷重複推石頭上山、再眼睜睜看著石頭滾下山,林蔚昀則是每隔五分鐘就要重複收拾玩具。她說:「人生灰暗,活著就是辛苦,但偶爾迴光返照會有一點甜美的時刻。」看著孩子一點一滴地長大,有時甚至會跟媽媽討論哲學式的問題,於是她用詩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生活雖然辛苦但還是過得下去。

最後,夏夏以〈會有這樣的時刻〉獻給這一夜的每一位來賓。

終場時,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上台致詞,忍不住感慨:「女人真辛苦,但也真偉大。」


【慢慢讀,詩】廖偉棠/沉默如何顫動
廖偉棠/聯合報
時代的聲音頻頻震顫著我的手機

這個颱風過後的早上

僅僅是我的手機被叫喚

參與那些虛幻的激情

僅僅是一些聲音在冒充整個時代

它們左右著我的同代人

讓一些人選擇了高傲的死亡

更多人選擇了虛與委蛇的舞姿

但聲浪也會凝固,火海將變成貝加爾湖

陽光穿過窗外洗刷玻璃的工人和我之間

我們都感到痛苦中有解脫存在

我們都打電話給自己的母親、妻子和女兒

彷彿自己已經成為一座森林,所有細語

都在歷史中甦醒

我身體中的每一隻鳥兒都在羽毛上觀察風

的沉默

沉默如何顫動死神的琴腔


◎選自廖偉棠最新詩集《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新經典文化出版。


  訊息公告
台股生醫寶典 審視全產業脈動贏戰生技月
就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險峻發展下,全球各國政府與企業開始積極投入與疫情相關的疫苗、治療,以及防疫相關的產品開發與製造。先前被壓抑與忽略已久的台股生技產業中,疫苗、新藥、製藥、原料藥等廠商再度吸引市場目光。

銀髮大廚上菜 私廚「食憶」傳承家滋味
食憶結合了現下流行的「私廚」、「無菜單料理」、「共同廚房」、「銀髮經濟」、「體驗經濟」等元素,將之結合,做到了專業餐廳的水平。「家的味道」,在這裡,不再是行銷話術,成了精神上的延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