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關懷凱米風災 惡水過境後訪視萬戶家園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9/04 第40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永續教育的新里程
證嚴上人專區 心不離菩薩道
慈濟脈動 關懷凱米風災 惡水過境後訪視萬戶家園
焦點專欄 走下雲霄飛車之後
永續教育的新里程
今年八月,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獲頒第三屆亞太永續行動獎「頂尖永續長獎」,這是繼去年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榮獲同一獎項後,再一次的榮耀;這也顯示慈濟醫療與慈善志業在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方面的永續政策、戮力成果頗受肯定。

這個獎項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所主辦,肯定各組織以創新的策略和務實的作為,呼應聯合國為推動永續所制訂的十七項發展目標(SDGs)。聯合國指出,全球已進入「沸騰時代」;近期的極度高溫讓人非常有感,而距離SDGs 所訂定的二○三○年,只剩下六年時間。

不僅慈濟慈善與醫療積極為人類和地球的永續盡心力,八月進階到新里程碑的慈濟教育──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完成合校,不僅優化高等教育,也重視培育永續相關人才。

本期《慈濟》月刊主題報導,專訪合校後第一任校長劉怡均,暢談慈濟大學的學院特色、擘畫願景;此外,記者也深入剖析已施辦二十八年的原住民公費護理專班,從社會環境、教育需求角度來省思慈濟高等教育發展,尤其它提供東部子弟更多升學的管道,並為慈濟醫療體系栽培重要的護理人才。

檢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4「優質教育」細項目標,多項都跟上述的慈濟原住民護理專班有密切相關;例如「確保所有的男女都有公平、可負擔、高品質的技職、職業與高等教育機會」、「大幅增加掌握技術和職業技能的青年與成年人人數」等。

慈濟大學合校揭牌典禮原定八月一日進行,卻因七月下旬凱米強颱影響東部交通,改為九月舉辦。而風災後長達半個月,南臺灣慈濟救災行動幾乎日不停歇,雲、嘉、南、高、屏部分地區積淹水嚴重,志工逾萬人次投入急難救助,僅熱食就供應了兩萬六千多份;後續的災戶重建援助,仍在綿密的社區關懷網絡中進行。

回首這二十年,敏督利、卡玫基、莫拉克等颱風及二○一八年的八二三南臺灣大水重創民居;儘管殷鑑不遠、創傷仍歷歷在目,這次凱米雨量更像是再度的棒喝提醒,氣候異常致災頻仍,如何有效改善治水防洪、如何覺醒改變消費習慣,成為災後人人必要的課題。

《慈濟》月刊副總編輯呂祥芳

心不離菩薩道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陳九熹(風動荷花水殿香)
學習當菩薩,

只要聽得到、看得到、就幫助得到,

多聽、多看,把天下苦難擁抱在心�堙C

心不離菩薩,行動不離菩薩道。

最近氣候真正異常,常常可以在國際新聞報導�堿搢鴞酗H因為高溫熱浪而往生;也想到很多貧民住在鋅板蓋的鐵皮屋下,太陽那麼大,人在其中,就像丟進火爐地獄一樣難熬。

世間有富有幸福的家庭,孩子總是被疼惜、被愛護著;也有貧、病、苦交加的人生。苦,不是口頭的形容,而且是每天真實的生活,讓人不忍。但我們也很有幸,看見了人間菩薩從這個時代湧現出來。

菩薩的心,關懷天下眾生苦;人心有愛,很自然就會接觸到許多需要關懷的人。普天下苦難偏多,不只是人心複雜,造成災禍,還有氣候變遷的災難。國際間有苦難,慈濟就是用心用愛啟動,每個國家、每個地方,慈濟人接力去付出。我很珍惜這個大因緣,也很感恩、很感動;但是又會想,天下類似這樣的苦難不知道有多少?我們的力量真的是很微小。

雖然說無苦不成人間,我們還是要認真,能為救助苦難盡一分力量,就要多付出一點。不要以為力小而不為,點滴點滴,集合起來也不算少,累積起來就會普遍了;就像慈濟的起初,如果沒有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沒有發心的機會、沒有集中力量,就沒有現在慈濟慈善足跡走過一百三十六個國家地區。

人口不斷增加,地球只有一個,大地如何不被破壞?氣候哪能不會變遷?佛陀來人間,就是讓人人能了解真理;佛法形容,眾生心靈不淨化,世間就像一座「火宅」;長者呼喚大宅中的孩子趕快逃離,但孩子依舊追逐欲念,沉迷其中。如何救火?要救心。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本具有佛性,只是久受無明煩惱蒙蔽,無法覺悟,所以需要「學」,要走過菩薩道,朝著「覺」的目標邁進。如果沒有行菩薩道,就像不懂事的孩子在迷航中;有心無行,永遠停在這�堙A不會到達。

有了這條人間菩薩道,我們去看、去學,沒有見苦就不懂得造福,只是不斷消福,沉淪享受,不斷地起心動念,貪、瞋、癡,無明執著,受苦難脫,如同身處地獄。

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是我這一生最想做到的事,平常所說的話,也不離這兩句。不要輕視自己,把自己的良知本性啟發出來,心靈甘泉會合起來,能夠滋潤大地;心泉清淨,自度度人。

我的師父給我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我盡心力,雖然慈濟人不一定是佛教徒,但人人有佛心。宗教只是名稱不同,無論仁愛、博愛、大愛,共同行善,力量就會很大。

八月上旬,慈濟人再次到巴西南部南大河州勘災,雖然洪災已經過去幾個月,但從拍攝回來的畫面,看到災情還是很明顯,很需要人力勘查與發放;當地神父帶動教友,跟慈濟人會合,一起幫助受災的居民。神父這分超越宗教的精神,我很佩服,也很感恩。宗教之間彼此尊重,相互勉勵做好事,就是回歸本善。

要成就一件好事、救拔一個人,就在這一念心;有因緣卻沒有啟動,閉著眼睛、鎖了耳朵,不聽、不見,助人的機會過去,我們也失掉了這一念心。

「菩薩」是梵語,翻譯過來是覺悟的有情人。如何學習當菩薩?很簡單,只要聽得到、看得到、就救得到,多聽、多看,一步步去付出;千里之路,就起於初步。菩薩不是口頭的形容詞,是真實的人間妙有。這分發心無形,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會合人人付出的力量,變成不可思議的功德無量。

菩薩精神是清淨無私的大愛,有開闊的心胸,提起清淨的覺性,才能廣愛一切眾生。把天下苦難擁抱在心�堙A心不離菩薩道,行動不離菩薩。請大家多用心!

關懷凱米風災 惡水過境後訪視萬戶家園
撰文•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
攝影/李美慧
強颱凱米釀災,慈濟志工動員,

連續十五天為逾萬戶送去祝福;

從中發現待援的弱勢家庭或獨居長輩,

協助清掃、修繕、輔具提供、生活補助等慈善行動。

今年第一個襲臺的颱風──強颱凱米,七月二十五日零時於宜蘭縣南澳登陸,四點二十分即從桃園市新屋區出海;登陸前滯留打轉,登陸後雖然強度減弱,但在外圍環流與西南風旺盛水氣影響下,嘉義以南縣市出現驚人雨量。

期間氣象署發出四次強風警報,致災性大雷雨細胞廣播有二十次,嘉義、臺南、高雄、屏東七月二十五日雨量,幾乎與莫拉克颱風最大日雨量相當,造成嚴重淹水災情。

嘉義八掌溪七月二十五日清晨溢堤,民宅淹水達一層樓高。柳新村就位於堤岸邊,村長陳皇如表示,每次颱風警報發布,便進入戰備狀態,日夜守在水門旁監控水位,這次還是逃不了淹水的宿命。

柳新村美上美社區住戶李先生說,即將溢堤前,村長和村幹事廣播通知居民快點撤離到公所的收容所;他獨居又是重度殘障,只好投奔到市區姊姊家避難。「兩天後,水退了,回到家看到一片狼藉,非常難過,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向村長求援,非常感謝有慈濟師兄師姊來幫忙!」

七月二十八日,上百名慈濟志工在水上鄉公所集合,拿著掃把、臉盆、水桶、水管、鏟子等工具,分成多組前往社區打掃;沿途是堆積如山、泡水後不堪使用的家具和廢棄物,大型抓斗車、垃圾車、山貓等各式機具正在作業中,居民看到志工來到,合十感激:「啊!一大群喔,多謝師兄師姊,有你們真好!」

災後,訪視組立即家訪,發現有些家庭缺乏復原能力,因此請村長提供清掃名單。原先僅有提報零星幾戶,但當志工抵達現場,陸續接獲更多民眾求助;大家清理污泥、將大型家具歸位或清運,加速重建進程。

陳皇如表示,災後環境惡劣,夾雜著難以忍受的臭味,「慈濟不僅在實質上緩解了我們的困難,也讓我們感受到滿滿的關愛和支持,這對我們早日恢復生活有極大的鼓舞作用。」

八月三日上午,社區廣播再次響起陳皇如對村民的叮嚀:「今天慈濟來到柳新村美上美社區安心家訪,請大家在家等候;還有大林慈濟醫院醫師在柳安宮義診,大家有需要可以去看診……」

停班停課,備餐不能停

七月二十三日十一點半,陸上警報發布後,全臺十餘處縣市慈濟分會聯絡處,陸續成立災害應變中心,盤整物資,隨時支援政府安置或救災需求。期間南部縣市罕見連續三天颱風假,無論是災時被惡水圍困、災後忙於復原家園,一餐熱食變得可貴,志工共送出兩萬六千多個便當。

多年未再淹水的高雄岡山區劉厝里和白米里,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再現災情,水位甚至及腰以上;兩個里的里長向慈濟求助,志工立即送去物資和便當。翌日上午,志工冒著間歇性的強風暴雨,將八百多個麵包、六百份餅乾、二十五箱礦泉水送達劉厝里寶公宮,由里長廣播讓居民前來領取。

接到訪視組通知需要便當,岡山香積幹事歐金葉馬上調派人力買菜、烹煮、打飯、裝箱,急送白米里活動中心,短短幾小時送出三百七十份便當。

同一時間,高雄慈濟人全面啟動,兵分十五路深入淹水的社區關懷,發麵包同時也逐戶探詢中午是否需要便當。三民區灣興里孝順街住戶姚皓哲收下麵包,感動地說:「這是我今天的第一餐。」颱風來襲的清晨五點多,他下樓查看前方愛河支流「寶珠溝」水勢,當時溪水還不多;沒想到兩小時後,溪水越過水泥堤防,迅速淹到近半層樓高度。

中午十一點大雨滂沱,志工帶了一百二十個便當再度回到孝順街;居民說,從颱風強降雨到半樓高的積水退去之後,他們就一直在進行清理工作,根本無暇煮飯,只能以乾糧充飢;這一餐熱騰騰的飯菜,猶如「雪中送炭」。

七月二十六日清晨七點不到,高雄靜思堂已熱鬧滾滾,地下室點收方師傅麵包的團隊、和敬廳打包安心祝福禮的志工、大寮�堿~菜、切菜、大鍋烹煮的香積菩薩,各司其職,亂中有序。

「前兩天颱風假就有備料,全都拿出來用!」當天輪值香積的鳥松和氣組長吳秀霞,帶領五十人團隊,從九點半就開始打便當;合心香積幹事顏月桃說:「昨晚六點多接到任務,找熟人想辦法備貨,做出一千六百份便當也沒問題!」十一點前已將便當全數完成,分成四條路線同時送往橋頭、梓官等地。

風雨交加,接棒送熱食

七月二十六日清晨,暴風圈已經脫離臺灣本島,但雲嘉部分地區累積雨量超過一千毫米,大林鎮、溪口鄉和新港鄉低窪地區淹水,許多民宅猶如海上孤島,無法出入和開伙。由於停班停課,自助餐店休業,食材也取得不易,公所向慈濟請求便當;情況緊急又數量龐大,但風雨交加,加上不少志工家�堥�災,沒有足夠的人力,大林慈院人文室曾雅雯求助醫院營養治療科,電話那頭果斷回答一句:「二十分鐘後打餐!」

曾雅雯立刻號召同仁,陸續超過百人趕到廚房包便當,整個營養治療科動員起來,十五分鐘後,第一鍋炒麵就煮好了;便當數量從一千個追加到一千五百個,營養師把冰箱內的菜全部搬出來,也同步聯絡廠商追加食材。

廚房�埵p火如荼,外面也水深火熱,志工備好車子等候運送;各鄉鎮的聯絡窗口志工已在發送地點集合,準備會同公所人員前往災區派發便當,行入淹水深處,國軍、警義消也來幫忙。

緊張的氣氛也出現在屏東,八十六位泰武鄉居民七月二十四日下午緊急撤離到吾拉魯滋安置收容中心,因為事出突然,未及準備糧食,鄉長潘明福致電慈濟潮州和氣隊長戴明安,請求物資支援。

當時風雨交加,許多商店已停止營業,潮州和氣組長吳佩儒跑了鎮內兩間超市,麵包架上已被掃購一空;幾位師兄找尋有開門的麵包店,購得百來個麵包。

七位志工集合在潮州聯絡處,將物資打理上車,摸黑上路;強大的風雨模糊了視線,沿路樹枝飛落讓人驚心,終於在晚上八點送達。居民十分歡喜,直說明天早餐有著落了,孩子們看到餅乾更是開心,一掃颱風帶來的不便與憂心。

志工看到年長的鄉親席地而睡,於是通報屏東分會社工張智翔,他在晚上近十點專程送來六張福慧床。吳佩儒環顧安置中心,發現沒有飲水機甚至碗筷,所以送來的香積麵派不上用場;志工們當場決定,嘗試明天中午提供居民一頓暖暖的飯菜香。

市場停業,食材供應困難,吳佩儒聯繫經營商行的慈濟會員蘇小姐,她不僅立刻到市場倉庫取貨,並且親自送到潮州聯絡處。盤點菜量不足,吳佩儒又跑了一趟批發市場,才發現市場淹水了……站在汪洋中,她再次打電話給蘇小姐,蘇小姐說:「你想要什麼,就自己拿吧!免費。」

當天十八位志工冒雨出門,兩小時備妥一百三十個便當,送往的路程中又是風雨驚人,忐忑之餘,志工祈禱山區居民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深入茂林,致贈應急金

全高雄有一百多條溪流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五個行政區有大規模崩塌警示;慈濟人持續關注,並謹記上人叮嚀,確認平安才進入茂林、六龜和甲仙等山區關懷。

慈濟志工李琇釧表示,七月三十一日接獲茂林安息日教會人員致電,表示當地有八戶遭受土石流災情嚴重,三戶人家水淹將近一層樓,希望慈濟關懷。十七位志工立刻整隊入山,蜿蜒的山路有的路段只容單向通行;已是風災後第八天,山區午後依舊時有大雨,途經濁口溪,溪水湍急。

受災戶陳菊美表示,七月三十日在茂林風景區超商發現慈濟志工身影,感覺像看到救星,趕緊求救。她與先生、高齡九十九歲的母親逃離家園不到十分鐘,土石流就灌入屋內,牆面毀損,一家人暫時住在弟弟的租屋處。

此刻山區下起大雨,像極了陳菊美的淚珠。她至情道感恩:「遇到慈濟志工,是上帝最好的安排。」志工蔡慧玲請她安心,除了今天致贈的應急金,之後還會為媽媽送來一張電動床,愛的關懷會一直延續。

八月一日志工再次進入多納部落,原本有六個跑道的多納運動場,災後一時間變成游泳池,水退之後,滿地爛泥頑強難除。多納部落是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部落巷弄名稱都是「多納巷」,志工徒步尋覓受災戶。

一位七十三歲的居民在颱風前移到高處的車子�媢L夜,因此逃過土石流;另一受災戶迄今家中依然停電,得用木材燒熱水使用。部落長老劉富郎分享:「每次有災情,慈濟都是第一時間到。」

大樹腰斬、道路坍方、電線桿倒臥,大自然的威力震懾志工,感受到人如此渺小;溫暖的人心和積極進取的態度,是此行最大的感動,在多納部落鄉親的臉上,看到希望的輪廓。

災後清掃,鎖定孤老殘

大水退去後,災區家戶忙於清理家園;慈濟各區衡量志工人力與年齡,鎖定協助孤老殘障與受災志工復原環境。八月一日,嘉義志工走入水上鄉義興村赤蘭溪畔,距離颱風過境已經一週,還有道路積水未退;來到長期關懷的張女士家,由於地面溼滑,大家常常不小心就滑跤。

志工拿著水桶將屋內泥土一坨坨鏟出,將布滿泥漿的毀損物品一樣樣搬出,準備讓清潔隊載走;幾乎所有家當都無法使用了,志工不禁詢問到底淹多高,她指著屋頂說:「淹滿整個房子……」

她獨居無依又生病,去年經社會局提報慈濟關懷;居處地勢低窪,她在颱風來襲時,成為第一個撤離到水上鄉公所避難的民眾。長期陪伴她的訪視志工葉秀榮說,當水退後,大家都回家了,只有她不敢回家,在公所住了三天。

當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到水上鄉公所義診,她細訴身心的壓力,「還好慈濟送來福慧床、生活包以及熱食,大林慈濟醫院也幫我們看診,非常感恩;但我還是擔心我的家有沒有被颱風捲走。」

於是志工七月三十一日傍晚先到她家勘查,隔日原本預計十五人來清掃,結果來了二十五位;屋內已經傳出不尋常的臭味,有志工不禁嘔吐,但還是奮力打掃,幾個小時後讓房間和廚房煥然一新。張女士摟著葉秀榮,擦去淚水說:「現在有地方睡覺了,太高興了!」

雲林沿海地區地層下陷,在水林鄉大溝地區,許多平房甚至比馬路地勢還低,滿潮加上大雨成災,積水難退;六十八歲獨居且行動不便的陳先生,颱風期間被安置在避難所,來不及將家�堛漯垂~往上搬,所有的家具、電器都泡在水�堙F慈濟接獲提報,等待水退後,雲林北港二十多位志工八月四日立刻趕往清理。

志工將客廳、廚房、衛浴、房間所有物品一一搬到戶外清理或丟棄;蔡清森帶著高壓水槍洗淨機,沖洗牆壁及地板;室內無排水孔,蔡進丁、湯士賢用畚箕舀起污水,夏縈棋用水桶盛裝後倒至水溝。室內恢復明淨後,志工再合力將堪用的家具一一歸位。

安心家訪,讓壓力釋放

志工動員「安心家訪」,提著祝福禮,在高溫下深入重災區;每袋禮物包括穀粉、米果、豆漿粉等,還有上人的慰問信。慈濟臺南分會社工葉雅玲提示,家訪重點在於:「第一是把祝福和上人的慰問送到鄉親的手上,安大家的心;第二是從中發覺需要後續幫助的家庭。」

鄉間長輩居多,臺南麻豆區謝何美梅一開門看到是慈濟志工就笑容滿面:「畢竟還是有人持續在關心著我們!」她在家等著人來修理家電,大型家具還未復位,讓電扇吹乾通風;她敘述著大水來時,和八十六歲的先生無奈又無助,志工關心她近日有沒有好好用餐,她笑著說:「沒有慈濟的便當時,就吃泡麵。」

麻豆志工李宏珍說,災後帶領組員忙於應變救援,照顧受災鄉親,後來來到一位志工家中,室內發出的異味和眼前溼答答的被褥,「她先前的客氣和『沒關係』,讓我當下哭了……」

志工施寶金回想第一時間,她騎著單車前往定點集合準備救災,雨衣擋不住強大的風勢、雨勢,全身溼透,心中只有一念:「救難怎能缺我一人!」自己娘家也受災,她感恩大嫂照應家中大小事,讓她得以全程付出;歷經風雨和炙陽,她希望鄉親收到上人祝福,未來順心平安。(資料來源/劉淑貞、陳美珠、陳慶瑞、蘇百薇、王慧玲、黃怡慈、林端對、莊玉美、李美慧、張小娟、徐麗華、吳婕盈)

走下雲霄飛車之後
口述•余政展(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
畫作/温牧(作品名稱:路)
七十五歲的老奶奶罹患胃癌第三期,該積極治療嗎?和家人討論後,我們決定拚一拚;

醫療過程如同雲霄飛車,她痊癒了,回到我的診間,卻哭了出來……

七十五歲的泰雅族奶奶腹痛,胃口不好,半年來體重掉了十公斤,且有解黑便的情況,於是來到我的門診就醫;安排照胃鏡以及切片檢查,確定罹患胃腺癌,腫瘤生長的位置不好處理。

年紀相對大,病況也偏嚴重,包括家屬和醫療團隊都會猶豫,要不要積極治療?但我們還是想解決問題,奶奶身體虛弱而臥床,就為她補充營養針;體能不佳,就會診復健科指導運動,訓練她的肌力。

和家屬討論後,我決定先進行免疫療法搭配化學治療縮小腫瘤,每兩週一次,共做了四次療程,再用微創手術摘除病灶。術後波折不斷──奶奶出現譫妄現象,也就是暫時性的神經失常,認不得人;再加上肺部肋膜積水,需要抽水;也因為臥床很久肌肉萎縮,下床時雙腿會無力顫抖,而且傷口癒合不良……

種種狀況讓人很擔心,而且主要照顧者是外籍看護,語言不同,很多時候護理師比手畫腳或透過翻譯軟體溝通,才能協助奶奶後續照護;很慶幸的是,奶奶順利出院,回家休養。

如果不出手救治,老人家就自認天命了,但一出手,就背負了很大的壓力。奶奶的狀況起起落落,我的心情也跟著起起落落,好像坐雲霄飛車;期間去新加坡進修,我還是掛念著她術後復原,擔心她有沒有辦法過關。後來當我看到病理切片報告,嚇了一大跳──已經沒有癌細胞,只剩下潰瘍、肉芽組織纖維化,等於是痊癒了!

當奶奶回到我的門診,問診後她突然開始啜泣,我以為可能是很感激、很滿意我的治療成果;沒想到,她說生病前可以到處串門子,部落生活很快樂,手術後體力大不如前,腳沒有力氣,現在連家門都走不出去,覺得很難過。

看到奶奶這麼傷心,和我預想的落差很大,不是已經醫好了,怎麼體力還沒有恢復;奶奶住在苗栗縣泰安鄉的蘇魯部落,深山�堶惆S有復健診所,我覺得應該要實地走訪一趟,了解她的照護需求,才能提供有效的改善方案。

我們很快組織了往診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個管師、復健師、營養師、藥師、社工等,坐滿一輛九人座車;山路不好走,車程就花了超過一個多小時,千辛萬苦也終於到了。先探視一圈居住環境,再請奶奶走幾步路,發現她重心不穩,隨時會跌倒,復健師於是利用家�堛漕F發靠背作支撐,教她練習起立、蹲下、踮腳尖、單腳站等動作,平常在家就可以訓練下盤的肌肉力量。

經過一週居家復健,奶奶再回診,開心地說現在腳的力氣進步很多;復健師也找了一支輕量化的四腳柺杖送給她,取代她原先在家使用的竹枴杖,避免滑倒。看她整體狀況好轉,我和她相約以後一個月回來一次就好。

往診來回車程花三個小時以上,現場停留半個小時,勞師動眾這麼多人,以醫院經營成本考量是划不來的;但是針對某些病人,這樣一趟很值得──病人感受到醫師的關心,增加了信心,會加倍的努力;當我們看得更全面,清楚知道他現在欠缺的是什麼,量身打造合適的治療方案,預防併發症的產生。

醫師不能只重視前半段的病灶手術處理,疏忽了後續的居家照護;即使在診間鼓勵病人要多運動、多吃蛋白質……有時候他們聽得懂,卻不知道從何做起,導致手術效果大打折扣;當病人幾週後回診,也錯過了介入治療的時機。

醫療科技的進步帶來曙光,但如果多一些照護上的關心,讓病人對於醫療團隊有信任感,得到心理支持,減少對疾病的焦慮,治療的效果會更好,而我們的這分心意無價!(摘自二ま二四年七月十日志工早會分享)

七十五歲的老奶奶罹患胃癌第三期,該積極治療嗎?和家人討論後,我們決定拚一拚;

醫療過程如同雲霄飛車,她痊癒了,回到我的診間,卻哭了出來……

七十五歲的泰雅族奶奶腹痛,胃口不好,半年來體重掉了十公斤,且有解黑便的情況,於是來到我的門診就醫;安排照胃鏡以及切片檢查,確定罹患胃腺癌,腫瘤生長的位置不好處理。

年紀相對大,病況也偏嚴重,包括家屬和醫療團隊都會猶豫,要不要積極治療?但我們還是想解決問題,奶奶身體虛弱而臥床,就為她補充營養針;體能不佳,就會診復健科指導運動,訓練她的肌力。

和家屬討論後,我決定先進行免疫療法搭配化學治療縮小腫瘤,每兩週一次,共做了四次療程,再用微創手術摘除病灶。術後波折不斷──奶奶出現譫妄現象,也就是暫時性的神經失常,認不得人;再加上肺部肋膜積水,需要抽水;也因為臥床很久肌肉萎縮,下床時雙腿會無力顫抖,而且傷口癒合不良……

種種狀況讓人很擔心,而且主要照顧者是外籍看護,語言不同,很多時候護理師比手畫腳或透過翻譯軟體溝通,才能協助奶奶後續照護;很慶幸的是,奶奶順利出院,回家休養。

如果不出手救治,老人家就自認天命了,但一出手,就背負了很大的壓力。奶奶的狀況起起落落,我的心情也跟著起起落落,好像坐雲霄飛車;期間去新加坡進修,我還是掛念著她術後復原,擔心她有沒有辦法過關。後來當我看到病理切片報告,嚇了一大跳──已經沒有癌細胞,只剩下潰瘍、肉芽組織纖維化,等於是痊癒了!

當奶奶回到我的門診,問診後她突然開始啜泣,我以為可能是很感激、很滿意我的治療成果;沒想到,她說生病前可以到處串門子,部落生活很快樂,手術後體力大不如前,腳沒有力氣,現在連家門都走不出去,覺得很難過。

看到奶奶這麼傷心,和我預想的落差很大,不是已經醫好了,怎麼體力還沒有恢復;奶奶住在苗栗縣泰安鄉的蘇魯部落,深山�堶惆S有復健診所,我覺得應該要實地走訪一趟,了解她的照護需求,才能提供有效的改善方案。

我們很快組織了往診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個管師、復健師、營養師、藥師、社工等,坐滿一輛九人座車;山路不好走,車程就花了超過一個多小時,千辛萬苦也終於到了。先探視一圈居住環境,再請奶奶走幾步路,發現她重心不穩,隨時會跌倒,復健師於是利用家�堛漕F發靠背作支撐,教她練習起立、蹲下、踮腳尖、單腳站等動作,平常在家就可以訓練下盤的肌肉力量。

經過一週居家復健,奶奶再回診,開心地說現在腳的力氣進步很多;復健師也找了一支輕量化的四腳柺杖送給她,取代她原先在家使用的竹枴杖,避免滑倒。看她整體狀況好轉,我和她相約以後一個月回來一次就好。

往診來回車程花三個小時以上,現場停留半個小時,勞師動眾這麼多人,以醫院經營成本考量是划不來的;但是針對某些病人,這樣一趟很值得──病人感受到醫師的關心,增加了信心,會加倍的努力;當我們看得更全面,清楚知道他現在欠缺的是什麼,量身打造合適的治療方案,預防併發症的產生。

醫師不能只重視前半段的病灶手術處理,疏忽了後續的居家照護;即使在診間鼓勵病人要多運動、多吃蛋白質……有時候他們聽得懂,卻不知道從何做起,導致手術效果大打折扣;當病人幾週後回診,也錯過了介入治療的時機。

醫療科技的進步帶來曙光,但如果多一些照護上的關心,讓病人對於醫療團隊有信任感,得到心理支持,減少對疾病的焦慮,治療的效果會更好,而我們的這分心意無價!(摘自二ま二四年七月十日志工早會分享)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94期

美國政府機關採用安全雲端服務- FedRAMP
因應政府部門計畫採購應依循「做一次,並重複使用」的精神,以避免重複投資、重複審查的困擾,美國政府FedRAMP(聯邦風險與授權管理計畫)即透過一套標準的安全性評估、授權及監控的流程,提供給政府採購單位經過嚴謹的安全性評估的雲服務解決方案。

老外說�胑ou are a star!"不是說你很像明星,而是…
Mike的外籍同事要搬家,正在找房。Mike剛好認識朋友要租房,很順利幫同事找到房子。在等電梯時遇到同事,同事臉上堆滿笑容說:"You are a star!"只是幫忙找到房子,是什麼明星啊?!Mike很謙虛的說,"No. No. No. I'm not a star."其實Mike弄錯了,外國人說You are a star! 可不是說你像明星。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