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被遺忘的一本書:《紅顏已老》】石曉楓/離島的房間

聯副電子報
【名人堂電子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人物,無論大事、小事,都能提供你豐富、獨特的名人觀點! 【財經快遞】內容來自最具權威財經新聞報「經濟日報」,詳細報導國內外財經、產業新聞,及專題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0/15 第791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被遺忘的一本書:《紅顏已老》】石曉楓/離島的房間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陳黎/我的妻
【小品文】伊格言/我預判了你預判的預判
【小品文】黃克全/沉默之聲36-37

  今日文選

【被遺忘的一本書:《紅顏已老》】石曉楓/離島的房間
石曉楓/聯合報
《紅顏已老》隨石曉楓遷徙於不同的居所。(圖/石曉楓提供)

珍愛的文學「閒書」

而今只要閉目冥想須臾,那個離島的房間便會重新在腦海中影綽出現。時間回到少女時期,孤單又擁擠的學習生涯裡,終於擁有個人空間、終於有了幾名熱愛文學的高中同儕,而父母為我所置備小而陽春的塑膠布櫥,就擺放在房間右側。布櫥外觀我選了天藍底色,內有三層小隔層,正面目視,透明塑膠布屏蔽下,可以看到下層我橫放了畢業紀念冊、上鎖的日記本、剪貼簿、小學集郵冊書籤卡冊等規格不一的本子;中層是我曾用過卻捨不得丟棄的國文、歷史課本,上頭有密密麻麻的筆記和隨手抄錄的詩詞;而最上一層,則擺放著我用有限零花錢購買且珍愛的文學「閒書」。

那時島內的學習資源貧乏,書店不多,我們所在的金門金城鎮,大約只有「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內部的空間最寬敞,但裡頭少量的文學書內容駁雜,比如《種花記》封面不見編者署名,內文作者年代不明、選文來源不列,書裡頭收錄的除了張秀亞散文外,朱自清、梁實秋、余光中的作品都有,而我也就囫圇吞棗,看盡了各路名家散文而不自知。若在假日隨母親回娘家山外,一到鎮上我必定躲進外婆家隔壁的「源成書店」,就著書架上陳列的小說隨意瀏覽,選定後佇足良久、狂熱閱讀,而眼角餘光則隱約可見書店老闆的不耐與不歡。山外車站左側另有一家「長春書店」,光線昏暗、塵光隱約,每回經過時便覺空氣中浮動著古舊的神祕氛圍,但母親心繫於大路底的娘家,傍晚則看好時刻表要趕車回金城煮膳,因此我從不曾真正進去過,長大後才知曉,那是地區作家陳長慶先生開設數十年的書店。

越洋郵購,

偷渡遠方的夢想

自從發現台北的洪範書店、九歌出版社定期出版書訊,也接受郵購服務後,班上小文青們爭相勾選書單,關注每期二手書,因此除了金門書店的實體書之外,我們又多了等待越洋書籍的樂趣。高一下學期時,我已擁有滿滿一列文學書隊伍,它們排排站在不染塵的布櫥裡,愛情試驗陪他一段滄桑油麻菜籽殺夫自己的天空水問愫細怨,洋洋大觀,充滿了少女空間獨有的氣息。

這些選書彰顯了偏執的興趣取向,而我在海峽另一端發行的文學書籍裡滋養、暗藏祕密情懷,也寄託對於未來的無盡想像。比如說吧,簡媜《水問》裡描述的台大校園,那些白千層、杜鵑花叢,充滿新鮮的生意,而作家在校園裡經歷的種種情事,以〈水經〉、〈水經注〉題名,那句「我的愛情是一部水經,從發源的泉眼開始已然注定了流程與消逝」,吟誦再三,讓人覺得充滿淒美又壯烈的大氣。大學生活就該是這樣的嗎?這是遠在離島的高中生唯一憑藉的想像藍圖。又比如《愛情試驗》,在李昂筆下那些情慾交纏的混亂裡,我們發展早熟的情愛想像與思索;而在封閉的女主角生活裡,我們亦能同理其心情。

書有時也會流轉出去,校刊社是大家逃課、交換圖書的據點,各人有各人品味,但遇著有共鳴的作品,輪轉一圈回到自己手中時就變樣了,原先珍愛的段落,此際除了紅線標示外,那個誰又在某段落用螢光色強調、那個誰又用自己獨有的圈點方式表達讚嘆,還有那個誰且在上面加註了眉批,什麼「心有戚戚焉」、「好淳美的經驗,真嫉妒死了」之類,而我並不覺得痛惜,彷彿又隨著同儕的眼光重讀一遍文本。高中三年,我們便在課本之外偷渡這些遠方的夢想。然而,其中有一本書我是絕對不出借的,日後它且隨我飄洋過海,從大學宿舍、校外租屋,一路伴隨我遷徙於不同的居所,最後落腳於自己的房間,那是聯經出版的《紅顏已老》。

絕對不出借的

《紅顏已老》

〈紅顏已老〉是聯合報69年度中篇小說得獎作品,蘇偉貞於隔年結集出書。關於偉貞的作品,高中時我最早接觸的其實是〈陪他一段〉,〈陪他一段〉以「我的朋友」開場,寫「我」在整理遺物時,從青春自死的費敏日記裡勾勒出的一段情事,而最終費敏那句「我需要很多很多的愛」,更教人讀到椎心。我立馬成為作家蘇偉貞的粉絲,因此一見《紅顏已老》,二話不說,買。

整部小說集的扛鼎之作便是同名中篇〈紅顏已老〉,這是有點閨怨的小說題名,而主角章惜同樣有個美得出塵的名字,她是這樣出場的:「章惜比一般人瘦,兩根鎖骨橫在衣領口,倒沒有一般瘦子硬撐的感覺。」回到故鄉,連收票員都「不甘心的又追趕著她的背影」的章惜,去國四年,仍在與已婚經濟學教授余書林的情感漩渦中自苦。走在台南古城,年輕男子成孟延篤定而自信;而身在台北的中年余書林,則一貫維持他內斂而自持的書生氣質。章惜徘徊於兩名男性之間,小說場景則往來於台北與台南,間或穿插留學加拿大時,余書林藉開會之名繞道多倫多探訪章惜的片段,夜裡,連章惜帶他去的加拿大地下酒廊都名曰「不染塵」。

〈紅顏已老〉通篇寫章惜與余書林之間的精神交流,人物原型與氣質同〈陪他一段〉的費敏如出一轍,裡頭有段章惜求學時的生活細節,相當打動我:

他們在圖書館上課,學生問:「在路邊擺個攤子賺錢算不算經濟結構行為?」他(按:余書林)想笑,沒來由,卻覺得悲哀;章惜站起來,走到開放書架,快下課時走過來,遞給那學生一本─—實業世界。給他一本童話─—呆子伊凡;學生裡有人認識他,問道:「什麼意思?」她彎著眼,一派清淡:「各得其所。」

這是有點瀟灑、有點頹廢也有更多特立獨行的章惜,其間亦映照出學術象牙塔裡單純、毫無雜質的男主角氣質,當然,我最欣賞的還是章惜。蘇偉貞小說裡的女性總有點不同於流俗的倔,那股「不與時人彈同調」的自我堅持,深深打動在離島壓抑而高傲的少女,我捧讀再三,為她的情路波折而嘆惋。

我們都從文字裡模擬了

早熟的情感

那個年歲,也許我們都從文字裡模擬了太多早熟的情感,小學時貪看瓊瑤被老師禁止,國中時音樂老師教唱〈紅豆詞〉,荳蔻年歲又讀了太多愛情小說。而日後在大學課堂裡修讀現代文學時,我才赫然知曉,這段高中時期胡亂選書的閱讀經驗,其實已在不意間參與了台灣文學的階段性變化。女作家小說在1980年代初風行,開山之作正是袁瓊瓊〈自己的天空〉與蘇偉貞〈陪他一段〉,李昂、施叔青固不待言,這批作家隊伍尚包含了蕭颯、廖輝英以及朱天文、朱天心姊妹等,她們共同開闢了女性文學的大好天空,其中反映的社會與情感面向,後來成為文學史上被廣為討論的議題。然而在歷史發生的當下,離島少女如我渾然未知,卻在其中投射了無數對情愛的憧憬與認同。

當年我只把這部珍愛之書交予一個人,那是國中時期不斷借閱各種文學書籍,啟蒙我、鼓勵我的老師。老師細細讀完了,沒有如小文青們般加註任何批語,然而交代我取回時,他另外給了一本書:廖輝英《不歸路》。

這是我們之間的交流。

人如其文的小說家

再以後呢?關於此書還有些小小後續,那是很久很久之後。2010年應邀赴成功大學發表論文,第一次真切體驗〈紅顏已老〉裡的小東路與台南風情。飯店接待大廳裡,也第一次見到心儀已久的作家,其時作家已回到成大任教,遠遠地,她忙著招呼一干學者,直到研討會會場,發現了我和同行者,偉貞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們的穿著太日系,剛在飯店以為是日本學者。」

2011年,我們又同赴四川大學參加研討會,夜裡偉貞邀我和其他作家們路邊攤飲酒,理由是有學者機上見我點酒對窗獨酌,她便料定此人善飲。那是成都暢聊的藍色之夜。此後我與偉貞在台北、台南、內蒙古多有機會近距離相處,作家人如其文,有縱情的任性、不拘與灑脫。望著偉貞,我常想到年少時讀她筆下的費敏、章惜們,那些美好的經驗與回憶。偉貞對小說人物的命名亦是一絕,超凡脫俗若此。

幾次尋思著,是否該向偉貞傾訴當年初讀小說的悸動呢?以一種粉絲朝聖的心情。私心裡不免也想回溯青春時代偉貞的女兒心事,然而我亦擔慮著,無意中或會觸碰到作家當時的隱衷?讀者閱讀倫理應當遵守,小說與作者相互指涉的想像難道不是大忌?於是,一次又一次,我吞忍著訴說的慾望,把喜歡藏在心底。

這是我與偉貞的不交流。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陳黎/我的妻
陳黎/聯合報
我的妻,吾妻,是一座

港:梧棲港,收容漂流、浪蕩的

我這條木舟,讓

吾終生

棲身其中

在吾鬱時、躁時,以微笑的水花安撫我

雖顫抖,而仍能夜泊而不至全然不安絕望

雖病,而仍有病不死、病不壞的生之慾

雖神經痛,而仍有不被撲面而來的多彩多姿

痛感嘲笑、戲弄盡的一絲精神


像座大賣場、像生鮮超市、像堡壘,要

進出我吃我睡我穿我行物料,又要時時

嚴防心魔來襲的一座忙碌的商港兼軍港


梧棲港不在台灣台中,她在

台灣花蓮颱風、地震屢屢造訪的

我的家中


吾妻,我的妻,現在躺在我家客廳藤椅上

小憩——像一艘蓄一甲子之勢,重新待發

準備攜著整座港口,攜著她自己身上全部病痛

逍遙遊的宇宙航母


●註:去年十月底我額部冒出「帶狀皰疹」,雖立即求醫,額部與眼際仍不幸墮入先前從未聞之、確然讓人難纏的「皰疹後神經痛」之苦。久病難耐,於今年初開始服用精神科抗憂鬱、焦慮藥,沒想到額眼等處不適感反而益烈,至今身心仍困,每日在「棄世之念」與「存活之慾」間拔河。幸賴吾妻辛苦照料,小命至今仍在。


【小品文】伊格言/我預判了你預判的預判
伊格言/聯合報
某聰明又漂亮的女性友人D跟我碎嘴另外一位聰明又漂亮的女性友人Y。D說,你看Y其實滿自戀的,她很漂亮,一直很想貼照片炫耀自己漂亮,但她又不想讓自己跟那些傻妹一樣沒事整天發自拍,所以就想辦法找了一大堆名目(吃東西遊玩看展搭郵輪whatever)貼照片,但其實重點還是要大家看她漂亮、誇她美。

D說的是不是事實呢?是的。但我跟D說,這就是聰明人的煩惱以及辛苦,因為Y也知道她這麼做,會有其他聰明的傢伙看穿她的企圖。Y心中就會想「D一定已經看穿了我的企圖」──於是每年每月每天,在發美照與不發美照之間,都是一段痛苦的掙扎。

這就是聰明人的疲憊。D知道嗎?知道呀。我知道嗎?知道呀,因為我也是這樣啊。我雖然不帥,但我有時就也恰恰很有些其他的才能或成就想炫耀。但每次想炫耀時就想到別的其他的聰明傢伙也會看穿我的企圖,頓時自己就不好意思了起來,也很高機率就真的龜了起來(好啦算了不po了不po了)。

D也是這樣的人。Y也是這樣的人。我也是這樣的人。這就是一種「我預判了你的預判」、「我看穿了你的看穿」、「我預判了你看穿的預判」的,永不終止的迴圈啊。

所以我們終究要讓位給那些「不在意別人看穿自己炫耀的企圖」的人們。而這些不在意的人,其中有很多也是我的好朋友啊。他們也聰明得很。他們難道不知道我會看穿他們的企圖嗎?

知道啊。但他們不在乎啊。不在乎的人最大。只有不在乎,或者傻(真傻,不是裝傻),能終止這個迴圈。

寫到這裡這廢文也可以結束了。大家覺得我這篇廢文又炫耀了些什麼呢?


【小品文】黃克全/沉默之聲36-37
黃克全/聯合報
36.

噴泉演示最高的生存道德。

噴泉拚盡全力,轟轟然往上噴向青鳥啼囀的蒼穹。水珠及水沫是七彩的,周遭的景物及悲歡都和這七彩互相攝取。然後認分地委身向下,並不以為苦,也不以為恥。

每一次的噴湧和委身,都是同樣的旅程,但它自己以為每一次都不同,它逸脫了命運的束縛。

37.

回憶擺脫時間的束縛,把一生中任一時空拆解,七歲那年的某一天午後和三十七歲的某一天清晨,同一天迎向你。

時間是最大的創造者,少年癡愛的淚和垂老時唇角那抹釋然的微笑,同時在你心中結合成悲喜交加的渾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