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當代散文】馮平/鬧鐘

聯副電子報
【媽媽寶寶電子報】在妳升格當媽媽的那一刻,教妳孕期所需注意的營養、產檢、胎教、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8/29 第786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馮平/鬧鐘
【慢慢讀,詩】侯吉諒/瘦金體 (擬歌詞)
【小品文】栩栩/怕生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馮平/鬧鐘
馮平/聯合報
圖/顏寧儀
旅行中走進一家舊貨店,看上了一個戴眼鏡的泰迪熊布偶,一兩只瓷杯,還買了一個白鐵機械鐘。鐘是圓形的,約一個少年的掌心大,比一個馬克杯口小,像是加厚版的車輪餅。

鐘頗沉,兩足八字開,背後帶一小鐵片,算是尾巴,也算是第三隻腳,使鐘微仰三、五度。鐘頂裝一顆像地球儀的小球座,球體伸出一根小鐵環,所以若有需要,這鐘也是可吊掛的。

鐘是發條鐘;鐘面有兩圈,大圈走的是物理時間,人類所刻畫的時間,抑或是人生的時間;小圈比美金一分錢更小,畫在12的數字下,還抹去12的四分之一截,走的是被置定、被規畫、被要求的時間——能走這種時間的鐘,也就叫鬧鐘。

有給自己送鐘的嗎?有。

小時候,給自己買鬧鐘的理由很正當,說是為了早起讀書、背書。約莫小學四年級起,每到考前一周,就自覺要早起備考。清晨四、五點,鬧鐘鳴鈴即起。曉寒,台北的冬晨尤甚,想要脫離四個手足所睡大通鋪(今日看來是小通鋪)的暖烘烘的被窩,很難但也不難,靠求勝意志可達成。果然,期中、期末皆拿第一名獎狀,狀紙裝框擺在壁櫥上顯耀。

那時買的鬧鐘,形狀像一塊小磚頭,塑料殼,不重,但裡面裝著一顆胖嘟嘟的電池。世間只要鬧鐘還有電,發條還記得旋轉,這鐘就會大聲地、不依不饒地告訴你:該醒了,時候到了!

凡是能叫醒你的,都是鬧鐘。

父親凌晨五、六點就要起床,去巿場做生意,但他不用鬧鐘。他的鬧鐘是中午做生意回來,午睡時大姆的來電。他一天中最倚賴這一頓午覺,也因為倚賴,所以最不容許孩子們吵鬧。彼時,誰能知道生活多麼不易呢!

弟弟國中畢業後,不好讀書,很早就去工作了。作為他的室友,是非常清楚他是有鬧鐘的。但他夜遊回來,從來不調隔天早上的鬧鐘。他的鬧鐘是親親,那是一隻狗的名字;他的鬧鐘是母親,好說歹說,他才肯起床,有時甚至繼續迴盪在他的太虛幻境裡。

弟弟結婚,母親老了,老母親體虛,不方便出門去買早餐。家裡開了會,怎麼解決?弟弟說他早起,每天自然醒,可以送餐到母親家,再去工作。誰能想到他有不用鬧鐘,而自然醒的一天?

回國的時候,聽媽念叨她要買個鬧鐘,舊鬧鐘不可靠,有時還會休克。沒有鬧鐘,她會忘了起床做早課。以前她都不用鬧鐘,她的虔誠心就是鬧鐘。清晨,天還暗暝,她就端整儀容,跪在壇前誦經學佛。也不知何時起,她要用藥才能入眠,藥量隨年日有增無減。現在她的早課,都在八點以後,有時是被鬧鐘叫醒的,多半是被弟弟送早餐來時叫醒的。

老人家一旦睡不好,元氣復原不夠,身體就要鬧騰犯病。好好睡,好好吃,保持內心安詳,這是常提醒她的話。不能睡真糟糕。垂釣睡眠,到後來都是釣起一顆藥。看小孩子睡覺,不覺間就有一種幸福感。跟著熟睡孩子一起呼吸,人會漸漸詳和起來,彷彿此刻也是天堂。不懂得有鬧鐘的年紀,也不過短短幾個秋,非常不捨。

伴隨鬧鐘呼喚而跳動出來的事件,多是考試,軍役,工作,晨禱,或是飛機起航的時刻。從海這邊飛到海那邊,是母親送的一個紅包。從海那邊又飛到海這邊,是貓的送養後,一個人的淚崩。

有貓主子的都知道,貓比人起得早。不,是夜貓子玩夠了,肚子餓了,就吵著要伺候飯食。不給飯,牠就搗蛋,不然就壓在你身上,用手試探你的鼻息,看你死活如何。再不理牠,牠就獨自坐在窗台,哀怨嘆息,然後頻頻回頭,問你良心何在?

再從海這邊飛到海那邊,是另一隻貓的陪伴。貓不需要鬧鐘,牠們的身體裡都住著自己的鬧鐘。據說貓也能知道自己生命的時限,「是該走的時候了!」一旦這種鬧鐘走近了,牠們就會默默尋個安靜冷僻角落,等待鐘聲,然後隨著聲響溘然而逝。

曙光未現,夜露滾動,這是鳥的鬧鐘嗎?

和風吹送,春雷乍驚,這是北國大地的鬧鐘嗎?

城疫擴散,冰山融裂,這是地球蒙難的鬧鐘嗎?

七印揭開,白馬奔蹄,這是彌賽亞來臨的鬧鐘嗎?

猜疑繁衍,信任瓦碎,這是長久關係即將告別的鬧鐘嗎?

鬧鐘無情卻有情,該醒的時候,怎麼還能睡下去?執迷,總是有悔。還要記得《傳道書》說的: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

同樣不知何時起,不大需要鬧鐘了。整晚一個人,不是翻過來,就是覆過去,於是,晨熹微微,從窗簾透進一絲光線來,人就醒了。有時雀鳥飛過窗外,叫了兩聲,人也醒了。朋友搭早班飛機,怕送機誤了事,就設定鬧鐘,結果鬧鐘未響,人已醒了。

若是噩夢襲來,難免也會嚇得驚醒。但更多的只是邏輯不通的幾場夢境,淺淺的像海面浮草,在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之間,在愛慾的連續和不連續之間,在種種壓力和尋求釋放的角力之間,這才發現:纏在身體裡的心思難分難解。人睡了,人也未睡,心頭甸甸如有石塊丟擲、累積。人醒了,人也未醒,既想離開夢,又想把自己拽進夢中,去改變,去造化,或者去圓滿。有夢的人生,快樂似乎不多,只是可以拋棄鬧鐘。

Z的臉色確實不好了。他是一名老師,一名教授,也是一個強人。在凡事他說了算的工作範圍內,他是要求絕對的忠誠的。任何的解釋,都可能成了頂撞或忤逆。所有的不順遂,於他都是難忍的。他曾經被他的老師折磨,像凌辱一條狗一樣,如今他也在複製他的老師。但是,像狗那樣甘於辱、忠於愛的人又有多少呢?

再養的那貓出奇的乖,不再是夜未亮就吵著吃飯。貓只是來房裡看一遍,再看一遍,就轉身走了。等到人下了床,牠才開始叫喚:「快來備食,本宮餓了!」後來搬了家,屋外陸續來了四隻浪貓,都把這屋當作食堂。日復一日,管食堂的為了定時營業,身體裡自動設定了鬧鐘。就算得了世紀肺炎的當口,身體也記得起床去開館,給貓飽食。

這不,多少年了,每個星期天,身體都記得去教堂。每個星期一,身體都記得拿起電話,打給遠方的母親。初雪的時候,就記得那一趟永不可能再回去的旅行。聞到濃郁奶香的時候,就記得巴黎深冬的早晨街道。溽暑,看到穿背心的人,就想起有一次的分手。

只有萬物之靈的人,會用到機械,包括了機械鬧鐘。其實買來的機械鐘,已經很準確地告訴你:它不準確了。發條上工後,齒輪滴答滴答響,但只要它進入時間的計算裡,就一再地顯示,它正在一分一秒的偏離中。

愈偏愈遠。

正如和Z的關係,已經在機械鐘所預示的軌道上。

四月,仲春向晚的湖畔,驅車走過繁花盛開的道路而來。途中,隨機播送的U盤裡,傳出了一句李建復所唱的「歸去來兮——」停車,面朝大湖,把這首歌聽完。

是時候到了嗎?

滴答滴答。


【慢慢讀,詩】侯吉諒/瘦金體 (擬歌詞)
侯吉諒/聯合報
鳳頭冠蓋 □盛世容顏風中來

蜂腰鶴腳 □柳葉柔軟在裙襬

天地屏息 □生怕呼吸驚擾了含情脈脈

乾坤無語 □丹青無法形容的風華絕代


撇出去的筆畫總是與風流合拍

即使單純的橫直也有絕美的姿態

烏黑的松煙如眉間遠黛

桃花在團扇盛開

流麗的筆法在紙上跳舞

飄飛如水袖與衣帶


驀然回首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千個年頭

曾經薰天的繁華,已成滿地落葉的寂寞

只有那些瘦金體寫的精緻詩句

依舊是──

春天的棣棠花總是黃金般開在枝頭

夏日荷花盛放、荷葉濃稠

中秋的月光依然照在詩人心頭

臘月的風霜在樓台之間呼喚東風的溫柔

四季的流轉如同詩句淌著墨香

如此如此,天長地久


●註:第一二段,寫瘦金體的書法風格特色。第三段,引用宋徽宗親書的詩稿,〈棣棠花〉〈夏日〉〈閏中秋月〉〈風霜〉。


【小品文】栩栩/怕生
栩栩/聯合報
料理新手時期,蒸魚是一關。蒸魚工序極簡,取一片魚,打理乾淨後并蔥薑酒上屜蒸熟。實際做一回,發覺處處是陷阱。首先,蒸籠要預熱嗎?大火還是小火?倘若魚身較薄,時間理應略縮短些,那麼,縮短兩分鐘夠嗎?

火的問題。

普通家庭餐桌常出現的食材,沒有比魚更棘手的了。豬雞多煮一會無妨,怕過敏蝦蟹不宜多食,魚不一樣,魚要趁鮮。

不是蒸魚,也會是其他。白切雞,炒豬肝,燒烤牛排。總之,一踏入廚房,火的問題便時時浮現;火候未到,難免要鬧肚子,可是一旦過頭,又往往失了本色。火候足時他自美,這道理我懂,只是,火的過與不及,委實不容易拿捏準確。況且,火的問題不總是以明火的形式表現,擺在餐桌上的一枚酪梨或釋迦,那青幽幽油亮亮的果皮之內,也醞釀著生熟的玄機。

生與熟的事,有時一望即知,有時則須細辨。

變色,浮起或沉降,體積膨脹或扁縮。視覺最直觀,可是不一定可靠。烤戚風蛋糕時我學到用牙籤插入蛋糕體檢查,若無麵糊沾黏,便是熟了。再不行,咬一口看看。簡直像神農嘗百草。

入口酸澀還是小事,怕的是危險。

生,從來隱隱暗示著危險。怕熟者少,怕生者卻占壓倒性多數。基於食安衛或其他考量,人們對生食多有戒備,由生而熟,中間歷經怎樣的變化?人類學家李維史陀曾借料理三角形(culinary triangle)闡述人類社會中食物的生熟,三角形的三個端點分別是生的、烹飪的與腐爛的,經由燒烤、滾煮或燻製等烹飪手段,生食轉而為熟食,自然轉而為文化。

火當然是最常見的途徑之一,然而,我總感覺這是火的事,但豈止於火──刀法會改變熟度,對何謂適口的判準也會。角切、輪切、半月切……當接觸面積增加,勢必影響火的強弱與時間長短;而人類已知用火逾百萬年,對於什麼食物應該長怎樣,心中大概有數。這默契,揉合了集體經驗與個人審美於一爐,因此有人傾向保留肌理與口感,有人則愛甜爛之物,遑論生與熟之間,始終存在一危險的曖昧地帶,有人說,半生不熟最美。

知用火,便往往在不疑與有疑之間擺盪,涵蓋各種意料之外的精細的事。

我很晚才開始學著品嘗生食,生雞蛋生魚片,生食於我是後天習得,並非本能。這探索始於一點點好奇心,只有一點點,不是太多,所以至今還止步於蛋黃可生食,蛋白必須要熟──嚴格來說,我接受的是半熟蛋。生魚片則以薄切至能透光為度,厚切便只得婉謝了。我曾在旅遊節目上看過主持人大啖醬蟹和生章魚,螢幕上主持人一臉陶醉,而我反射性想起寄生蟲學課本上,盤附血肉臟器間,寸寸蠕動著咬齧著的條狀長蟲,心中便絲毫不起波瀾。

台灣一向無生啖肉食的傳統,主因是漢文化對茹毛飲血形象多有貶斥,就公衛角度而言,舊時肉類來源多為豬和禽鳥,生食亦有寄生蟲之虞。不過,在其他具有生食傳統的地區,人們篤信想要完全吸收肉的精華,最好的辦法就是生吃,以免浪費。生食比起任何料理手段都更能令人意識到,這裡曾有生命──這是何以吃生菜沙拉幾乎不會引發反感,遠非肉和魚可比。

踏出一小步,回過頭再吃煮魚煮蛋,心理並不因此產生障礙,生雞蛋生魚片固然美妙,卻非我日常餐桌風景。

違背了本能,最立即的反饋是感官邊界忽然被打開。無論就口感、質地或氣味等各方面而言,生食都迥異於熟食。生食另有一套截然不同的審美系統。我跨過那道界線,主動朝著未知靠近了一點點,接下來要繼續向前,退回來,或暫時停在那裡一會,由我自己作主。

未知也是生。與殘留血氣的生不同,它在身體和世界之間闢出一條新路,新天新地新人,世界也反過來打開身體。生熟之難辨,由熟而生一路上的抗拒與欣然領會,在我,除了長見識,也像一記反向的提醒:我沒有忘記,是因為火,人自此與萬物有了分別。


  訊息公告
好萊塢諧星泰斗:羅賓 · 威廉斯
在他超過36 載的成功演藝生涯中,他扮演過的角色包括外星人、老嫗、教師、甚至是美國總統。但到頭來他證明了,最難克服的角色是做自己。上述說的這位演員就是才華洋溢的羅賓.威廉斯,他可說是好萊塢最亮眼的巨星。

兒童暑假糖飲喝不停 小心肥胖找上門!
炎炎夏日,含糖飲料已經成為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的產品,許多兒童與青少年都喜歡在酷暑中喝上一杯冰涼的糖飲,在近乎一天一杯飲料不離手的情況下,往往造成熱量攝取過多而導致肥胖,讓家長擔心不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