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時模擬社交場合交換名片的場景汽貸學員可透過自製名片重新認識

想成為什麼樣子的領袖另外汽車貸款方式並勇於在所有人面前發表自己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文學台灣:台北篇 之4】木下諄一/我與台北的奇妙緣分

聯副電子報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1/21 第694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學台灣:台北篇 之4】木下諄一/我與台北的奇妙緣分
【慢慢讀,詩】劉曉頤/不信你可以問雨
【南極系列】張曉風/窺望,從冰窟
陳惠玲/柔軟可得

  人文薈萃

【文學台灣:台北篇 之4】木下諄一/我與台北的奇妙緣分
木下諄一/聯合報
木下諄一到日本大震災區演講,傳達當時台灣做的善事。(圖/木下諄一提供)

如同人與人的相遇是一種緣分,而人與城市之間也有著類似的東西。

看不見、摸不著,一股神奇的力量。正由於這股力量,人被城市召喚而來,當緣分盡了,人又離開城市而去。

這是我在小說《蒲公英之絮》所要傳達的意念,而這正是我自己半輩子的人生體驗。

我生長在日本愛知縣的一個小鎮,距離名古屋市大約三十分鐘左右的車程。雙親皆是神戶人。家父是一名土木技師,婚後被公司調派至愛知縣。由於該縣在前一年遭受伊勢灣颱風侵襲之故,家父受命至災區進行重建工作。

調派期間說好是一年。近九十歲的年邁老父至今仍留在這個當年被公司指派的地方,想必是上天的安排。

可能是因為看著父母的人生,我自小到大從未有過留在家鄉土地生活一輩子的念頭。人算不如天算,天地遼闊,會落在何處生根,自己想再多也是無用。

某天,一陣風吹起。

我在空中飄蕩,渡過重洋,來到台北落腳。

「為什麼會到台灣來?」

我常常被問這句。尤其是在《蒲公英之絮》獲得文學獎之際,像見面打招呼似地,媒體記者開口便是這個問題,幾無例外。

面對大家的好奇心,我一貫的回答是:「被風吹來的。」他們似乎不埋單。但這句是發自於心底、真誠無虛的話。沒有任何徵兆、察覺時便已是身在台北。

第一次來到台北是在一九八○年,剛好是四十年前的事(本篇文章寫於二○二○年的十二月)。當時我人在東京,認識幾位從台灣來的留學生。他們不停地向我遊說,一定要親身體驗台灣的美好。

不過老實說,那時的我對台灣一無所知。聽過「台灣」這個地名,但不知位於何處,連和香港有何不同,也完完全全沒有概念。或許各位很難相信,台灣曾被日本統治過的這段史實,對我而言亦是全無所聞。

飛機飛抵中正國際機場,改搭國光號客運往台北方向。那日的一景一物,在經歷四十年後的今天,仍清晰地刻印在我的腦海。

天空下著小雨。

雨水沿著計程車車窗往下流。隔著車窗玻璃,台北的模樣顯得朦朧不清。滿街的招牌,上面寫的全是漢字,幾乎見不到英文,也見不到日文。一種陌生的感覺。

馬路上的摩托車。當交通號誌轉綠的那一秒,騎士們變身為賽車手,個個加足馬力向前奔馳。見這景況,受到驚嚇是肯定的,伴隨著些許懼怕與疑惑——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啊?

這是我與台北的邂逅。說也奇怪,就在這瞬間,我已喜歡上台北。

在此之前,我住過東京、名古屋、金澤等城市,都未曾有過如此這般的感受。

「喜歡」這件事,在見面那一刻便確定了,無須任何理由,一點也不誇張。這是一次有真實感受的邂逅。

我在四年內總共來台北四次,並且在台北生活大約一年半的時間。一九八三年,懷著「這輩子可能永遠不會再來」的心情,依依不捨地離開台北。

看來我和台北的緣分極深。六年之後再度回到這個城市。

那時候戒嚴令已解除,各地洋溢著自由的氣氛。受到民主自由洗禮的這座城市與我所認識的台北截然不同,正如從學校畢業數年後和老同學不期而遇——「啊?你原來是這副模樣的嗎?」台北的轉變之大,使得六年後再度重逢的我,這句話差一點脫口而出。

之後台灣改變過去的施政態度,朝向民主化前進。經濟上有著驚人的表現,國民生活水準一口氣大幅躍進。

在這令人興奮的時刻,能躬逢其盛,感到十分幸運。在台北近身觀察這片土地民主化的腳步,陪著這片土地一路走來,我與台北的關係變得更加堅固。

數年過後的某一天,家母說道:

「我家的兒子嫁給台北了呢。」

這樣的形容聽起來有些奇怪,但確實是滿貼切的。

在台北生活的這幾年,當然不可能事事完美稱心,但總能一一克服同時調整自己。當我回過神來,才發覺已經能夠接受並且融入所有一切,沒有任何不適應的情形。另一方面,我對自己能成為這裡的一分子,感到相當自豪。

如果,不是台北……同樣是在台灣其他的城市的話,或許也會有著同樣的情感。

嗯,很有可能。不過,這不重要。和我有緣的不是別的城市,是台北。

自一九八九年起定居在台北,今年邁入第三十二年。在這段不算短的日子裡,在我周邊颳起兩次大風。

第一次是在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二年間,外交部對於日本人申請居留簽證,無預警採取嚴格審核。由於前一年受到中國大陸方面的壓力,日本政府對台灣人的居留簽證改以緊縮核發的態度,於是台灣方面採取報復措施。

當時許多日本人以觀光簽證的名義,留在台灣工作。只要有繳稅,政府並不會特別取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形同默許的狀態。此時突然一聲令下,加強取締,同時申請觀光簽證延期亦不被許可,無法在台灣居留兩個月以上。許多日本人被逼至絕境。

以上種種措施,連知名日本大型企業派駐來台的人員,亦不能例外。於是「你的簽證,是怎麼申請的?」成為林森北路上的日本人,最常相互問候的一句話。可憐的是在日語補習班授課的日本籍教師,以及在日本料理店打工的日本人。我的日本朋友當中,有幾位是被直接闖入課堂的警察當成非法工作的現行犯逮捕,遭到強制遣返。

「實在是走投無路了。」處處可聽見日本人留下這句話,抱著遺憾離開台灣。

即便時局如此,我仍想留下來。

我不打算因為這等小事就放棄。

為了取得正式居留簽證,我走遍各個單位,想方設法,但始終找不到妥善的解決途徑。眼前已是無路可走了。難道只能死心回去嗎?

就在此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平時找我撰寫報導文章的雜誌正式創刊,邀我擔任總編輯一職,居留簽證的事情自然是順利解決。運氣好到難以置信,總算能繼續留在台北。

巨風狂吹,我終於挺了過來。

又一陣風發生在二○○九年。這次是我自己的主意,原因是為了撰寫小說。長久以來,我想寫小說的心思沒變,但老是寫寫停停;好不容易完成幾篇作品,總不成氣候,距離出版成書的程度還差上一大截。寫的是日文小說,卻對日本越來越陌生,只有回到日本才能有所突破。於是和太座商量,決定回國。

正巧這個時候,朋友帶來一個消息:

「有一個文學獎正在徵稿。要不要試試?」

我從未嘗試過以中文寫文章。考慮再三,若是真的回去日本,這樣的機會不會再有。我抱著「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心情參加比賽,不料竟然得獎——台北文學獎。

「別那麼早走嘛!現在才三十年而已。」

我切身感受到台北以他獨特的溫柔將我挽留。

這是第二陣風。

回顧我的人生,一言以蔽之,是人與城市之間存在緣分的寫照。四十年前,乘著風來到台北,經歷風浪,幾度即將揮手告別,卻總有意料不到的轉折。如今,我依舊在這兒。

之後,還會有風起的時候吧,或許。

那時的台北,可能又會製造新的機緣要我留下,也有可能對我揮揮手說聲「保重呀」,目送我離去。

「不論是哪一種,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坦然接受天意的安排。」我想對台北這麼說。


【慢慢讀,詩】劉曉頤/不信你可以問雨
劉曉頤/聯合報
那結滿小酸果的時光陵寢

我已不再流連垂悼

不信你可以問雨尤其史前的黃昏雨

再獻一束山柳菊,我就走

誰都不要催我

請容我背影滂沱像原本來自雨

我濕潤的靈魂瓶供在乾燥的肉體裡

舒適得可以不顧瓶口

那優美的窄。瓶身的彎曲是我適應

你時

拋磨自己的弧線

但請你不要問火不要問它

是如何融鑄我

你可以問我經常倚窗的玻璃霧

旋轉的夜燈之於黑色

那麼你就會知道,我已是你的一小

片皮膚

冬衣褶邊的一道蜷曲的顏色

用手指繞起來的感覺

像雪花之於壁爐,或街頭上

被風吹動的空酒瓶

那躑躅的,溫暖離散的

紙片與詞語

我已經可以從你心臟縫隙

自由出入,與時間的白煙圈一起被

呼出

我那麼快樂,你那麼美

不信你可以問街風

像問路一樣簡單而平安

就讓我再獻一束姬百合

角隅的石頭裂縫

開出白花。周圍黑了,心靈的伏線

閉合

你在央心,使空氣長出

嬰兒淡藍的薄翅——

搧翕時,你的胸口會酥癢

不信你可以揉揉心

把你的感覺問泥濘,問藍澤問水鳥

問多情的山鬼問聊齋

或問你的夢

不要問我,信了你也不要再找我

小米與炊火都是我

我回不回答已經沒有所謂


【南極系列】張曉風/窺望,從冰窟
張曉風 /聯合報
窺望,從冰窟。(圖╱楊恩生)  
「以管窺天」,這是句古人的話,有時用來作為「發話人」自謙之用,也有時,用以罵別人淺薄。

用一根小竹管的孔洞去看任何事物,從數學中的比例概念來想,的確有點不對盤。物體太大,管口太小,怎能看得周全?但反過來說,從「質」的概念來想,能看到青山的一角蒼翠,也已經足夠令我們心曠神怡了!

跟著攝影家和畫家的眼睛,從冰穴的洞孔中去窺探百年前的探險船,其令人動容處,絕不下於在高倍望遠鏡的小孔中,望見百年前的璀璨天象!

●楊恩生「築夢南極」生態藝術特展於基隆海科館展至2021年8月29日。


陳惠玲/柔軟可得
陳惠玲/聯合報
瑜伽教室在靜巷轉角,一樓是潔淨明亮的咖啡店,桌椅齊靠透明玻璃窗,供擺盤優雅的健康餐食。初秋的陽光灑落,從教室的窗外看去,可以看見對面小學人行道上的綠樹,這是她愛上這裡的理由。以前的她,是不會這樣去選擇健身地點的,通常是打開運動中心報紙大小的簡章,在密密麻麻的小字中,搜尋時段方便、價格優惠的課程。擠壓生活,趕到封閉的教室裡,速食運動。

一直以來,著迷那份沉靜,她斷斷續續地到處上了幾堂瑜伽課,但僵直在空氣中的身體總讓她感到尷尬,找不到堅持下去的理由,就說服自己不適合。反正她還能鍛鍊其他的運動,也無須面對不夠柔軟的自己。現在,上課前,她步行暖身,調整呼吸的節奏,推開教室的門扉時,已經能夠安靜下來,彷彿一場對自己誠實的儀式。

每一片地墊上,端擺著不同的女體,曲線青春的顯得拘謹,臀部鬆弛的通常笑聲爽朗。可以確定的是,都是渴望伸展向上或柔軟向下的靈魂吧。她下意識摸了左肩窩的人工血管,擔心不能毫無顧忌拉伸。深知體力大不如前,第一堂課她選了最輕緩的,在簡單的伸展和呼吸間轉換,深吸慢吐,吐氣時放鬆,好讓肌肉伸展更深。輕柔的音樂,搭配精油,木草花香繚繞。這樣只以伸展為單位的運動時間,她幾乎不曾有過。幾堂課下來,她明白,伸展,其實是有意識的控制力量。每一個痛點,意識流過,安撫過去的損耗,將一切帶回原點。

老師告訴她,她知道怎麼使用身體各部位肌肉的力量,只是需要學習放鬆,慢慢練習即可。她的確一直用力活著,就像以前她愛跑步,總拚命的跑,跑完後的拉筋卻草草了事。那時她覺得路很長,沒有時間停下來。為了跑得更遠,她鍛鍊核心,她一向不怕流汗,只要更有力量。但過於緊繃的肌肉,反讓許多努力成了徒勞。

說來她也是因為失去了最柔軟的乳房組織才明白,身體是哄騙不得的,從不曾真心與之對話,無聲抗議難保不在體內積聚成瘤。她不再跑步,跑不動只是藉口,她其實有些害怕,跑著跑著,又發生什麼壞事,嘲笑自己的努力。她仍然鍛鍊肌肉讓每一個瑜伽體位更到位,不再忘記安靜下來聆聽伸展時的疼痛。幾個月的練習後,她不僅力量恢復,身體也前所未有的柔軟下來,鬆軟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她彷彿生出翅膀全然包覆自己。

柔軟失去仍可得,是一場疾病對她的殘酷與寬厚。也許,她可以再跑起來。


  訊息公告
月薪、年終、股利、傭金……這些薪資的英語你都知道嗎?
你知道薪資各式各樣不同的說法與之間的差異嗎?尾牙與年終獎金又要怎麼說呢?這些跟薪水有關的單字其實也是多益的熱門考題,在年關將近的時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放膽體驗新玩意 退休生活原來這麼精彩
「退休後一週爽翻天,一個月後卻度日如年。」退休後無限的休閒時光並不能帶來快樂,那麼怎樣的生活才能讓自己快樂?不妨走出家門,體驗新的東西,只要好奇都去嘗試。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